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宜昌一中、荆门市龙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1.周王将贵族连同他们的宗族分封到新征服土地上,而不像商代在原部族居地就地册封,这样各封国内就逐渐融合成以地缘为基础的新族体。这说明周初分封( )A. 导致宗法制趋向瓦解B.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促进了国家形态的进步D. 淡化了血缘关系的政治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分封制使各封国内逐渐融合成以地缘为基础的新族体,这说明分封制促进了国家形态的进步,故选C项;周初宗法制并没有趋向瓦解,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周初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因此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血缘关系淡化的内容,排除
2、D项。故选C。2.史料记载,汉代富农和地主在生产力方面拥有着耕牛和铁犁的巨大优势,而贫穷的农民无力购买,只能继续使用木制工具,经营稍有不善便会破产而出卖土地。材料反映了当时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 铁器牛耕技术尚未发展成熟C. 土地私有制遭破坏D. 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富农地主有着先进的耕作工具而得到更多的利益,相反,贫苦百姓因为没有先进的工具而随时会出卖土地,表明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D正确;自然经济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A排除;铁犁牛耕在汉代已经普及,B排除;材料反映农民可以出卖土地,表明汉代实行的土地私有制,C排除。故选D。3.宋初学者石介作家
3、训诗:“尔等勤初学,无耻衣食恶。仁义足饱饫,道德堪咀嚼。二者肥尔躯,不同乳与酪。尔勿嫌粗粝,尔勿厌藜藿(粗劣的饭菜)。富贵自努力,青云路非邈。”其意在告诫子弟A. “存天理”必当“去人欲”B. 安身经世以儒学为指导C. 遵循“重利轻义”的道德准则D. 恪守“知行合一”的治学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仁义足饱饫,道德堪咀嚼”“尔勿厌藜藿(粗劣的饭菜)”等信息可得出,石介意在告诫子弟要遵行仁义道德,不可只看重富贵荣华。反映出其安身经世以儒学为指导,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排除A项;C项无从体现,排除C项;知行合一是心学家的主张,不符合“宋初”的时间,排除D项。4.清朝前
4、期,广东各地“煤觔所出日广,商人获利日多,纷纷告争,自愿增税承采”,甚至安徽商人也来广东办煤窑。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以煤为业的煤窑世家和煤窑主。这反映出,此时广东A. 徽商集团垄断了采煤业B. 政府丧失对矿权的控制C. 新的生产方式获得成长D. 工矿业近代化趋势凸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出现了一批以煤为业的煤窑世家和煤窑主”可知,因为开采煤矿获利丰厚,所以出现了很多煤窑主,这些煤窑主都雇佣了大量的人员进行开采劳动,因此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此时有了一定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中有出现微商,但不能说明徽商集团垄断了采煤业,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政府控制的丧失,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机器
5、开采,不能体现近代化的趋势,排除D项。5.19世纪70年代,中国通商口岸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矛盾现象。一方面,中国民族企业常感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华商资本附股于外商企业,股票市场活跃。这说明A. 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 中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C. 洋务运动企业成就斐然D. 国内营商环境唤待改善【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民族资本家资金不足的时候,产生了华商投资外商企业的现象。据所学可知,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一系列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特权,一些华商投资与外商企业以期保护自身的利益,表明当时的营商环境恶劣。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华商对外商企业的投资,而并非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A错误;材料
6、反映了中国资本发展的环境恶劣,中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不符合史实,B错误;材料信心不能看出洋务企业的成就,C错误。故选D。6.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事件道路内涵天朝田亩制度旧式农民革命道路农民阶级希冀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社会的道路戊戌变法日本式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改良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道路辛亥革命美国式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南昌起义俄国式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由此可知A. 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利于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 民族矛盾的激化是革命道路得以发展的共性
7、前提C. 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D. 所有的革命道路均大大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人民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故选A;革命道路的探索有的是民族矛盾激发的产物,有的则是阶级矛盾的产物,B项错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从传统道路到资本主义道路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历程,把这一历程简单地看成是从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过于片面,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走的是旧式农民革命道路,本质上是违背近代化发展的方向的,故D项错误。7.1940年,党外人士李鼎铭在听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演讲后说:“新民主主义的
8、实行与中国人民的战时战后的需要相符合。”这是因为,新民主主义论A. 表明了与国民党合作的诚意B. 提出了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要求C. 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前途D. 构建了未来新中国的建设蓝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新民主主义的实行与中国人民的战时战后的需要相符合。”可得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明确了革命的对象、性质、前途等问题,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国民党,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建设蓝图的构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8.下表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时间成就1978年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访日1978
