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之神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状物(昆仑山)上
2、,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
3、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清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
4、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最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
5、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吏,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
6、之情。 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D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弦、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 B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到宋代,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C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
7、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 D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为天地大神,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月权之后,直至隋唐以前,一般民众无权祭月,中国民间也没有祭月的风俗。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在宋代,中秋已是团圆佳节,到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和人们对家庭的依恋
8、,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 D中秋节俗形态丰富,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到民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再到以月饼相赠加强亲族联系,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此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
9、验等功能。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21日)材料二“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拖阶段。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
10、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进行货物补给。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三“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3.35米直径的货物舱和2.8米直径的推进舱组成。货物舱用于装载货物,而推进舱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推进舱两倒各有一翼太阳能帆板(共
11、三板),后部安装了4台变轨用主发动机。此外飞船还安装了24台姿控发动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13吨,最大上行货物运载量约6.5吨。无论是直径、质量还是运载能力,“天舟一号”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约为6.5吨,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及日本航空研究亓发机构的H -运载飞船(6.0吨),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下行运载能力约为6.0吨。载荷比即运载货物的质量与货运飞船船体本身的质量之比,“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载荷比高选48%,高于日欧的货运飞船。(摘编自中国航天报)材料四2
12、017年7月2日晚,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消息一经披露,人们不禁扼腕痛惜。航天试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总是与高风险为伴,可谓“刀尖上的舞蹈”。每每遇到瓶颈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有时甚至会为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只有不惧失败、跌倒后重新爬起、继续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评论员文章惟其艰难方显勇毅)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周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的实施阶段。B. “天舟一号”货运
13、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官一号”的技术研发,足中国首个货运飞船。C.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用于装载货物的货物舱和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的推进舱两部分组成。D.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只运货不运人,因为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航天足高风险事业,航天人承受着巨大压力,甚至献卅宝贵的生命。在失败中砥砺前行,方可登顶世界科技之巅。B. 运载“天舟一号”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火箭今年4月20日发射成功,长征五号遥二火箭今年7月2日发射失利。C. 推进剂补加技术等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需要
14、突破并验证的关键技术。D. 如果能及时补给推进剂、空气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就能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E. “天舟一号”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介于日本H-运载飞船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进步号M型运载飞船之间。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及现实意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偷 父刘心武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再回过头去观察大门,没有问题呀!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
15、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动,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出来咱们好商量!”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他把两手沈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
16、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讯问。“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口气:“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流浪,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吗?”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冲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我决心放他出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
17、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天哪!原来还有个大人在卧房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子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并且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那幅油画,是我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茬,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我就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18、?”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的男人跑了。他记得他爸,记得那扎人的胡子碴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的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
