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A. 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B.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C. 农耕文明不断发展D.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答案】C【解析】【详解】“春牛”民俗文化和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农耕
2、文化分不开,在农耕文明时代,牛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的牛是相当重要的畜力,故C正确;“春牛”文化主要和农耕文明相关,铁犁牛耕是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之一,A因果倒置,排除;“春牛”文化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B;“春牛”文化是民俗文化,和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关系不大,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春牛”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是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此思路解答即可。2.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A. 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B.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有
3、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D. 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唐朝以前,经济中心基本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政治中心在西北,所以漕运基本是东西方向;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而元、明、清三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漕运方向为南北方向,这种变化说明了经济格局的变化影响了漕运方向的改变,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B只是一个时期反映,B片面;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C错误;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与对外贸易联系不大,D错误。【点睛】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以下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表中职业结
4、构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区是商人雇佣工人佃农自耕农、地主占当地总人口比例10%30%36%24%A. 唐朝关中地区B. 宋朝苏湖地区C. 元末广东地区D. 明末江浙地区【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数据中显示雇佣工人,占到30%,这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职业结构,故D项正确;唐朝、宋朝和元末时期中国还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故ABC项错误。4.陈启源的继昌隆缫丝厂1881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封闭,致使陈不得不迁厂于澳门。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织布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官股,另募商股,最终建立了大生纱厂。这充分说明A. 实业救国思想
5、得到清政府的充分认可B. 大生纱厂是一个官商合办的官办企业C. 官僚资本主义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 封建势力对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双重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继昌隆缫丝厂因为封建势力阻碍而迁厂,大生纱厂因为封建势力而成立,可见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双重作用,选项D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清政府的态度,也未提及实业救国,选项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对大生纱厂性质的判断,选项B脱离材料主旨,排除;官僚资本主义一般认为出现在南京民政府统治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C。5.从1937年8月至1940年底,在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和工矿调整处的努力下,国民政府组织东部工业大规模内迁
6、,内迁的厂矿共448家,其中迁入四川254家,迁入湖南的121家,迁入广西的23家。这些工业的西迁A. 为持久的抗战打下了物质基础B. 表明政府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C. 改善了沦陷区的人民生活水平D.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繁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西迁,对抗战的胜利和后方工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持久的抗战打下了物质基础,A项正确;民族工业的西迁不能说明政府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工作重心在于抗日,排除B;民族工业的西迁的地区是非沦陷区,排除C;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所以选A点睛: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内迁,运用所学知识即可知道民族工业的内迁为持久的抗战打下了物质
7、基础。6.淞沪铁路前身为吴淞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资本集团于1876年建成通车,翌年清政府赎回拆除。1897年,清政府以官款再建淞沪铁路。这说明A. 洋务运动成就巨大B. 清政府塑造自主的形象C. 列强经济侵略受阻D.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由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资本集团于1876年建成通车,翌年清政府赎回拆除”体现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也表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D选项符合题意。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A选项排除。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下,清政府对外是无法自主的,B选项排除。列强经济侵略受阻的说法是不符合当时的史实的
8、,C选项排除。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各队正大搞工业集资,收集社员家中的废铜烂铁。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作废铜烂铁支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A.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B. 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C. 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 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中“各队正大搞工业集资,收集社员家中的废铜烂铁。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作废铜烂铁支援”说明的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违背经
9、济发展规律,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探索大跃进时期8.1979年,粮食部下发通知,允许国有粮食部门按市场价格经营部分粮油,并放开粮食集贸市场。除政府直接控制的粮食价格外,出现了基本上由供求双方直接形成的价格。这反映出当时A. 农村经济改革全面展开B. 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C. 粮食短缺问题已经解决D. 国家经济体制有所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允许国有粮食部门按市场价格经营部分粮油,并放开粮食集贸市场”“ 基本上由供求双方直接形成的价格”可知,反映了在1979年,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计划体制下,实行粮食配给和统购统销的政策,放开粮贸市场,故D选项正确;材料
10、内容体现了国家对粮食配给和统购统销的政策的调整,没有涉及到农村经济改革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国家对经济体制的调整,而不是开始关注民生幸福,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家对粮食配给和统购统销的政策的调整,没有涉及粮食短期问题,故C项与材料不符。9.1959年6月,中共中央指示: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其收人完全归社员个人所得;恢复自留地制度(社员可以长期使用的小块集体土地);社员家庭和个人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在集市上出售。以上措施表明当时A. 中央初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失误B. 三大改造任务已经彻底完成C. 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得到了克服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答案】