9、年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8年钱其琛外长访问苏联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一系列拉美、非洲、西亚及南太平洋国家建交A. 促进了新型区域合作的发展B. 摒弃了意识形态的影响C. 适应了国内现代化建设要求D. 开启了多边外交的尝试【答案】C【解析】【详解】1978年以来,我国同包括日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外交关系取得重大发展,适应了新时期国内现代化建设要求,C项正确;新型区域合作开始于1990年代,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外交“摒弃了意识形态的影响”,B项错误;开启多边外交尝试的是1954年新中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D项错误。9.古希腊城邦的公民是划分阶级的,政治权力的分配,各种政策的制订和
10、执行,私法、刑法法典的制订,重大诉讼案件的判决,都与相互冲突的各阶级利益有关。这说明古希腊A.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B. 城邦民主制度具有虚假性C. 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尖锐D. 重视城邦内部的稳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都与相互冲突的各阶级利益有关”,说明古希腊法律重视调和阶级矛盾冲突,重视城邦内部的稳定发展,故选D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虚假性”偏离材料主旨,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阶级矛盾尖锐”,排除。10.18世纪前期,英国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需求结构。这些需求中既有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旺盛需求,又有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性需求,也有对奢侈品包括异域奢侈品的渴
11、望和需求,还有对高雅文化的消费需求。这种全方位的需求结构A. 有利于代议制政治发展B. 反映出社会风气趋向奢靡C.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D. 刺激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消费社会的兴起促进了英国市场需求的全面扩张,英国市场为满足这些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积极通过产品更新、工艺革新和技术创新来实现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从而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全方位的需求结构对商品生产的刺激,有利于代议制政治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有对奢侈品的需求,不代表当时英国产生了趋向奢靡的社会风气,B错误;英国对外殖民扩张是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商品销售市场,不能满足英国当
12、时的全方位的需求,D错误。故选C。11.列宁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只要把苏维埃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就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表明当时A. 临时政府已经失去了民众支持B. 列宁对革命形势认识有局限性C. 工兵代表苏维埃实际掌握政权D. 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但是“七月流血事件”证明和平过渡不可能,这说明当时列宁对临时政府抱有幻
13、想,对当时俄国革命形势认识有局限性,故B正确;材料无法判断临时政府是否已经失去民众的支持,A错误;二月革命后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而实际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错误;D项是十月革命的意义,D错误。12.法国立体画派大师乔治布拉克(18821963),他与毕加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者。1908 年布拉克开始通过风景画来探索自然外貌背后的几何形式,其埃斯塔克的房子(如图所示)便是当时的一件典型作品。在这幅画中,房子和树木皆被简化为几何形状;景物在画中的排列并非前后叠加,而是自上而下地推展,这样使一些物象一直达到画面的顶端。画中的所有景物,无论是最深远的还是最前
14、景的,都以同样的清晰度展现于画面;以此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视野B. 浪漫主义之风影响绘画艺术C. 现实主义画派开始发展盛行D. 立体画派追求构图宽广无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1908 年”“探索自然外貌背后的几何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立体画派的创作手法脱胎于后期印象画派,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现代科技的进步,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现实主义是在工业革命后兴起,故 C 项排除。D 项在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故选A。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对外开放是使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的重要积极因素。唐朝的对外开
15、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材料二 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伍廷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
16、,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材料三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中国近代以来付出巨大代价换回的历史教训,也是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实践经验。当今时代,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世界大势浩浩荡荡,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
17、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是对外开放的受益者,同时也在积极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国贡献,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正在不断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摘自学习习近平主席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系列评论之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自开商埠原因。(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近代开埠通商相比,当今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并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答案】(1)特点:交往领域全面,
18、形式多样;政府采取措施主动开放;大量利用国际人才资源;商品生产呈现外向型倾向;秉持“和平互利”的宗旨。作用:促进了唐朝的繁盛,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提升唐朝国际地位,推动“中华文化圈”发展。(2)原因:清政府认为自开商埠“利大于弊”;有识之士的推动;挽救危局,自开商埠;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3)发展:由被动融入到主动引领;由封闭半封闭的开放到全面开放;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建设性贡献。(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有效途径:发展中国家要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加强南南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平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维护世界
