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84KB ,
资源ID:916201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620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教案1(人民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教案1(人民版必修1).doc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本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内容涉及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问题,因而包括新中国的筹建过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五年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2、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继承和发展共同纲领的基础上,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建立统一的共和国还是共和国联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筹建新中国时所面临的一人极其重大而又必须慎重决策的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曾提出要建立“各民族自由联合的新民主主义联邦共和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研究,并同党外民主人士多次协商,改变了原来的设想。1949年9月,在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专门就这一问题作了说明:我们主张民族自治,但是今天

3、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周恩来的说明得到了政协代表的普遍赞同。由此,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多个民族共和国的联邦。这是共同纲领作为建国纲领的一个重大创造。看看苏联的解体和当今的西藏问题,就知道这一规定的重大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开辟了道路,在这一时期,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至今还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

4、成立的概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2、情感目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胜利的盛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对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的学习,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是

5、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党的民族政策。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过程与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可事先拟好专题,自由组合并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六、教学过程:导言部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伴随着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有

6、两项:一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二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新课学习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诞生(板书)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夺取全国胜利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新国中的筹备工作(板书)(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这个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2)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论人民民主专政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

7、阐明了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同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构成了新政协制定共同纲领的政治基础。(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大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起到引临时宪法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板书)l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下午2点55分,毛泽东和一代

8、开国元勋经新华门来到天安门,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乐曲,广场上人群欢声雷动。下午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升起。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板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9、,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思考:新中国政权与旧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有什么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国家。过渡: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几年以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共同纲领”已不适应历史任务的需要,形势发展迫切要求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部更为完备的国家根本

10、大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板书)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过程(板书)时机业已成熟到1952年,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也顺利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在这种形势下,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也开始了新的起步。实行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制定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时机业已成熟。1954年1月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这个起草委员会有党的一些领导人,也有各个民主党派各方面的人士,代表全国人民来起草宪法。起草的时候参考了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宪法,也参考了我国解

11、放前的一些宪法。当时还请了一些法律顾问和语言学家,从法律的严谨和语言文字上来为新宪法把关。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在全国公布,中央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号召全国人民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在北京召开。1954年9月20日,与会代表1 197人全票通过宪法草案。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板书)(1)主要内容它的内容包括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5部分,计4章,106条。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拓展: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国体指国家的阶级内容,说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

12、个阶级手里。政体说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领导是中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规定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拓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行使国家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职权,拥有其他国家机关不具有的权力。主要是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的权力;选举或决定任命和罢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和副主席、国务院组成人员、

13、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项,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划分,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和平和战争问题等的权力;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权力;以及应当由全国人大行使的其他权力。这些权力具有全权性和最高权威性,具体体现了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宪法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并规定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步骤和方针。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职能、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民主自由的权利以及应尽的义务、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等。拓展: 红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体现

14、国徽图案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和庄严。 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2)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史称1954年宪法,是第一部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法。(3)意义它的制定和颁布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记录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也记录了建国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上的伟大成就。它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向、道路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基本原则和各项

15、政治制度都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它是全国人民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纲领,也是中国人民必须遵守的根本大法,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思考: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第一部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法。它是国家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 体和组织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它的颁行,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3、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16、(板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发生了变化,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逐步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民主党派也成为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为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板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板书)民

17、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因素(板书)一是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二是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三是在旧中国,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原因和旧中国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政策,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四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

18、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板书)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2年8月,在总结内蒙古自治政府建立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又以法律形式把这种制度确定下来。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和基本制度。到1965年全国先后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拓展: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图表基本内容省级自

19、治区的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时间地区1945内蒙古自治区195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西藏自治区3、意义(板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能发挥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又保证了中央必要的集中和祖国的统一。它把民族因素同区域因素、政治因素同经济因素恰当地结合了起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有利于保障各民族的关系;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课堂小结: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

20、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的建国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课后作业: 完成优化设计第47-48页的有关练习题。课后探究题:1、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出来的,现在还处在它自身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

21、义民主政治,它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决不能低估。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和其他社会主义事业一样,受到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制约,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具体讲:首先,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受历史传统的制约。其次,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再次,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爱科学文化水平的制约。最后,在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需要一个过程。2、通过地图看一看,中国少数民族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总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除西藏、新疆等个别地区外,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比汉族都要少。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少,但分布区域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