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 单项选择题1. (2015广东卷)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据图完成23题。2.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 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 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
2、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3.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 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 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 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2015大庆一检)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46题。4.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处上升气流较强B. 乙处的风向是西北风C. 丙、丁两处的气压差低于10 hPaD. 甲处的风速大于乙处5. 丙地目前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 狂风暴雨 B. 气温骤降C. 天气晴朗 D. 阴雨连绵6. 监测图中天气
3、系统的运动方向,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 GIS B. RSC. GPS D. GIS和GPS(2015长春调研)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一时刻地面天气系统图,据此完成78题。7. 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中,能形成暖锋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8. 当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 沙尘暴 B. 干旱C. 泥石流 D. 暴雪(2016启东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日等温面(气温值相等点构成的面)和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9. 甲、乙两处()A. 甲处气温、气压均高于乙处B. 甲处气温高于乙处,气压低于乙处C. 甲处气温、气
4、压均低于乙处D. 甲处气温低于乙处,气压高于乙处10. 该天气系统属于形成()A. 伏旱天气的副热带高压B. 寒潮天气的亚洲高压C. 雷电暴雨天气的热低压D. 梅雨天气的准静止锋11. 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特点是()A. 炎热干燥 B. 寒冷干燥C. 高温多雨 D. 寒冷多雨(2016吉林模拟)下图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读图回答1213题。12. 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示半球51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B. 图示半球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C. 图示半球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D. 图示半球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13. 与上图中
5、M点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气候数据资料是下图中的()14. (2015广东模拟)2014年12月7日起一股强冷空气开始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下图为2014年12月9日20时至10日20时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该时段内()A. 东北、华北受锋面的影响,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和降水等天气现象B. 新疆、内蒙古西部地区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和气温持续降低,晴朗干燥C. 广东、福建受较暖气团控制,气压较低,天气比较稳定D. 云贵地区受准静止锋影响,出现阴雨天气(2016湖南四校联考)读下图,回答1516题。15. 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气温年较差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夏季风风向和影响
6、时间长短 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A. B. C. D. 16. 日本一月0 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 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A. 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B. 日本南北温差大C. 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D. 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2015郑州模拟)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1718题。17. 图中盛行风的性质是()A. 暖湿 B. 冷湿C. 热干 D. 冷干18. 与盛行风形成原因无关的是()A.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 海陆轮廓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 地转偏向力二、 双项选择题(改编题)(2016西藏期末)下图为海洋中的一个小岛
7、,a与b分别表示两条纬线,据此回答1920题。19. 若a和b分别表示赤道与北回归线,那么关于甲、乙两地气候或自然景观说法正确的是()A. 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B. 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雨林C. 乙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D. 乙地降水少的季节北京日出东南20. 若a和b分别表示40N和60N,岛屿以东不远处有一块大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岛屿上的河流流域面积大B. 岛屿的最高峰能终年看到积雪C. 乙地降水多的季节为当地的冬季D. 乙地自然带可能与北京的自然带相同(2015吉林模拟)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据此回答2122题
8、。21. 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A. 处吹西南风B. 处风速比处大C. 甲地位于低压槽线附近D. 乙地处在阴雨天气中22. 若图示为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则此时()A. 南极考察船正在返航B. 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西北风C. 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D. 地球距离太阳较近三、 综合题23. (2014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问题。(1) 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2) 据图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 据图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 24 (2016吉林调研)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表为几种
9、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土壤沙漠草水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0.80.60.950.550.850.740.840.90.97材料二某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中的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度变化数据并绘制了图a、图b。图a中小区1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图b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平均风速为3 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平均风速为2.5 m/s。(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
10、析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度变化的影响及原因。(2) 根据材料二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及原因。(3) 分析该实验小组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25. (2016湖南月考)阅读某地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该地气候资料表。1月2月3月4月5月6月平均最高气温/29.229.028.126.323.621.2平均最低气温/21.020.919.617.113.911.0降雨量/mm169.0147.8139.9104.197.473.8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最高气温/20.621.723.925.627.328.7平均最低气温/9.410.212.715.