19、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这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画像的油画,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中“我”几次想要报警,但最终
20、都没报警,只是因为“我”被这个孩子的爱父之心打动,只是想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B.第三段写“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这在结构上为后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笔。 C.当“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时,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以及他对他妈妈的愤恨之深。 D.“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是因为少年辍学流浪却仍深念其父,竟为此而冒险入室“偷父”的行为使“我”深深地感动。 E.“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又去寻他,就想让这个孩子给“我”道谢。 8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而刻画出少年什么样的形象或者心理?(4分) 9对于
21、这篇小说结尾,有人认为合情合理,有人认为画蛇添足,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孝慈,扶风人也。父武周,周兗州刺史。孝慈少沉谨,有器干,美容仪。周初为中侍上士,后拜都督,聘于齐,以奉使称旨,迁大都督。其年又聘于齐,还授宣纳上士。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高祖受禅,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于时王业初基,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孝慈总其事,世以为能。俄迁大司农,岁馀,拜兵部尚书
22、,待遇逾密。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于是拜孝慈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如故。明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又领太子右庶子,转授左卫率,仍判工部、民部二尚书,称为干理。数载,进位大将军,转工部尚书,率如故。先是,以百僚供费不足,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孝慈以为官民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请罢之,请公卿以下给职田各有差,上并嘉纳焉。开皇十八年,将废太子,惮其在东宫,出为浙州刺史。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仁寿初,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其后桂林山越相聚为乱,诏孝慈为行军
23、总管,击平之。其年卒官。有子会昌。(选自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B.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C.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包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D.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4、3分)A. 迁,古代多指调动官职,包括升降、调三种情况,如迁升、迁授、左迁等均指升职。B. 受禅,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禅让的帝位,尧舜禅让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传说。C. 廨钱,隋唐时期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由各州令史负责,所收利息作为官员津贴。D. 东宫,因方位得名,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时期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可借指太子本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苏孝慈颇具外交才能,曾两次奉命出使齐国,皇帝十分满意并因此提拔了他。B. 苏孝慈军事才能出众,先从武帝征伐齐国,后接受诏命,平定桂林山越叛乱。C. 苏孝慈管理能力突出,新帝登基之初,由他总管从全国各地
25、征召而来的工匠。D. 苏孝慈为官心系百姓,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反对官民争利、对民施行惠政。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官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5分)(2) 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东屯北崦 杜甫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唯见鸟,落日未逢人。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注】东屯,在今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崦,山。诛求:强制征收。1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26、,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B. 诗歌颔联中“空村唯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C.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D. 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眺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回白首。E. 诗歌首联直抒胸臆,颔联颈联寓情于景,尾联卒章显志,直接揭示诗的主旨,这体现了杜诗手法的灵活多样。15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
27、)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 _,_ _。 (2)“ ,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就会变得明智的两个句子是: , 。(4)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5)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6)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7)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
28、钱这些让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大别山地区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和寻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同时,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日前,在塔斯马尼亚首都霍巴特举行一个国际科学大会上,专家们预计在未来100年内,由于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趋势,被称为“不毛之地”的南极洲将出现七月流火的温暖气候,有望长出树木。.湖畔新城,占地5500亩,其中水域2000,水域浩淼,植被苍翠,水木清华,环境优美,是人居最佳
29、选择。A B C D 1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的作者是我国清代作家曹雪芹。该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和宝、黛的爱情悲剧。 B我国古典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李白的蜀道难属于古体诗,杜甫的咏怀古迹、白居易的琵琶行属于近体诗。 C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D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双十一”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
30、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B果壳网拥有15个主题站,网站上登载了近一万篇原创文章,主题涵盖科学、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目前日均浏览量已超过375万次。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还能够在第三季度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D在这个世界,你可以选择安居,也可以选择流浪,但不能选择没有深刻情感的生活,否则你对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片虚空。 20下列各句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感情。 B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
31、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 的地区为河东 C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敲扑,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 “扑”。 D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2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老李对儿子的语文老师说:令郎这次能在国学大赛上获奖,全都仰仗您的教导。 B罗教授近日将莅临我校就高考改革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请同学们务必准时参加。 C成人仪式前夕,班长精心策划了一堂班会,采用多种形式,共庆我们的十八华诞。 D回到母校来看望老师,恰逢她有课失陪,我只好闲逛校园,回忆过往的读