11、A【解析】【详解】针对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造成的国民经济的混乱局面,材料“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都可以在集市上出售”反映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故A符合题意;三大改造要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显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当时我国没有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克服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故C符合题意;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市政府在公园里修筑纪念建筑、举办纪念活动;按市政府要求,广州的公园都安设了多座音乐播放机,并经常举办书画、科技展览和各种游艺、表演。由此
12、可见,当时A. 广州是国内公众文化最发达的地区B. 公园成为了塑造现代国民的空间C. 公园是进行国民教育最主要的场所D. 广州市民的生活方式已全盘西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公园里修筑纪念建筑、举办纪念活动”“ 广州的公园都安设了多座音乐播放机,并经常举办书画、科技展览和各种游艺、表演”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市政府利用公园这一公共空间对民众进行社会教育的现象,体现了公园逐渐成为塑造现代国民的空间,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州,通过“修筑纪念建筑、举办纪念活动”等方式逐渐朝着现代国民空间的方向发展,无法得出广州是国内公众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故A选项错误;根据
13、材料内容可知,公园是对国民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场所”,故C选项错误;广州公园向着现代国民空间发展主要是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不能够说“已全盘西化”,故D选项错误。11.有人指出:“三角贸易是以黑奴贸易为中心,把欧亚非美的整个商业和英国工业同国外市场都联结起来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殖民者的罪恶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B. 没有黑奴贸易就没有世界市场的形成C. 非洲黒人主导了欧亚非美之间的商业贸易D. 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主要是黑人奴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三角贸易是以黑奴贸易为中心,把欧亚非美的整个商业和英国工业同国外市场都联结起来了”可以看出三角贸易
14、加强了欧亚非美经济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夸大了三角贸易的作用,排除;欧亚非美之间的商业贸易的主导者是欧洲殖民者,故C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1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更加全面地控制市场(横向联合)或者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纵向联合),他们组成了大型的工业联合体。这种“工业联合体”出现于A. 新航路开辟后B.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C 经济大危机后D.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公司要“全面地控制市场”,控制“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实行横向或者纵向联合,即“垄断”,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
15、间,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支持“大型工业联合”,尚没有能力“全面控制市场”和生产,AB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后,生产过剩,经济萧条,不会出现大型 “工业联合体”, C项错误。【点睛】垄断是以兼并或联合的方式,实现对市场和生产的控制。13.有学者在论及西欧某国时说,它的造船业发达,于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挑战葡萄牙人在亚洲海域的统治地位,它完全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该国A. 最早开辟到达亚洲的新航路B. 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C. 有号称“无敌舰队”的海军D. 曾占领了中国香港和台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符合“造船业发达”,“17世纪初组
16、建了东印度公司”,“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三个条件的国家是荷兰,它号称“海上马车夫”,B项正确;最早开辟到亚洲新航路的是葡萄牙,A项错误;西班牙曾经拥有号称“无敌舰队”的海军,C项错误;荷兰没有占领过香港,D项史实错误。14.“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联邦德国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消福利制度B. 福利制度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C. 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D. 福利制度造成沉重
17、的财政负担【答案】D【解析】A项中“取消”的说法过于绝对化;B项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不符,故排除;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故C项的说法错误;由题目中“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等信息可知该时期的西方福利制度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故选D。15.农业调整法实施,大农场主在市场价格低落的情况下“将地租给国家”,借此获得政府津贴。据统计,“新政”后大农场主出售自己的农作物收入比“新政”前增加了二分之一多,但农业资本家却大批解雇
18、农业雇佣工人,以减少工资支出。这可以用来说明A. 农业调整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B. “新政”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C. “新政”是为缓解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D. 调整农业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答案】B【解析】农业调整整法在表面上看是维护农业雇佣工人们的利益,实际上最终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确保资产阶级统治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农业渊整法是起到应有的作用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缓解资本家和农业雇佣工人们矛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调整工业才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6.从1991年3月起,在随后的9年零9个月中,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2
19、.7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5%,创造了2500万个新就业机会,年增长率达2%,失业率大幅下降,从扩张期开始时的7%以上下降到最低为3.9%。促使这一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自由放任政策的实行B. 福利国家规模的扩大C. 经济全球化趋势放缓D. 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信息技术革命等因素的推动,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均大幅降低,创造了美国的经济奇迹,故选D。自由放任政策在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即已被放弃,排除A;福利国家会产生懒人经济,很多人不愿意出去工作,只愿接受国家救助,失业率不会大幅降低,排除B;从新航路开辟后,经
20、济全球化趋势一直在增强,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7.1989年,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 全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B. 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 追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是想改变苏联的经济基础,显然不利于苏联经济建设,故A错误; 材料中的观点实际上否认的是苏联整个社会主义体制,而非单单对斯大林模式的批
21、判,B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材料“改造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说明戈尔巴乔夫将改革从经济领域转移到政治领域,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全面否定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正确。18.1920年苏俄奥格涅茨省的一位农民在信中写到,“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收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针对这一状况,苏维埃政府A. 将所有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B. 由国家统一分配生活必需品C. 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 在农村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答案】C【解析】在1920年,苏俄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
22、政权,不会将所有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故A项错误;而国家统一分配生活必需品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不是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方法,故B项错误;由“1920年对余粮收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可以看出,战时共产主义在政权危机过后,已经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C项正确;由于俄国农村落后,没有实行资本主义农业,不可能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故D项错误。19.二战中,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取得胜利。这足以说明,苏联A. 国民经济比