19、和平与发展。【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政策、领域、形式、人才利用、商业生产和外交宗旨等方面,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作用:根据材料一中“对外开放是使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的重要积极因素”,“唐都长安成为国际
20、性大都市”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繁荣、长安繁盛、中华文化圈发展等方面,分析唐代对外开放作用。(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伍廷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认知、有识之士推动、挽救危局需要和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等方面,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3)发展:根据材料二中“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对比材料三中“(中国)在积极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做出中国贡献”,“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正在不断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等
21、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中国近代开埠通商不同,当今中国对外开放由被动融入到主动引领,由封闭半封闭的开放到全面开放,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建设性贡献。有效途径:根据材料三中“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是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实践经验”,“积极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做出中国贡献”,“中国正在不断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立足国情求发展、建立国际新秩序、推动南北对话、南南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的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平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现实生活中,偏见无处不在。保加利亚摄影师杨科.萨
22、佛诺夫尝试从所有角度观察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从2009年开始绘制,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偏见地图的图册,将诸多国际观点收录其中,他的这些讽刺意味十足的刻板印象描绘,真切的加深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这里节选了三张如图片图1美国人眼中的欧洲 图2美国人眼中的亚洲 图3美国人眼中的非洲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参考示例:美国对欧洲偏见的形成是有一定历史因素的。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4 世纪,雅典经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达到全盛时期,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为后来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经验,这让美国人
23、形成了整个希腊地区都是德先生的认知。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在南美洲,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其余主要被西班牙殖民其中主要的国家是墨西哥,因此美国对葡萄牙和西班牙简单的理解成巴西和和墨西哥的代名词。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美国人把整个东欧地区看成都是共产党员的世界。综上所述,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让美国人对欧洲形成了一些看法,这种看法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客观正确的认知而发生改变,可见偏见一旦形成很难轻易改变,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介绍与传也有失真不客观的一面
24、。【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现实生活中,偏见无处不在”“将诸多国际观点收录其中,他的这些讽刺意味十足的刻板印象描绘,真切的加深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并结合图片中美国对欧洲、亚洲、非洲的评价来看,美国对三大洲有一定的偏见,该偏见是有一定的历史因素的原因,而且该偏见对文化之间的沟通产生不同的作用。可从以上观点提出一条,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总结即可。例如:美国对欧洲偏见的形成是有一定历史因素的。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4 世纪,雅典经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达到全盛时期,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为后来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经验,这让美国人形成了整个希腊地区都是德先
25、生的认知。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在南美洲,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其余主要被西班牙殖民其中主要的国家是墨西哥,因此美国对葡萄牙和西班牙简单的理解成巴西和和墨西哥的代名词。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美国人把整个东欧地区看成都是共产党员的世界。综上所述,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让美国人对欧洲形成了一些看法,这种看法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客观正确的认知而发生改变,可见偏见一旦形成很难轻易改变,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介绍与传也有失真不客观的一面。15.【历史选修1:历史
26、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元明鼎革,社会生产遭受巨大破坏,流民成为明代突出的社会问题。宣德年间,吏部奏请原先设有巡抚侍郎的河南、山东、山西、湖广、浙江、江西各府州县额外增设抚民官和佐贰一员,以辅助各级官吏安置流民,勘实户口,登记钱粮。正统年间边患日益加深,流民迭起,政府遂强化抚民官的权力,招抚流民垦荒置业,恢复生产。流民浪潮暂时平息后,朝廷下诏称“抚民官于民无益有损”“悉令回还吏部”。土木之变后,大量中原流民南逃,流民起义席卷四省。明廷重兵平定后认为“虏寇不过边境之患。流民则为心腹之疾”,遂将抚民官的设置区域由北方五省逐渐转移到荆襄地区,并进一步扩展到沿海沿边和边疆民族地区。万历后期至明亡之前,明
27、廷派遣总督、巡抚执掌地方,基本取代抚民官的角色。摘编自朱绍祖明代抚民官的设置及其兴废原因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流民问题的成因及抚民官设置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明代抚民官设置现象。【答案】(1)成因:改朝换代引发的社会动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灾荒的影响;农民起义的冲击;土地兼并的加剧,特点:因事而设,兴废无常,未成定制;职能逐渐强化和转变;设置区域日益扩大。(2)评价:设置抚民官是明廷处理流民问题的应对之策,一方面起到了安抚流民、减轻民困、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边疆地区开发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和全周全的考虑,抚民官的地位不稳