11、718.119.9降雨量/mm68.046.233.1104.6109.6131.7材料二该地产业结构图。(1) 该地可能为_(填气候类型),大致位于_(填国家)。并说明判断依据。(2) 该地和其所在半球该气候类型另一分布区分布面积差异较大,为什么?(3) 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专题三大气圈与天气、气候1. D解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2. A 解析:根据图中曲线,可判
12、断高空为逆温上界,近地面为强逆温上界,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3. C解析: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4. C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从图中判断,甲地为高压中心,近地面中心气压高,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
13、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同时为海平面等压线图,考虑近地面摩擦力,综合判断乙处的风向为东北风;读图可知丙处的气压为1 0001 005 hPa之间,而丁,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判断气压为1 0051 010 hPa之间,故丙、丁两处的气压差低于10 hPa;乙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甲处高压控制,无风。5. C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丙地位于暖锋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丙地此时被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升高。6. B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地理信息技术包括RS、GPS、GIS,其中,RS主要用于获取地物信息,GPS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GIS主要用于对地理
14、数据的分析和制图等,所以,综合起来,监测天气系统的运动方向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为RS。7. D解析:本题考查锋面气旋知识。根据所学的锋面气旋知识,低气压中心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丙、丁为低压槽的位置,丙、丁分别为冷锋、暖锋气旋所在的位置。8. C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知识。根据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此图应为北半球的冬春季节,其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主要是与冷锋天气有关的现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多暴雨的夏季。9. C解析:气温由地面向高空是递减的;图示甲位于等温面上,乙位于等温面下方,说明气温甲低于乙;甲在等压面上方,乙在等压面下方,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说明乙处为高压区,甲处正好相反,
15、为低压区。选C正确。10. A解析:乙处气温、气压均高于甲处,是高温、高压天气即伏旱天气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寒潮天气的亚洲高压是寒冷干燥的冷高压;雷电天气是强对流天气多是低气压;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不是高压天气。选A正确。11. A解析: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选A正确。12. C解析:根据图中的纬度分布判断为南半球,图示为南半球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且此时向北移,说明为北半球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向北移,故图示半球的510受东南信风控制;图示1020地区盛行东南风;图示2030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而图中3040地区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影
16、响,为西北风。13. B解析:据图可知,M点位于南纬1020之间大陆西岸,故应该为热带草原气候。从图中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甲为热带雨林气候,乙为热带草原气候,丙为地中海气候,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14. A解析:本题考查锋面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强冷空气自西向东运动,东北和华北大部分为雨区,且风力较大,应为冷空气移动到此地形成锋面造成,A正确。新疆、内蒙古西部为冷锋后,气压较高,新疆西北部仍有雨区存在,B错误。广东、福建沿海有雨区且风力较大,天气不稳定,C错误。云贵地区多为晴朗天气,D错误。15. A解析:丙地位于沿海,乙地位于半岛内部,甲地位于大陆内部,三地受海洋的影响逐渐减小,海洋性减弱,大陆
17、性增强。说明三地的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逐渐增大,故正确;三地均受到冬夏季风的影响,且雨热同期,故错,A项正确。16. C解析:日本受海洋及洋流的影响,一月0等温线位置偏北,故A项错误;日本气候的海洋性强,南北温差较小,故B项错误;日本一月0等温线位置偏北,故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C项正确;雨季的早晚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故D项错误。17. A解析:本题考查季风的性质。从图中看是由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形成,由于经过热带海洋,经过海洋的增湿,其性质是暖湿。所以选A。18. B解析:本题考查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南亚季风的形成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由于处于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
18、,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东北风。由于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东北风会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盛行风的形成与海陆轮廓无关。所以选B。19. BD解析:若a和b分别表示赤道与北回归线,那么此图为北半球的热带地区,甲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乙地为背风坡,降水少,所以甲地可能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可能为热带草原气候,AC错,B对。乙地受东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当受东北信风影响时,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此时应当为北半球冬季,北京日出在东南,D对。20. CD解析:由于岛屿面积较小,且中部有山脉,河流流域面积不会很大,A错。若a和b分别表示40N和60N,岛屿
19、以东不远处有一块大陆,那么此图为北半球盛行西风带,气候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岛屿山脉海拔较低,不可能终年看到积雪,B错。乙地降水多的季节应为当地西风最强时,为当地的冬季,C对。乙地受盛行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北京相同,D对。21. AC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根据题目信息可知,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甲处的等压线由数值小的弯向数值大的,故图中甲处的虚线表示低压槽线;此地是北半球,结合地转偏向力知识,处吹西南风;处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处等压线密集,所以处风速比处小;乙在高压脊处,天气晴朗。故A、C项正确。22. BD解析:本题考
20、查等温线图的判读。 若图示为等温线,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时陆地上的温度小于同纬度的海洋上的温度,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附近,离太阳较近。南极考察最好时间是12月至次年2月,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出现极昼,返回应是3月份;只有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华北平原一般种植冬小麦,都是在十一之后种植,然后生长到大概10公分左右,会经历冬季,这期间不会生长,来年春季温度上升之后会有一个返青的过程,然后就开始生长,每年大概六月初,即芒种前后收割。B、D项正确。23. (1) 盆地(2) 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
21、。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海陆位置)。(3) 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答出其中三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地形、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气候与河流水文的关系。(1) 根据高度表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四周高、中间低,地形类型为盆地。(2) 对比Q城和B城的气候统计图可知两地的气候和差异。B城的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两地纬度相当,气候的差异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3)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24. (1) 影响: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2的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较高的小区1。原因:吸收率
22、较低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 (2) 关系:风速与热岛强度(升温幅度)呈负相关。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因而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 (3) 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低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高的沥青来铺装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降低下垫面升温和降温幅度);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的热岛效应。解析:本题考查下垫面对温度的影响及原因、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及原因等。(1) 结合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可判断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与小区
23、温度变化的关系。大气增温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的下垫面热容量不同。(2) 读材料二中图b可得出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原因是空气的流通可带走一部分热量,风速越大,热岛强度越不明显。(3) 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回答合理即可,但必须与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有关。25. (1)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澳大利亚依据:6、7、8月气温低,12、1、2月气温高,位于南半球;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之间,且高温季节降水多,低温季节降水少;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优势,属于发达国家。(2) 澳大利亚该气候分布区,受大分水岭的限制,分布面积比较狭小;南美洲该气候分布区以潘帕斯草原、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地区为主,地势相对开阔,分布面
24、积较大。(3) 位于亚热带(回归线40纬度)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海洋上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形成雨热同期、季节差异大的季风性气候。解析:(1) 分析该地气候资料可知,该地6、7、8月温度较低,1、2月温度较高应位于南半球;最低气温大于0 、小于15 且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应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南美洲潘帕斯草原、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区域。又因为该地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绝对优势,符合发达国家的产业,所以该地最可能是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2) 从该气候区分布位置分析,澳大利亚的该气候区的西侧为大分水岭,受其影响,该气候区向内陆延伸少,所以分布面积小;而该气候区的潘帕斯草原和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地区,地势相对开阔,向内陆延伸面积大,所以分布面积较大。(3) 从纬度位置分析,该区位于亚热带区,所以形成亚热带气候;从大气环流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海洋上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所以冬季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干燥,降水少;夏季陆地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降水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