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唐山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三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一改晚商早周时期厚重典雅的风格转为简洁朴素;饕餮纹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写实性较强的风鸟纹和简练的重环纹。这反映出A. 周代青铜制造技术的进步B. 周代审美标准的变化C. 周人质朴尚文和注重人事D. 青铜器注重实用功能【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指出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饕餮纹减少,写实性较强的凤鸟纹和简练的重环纹增多,反映了周人在思想文化领域神秘主义思想趋弱,质朴尚文和注重人事的理性主义思想的新发展,选项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青铜器制造技艺的变化,排除A;通过材料信息无
2、法判断周人审美标准变化,排除B;青铜器主要功能是礼器,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青铜器风格的变化受制于当时社会政治理念。2.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 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D.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己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殷墟中出土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在出土石器及蚌器中比重较大,这说明当时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因此B选
3、项正确。A选项错误,距今二三万年前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与殷商的存在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D选项错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丰厚条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 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B. 法家思想已取得了独尊地位C. 私学出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D. 士阶层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
4、尊官,与之分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士阶层借助社会变革之际,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阶层出现了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和明朝初期仍然有分封制;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法家思想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王室统治基础的动摇。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4.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A. 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B. 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 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5、D. 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举荐孝廉”等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以德行和才能为标准为国家选用官员,德被置于首位,表明汉武帝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推恩令及削弱地方诸侯的内容;B选项错误,汉武帝推行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D选项错误,分科考试是科举制的特征,汉武帝时期并未实行。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西汉时期,今辽宁、甘肃、四川等省份以及更远的一些地方都有铲、锄、镰、铧等铁质农具,而且铁犁铧数量很多,但宽窄大小都不一。这一现象表明A.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犁耕技术B. 政府政策推
6、动了手工业发展C. 中原文明向偏远地区扩展D. 各地经济技术缺乏互动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西汉出土的铁犁犁铧宽窄大小不一,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铁犁技术的结果,选项A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政府政策在手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排除B;材料主旨是技术在交流基础之上的差异发展,而非文明的扩展,所以排除C;材料反映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技术交流,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首先要看到技术的传播,其次要看到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的差异。6.魏晋以前盛行钟、鼓、罄一类的敲打乐器,此类乐器使用往往用来显示主人身份等级。魏晋时期,钟、鼓、罄等乐器已经失去了昔时的辉煌,活跃于社会上的大多是可
7、携带的乐器,如古琴、长笛、筝、琵琶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晋时期A. 市民阶层壮大冲击等级秩序B. 传统伦理观遭到了严峻挑战C. 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趋向增强D. 儒学丧失社会正统思想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主要方式,古琴等便于携带的乐器在这时受到了格外的推崇,这表明魏晋时期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趋向增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市民阶层大致产生于唐朝后期,主要是商人和手工业者,古琴、长笛、筝、琵琶等乐器的使用者主要是士人阶层,与市民阶层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便于表达文人情感的乐器的活跃,并未挑战传统
8、伦理观;D选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获得正统地位,魏晋时期其正统地位并未丧失。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7.东晋元帝重用刘隗、刁协加强皇权,引起王敦叛乱,得到士族支持。王敦欲取代司马氏而独揽大权,又因士族共同反对而告失败。这实质上反映了A 皇权与士族斗争异常激烈B. 皇权与士族共治是可行的政治模式C. 国家统一受到严重的威胁D. 东晋皇权与世家大族实现权力制衡【答案】B【解析】【详解】皇帝与士族都无法单方面的改变东晋的政治局势,表明的实质问题是皇权与士族的共治是东晋政治现实的选择,选项B正确;根据材料“敦欲取代司马氏而独揽大权,又因士族共同反对而告失败”可知,士族一定程度上支持
9、皇族,维护了统一,排除A、C;世家大族和皇权之间的关系不属于权力制衡,排除D。8.唐开元三年的1份诏令说:县令、州刺史有业绩者可调任京官,且“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官”。此诏令出台的背景是A. 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B. 科举日益成为高级官员重要来源C. 地方治理的现实困境D. 传统世家大族集团日益走向没落【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科举制度发展,大量人员经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缺乏实际政治管理经验,所以在官员选择方面注重官员的基层治理经验,选项B正确;材料主旨是官员任职资格的考量,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材料重在强调京官选任资格中强调实际理政能力,而非地方治理,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