32、书生活。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在三十年前闻所未闻的新事物,今天都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试想一下,再过三十年,随着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自己又会有怎样的改变。 请以“三十年后相聚时”为题,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叙述,有描写,不少于800 字。(60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说法绝对。原文中“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只是推测,因此不能说“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 2.C(曲解文意。根据原文,
33、“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依据只是“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不包括西王母“后演变为月神嫦娥”) 3.B(理解有误。从中秋月其诗及上文语境来看,中秋月是抒发“人生变化无常”的“浩叹”,并无思念友人之意) 4.D(解析:强加因果) 5.D、E(选D给2分;选E给3分D.说法过于绝对;E.运载能力均高于俄罗斯以及日本的运载飞船。) 6.主要任务: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现实意义: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34、。(每点2分) 7BD(解析:A.第一次想报警而没有报是因为当时还不知道事情到底有多严重。C从少年偷像父亲的画像这件事来看,少年对父亲有深厚的感情,不应该“是一个冷漠的人”。E“我”若有所失,更重要的是因为“我”内心油然而生的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产生了愿意继续帮助他的善良愿望。) 8【参考答案:第一句通过动作描写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2分)。第二句通过语言描写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少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情态,传神地表现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难以启齿、渴望得到画像又担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理(2分) 】9
35、【参考答案:(一)合情合理从人物性格上来说,“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说,符合“我”的性格特征。从情节上来说,与前文的翻窗入室形成呼应,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从主题上来说,这样结尾能强化主题,使小说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更加清晰。 (二)不合实际从人物性格上来说,虽然我同情他,也想救治他,但他毕竟是个窃贼,我对他还有防范之心,不可能希望他经常光顾。从情节上来说,这是在少年消失之后我想说的话,并不会起到什么效果,有“马后炮”之嫌。从主题上来说,我对社会的批判和忧虑,对少年的愤恨和同情已经在前文表现出来了,最后这样结尾有些画蛇添足。(亮出观点1分,如果只亮观点没有分析不得分;从3个角度分析,有
36、理有据,自圆其说可得6分。)】 【答案】10.A 11.A 12.D 13.(1)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非常了解,皇帝想提高东宫官吏的声望,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2)太子因为苏孝慈的离开,(心中)很不平,在言语、表情上也有所表露,苏孝慈就是如此的被太子倚重。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以”“赐爵”“寻”“增”“累迁”。11试题分析:A.苏孝慈颇具外交才能,曾两次奉命出使齐国,皇帝十分满意并因此提拔了他。左迁为贬官。12.试题分析:D.苏孝慈为官心系百姓,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反对官民争
37、利、对民施行惠政。“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错。1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时,当时。颇知,非常了解。领,兼任。(2)以,因为。甚,十分。见,被。参考译文:苏孝慈是扶风人。父亲苏武周是周朝兗州刺史。苏孝慈年少时沉着谨慎,很有才干,容貌俊美。周朝初年任中侍上士。后来又拜授都督的官职,(苏孝慈)出使到齐国,因其奉命出使让皇帝满意,回京后升为大都督。当年他又出使到齐国,回来以后授予宣纳上士。后来
38、他又跟随武帝讨伐齐国,因为功高而升为开府,皇上赏赐他文安县公的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户。不久又改封为临水县公,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之后连续升迁做到工部上大夫。高祖接受禅让后,(苏孝慈)晋升爵位为安平郡公,并被授予太府卿的官职。当时皇家大业刚刚奠定,各行各业刚刚开始,朝廷征召天下的工匠,即使只有一点点手艺的人,也无不把他们全部集中起来。(皇帝让)苏孝慈总管这件事,世人认为苏孝慈很有管理才能。不久,他又升迁为大司农,一年多以后,又授予他兵部尚书的官职,皇上待他更加亲密。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非常了解,皇上想提高东宫官吏(太子属官)的声望,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于是(皇帝)就授命苏孝慈担任太子的右
39、卫率,仍旧担任兵部尚书的职务。第二年,皇上在陕州设置常平仓,以便把粮食转运到京城。由于渭水含沙量大,水流忽深忽浅,漕运的人为此都很苦恼,于是朝廷决定疏通渭水,挖一道水渠同黄河相连,命令苏孝慈监督这项工程。水渠修成后,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后来又让他兼任太子右庶子,转而授予他左卫率的官职,仍旧担任工部尚书、民部尚书,人们都称赞他很干练。几年以后,他晋升为大将军,转任工部尚书,依旧担任左卫率。这之前,因为供给官吏的经费不足,台省府寺都设置了放贷的机构,收取利息作为官俸。苏孝慈认为官府和百姓争利,不是教化天下的办法,就上表章请求予以禁止,(同时)请求对于公卿以下的官吏按职位差别分给田地,皇上都很赞成并
40、采纳了这些建议。开皇十八年,皇帝将要废除太子,又担心苏孝慈在东宫辅助太子,于是就调苏孝慈出京任淅州刺史。太子因为苏孝慈的离开,心中很不平,在言语表情上也有所表露,苏孝慈就是如此的被太子倚重。仁寿初年,(苏孝慈)升任洪州总管,在两地他都施行仁政。这以后,桂林山越人纠结叛乱,皇上下诏命苏孝慈任行军总管,(苏孝慈)击败了叛军,平定了叛乱。这一年苏孝慈死在任上。(苏孝慈)有一个儿子叫苏会昌。14BE(B项,颔联用“唯见鸟”“未逢人”表现了乡村荒废的现实以及作者的悲愤之情,这是诗人身处乡村时的所见所感。E项,尾联并非卒章显志,不是直接揭示主旨。尾联通过诗人远眺所见的“战地”“黄尘”的描绘(以景结情),以
41、及“回首(不忍卒看)”这一动作,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对民生、国家的忧虑与关切) 15对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愤怒,痛斥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行为:称之为“盗贼”,谓其恶行为“诛求”; 对百姓的同情,社会民不聊生,百姓异常贫困,乡村一片荒芜,寄寓了诗人对百姓的深深同情;对国家、民生的忧虑,诗人想起自身遭遇和远处的战火,对百姓、国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 16(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官盛则近谀(5)无边落木萧萧下(6)欲渡黄河冰塞川川(7)只是当时已惘然 17【D【答案解析】利令智昏:因贪图私利而让人失去
42、理智,神志不清。不能用在“让人”后面。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者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对象用错)河清海晏: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七月流火: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指天气转凉。此处被误用形容暑热)水木清华:形容园林里池水花木清幽美丽。】 18B【解析】琵琶行属于古体诗 19B(A项,不合逻辑。“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应改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C.搭配不当,“措施”和“提高”不搭配。D主客颠倒,“你对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片虚空”应改为“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就是一片虚空”) 20C【解析】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21.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应用。A项,“令郎”指称对方儿子的敬词,使用不当;C项,“华诞”敬辞,称伟大的人物或机构诞生的日子,用于“一堂班会”不当;D项,“失陪”是客套话,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对方,多指中途先走。用于别人身上,使用不当。22作文(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