23、例已严重失衡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效显著C. 战争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D. 新型工业化模式优势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使苏联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尽管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它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联的新型工业化模式优势非常明显,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排除AB;苏联强大的工业能力是斯大林模式塑造的结果,而不是战争推动的结果,排除C。【点睛】本题学生依据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即可作出判断,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
24、终取得胜利”。20.2016年6月,英国通过全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同年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的原则,并在随后几年中陆续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巴黎协定等组织或协定。这表明()A. 世界民族分离主义逐渐兴起B. 英美关系决定国际格局的走向C.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面临破裂D. 现有国际秩序和规则面临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脱离欧盟、美国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巴黎协定等组织或协定,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面临挑战和冲击,英美两国认为现有国际秩序和规则影响到自身利益,故选D;两国的选择不是民族分离主义,也并不代表全球化的终结,排除AC;B项无法体现,而且夸
25、大了英美关系的影响,排除。21.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详解】“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道家,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是指法家,法家强调君主的权威,强调建立中央集权制;“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是墨家,墨家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是儒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选项A、B
26、、C排除。22.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 反映了女权意识的日益觉醒B. 反映了明清社会动荡日益加剧C. 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 反映理学对社会影响日益深入【答案】D【解析】据材料“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节妇是理学纲常伦理的产物,节妇逐渐增加说明理学对社会影响日益深入,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女权意识的日益觉醒,故A项错误;明清社会动荡与节妇逐渐增加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
27、;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不是节妇逐渐增加的原因,故C项错误。故选D。23.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A. “春秋大一统”思想B.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 “君权神授”D. “三纲五常”【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A符合题意;“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是董仲舒为了限制君权提出的,与题意不符,排除B;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与加强中央集权不符,排除CD。故选A。24.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A. 集大成科技巨作涌现B.
28、 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C. 引领后来中国科技发展方向D. 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转型【答案】A【解析】【详解】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特点是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性阶段,涌现出集大成科技巨作,但并没有转化成近代科技,“晚霞”是指集大成科技巨作涌现,故选A;B体现的是“近代科学的晨光”,是西方近代科学引领后来中国科技发展方向,排除BC;D未从科技的角度来阐述,排除。25.中国古代涌现出诸多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对应错误的是()A 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B.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C.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D. 苏轼豪放派集大成者【答案】D【解析】【详解】苏轼不属于豪放派的集大成者,应当是辛弃疾
29、,D符合题意;A、B、C表述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26.五四新剧的倡导者们特别钟情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胡适首先创作了终身大事。此后,欧阳予倩的泼妇、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等,塑造了一批“出走者”形象,被称为“娜拉”剧。以上历史现象典型地说明了A.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深入人心B. 五四新剧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C. 先进知识分子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D. 五四新人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塑造了一批敢于冲破旧礼教、旧道德书法的“出走者”的形象,说明了五四新人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
30、,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深入人心”;B项错误,玩偶之家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与工农相结合,故C项排除。点睛:解答此题时要明确玩偶之家所塑造的主人公的性格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然后结合材料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新文化运动中这些现象的目的即可。27.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评价某历史人物:“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该历史人物是A. 谭嗣同B. 胡适C. 严复D. 康有为【答案】D【解析】康有为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
31、合理性。故答案为D项。谭嗣同和严复没有采取这样的方式宣传变法思想,排除A、C项;胡适不是维新派,排除B项。28.鸦片战争后知识界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学术著作。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是( )A. 四洲志B. 海国图志C. 瀛环志略D. 禹贡地域图【答案】A【解析】【详解】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书中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A正确;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最早介 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B错误;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 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C错误;魏晋时期裴秀主编完成禹
32、贡地域图是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D错误。29.“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提出于A. 大革命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井冈山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指的应该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于井冈山时期,故C项正确;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还没有形成该思想,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在毛泽东提出该思想以后,故A、B、D项错误。30.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
33、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然而,当时有的大报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当代有学者评论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对邓小平当时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A.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 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C. 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D. 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从“1979年11月26日”可知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AB项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再从“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可知AB项不符合题意;C项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邓小平提出的