10、,排除。9.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表镇别户数兵数户:兵兵数出处魏博7449870000旧唐书卷一二七洪经纶传成德旧唐书卷一四四阳惠元传武宁37251全唐文卷七一六使院新修石幢记泽潞26059旧唐书卷一三二李抱真传淮西12867旧唐书卷二一四吴元济传由如表可以推知,唐代中后期A. 藩镇拥兵自重脱离中央控制B. 战事多导致军事参与率较高C. 朝廷军队征兵标准日趋严格D. 呈现出北强南弱的战略态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较高源于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剧烈,藩镇之间和中央与藩镇之间的战争频发,进而使士兵军事参与率较高,士兵征发较多,故B项正确;A项
11、,题干信息不能体现所有的落镇拥兵自重脱离中央控制,排除;C项,从材料中可知唐代中后期部分著镇户兵比例较高,其征兵标准较低,排除;D项,材料并未比较南北方藩镇的情况,排除。10.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国久长,民不思乱。”这句话着重强调宋代A. 文臣治国政策的重要性B. 地方设置通判的必然性C. 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D. 完善三省体制的进步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易以文臣牧民”信息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
12、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太祖文官治国的重要性,并未涉及地方通判的设置;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与中央的三省体制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肌理粗糙的山石,若隐若现的山泉、瀑布、寺庙骡匹和行人等细节都极其精微;而南宋马远的晓雪山行,占画面大部分的山坡、石块及树木都是逸笔筒洁,呈现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灵气。这种变化体现出A. 商品经济发展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C. “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取向D. 时代变迁背景下画风的
13、世俗化倾向【答案】C【解析】【详解】南宋在政治上的积贫积弱和在文化上的繁盛共存的社会背景使宋代文人的理想往往难以实现,宋代文人因此向内心深处寻找心理的平衡,因而宋代画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田园或荒寒郊野,从而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宁静、淡泊、超脱的心境。这显示出宋代理学“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理学精神的影响,选项C正确;材料中的绘画不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要求,排除A;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南宋马远的画作并未体现出世俗化倾向,排除D。12.元代行省辖区包括今天的两到三个省的范围远超过了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
14、显有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异曲同工之效。元代这种情况A. 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B. 总结吸收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教训C. 行省扮演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D. 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中央集权的困扰【答案】A【解析】【详解】元朝基于现实治理的需要,地方权力有所增加,但是地方大员多以蒙古贵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充任,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选项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元朝在加强中央集权的特异性,而非强调其对前朝制度的改弦更张,排除B;选项C不符合史实,元朝行省代表中央管理地方,排除;选项D表述绝对,排除。13.传统女真族处理人参多以水浸为主,16世纪后期,女真族改进了人参的制作技术,采取煮熟晾干的办法。导致这
15、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女真族人参加工技术的进步B. 产品区域化生产发展的结果C. 受内地产品加工技术的影响D. 女真部与内地经济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人参加工技术由水浸道煮熟晾干是为了便于保存,根据材料时间16世纪后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女真人与内地经济联系加强,关内外商品经济发展,由此人参加工技术出现了变化,选项D正确;选项A不是主要原因,未凸显在16世纪文化交流在人参加工技术方面的影响,排除;人参产地集中于东北地区,因此不存在产品区域化生产发展,排除B;材料未体现出这种加工工艺的变化受内地技术的影响,排除C。【点睛】解题关键是人参加工技术的变化和经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联。1
16、4.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这表明藏书A. 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B. 因离经叛道在民间广为流传C. 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D. 以讽刺程朱理学为思想主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信息可知,李贽认为自己的藏书叙述的是治平之事和用人之方,希望此书成为经筵讲读和科举取士的内容,这表明李贽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其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藏书被明清封建统治者搜
17、查烧毁,并未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B选项错误,藏书是禁书,并未在民间广泛流传;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藏书讽刺程朱理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5.康熙帝曾先后命焦秉贞、冷枚等人绘耕织图,还亲自作诗题咏,“复命镂板流传,用以示子孙臣庶,俾知粒食维艰,授衣匪易”。这一做法A. 确保了农民生活的富足B. 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发展C. 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D. 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康熙皇帝命人绘制耕织图,充分体现了康熙帝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事辛劳的深切认知,这一做法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中“确保”一词表述绝对,与统治者具有重农思想没
18、有必然关系;B选项错误,重视农业与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错误,统治者具有重农思想与缓解人地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6.雍正帝将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到各省督抚以下的布政使、按察使,而且特许某些道员、知府以及总兵以下的副将奏事。这一变化A. 解决了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痼疾B. 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 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僵化D. 拓宽了中央决策的信息来源【答案】D【解析】【详解】密折奏事范围的扩大一方面加强了中夹集权,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央对地方信息的掌握更为全面,有利于中央的决策,选项D正确;密折制度的实施和地方行政效率提高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排除A;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
19、选项C脱离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密折奏事范围扩大有助于信息来源范围的扩大。17.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表明A. 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B. 近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势在必行C. 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D. 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洋务运动之下官办企业无法实现正常持续发展,是洋务企业发展无法避免的痼疾,商办才是可取之途。洋务企业不是现代化的正确模式,商办模式才是正途,选项B正确;洋务企业的生产方式是近代化方式,这是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
