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0 ,大小:2.57MB ,
资源ID:91815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815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高考历史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练酷课件:板块串讲 古代中国专题绕过归纳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高考历史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练酷课件:板块串讲 古代中国专题绕过归纳 .ppt

1、古代中国专题线索归纳一、古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 3 大线索(一)中央体制从“公天下”到不断完善的“家国一体”发展历程时期隋唐(完善)西汉(发展)秦朝(创立)先秦(萌芽)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一)中央体制从“公天下”到不

2、断完善的“家国一体”发展历程时期清朝(顶峰)明朝(强化)元朝(加强)宋朝(加强)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对点演练1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省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

3、”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D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解析:“尚书”的发展是秦汉至隋唐中央机构的演变,材料体现的是君主利用尚书机构削弱宰相的权力,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故 B 项正确。答案:B 解析2开元十一年(723 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B中枢体制的运行程序不断完善C中书门下成为尚书省的代替机构D以程序分权为代表的三省制名存实亡(二)地方体制从

4、“天下共主”到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时期汉朝秦朝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历程时期(二)地方体制从“天下共主”到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制度明朝元朝宋朝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

5、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对点演练1春秋中叶后,宋国六卿已无太宰、太史等职。其他各国的太宰、太师、太史也都成为次要职位;而主管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的司徒、司空、司马、司寇等政务官,则上升为六卿。这反映出()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形成B西周分封制无约束力C政府权力的官僚化趋势增强D诸侯国战争频率提高解析:太宰、太师、太史是辅助君主的重臣,但没有具体职能,从“主管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的司徒、司空、司马、司寇等政务官,则上升为六卿”,反映出有具体职责的政务官地位的上升,故 C 项正确。答案:C 2

6、公元前 74 年,汉昭帝驾崩,膝下无子嗣,汉武帝之孙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 27 天后被废。汉宣帝时被封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隶属豫章郡。材料表明汉代()A君主专制有所削弱 B皇族内部斗争激烈C侯国曾经归郡管辖D郡国并行弊端凸显解析:根据材料“海昏侯”“隶属豫章郡”,可知侯国在“推恩令”后归郡管辖,郡国并行弊端得到较好的解决,故C 项正确。答案:C 3元朝设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以总理全国政务,实际长官为左右丞相各一人,或仅置右丞相,总领省事,统领百司。这一政策措施有助于()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B防止丞相专权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D缓解中枢权力机构内部的对立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央官制

7、的调整,调整的是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故 A 项错误;元朝时出现相权的加强,故 B 项错误;精简机构是提高办事效率的方式,元朝三省归一提高了行政效率,故 C 项正确;相权的扩大,只会激化中枢权力机构内部的对立,故 D 项错误。答案:C(三)选官制度从贵族政治到影响深远的科举取士发展历程时期两汉战国秦朝汉初夏、商、西周世官制(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军功爵制(1)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2)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察举制(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

8、最终由中央掌握(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发展历程时期(三)选官制度从贵族政治到影响深远的科举取士隋唐宋朝明清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科举制(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

9、中央集权对点演练1秦汉以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先后经历了州郡推荐的察举制,门阀士族控制的九品中正制,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这反映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A由重才学到重品德B由不公平到公平C由重血缘到重才学D由封闭到开放解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分别体现了道德、门第、才学的选官标准,故 A 项错误;三种选官制度,依据不同的选拔标准,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故 B 项错误;世官制体现重视血缘,故 C 项错误;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基础,为不具有士人身份的学子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体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故 D 项正确。答案:D 2622661 年,通过科举进士及第的共 2

10、90 人,其中贞观年间年平均录取 9 人,永徽、显庆年间年均录取 14 人。而当时全国九品及以上官员约 5 000 人左右。据此可知当时()A进士科考最为显要B门荫取仕仍是主流C官僚制度日趋成熟D冗官现象极为严重解析:“科举进士及第的共 290 人”“贞观年间年平均录取 9人”“永徽、显庆年间年均录取 14 人”“全国九品及以上官员约 5 000 人左右”可以看出通过科举入仕的只占唐朝官员的少部分,说明唐朝仍然沿用魏晋时期的恩荫做官,故 B 项正确。答案:B 3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

11、。这说明科举制度()A没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B保障了封建官僚队伍素质较高C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D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解析:材料意在说明在科举制录取时出现了问题,要保证科举制录取时不出现问题,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才行,故 D 项正确。答案:D 二、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4 大线索(一)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发展历程时期夏商周原始社会农业起源(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3)工具有石、木、骨器(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奠定农业社会基础(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发

12、展历程时期(一)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明清从秦汉至宋元春秋战国传统农业形成(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2)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4)经济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技术(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

13、遍化对点演练1唐代有法律规定“奴婢等同于家产”,同时也规定奴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解放,获得人身自由,即是必须由一家之主的家长提供证明书,并由诸子同意签名,再送交本地官府,依据法定程序办理。这说明当时()A家父长权力独大B诸子权利、地位相同C以家庭为单位的财产观念D政府明确保障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解析2下面为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以此可以用来说明()A春秋时期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C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解析:题中材料是犁地画像砖,它体现了铁犁牛耕在甘肃的推广,河西走廊途经甘肃。河西走廊推广铁犁牛耕是在两汉以后,故答案为 D 项。答案:D 解析3下图是宋至清(鸦