34、应该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主张,D项符合题意。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详解】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苏维埃政权1921年5月明确提出“新经济政策”,使粮食税总额比原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近一半,同年又提出在土地国有化前提下,巩国农民土地使用权,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山,并恢复商业交换以重新建立工农业间的经济联系。1922年10月,苏俄又通过土地法典,放宽了土地出租期限和
35、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国。摘编自余伟民、郑寅达現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材料二 在中央的支持下,不少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虽然受意识形态斗争和苏联农业模式等因素影响而时断时续,但逐漸为后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探搜时间探搜地区具体做法改革原因19521955东北地区包工班包产责任制尊重小农经济现状,希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19561956浙江、四川等包产到户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效率低下,粮食产量少。1959河南、江苏等包工包产到户人民公社管理混乱,分配平均主义;粮食短缺。19601962安徽、广西等包产到户人民公社生产效率低下;全国性饥荒。摘编自丰雷等家庭联产承包責任
36、制改革:诱致性变迁还是强制性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主要举措,分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启示。【答案】(1)举措:实行固定粮食税;立法保障农民经营自主权;重视市场机制,发挥商业作用;允许雇佣劳动。作用:减轻农民负担;提升生产效益;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2)特点:中央支持,地方政府尝试;部分地区试点;时断时续;一定程度承认农民自主权;针对农村现状;反思高度集中的农村经济体制。启示: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切实维护农民
37、利益;加强思想创新和制度创新;农村经济体制要与农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解析】【详解】(1)第一问,根据材料“使粮食税总额比原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近一半”“恢复商业交换以重新建立工农业间的经济联系”“通过土地法典,放宽了土地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国”总结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举措;第二问,根据材料“使粮食税总额比原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近一半”结合第一问和所学知识,从减轻农民负担、生产效益提高、经济恢复和巩固政权分析。(2)第一问,根据材料“在中央的支持下,不少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包工班包产责任制”结合表格中探索地区、时间和改革原因分析改革的特点。第二问,结合材料从坚持实事
38、求是、尊重经济规律、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创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结合等方面分析启示。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据钱乘旦、许沽明英国通史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并且还要时刻应对可能爆发的希特勒对共产主义的战争。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純的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而是要彻底破除西方市场机制唯利是图的本质
39、.因此,他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据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材料三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多年杂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据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济领城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40、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答案】(1)变化: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手工生产到机器化大生产;由手工工场到工厂制。(2)不同: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独立自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使苏联迅速完成工业化,走上工业化道路;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农民付出代价过大;成为阻碍苏联改革的主要因素。(3)意义: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析】【详解】(1)小问,根据材料“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可知,这时期的重
41、要变化是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手工生产被机器化大生产取代,管理方面由手工工场转为工厂制等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回答。(2)第一问,根据材料“斯大林时期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可知,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还要时刻应对可能爆发的希特勒对共产主义的战争”可知强调独立自主;“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的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他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可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回答。第二问,根据所
42、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同时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一些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但斯大林模式的片面发展重工业,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农民付出代价过大;斯大林模式成为阻碍苏联改革的主要因素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3)小问,根据材料“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有利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得我国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增长率,有利于
43、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33.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更新为先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
44、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辩论”指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思想现象?列举战国时期“儒法争用”的两位代表人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的政治主张,概述梁启超等人宣传维新思想的历史意义。(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这篇讲话的历史背景。(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答案】(1)百
45、家争鸣;荀子、韩非子(2)实行君主立宪制。历史意义:直接指导和动员了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封建君权等的主张,具有爱国、进步、启蒙的意义;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文革结束,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徘徊状态。(4)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又助推思想的解放。【解析】【详解】(1)现象:根据“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得出百家争鸣。人物:结合所学,儒家可列举荀子,法家可列举韩非子。(2)根据“梁启超”“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得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历史意义:根据所学,可从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具有爱国、进步、启蒙的意义,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等角度分析总结。(3)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出自1978年邓小平的讲话,背景是文革结束,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徘徊状态。(4)可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