20、;洋务企业得到政府的支持,说明当时并不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排除C;选项D明显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探究其发展模式,即旧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洋务企业的成长。18.1869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他在同文馆记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踱方步。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 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B. “向西方学习”新思想尚未萌生C. 传统观念制约近代教育转型D. “中体西用”主张受到学界推崇【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同文馆学生
21、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信息可知,“举步要稳重端正”的传统礼仪观念制约了近代教育转型,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学生碍于传统观念不愿学习体育,并非是当时竞技体育活动项目稀少;B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学界对“中体西用”主张的推崇。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9.19世纪60年代,船政大臣沈葆祯给福州船政局制定的管制办法规定:“佣工、杂作是有健丁,日每八九百人,非以兵部勒则散而难稽,呼而不应,于是每十人以什长一人束之,每五什长以队长一人束之,特派勤能之武弁统焉
22、。”这一做法A. 借鉴了西方近代企业管理制度B. 强化了政府对军事工业的管理C. 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D.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于是每十人以什长一人束之,每五什长以队长一人束之,特派勤能之武弁统焉。”信息可知,针对“佣工、杂作”“散而难稽,呼而不应”的现象,沈葆桢强化了政府对军事工业的管理,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一做法沿用军队的管理模式,是封建工头制的体现,并未像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并非是材料中做法的影响;D选项错误,这一做法加强了政府对军事工业的管理,与民族资本主
23、义企业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0.如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 年份生产资料(%)半制品(%)制成品(%)农林渔牧产品机器开采手工开采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开采机器开采18732.637.458.31.7189315.62840.153.42.5190326.80.20.217.214.798.0如表说明近代中国A. 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B. 经济近代性因素缓慢发展C. 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D. 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可知,机器生产的生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虽然逐渐增加,但是比率较低,出口产品中半制品、制成品比例到1903年比例下
24、降严重,说明中国经济在逐步近代化,但是经济近代性因素缓慢发展,故B项正确。A项,从图中可知农林渔牧产品和机器生产品呈现上升的趋势,排除。C项,表格并不能体现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排除;D项,图表中未能反映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排除。21.时人指出“科举初停学堂未广,各省举贡人数不下数万人,中年以上不能再入学堂保送优拔人数定额无多,不免穷途之叹”。由此可知科举制度废除A. 导致原有社会凝聚机制瓦解B. 传统文化传承的中断C. 直接导致了清朝统治的崩溃D. 导致普遄的失业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科举制度废除,传统读书人读书一考试做官的出路堵塞,发展成为新的离心力,破坏了科举制作为实现社
25、会阶层流动,凝聚王朝统治的作用,选项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废除科举之后,读书人的出路问题,而非文化传承,排除B;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D“普遍”表述绝对,排除。22.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刊文介绍了成汤灭夏莱,武王灭商封,周公、召公实行十四年共和制的故事,指出周召共和“仿佛和西洋人所说的贵族共和政体相同”,并把它描绘成一个“国内太平,家家富足,人人有道”“中国空前绝后的太平世界”陈独秀此举意在A.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反对专制B. 高举科学大旗批判传统文化C. 提倡文学革命大力推广白话文D. 强调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陈独秀将“周召共和”说
26、成是贵族共和政体。结合所学可知,他把十四年共和称为“太平世界”的主要意图是论证封建贵族共和政治较封建专制政治要好,类似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历史上古已有之,而且成效显著。所以陈独秀此举意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反对专制,因此A选项正确。B、C选项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此后列强改为保全清政府,实行“以华制华”政策,陈独秀此举并非是在瓜分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3.1918年11月11日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发表了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讲他说:“此次世界大战争,协约国竞得最后胜利,可以消灭种种黑暗
27、的主义,发展种种光明的主义我们四万万同胞,直接加入的除了在法国的十五万华工,还有什么人!这不算怪事!”他充满激情和向往地宣告:“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呵!”。这一现象表明A. 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B. 马克思主义成为普遍共识C. 社会运动的发展出现新趋向D. 一战结果影响了中国社会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对普通劳工阶层的重视,劳工阶层的崛起推动了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选项C正确;五四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选项A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本身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未产生重大影响。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导致中国五四运动兴起,影
28、响了中国社会进程,排除D。24.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由军阀掌握政权,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这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深受痛苦的源泉”。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A. 明确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的道路B. 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民主革命目标C. 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D. 受到“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篇文件分析了辛亥革命以后,国际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军阀互相勾结,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根源,也是人民受痛苦的根源
