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选择题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我国总体小康的特点是() A.工业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B.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C.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D.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解析:此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是我国总体小康社会的特点。答案:B2.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根据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符合()A.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B.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D.社会主义市场
2、经济规则解析: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所以选C项。答案:C补3.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是()A.低水平的小康B.不全面的小康C.不平衡的小康D.实现了现代化的小康解析:漫画表明我们现在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A、C两项说法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答案:B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C.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解析: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
3、方面的目标,但“最根本”的目标是经济目标。所以选A项。答案:A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D.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答案:A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新要求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A.B.C.D.答案:D7.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提出建设全市“第一个别墅式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所有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积极实
4、现跨越式发展。很多农民对这种“形象工程”抱怨说:盖了楼房,穷得叮当,扛着锄头进洋房,小康让我们遭了殃。材料中该镇政府的做法()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超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过分重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发展目标A.B.C.D.答案:A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据此完成第89题。8.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小康D.殷实的小康社会解析:我国现在的小康是总体小康,故A项正确。答案:
5、A9.下列对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的认识,错误的是()A.它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B.它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C.它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D.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B10.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以我们应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民享有完全的民主自由权利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A.B.C.D.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知识点,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的考查。应为“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6、”,故排除。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的目标,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11.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21世纪头20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1)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什么?(3)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什么意义?答案:(1)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
7、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2)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富国强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