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6 ,大小:975KB ,
资源ID:91907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90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10-17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ppt

1、第17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1978年12月 内容 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的 指导方针 政治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 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_ 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 时间 1978年12月 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辟了建设_的新道路(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图示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图示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开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 _。(2)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

2、产积极性,从根本上 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包产到户【易错提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的所有制性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_。(2)原则:_、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3)内容: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_ 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活力 政企分开 承包经营责任制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_、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省的海南岛。(2)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深圳、珠海(3)开辟沿海经济

3、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_、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4月开辟上海浦东为经济 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_的重要标志。2.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_沿海开 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 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江三角洲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名师指津】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2)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邓小平南方谈话:(1)内容:关于

4、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2)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 的意义。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是建立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名师指津】1.我国经济体制的三个阶段(1)1956-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2)1978-1992年实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管理体制。(3)1992年以后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_。4.1997年中共十五

5、大:指出_是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理论。基本框架 非公有制经济【易错提醒】正确区分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的“特”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的“特”指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史论要旨】(1)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始。(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1992年,邓小平发表

6、南方谈话,为改革开放事业指出了正确的方向。(4)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课小结】重难点一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史料探究】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 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 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探究】根据材料判断,197

7、8年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和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1)人民公社体制发生了改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迅速推广,因为这种制度适应了中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面貌。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探究】上图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什么变化?提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3.对外开放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8、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于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探究】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断深化的国内因素。提示:(1)特点:从沿海到内地。(2)因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的召开;沿海开放的经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史论总结】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1)“点”是指经济特

9、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4)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5)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6)

10、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备选要点】全面分析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2.前提:社会主义制度。3.本质: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内容: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5.意义:经过

11、改革,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重难点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史料探究】1.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 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探究】材料中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提示:(1)标准: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否使全体人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

12、错误认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作用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 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 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 18.7%。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探究】据材料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特点。作用如何?提示:(1)特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2)作用: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史论总

13、结】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1.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宏观调控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根本目标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益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

14、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名家评史】【观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解读】材料反映了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 段。(1)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 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首先进 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80年代中期以国有企业改革 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中共十四大标志着新 中国的改革进入新阶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新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