29、,所以要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民主革命目标,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提出是在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中共中央受到“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影响是在1931-1934年王明掌握领导权期间。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5.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中说:“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
30、的援助。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这表明他A. 科学预见到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 阐述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路径C. 主张由中国主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 认为外来援助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要联合苏联,争取英、美、法等国家的支持,孤立敌人,阐明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路径,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23日毛泽东作此文并非是预见战争;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中国主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内容;D
31、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而非外来援助。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6.针对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发生,毛泽东认为是有同志“没有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没有了解经过10年反共的蒋介石”。他提醒党内同志对苏联人的话,“不可不听,又不可尽听”。这反映了A. 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准确判断B. 通过斗争换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C. 摆脱了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外部影响D. 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破坏了团结抗战【答案】A【解析】【详解】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破坏抗战的行为,依据当时国内国际背景独立自主的做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项A正确;材料
32、主旨是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来判断蒋介石行为和执行苏联的指示,选项B脱离主旨,排除;选项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主题并不是批判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排除D。27.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宣布美国来华投资企业“应课征之税捐与本国人民同”,“将来亦不致颁布足以阻碍获得合理利润之新税则”。国民政府的这一政策A. 抑制了美国对华商品倾销B. 影响了社会立场倾向C. 巩固了官僚资本主导地位D. 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答案】B【解析】【详解】国民党为换取美国对内战的支持,与美国签订通商条约,出卖国家利权,大量社会阶层转向支持中国共产党,选项B正确;国民政府的税收政策有利于美国倾销商品,排除A;选项C不符合史实,当时
33、是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28.1953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为367.4亿元,其中纺织工业产值9.1亿元、食品工业产值80.9亿元。这表明当时中国A. 工业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B.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斐然C.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 经济发展完全契合现实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工业部门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门类在工业总产值中占相当比重,反应了当时农业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选项A正确;1953年尚未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阶段,排除B;材料反映出当时轻工业发展情况较好,重工业较为落后,排除C;选项D不符合史实,当时重工业落后,亟需发展,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反映
34、出的现象,即工业部门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门类在工业总产值中占相当比重的解读。29.李新(18902004年)在他的回忆中说,“从机耕退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是“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800元以上”。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 生产力发展水平出现了倒退B. 价格双轨制导致价格混乱C. 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变革D. 商品定价普遍由市场决定【答案】C【解析】【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回潮,导致耕牛价格上升,机耕数量的减少,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家
35、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进步,排除;选项B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后出现的现象,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牲畜价格上升背后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30.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合作社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或者是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半社会主义经济。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是个体经济、个体手工业者和其他个体劳动者走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过渡形式。”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B. 为推行联产承包制创造条件C. 完成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目标D.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答案】D
36、【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该规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集体经济明确为一种国家层面的所有制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一规定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联产承包制实行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于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1.1981年4月,在一份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名义印发的材料上,按照对计划与市场的态度,将经济学家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坚持计划经济的;第二类是赞成计划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三
