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加权平均数教案(华师大版八下数学).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74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4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加权平均数教案(华师大版八下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3加权平均数教案(华师大版八下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3加权平均数教案(华师大版八下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加权平均数1知道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重点)2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并会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发现以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适用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例如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 2,作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占 40%,考试成绩占 60%”的比例计算(如图)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加权平均数【类型一】以频数分布表提供的信息计算加权平均数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 50 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2、时间(小时)5678人数1015205则这 50 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A6.2 小时 B6.4 小时C6.5 小时 D7 小时解析:根据题意得(51061572085)50(509014040)50320506.4(小时),故这 50 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 6.4 小时故选 B.方法总结:计算加权平均数时,要首先明确各项的权,再将已知数据代入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类型二】以条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计算加权平均数小明统计本班同学的年龄后,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A13 岁B14 岁C15 岁D16 岁解析:该班学生的年龄和为 13

3、814221515165717 岁平均年龄是717(822155)14.3414(岁)故选 B.方法总结: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类型三】以百分数的形式给出各数据的“权”某招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种,其中笔试按 40%、面试按 60%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总成绩,小华笔试成绩为 90 分,面试成绩为 85 分,那么小华的总成绩是()A87 分 B87.5 分 C88 分 D89 分解析:笔试按 40%、面试按 60%,总成绩为 9040%8560%87(分)故选A.方法总结:笔试和面试所占的百分比即为“权”,然后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计算【类

4、型四】以比的形式给出各数据的“权”小王参加某企业招聘测试,他的笔试、面试、技能操作得分分别为 85 分、80 分、90 分,若依次按照 2:3:5 的比例确定成绩,则小王的成绩是()A255 分 B84 分 C84.5 分 D86 分解析:根据题意得 85223580323590523517244586(分)故选 D.方法总结:“权”的表现形式,一种是比的形式,如 532;另一种是百分比的形式,如创新占 50%,综合知识占 30%,语言占 20%.“权”的大小直接影响结果【类型五】加权平均数的实际应用学校准备从甲、乙两位选手中选择一位选手代表学校参加所在地区的汉字听写大赛,学校对两位选手从表达

5、能力、阅读理解、综合素质和汉字听写四个方面做了测试,他们各自的成绩(百分制)如表:选手表达能力阅读理解综合素质汉字听写甲85788573乙73808283 (1)由表中成绩已算得甲的平均成绩为 80.25,请计算乙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这一成绩看,应选派谁参加比赛;(2)如果表达能力、阅读理解、综合素质和汉字听写分别赋予它们 2、1、3 和 4 的权,请分别计算两名选手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这一成绩看,应选派谁参加比赛解析:(1)先用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乙的平均数,然后根据计算结果与甲的平均成绩比较,结果大的胜出;(2)先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甲、乙的平均数,然后比较计算结果,结果大的胜出解:(1

6、)x 乙(73808283)479.5,80.2579.5.应选派甲参加比赛;(2)x甲(852781853734)(2134)79.5,x乙(732801823834)(2134)80.4,79.580.4.应选派乙参加比赛方法总结: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要突出某个数据,只需要给它较大的“权”,“权”的差异对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三、板书设计1加权平均数“权”的表现形式2加权平均数的实际应用通过学习加权平均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有关加权平均数问题的解决,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