28、定,兴废无常,职务重叠。造成权责不明,徒增负担,没有达到施政者的预期效果。【解析】【详解】(1)成因,根据材料“元明鼎革,社会生产遭受巨大破坏,流民成为明代突出的社会问题土木之变后,大量中原流民南逃,流民起义席卷四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朝换代、社会动荡、游牧民族南侵、灾荒、农民起义、土地兼并等方面概括明代流民问题的成因。特点,据材料“额外增设抚民官和佐贰一员,以辅助各级官吏安置流民政府遂强化抚民官的权力遂将抚民官的设置区域由北方五省逐渐转移到荆襄地区,并进一步扩展到沿海沿边和边疆民族地区”结合所学知识从因事而设、职能强化、区域扩大等方面回答抚民官设置的特点。(2)评析,根据材料“招抚流民垦荒置
29、业,恢复生产明廷派遣总督、巡抚执掌地方,基本取代抚民官的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简要评析明代抚民官设置现象。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73年7月,46个非洲和太平洋国家提出集团对集团的谈判原则,派出统一代表与欧洲共同体进行谈判,经过18个月的谈判,欧洲共同体被迫不断作出让步。1975年2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签订贸易与经济协定。主要内容为:非、加、太46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洲共同体市场,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只享受最惠国待遇。制定“稳定
30、出口收入制度”,当46国34种初级产品因出口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时,由欧洲共同体给予补偿。欧洲共同体5年内向46国提供35亿欧洲计算单位(合46.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多哥总统称,协定的签字是“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史上空前的事件”,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认为该协定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经济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强调欧洲共同体愿意同发展中国家建立以经济相互依存为基础的长期关系。摘编自李植梅、高明振当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美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洛美协定的历史影响。【答案】(1)第三世界的崛起;欧洲爆发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苏美对亚、非、拉美
31、地区的扩张和对欧洲霸权的争夺日益加剧;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单方面贸易优惠,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稳定出口收入的补贴措施和经济援助,有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单一结构;是两欧国家顺应国际政治经济变化,逐步向第三世界靠拢,加强彼此关系的举措,有利于提高其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但洛美协定没有从根本上铲除欧洲经济共同体同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关系。【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1973年7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第三世界的兴起、经济危机、冷战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根据材料“非、加、太46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
32、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洲共同体市场,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制定稳定出口收入制度由欧洲共同体给予补偿经济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答案。17.材料 甲午战争期间,清廷派湘军名将刘坤一抗敌。因清军的作战思想、战斗士气以及武器装备已远远落后于日军,几次主动进攻溃败下来,清政府再无心抵抗。刘坤一痛定思痛,苦苦寻找御敌良策。一日,湘军一个伏击战俘获了十几名日本兵。接下来,他每天要派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探子刺探日军,每天晚上综合各方面信息反复研究。两个月后,他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产生了巨大轰动。原来,他发现那次被伏击日军全是从后方招来的老弱病残,他判断日军的兵力开
33、始吃紧。经过情报侦察和数据分析,他想到了持久作战,正如他在奏折中所说的:中国地大物博,日军战线太长,后方补给困难,只要抱定决心,终将拖垮他们,况且,还可以不断在战斗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日军必败。刘坤一还在奏折中痛陈,如像以往主和割地赔款,不如把赔款充当军费然而,脆弱的清廷最终仍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过,刘坤一的持久战思想在近代历史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他的战略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性作用。摘编自百家讲坛蓝版2016年第1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坤一“持久抗日”与中国共产党人论持久战提出的相同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历史地评价“刘坤一”。【答
34、案】(1)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日军军事装备、作战思想优于中国;军队训练素质高于中国;但日方人力、物力、财力补给有限,缺乏持久战的基础和信心。(中国具有幅员广 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军事补给充裕的优势。)中国当局政府缺乏坚定抵抗信心。(2)历史地评价:他是开明的地主阶级,善于研究,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但只寄期望于政府抗战;他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清军的作战思想、战斗士气以及武器装备已远远落后于日军,几次主动进攻溃败下来,清政府再无心抵抗”并结合抗日战争知识可知,二者都看到了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因此日军军事装备等优于中国;依据材料
35、“中国地大物博,日军战线太长,后方补给困难”并结合抗日战争过程来看,二者都看到了日方人力、物力、财力补给有限,缺乏持久战的基础和信心,而且当时清政府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政府都缺乏坚定的抵抗信心,因此刘坤一与中国共产党人都提出了持久抗日的思想。(2)依据材料“湘军名将刘坤一”“每天要派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探子刺探日军,每天晚上综合各方面信息反复研究”“如像以往主和割地赔款,不如把赔款充当军费”来看,刘坤一是开明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且他本人善于研究,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依据材料“脆弱的清廷最终仍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来看,他只是将希望寄托于政府抗战;依据材料“刘坤一的持久战思想在近代历史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他的战略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性作用”来看,他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