37、类是赞成商品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四类则是主张发展商品经济的。这表明当时A. 传统计划经济观念束缚亟待突破B. 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成为时人共识C. 国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份材料有倾向性地将经济学家划为四类,说明当时决策层尚未正确认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亟待突破,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当时经济学家对于计划与市场存在不同看法,说明照搬西方市场经济并未成为共识;C选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于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
38、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2.西塞罗说“国家乃人民之事业。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西塞罗的观点A. 反映了罗马共和国的特征B. 强调了法律至上的理念C. 突出强调了人民主权原则D. 突出强调自然法的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国家构成的原则是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这体现了罗马共和制的确立,选项A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罗马法,排除B;材料强调了人民在组建国家中的重要性,但是古代罗马政治特征并不是人民主权,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33.有学者指出,在古代雅典,“个人实际
39、上不受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因为它不允许一个公民比其他公民更优秀,在这种制度下,个人的地位总是危在旦夕,一夜之间可能从最高自由堕入苛酷的奴隶状态”。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代雅典A. 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B. 公民个体利益服从于城邦利益C.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D. 公民参政议政范围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个人实际上不受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个人的地位总是危在旦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代雅典民主的实质是,民主制度就是一种进行集体决策的统治体系。这就意味着社会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其主要依据是古代雅典公民个体利
40、益服从于城邦利益,少数服从多数,因此B选项正确。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和公民参政议政范围不断扩大都不能说明古代雅典牺牲个人利益,推崇公民集体利益至上,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4.“在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和政治社会里,需要实用的知识,需要管理社会生活的科学,需要最严格意义的文明。而这一需要是以恢复研究久被忽略而尚未完全忘了的古罗马法律来适应的。”这段话说明A. 罗马法复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B. 罗马法维护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C. 文艺复兴以阐释古典文化为旗帜D. 人文主义传播助推近代科学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在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和政治
41、社会里的发展需要是以恢复研究罗马法来适应的,这说明罗马法复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阶级的利益,并非资产阶级的法典;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恢复研究罗马法来适应意大利城市中商业和政治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是强调文艺复兴的旗帜;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近代科学产生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5.1499年7月10日,当达伽马船队返抵里斯本时,大批胡椒从海上到达的消息到处风传。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当天下午即跌落一半,经营胡椒贸易的商人纷纷宣告破产,产生了所谓“对胡椒的诅咒”。据此可知A.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 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C.
42、寻找胡椒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D. 丝绸之路畅通使中国产品远销西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使胡椒等传统商品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导致胡椒价格下跌,商人破产,这说明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此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丝绸之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6.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1532年)中提倡政治权术和强权政治,把“道德”完全排除于
43、政治之外认为一个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背信弃义,也在所不惜。这种思想A. 深受中国传统法家思想的影响B. 植根于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现实C. 是人文主义者政治思想的共识D. 导致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马基雅维利时期的意大利四分五裂,这种政治局面使得马基雅维利主张加强君主权力,为了加强君主权力而可以不择手段,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的法家思想并未影响到意大利,排除;选项C错在“共识”,排除;材料强调加强君主权力,这与民主政治的特征不符,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马基雅维利所处时代的意大利政治情况,利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4、的唯物史观解答。37.1763年,一位西班牙记者写道:“通过许多己流行而有害的书本,诸如伏尔泰、卢梭和爱尔维修所著书籍之影响,在这个国家中已感受到很多人对信仰的冷漠。”1768年,一位法国修道士在游历西班牙后说:“西班牙已普遍产生宗教漠视,甚至于不信宗教。”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宗教改革开始扩展到整个西欧B. 进化论传播动摇宗教神学权威C. 理性原则得到一些知识分子认同D. 民众觉醒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频发【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763年”、“伏尔泰”、“卢梭”、“对信仰的冷漠”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启蒙运动,其思想核心是理性主义
45、,材料体现的正是西班牙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的腐败,不是宗教信仰,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思想领域对宗教信仰的漠视,并未涉及政治革命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8.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人通常把美国革命和独立战争等同起来,将美国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粹的政治革命。但是,后世史家则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元素注入美国革命之中,把它变成一场包罗广泛、主题多样、内容驳杂的事变。据此可知,关于美国革命性质的认识A. 说明历史解释
