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 标 阐 释时 空 构 建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2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3基层民主选举制度01 课前 自主学习02 课堂 合作探究课时作业 03 课后 巩固训练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文革”发生的原因(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2)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文革”的危害(1)“全面夺权”展开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一元化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社会秩序极端混乱。(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
2、,人权被严重践踏。(3)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在“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踢开党委闹革命”的风暴中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4)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2成就(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前后的_。(2)政治体制改革改进_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_建设。(3)法制建设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冤假错案 人民代表大会 基层民主(4)依法治国1997年,中国共产党“
3、十五大”把“_”确定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_,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连同以前通过的行政诉讼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依法治国 宪法三、基层民主选举1含义: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_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2概况(1)建国初,村委会、居委会干部都是由上级政府任命的。(2)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3)1998年11月,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主权利3内容(1)城市居
4、民委员会干部通过直接的、普遍的选举产生,从而使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内容进一步丰富。(2)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_正不断扩展。4意义(1)乡村基层选举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2)中国基层民主选举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3)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贯彻“_”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村民自治依法治国细微点拨特别提醒“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重点精讲“文革”十年最主要的教训: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
5、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图解识记“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思维点拨“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它不是任何科学意义上的“革命”,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野心家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易错提醒“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简称。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图解识记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深度点拨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统一
6、。深度点拨 基层民主选举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同:基层民主选举是一种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民主,是代议制。思维点拨(1)中国基层民主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不受国家行政机关的直接领导,基层民主组织依法行使自治权,是基层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但不是公民参政议政的组织。(2)基层民主选举属于直接民主制。历史比较 我国基层民主制与雅典民主制的根本不同我国基层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基层民主制度规定年满18周岁的村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这与古代雅典民主制不同,古代雅典民主仅仅是对成年男性公民群体而言的。易错提醒 村委会是国家的
7、基层单位,但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因此,选举村官不是选举国家的行政人员,而是选举基层的负责人员。探究主题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史料一 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认识和了解历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图片。探究点一 假设你经历了图片中那个“疯狂”的岁月,你会看到我国政治建设中的哪些不正常现象?提示:对人的生命财产、人格尊严的侵犯;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陷于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史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6年6月至10月初,全国红卫兵收缴的现金、存款和公债券达428亿元,黄金118.8万余两、古
8、董1000多万件,挖出所谓“阶级敌人”1.66万余人,破获所谓“反革命”案1700余宗,从城区赶走“牛鬼蛇神”3900多万人。红卫兵抄家时,还私自批斗、抓人,甚至私设公堂、滥施酷刑、打人致死。探究点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提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野蛮践踏,国家民 主政治严重倒退。1“文革”的危害有哪些?第一,国家政权遭到削弱,社会秩序非常混乱。第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长达十年的社会动乱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第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受的破坏尤其严重。这场文化领域发端的“文化大革命”,对科教文化事业的破坏影响深远。第四,社会思想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损害。第五,拉大了与发达国家
9、的差距。2“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1)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2)必须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4)决不能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问题扩大化和绝对化。3理解法律制度逐步健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1)“文革”使公民的权利、国家法律尊严遭到肆意的践踏。党和人民由此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认识到要想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从制度上解决问题。(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的迅速开展,要求必须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
10、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也促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法律制度的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我父亲有一同事,因上课时挥舞教鞭用力过猛,戳破了毛主席的画像被打成了反革命,不久被枪毙了。”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这种现象毫无历史依据 据判断,这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现象 说明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 表明当时阶级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 BCD命题立意 本设问凸显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要求,以及立足材料信息对设问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考点定位:文化大革命。得分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评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依据材料信息,又应联系教材所学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就本题而
11、言,首先据材料所述判断该现象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而后可以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是错误的,是正确的,与当时的实际不符,正是由于毛泽东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才导致了“文革”的发生。材料中的“同事”只是因为偶然“戳破了毛主席的画像被打成反革命,不久就被枪毙了”显然说明了当时法制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正确的评述。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 A探究主题二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史料一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
12、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探究点一 史料一中邓小平强调了什么问题的重要性?由此逐步形成的治国方略是什么?提示:保障人民民主,加强法制建设。治国方略:依法治国。史料二 中国人民在50年中实现了人权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尽管在维护和促进人权的过程中遇到过曲折,但是,一个不容争辩的基本事实是: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一个积弱积贫、备受屈辱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12.5亿中国人民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丰衣足食、文明健康的美好生活,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中国人权发展50年白皮书探究点二 根据史料
13、二并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在维护和促进人权过程中的曲折与发展。提示:曲折:文化大革命践踏人权。发展:建国初建立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恢复并完善人大、政协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史料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已把建立法治社会摆在优先地位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探究点三 根据史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提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法制建设摆到了优先建设地位;成立法律委员会
14、,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1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建立和完善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全体人民利益的民主,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真正享有各项民主权利,并且享有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权利。(2)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制定或认可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3)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高度民主和完备法制相统一的国家,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
15、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2“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之间的关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人民各项权利的重要保障,“以德治国”是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二者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阅读全国法院行政案件统计表,表中的现象反映的是()受案数(件)原告撤诉率(%)原告败诉率(%)被告败诉率(%)1992年27 12537.8435.9321.982001年10 092132.3828.6125.67A.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B中国已建
16、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C人民当家做主权利完全得到保障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命题立意 本设问凸显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要求,以及立足表格材料信息对设问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考点定位: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得分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表格中受案数的迅速增长以及各种案情的结果比例来看,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答案 A随堂训练 题组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坚持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
17、义市场经济解析:文革最大的教训就是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答案:A题组2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21999年,某教授发现入住的小区内有多个单元的防盗门竟是“三无”产品。于是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举报,要求他们履行打假职能,但未见成效。于是,教授把有关管理部门告上法庭。其法律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为民告官提供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答案:A题组3 基层民主选举3自新中国成立,我国制定和实施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村民选举制度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 BCD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村民选举制度是一项基层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故都正确。答案:A4“文化大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吸取“文化大革命”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进政治协商制度重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ABCD解析:“文化大革
19、命”的惨痛教训是公民的权利、国家法律尊严遭到肆意的践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并没有受到冲击。答案:A题组4 综合知识点考查51980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出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即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彻底否定了“文革”时期的“左”倾错误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D标志着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恢复刘少奇同志的名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有错必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项符合题意
20、。1981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项与材料中的“1980年”不符。拨乱反正开始于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0年并未结束,排除C、D两项。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7年8月5日,由江青、康生等人策划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同志的斗争会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义正严词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个人
21、讲话?”历史在这里深思第一卷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材料一反映出一些什么重要问题?(2)材料二规范了谁的行为?此法律的颁布有什么意义?(3)由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的变化是什么?你能得到一些什么认识?解析:第(1)问从国家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被斗争思考;第(2)考查教材基础,结合教材回答即可;第(3)问注意前后对比分析。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制度不健全;“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3)由民主法制不健全、不执行到“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进入法制化建设的新时期。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