14、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数据整理)。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B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C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D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二)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历程时期从先秦到秦汉形成与发展(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2)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发展历程时期(二)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清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发展与繁荣(1)魏晋南

15、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辉煌与滞后(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对点演练1舜的后裔虞阏父被周武王任命为掌管制造陶器的官员。因为功绩突出,武王封虞阏父之子妫满为陈地的诸侯,并将自己的长女嫁给妫满。这说明西周时期()A周王用联姻笼络各诸侯国B各国的诸侯必须在王廷服役C官营手工

16、业管理者地位尊崇D先代贵族之后多从事工商业解析:虞阏父先为官员掌管制造陶器,即官营手工业管理者,因为功绩而其子受封,这是地位尊崇的体现,故 C 项正确。答案:C 2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A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C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解析(三)商业发展从严格控制到打破时空、相对宽松发展历程时期隋唐时期秦汉时期先秦时期兴起、发展和繁荣(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

17、人称为“商人”(2)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重农抑商,步履维艰(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范围扩大,贸易繁荣(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3)出现柜坊和飞钱发展历程时期(三)商业发展从严格控制到打破时空、相对宽松时期明清宋元时期打破时空,空前繁荣(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继续繁荣,“商帮”出现(1

18、)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对点演练1唐朝后期,随着商业繁荣,有的节度使开始大肆从事商业活动;有的富商大贾则贿赂官员牒补列将,甚至能升于朝籍。这种状况说明此时()A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B重农抑商政策被放弃C阶级矛盾更加尖锐D存在官商合流的倾向解析:材料中“有的节度使开始大肆从事商业活动;有的富商大贾则贿赂官员牒补列将”表明节度使和富商大贾的固定角色发生一些变化,故 D 项正确。答案:D 2唐代长安东西两市见于记载的有

19、肉行、绢行、药行、大衣行、秤行、鼓行、铁行等;而当时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中,同类商品也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由此可见当时()A手工业生产分工细B城市经济空前繁荣C商品销售的专业化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解析:材料突出了同类商品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体现了商品销售的专业化取向,故 C 项正确。答案:C 3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A反映了庄园经济的盛行B表明租佃关系日益普遍C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说明农业技术趋于成熟解析(四)经济政策从“重

20、农”的辉煌到“禁商”的落伍明清中唐以来西汉重农抑商政策战国发展历程时期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固守鼓励对外贸易,官商分利,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松动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势力,发展官营商业严格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产生清朝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明朝发展历程时期(四)经济政策从“重农”的辉煌到“禁商”的落伍海禁政策(1)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实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闭关锁国政策(1)内容: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寸板不许下海(2)后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

21、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对点演练1汉武帝时期,改变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A消除了郡国对中央的威胁B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C实行了中国赋役制度的变革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解析:政府将征收的贡赋折合成土特产品,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是与商人争利,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故 B 项正确。答案:B 2吕氏春秋载:“古代圣王引导他的百姓从事农业,不仅是为了地理的出产,而且是为了陶冶他们

22、的心志,持重就会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国家的法制就能确立,民力就能专一。”据此可知,古代统治者“重农”意在()A加强农业管理B限制人口流动C灌输法制观念D强化社会管理解析:材料在说明古代统治者“重农”用意是层层递进的,其最终目的是强化社会管理,故 D 项正确;加强农业管理在材料中有体现,但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限制人口流动材料没有涉及,故 B 项错误;灌输法制观念也不合题意,故 C 项错误。答案:D 三、古代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3 大线索(一)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时期西汉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改造和独尊(

23、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时期(一)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明清宋明转型与成熟(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批判与继承(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

24、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对点演练1“自孟子言性善,而荀卿言性恶,杨雄言善恶混,韩文公言三品,及至横渠(张载)分为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然后诸子之说始定。”这主要说明()A儒家关于人性经历了长期争论B儒家始终未放弃对真理的探究C诸子百家的人性论渐趋于统一D儒家人性论由伦理上升到哲理解析2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世学者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的说法。学者们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儒学的政治地位已日益巩固B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加强C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D中国传

25、统文化的地域性浓厚解析:三字经中所强调的君臣、父子、师生等关系,是理学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体现,故 B 项正确。答案:B(二)科技成就从领先世界到迟滞落后发展历程时期从先秦到秦汉奠基发展(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计算法(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发展历程时期(二)科技成就从领先世界到迟滞落后明清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繁荣外传(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2)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3)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完成和西

26、传(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总结落伍(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对点演练1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 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解析:材料表述的是按照自然规律安排农业生产,否则劳而无获,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均未涉及。答案:C 解析2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

27、“到明朝末年的 1644 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三)文学艺术从辉煌灿烂到多元一体、各具特色发展历程时期先秦、秦汉奠基发展(1)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2)文学:春秋末年,我国古代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发展历程时期(三)文学艺术从辉煌灿烂到多元一体、各具特色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全面繁荣(1)文学

28、: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4)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发展历程时期(三)文学艺术从辉煌灿烂到多元一体、各具特色明清承古萌新(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9、红楼梦(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对点演练1“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解析2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这说明()A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B古代小说情节源于市民生活C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D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解析“板块综合检测”见“板块综合检测(A)”(单击进入电子文档)“板块综合检测”见“板块综合检测(B)”(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