46、呈现出多元化B. 越来越呈现历史的真实面目C.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模糊不清D. 导致美国革命的历史地位下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后世史家对于美国革命的性质提出了新的解释,这说明历史解释呈现多元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美国革命性质的不同解释,不能得出其是否能够呈现历史的真实面目;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美国革命性质的不同解释,不能说明其认识模糊不清;D选项错误,对美国革命性质的解释不同不能说明其历史地位下降,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9.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宣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他们是生产过程中的神经和灵魂
47、因而又是国家的神经和灵魂”。材料表明A. 工人阶级的觉悟提高B. 工人形成自觉的要求和理论C. 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D 工人阶级尝试建立新式政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831年可知,这一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工人阶级队伍的庞大,早期工人运动出现,工人阶级觉悟日益提高,选项A正确;材料仅仅强调了工人在社会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并未强调无产阶级理论,选项B排除;1831年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排除C;无产阶级首次尝试建立政权的时间是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40.法国19世纪中叶成立的几家银行,主要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1869年,巴
48、黎的交易所拥有307种有价证券,总数达330亿法郎。这一现象A. 表明经济结构率先走向转型B. 实现了社会资本的有效利用C. 阻碍法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D. 表明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大量社会资本投资于证券行业,影响了工业资本的投入,从而阻碍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选项C正确;材料并未对其他国家的经济结构进行描述,无法得出比较结论,排除A;法国大量社会资本投资于证券行业,使得工业革命难以深入发展,因此并未实现资本有效利用,排除B;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41.1714年在一次会议上,白人建议印第安人把子女送到威廉斯堡接受欧洲型的教育但是
49、遭到印第安人反对,甚至提出了相反的建议:要求英国绅士送一二百名孩子到印第安人那里接受教育并且相信印第安人会把他们教育成懂礼貌的人。材料反映了A. 殖民者的文化殖民B. 印第安人盲目文化自信C. 文化的交流与隔阂D. 松散的体制缺乏权威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现象表明白人与印第安人在文明相遇的背景下相互之间不认同,两者文化交流存在隔阂,选项C正确;选项A、B都属于片面解读材料,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出政治体制的松散,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提到的现象的理解,即白人和印第安人对彼此的教育或者文化不认可。42.英国议会下议院选举从1918年开始实行选举保证金制度。按规定,议员候选
50、人必须缴纳150英镑保证金(按今天折算大约相当于4500英镑),如果候选人在选举中所得选票不足选区全部选票的八分之一,则保证金收归国家所有。该制度A. 扩大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范围B. 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完善C. 冲击了传统贵族的特权D. 违背了自由民主的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选举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设置一定的参选门槛是为了保证选举的秩序,选项B正确;选举资金的存在直接限制了部分人的参选权,不利于民主范围的扩大,排除A;参选门槛设置和传统贵族特权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排除C;选举本身就是民主自由的体现,选项D排除。43.1935年9月,苏联重工业人民委员部与美国无线电公司签订技术协议,规定美国
51、无线电公司在研究、试验到制造的整个过程中给予苏联技术支持,这些技术包括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录音、测量仪器及遥控仪器等设备的生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 苏联为完成“一五”计划积极引进技术B. 美国为摆脱经济大危机需拓展海外市场C. 国家利益一致导致美苏的意识形态趋同D. 战时同盟关系使美苏经贸合作日益紧密【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35年9月”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美国等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尽快销售大量剩余重工业品,拓展海外市场,美国向苏联积极地提供技术支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苏联“一五”计划实施于1928-193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
52、误,美苏国家利益并不一致,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意识形态并未趋同;D选项错误,美苏战事同盟关系的建立是在二战时期,此时尚未出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4.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64年I月,法国与中国建交,并呼吁西方各国也承认新中国。1966年7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之后,戴高乐还访问了苏联和许多东欧国家。这表明A. 法国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B. 西欧经济复兴直接促使两极格局瓦解C. 军备竞赛加剧导致美法关系急剧恶化D. 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出多极化态势【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53、20世纪60年代,“改善苏法关系”、“与中国建交”和“退出北约”等行为说明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干涉,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与材料信息无关,也并非是西欧经济复兴的直接影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军备竞赛对美法关系的影响;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是多极化态势的出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5.20世纪70年代,英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长速度只有1,6%,在西方七个工业大国中排行最末。但从1980年到1988年,英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长速度猛增至5.2%,而同期美国为4%,加拿
54、大为3.6%,意大利为3.5%,日本为3.1%,法国为3.1%,德国仅为2.2%。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 欧洲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B. 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推进C. 撒切尔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D. 福利国家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80年到1988年”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她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撒切尔政府实行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意大利、德国和法国都是欧共体国家,但同期它们经济增速
55、放缓,所以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是造成此时英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C选项错误,撒切尔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D选项错误,二战后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撒切尔政府主导削减社会福利。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6.如表为19801995年世界贸易情况表。 年份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总计农产品14.6913.59燃料及矿产品275321.84工业制成品53.7169.3372.01如表表明A. 国际贸易对主权国家的重要性更加突出B. 传统贸易优势影响强大C. 贸易竞争力取决于规模经济、技术优势D. 国际贸易发展日益受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知,农产品、原材
56、料出口的比重不断减少,工业制成品的比重稳定上升,反应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经济规模、技术发展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增强,故C项正确;A项,材料并未反映出主权国家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说明传统贸易优势减弱,排除;D项,材料主旨是贸易种类的变化,不能反映贸易发展是否受阻,排除。47.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以一位象征自由女神的形象为主体,女神赤着脚,左手拿枪,右手高举三色旗,领导人们在硝烟弥漫、尸横遍地的街道上迎风前进。前景是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保皇党人,中景后景是林立如墙的各阶层百姓,空中还飘扬看鲜艳的三色旗。据此判断,该画作体现的艺术特点是A. 鼓
57、吹理性主义,追求严谨造型B. 关注社会现实,讴歌劳动创造C. 强调主观感情,表现内心世界D. 表达绝望情绪,色彩反差强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它以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为背景,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了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强调主观感情,表现内心世界,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B选项是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D选项是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8.摇滚乐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美国,20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并迅速风靡全球。典型的有鲍勃迪伦的反
58、战歌曲在风中摇摆;迈克尔杰克逊呼吁拯救自然的我们同属于一个世界。这表明摇滚乐A. 广泛传播得益于新媒介的出现B. 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C. 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D. 商业化运作特点突出【答案】B【解析】【详解】鲍勃迪伦的反战歌曲在风中摇摆;迈克尔杰克逊呼吁拯救自然的我们同属于一个世界反映出摇滚乐关注社会现实的发展,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选项B正确;材料未提供新媒介信息,排除A;选项C脱离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音乐主题,未看出摇滚音乐的运作特点,排除D。二、非选择题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始于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面对广表而肥沃的土地,获取经济利益成为
59、人们长途跋涉的直接动力。政治制度几乎同时逐步扩展到西部。西部精神是在西部开发中逐步形成的,而这种精神又推动了西部乃至整个美国的发展。在美国的边疆治理的过程中,印第安人的土地被大量掠夺,大批印第安人被屠杀或因疾病传染而死亡;亚裔人和其他民族的白人后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或歧视。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材料二 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兴起于元朝的土司制度,是对秦朝至唐宋时期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政策的重大完善。这一政策主要实行在西南地区。明清承元制,雍正还发展了唐太宗的思想,主张“中国自古一统”,内地和边疆没有“华夷中外之分”。明清把大部分土司的品级从三四级降到五
60、级。土司职位世袭。元朝规定继承应该得到中央批准,明朝要求继承人须到中央政府履行手续,清朝进一步规范了人选范围。明清时期,持续大规模地改土归流(改土司制度为内地的郡县制),成效显著。在此过程中,各地措施有所差异,更非“一概更张”,如广西已基本完成、川滇“土司尚留十之六七”。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边疆治理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边疆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答案】(1)特征:经济和政治建设相结合(同时进行);形成西部精神;伴随着殖民扩张。(2)不同:时间长(贯穿古代),持续性强;政策相对
61、稳定,不断完善;结合当地实际(因时因地制宜);民族关系相对平等。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发展;是重要的制度创新,推动国家治理的优化。【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获取经济利益成为人们长途跋涉的直接动力政治制度几乎同时逐步扩展到西部。西部精神是在西部开发中逐步形成的印第安人的土地被大量掠夺,大批印第安人被屠杀或因疾病传染而死亡”从政治经济建设、西部精神及扩张性进行概括。(2)一问根据材料二“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这一政策主要实行在西南地区主张“中国自古一统”,内地和边疆没有“华夷中外之分”清朝进一步规范了人选范围”从历史沿革、政策连续稳定、因地制宜及民族关系
62、表现进行分析;二问结合所学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国家边疆治理及制度创新角度进行阐述。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已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而到16世纪中叶的明朝开始发生变化,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社会转型的而到16世纪中叶的明朝开始发生变化,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但开启于晚明的社会转型运动,主要由
63、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及传统思想的僵化和文化专制,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摘编自百度和中外历史纲要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围绕“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定的社会转型阐述:从经济上传统经济结构开始出现了新的转型,资本主文萌芽产生井缓慢发展,白银交易盛行,商业资本活跃。从政治上看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说明封建社会和制度的渐趋衰落;对外关系上,由开放转向闭关锁国。从文化上看出现反封建色彩(反传统、反教条,批判封建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64、:“工商皆本”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学东渐”开启;反映市民阶层壮大的文学形式小说达到巅峰状态。总之,明清时期的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出现了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示例2:明清时期未能实现社会转型阐述: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腐败,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未产生新的社会力量;经济上固守农耕经济,厉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型;在文化上中国程朱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且日益僵化,文化专制加强;中国传统科技虽然仍然较为先进,但未产生近代科技。中国仍徘徊在封建主义的泥潭中且急剧地衰落,未能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社
65、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日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总之,明清时期的中国日益衰落,未能实现社会转型。(其他符合题意者,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内容主要阐述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问题,解答时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定的社会转型的角度,主要从经济、政治、思想、对外等角度分析;也可以选择明清时期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角度,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中国明清时期未能完成社会转型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51.材料 民国期间,教育部公布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
66、,各出版机构遵照标准自编课本;官方虽不断推行统一教科书,但统一教科书编写科目残缺且没有形成专门发行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掀开了我国教材编写事业的新篇章。以解放区的教材制度为依据,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将全国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权收归中央。1950年,作为教材编写专门机构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人教社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的文化教育方针和“各科教材必须保持完整的科学性和贯彻爱国主义的精神,参考苏联,编写完全适合于中国需要的新教科书”的编辑方针,组织大批专家开始重新编写和修订中小学教材。摘编自郭戈我国统编教材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经验等(1
6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材编写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材编写改革的意义。【答案】(1)继承老解放区的经验;成立专门机构,国家统一负责;编写队伍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借鉴苏联经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2)改变了旧中国教材编纂混乱的局面,建立新的教材制度;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教育体制;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了对中国历史和新政权的认同。【解析】【详解】(1)根据“以解放区的教材制度为依据”得出继承老解放区的经验;根据“将全国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权收归中央”得出成立专门机构,国家统一负责;根据“作为教
68、材编写专门机构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得出编写队伍具有权威性、专业性;根据“参考苏联”得出借鉴苏联经验;根据“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得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2)根据“编写完全适合于中国需要的新教科书”得出改变了旧中国教材编纂混乱的局面,建立新的教材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还可从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教育体制、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对中国历史和新政权的认同等方面总结回答。52.材料 1946年,根据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特别宣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成立。原告一方为美、中、英、苏等11个国家的代表,被告一方为日本28名甲级战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基于正义和平的原则,参照
69、国际公法、条约和惯例一系默列条文,审判战犯。美国掌握着东京审判的大权,始终想利用他们对日本单独占领个的特殊位置,贯彻自己的政治意图。随着形势的发展,美国对日本由最初的扼制变成了后来的扶植,居然没有追究天皇和为日本本侵略提供经济支持的日本垄断财阀的责任。1948年12月24日,在处死了东条英机等战犯之后,美国便宣布释放其他19名甲级战犯,且不再进行审判。1950年3月7日,盟军最高司令部又释放了所有日本国内在押战犯。摘编自余先予、何勤华、蔡东丽东京审判:正义与邪恶之法律较量(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运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审判没有达到应有效果的原因,
70、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由美国操纵控制;依据国际法规和和平主义的原则进行审判;由遭受日本侵略和残害的国家组成原告;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法律制裁。(2)原因: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左右东京审判;扶持日本建立“冷战”前沿阵地。影响:加剧美苏“冷战”;巩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埋下祸根;伤害了被侵略国家的民族感情。【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根据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特别宣言原告一方为美、中、英、苏等11个国家的代表基于正义和平的原则,参照国际公法、条约和惯例一系默列条文”从主导操纵方、审判原则、原告被告组成进行分析。(2)一问根据材料“”美国掌握着东京审判的大权,始终想利用
71、他们对日本单独占领个的特殊位置,贯彻自己的政治意图变成了后来的扶植盟军最高司令部又释放了”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意图进行分析;二问结合所学从冷战局势、对亚太地区及日本和侵略国家立场进行分析阐述。53.材料 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年)出生于委内瑞拉的一个白人贵族家庭。他少年时代接受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洗礼,青年时代就参加祖国独立解放事业。他认为应该解放黑人奴隶,给印第安人以平等权利,用法律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他虽然崇奉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但又认为绝对的民主自由和联邦制都不利于.水新生共和国的巩固。他设计了一套介于传统的君主制和欧美共和制之间的政治体制。他设想只有新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
72、的大联合,组成足以与欧洲抗衡的均势力量,最才是不可摧毁的。”玻利瓦尔为争取在美洲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争取新国家数造繁荣和进步、争取被压迫群众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争取社会改革付出了毕生的经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经验被拉美和整个第三世界人民当作反对现代殖民主义斗争的宝贵遗产。摘自罗荣渠美洲史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玻利瓦尔对拉美的历史贡献。【答案】(1)北美独立战争的鼓舞;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西班牙殖民霸主地位的衰落。玻利瓦尔的个人作用。(2)推动拉美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传播欧洲启蒙思想;促进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和水平文化提高(或社会进步);鼓舞了拉美民众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接受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洗礼玻利瓦尔为争取在美洲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争取新国家数造繁荣和进步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经验”结合所学从美国独立影响、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原有殖民统治衰落及玻利瓦尔个人因素进行回答。(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政治、思想、经济及社会生活、反殖民斗争进行阐述即可。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