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954KB ,
资源ID:915983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598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河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新课标大联考(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河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新课标大联考(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河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新课标大联考(一)历史试题 注:1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试范围:必修1。第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了统治从黄土高原到黄河南北以及沿海的广大的被征服地区,周天子分封本族兄弟亲属到各被征服地区去建立国家。材料中的“国”是指() A诸侯 B城邑 C郡守 D县治【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解析】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周王为了巩固统治,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本族兄弟,建立起来的国就是城邑,故B项正确;郡守是郡的最高长官

2、,且郡出现在战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县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 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 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考点】商鞅变法军功授爵制 【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

3、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答案】D3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A B C D【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思想主张 【解析】据材料“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和“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该思想为法家思想,属燕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属齐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属秦国,商鞅和韩非的法家思想对其有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属楚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4西汉初期,

4、丞相集决策、行政、司法各项大权于一身。相权的膨胀不可避免地会侵夺皇权,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具体表现为() A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创设刺史制度 D形成中外朝5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世卿世禄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解析】材料不能说明世卿世禄制的终结,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察举制完善于西汉武帝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皇帝权力,削弱相权,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科举制的推行破除

5、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6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丞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二府三司制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以分散相权从而达到加强皇权,丞相职权范围应该是缩小而非扩大,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二府三司制,其目的是以分散相权从而达到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君相关系问题,而非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7清朝某位皇帝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

6、内容后,发表上谕:“总之,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这反映了当时在位的皇帝和不平等条约是() A道光帝南京条约 B咸丰帝天津条约 C咸丰帝北京条约 D光绪帝马关条约【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解析】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但未涉及进京一事,通商口岸开设在东南沿海,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1858年,中国同俄美英法四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其中涉及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其在位皇帝是咸丰帝,与材料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1860年,中国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但未涉及进京一事

7、,通商口岸仅增开天津一处,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但未涉及进京一事,通商口岸增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819世纪末,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此时,他可能() 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商货的关税参观英人在重庆开设的工厂 在各国“势力范围”内自由贸易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馆 A B C D9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将山。”义和团这种狂热情绪主要来白于() A朴素的爱国热情 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 C知识分子的宣传 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考点】18

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解析】据材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将山”可知义和团希望打败并驱除列强,从而统一和巩固大清江山,故A项正确;材料中义和团反帝侵略,但未涉及反封建,即“扶清灭洋”,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存在局限,故B项错误;据材料“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属于农民运动,且带有相当宗教神秘色彩,故C项错误;材料中义和团反帝侵略,但未涉及反封建,即“扶清灭洋”,盲目信任清政府,反遭清政府勾结外国势力联合镇压,故D项错误。【答案】A10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

9、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考点】辛亥革命改行公历纪年 【解析】据材料“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民国建立,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初期,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非已深入,史实错误,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可知废除帝王纪年,故C项错误;民族主义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A11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

10、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考点】五四运动 【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寻找新的救国方法和思潮,并未涉及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寻找新的救国方法和思潮,并未涉及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故B项错误;据材料“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

11、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就已经开始觉醒,并非五四运动后,故D项错误。【答案】C12下图为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反映了毛主席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场景。他当时思索的是() 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到实处 C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D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考点】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解析】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材料意思相符,故A项正确;中共因为不能盲目借鉴苏联革命的成功经验,革命道路才由以城市为中

12、心改为以农村为中心,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B项错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即延安时期,毛泽东才开始思考建立新统一战线的相关问题,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即延安时期,毛泽东才开始思考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答案】A13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党员大会上,要求全国人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其发言针对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14宋美龄在不宣而战之战争可以肆无忌惮中说,“日本方今以种种事实证明,不宣而战之战争,如

13、何可以毋须遵守束缚正式战争之种种国际公法,因此而尽量利用之。”材料表明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为了() A攫取大量侵华权益 B使其侵略活动免受国际法的约束 C避免英美出面干涉 D能够从美国进口大批的战略物资【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 【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日本攫取大量侵华利益,故A项错误;据材料“日本方今以种种事实证明,不宣而战之战争,如何可以毋须遵守束缚正式战争之种种国际公法,因此而尽量利用之。”可知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使其侵略活动免受国际法的约束,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日本避免英美出面干涉,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日本能够从美国进口大批的战略物资,故D项错误。【答案】B15201

14、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A赢得了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B赢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C为世界赢得和平作出突出贡献D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意义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并未赢得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抗战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并未涉及抗战对世界和平的

15、贡献,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应该是新中国的成立,而非抗战胜利,故D项错误。【答案】B16周恩来在1953年对回国述职的驻缅甸首任大使姚仲明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 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亚非国际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5年4月,其内容是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1950年

16、,中国与苏联之间达成的条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且中国一边倒政策就说明中国本身就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17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他们倾心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发言权。”这表明() A雅典的民主制是排斥精英的政治B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 C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多数暴政弊病D雅典非常注重提高公民政治素养【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据

17、材料“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和“他们倾心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发言权。”可知雅典的民主制反对精英政治,寡头政治,提倡公民民主,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陶片放逐法,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涉及雅典民主制不是精英民主,而是公民民主,无法体现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多数暴政弊病,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制不是精英民主,而是公民民主,未涉及雅典非常注重提高公民政治素养,故D项错误。【答案】A18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缔结有效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说明罗马法() A注重法律裁判的程序性原则B

18、将诚信作为判断案情的唯一依据 C注重诚信而不讲究法律原则D把诚信作为立法的重要原则之一19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就,其根本性变化在当时表现为() A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的混合政体思想 B源于13世纪以来的传统政治形式 C提高议会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D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制衡学说【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的混合政体思想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但并不能成为根本性变化,故A项错误;源于13世纪以来的传统政治形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但并不能成为根本性变化,故B项错误;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王位继承法

19、、责任内阁制、议会改革等实现了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且获得巨大成就,提高议会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故C项正确;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并未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制衡学说,成功实践的典型是美国,故D项错误。【答案】C20美国联邦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联邦清洁空气法案,“根据部分优先权的规定,联邦政府把落实环保法案的责任归回各州,但对是否接受各州的行动方案,联邦政府保留最终决定权。”该法案说明() A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B联邦政府可以取消地方的自治权 C联邦政府可以任意干涉各州执法事务 D各州法律制定推动了联邦法律的完善21托克维尔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

20、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历史国情 C联邦宪法是一件中看不中用的艺术品 D联邦宪法排除外部思想影响独创发明【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联邦宪法 【解析】据材料“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可知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特的国情决定了美国宪法的与众不同,故B项正确;联邦宪法对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都是极好的借鉴,并不是一

21、件中看不中用的艺术品,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联邦宪法排除外部思想影响独创发明,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2“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 A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B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C证明法国大革命激情有余但治国能力远不如英、美 D反映出法国忙于应付普法战争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23“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

22、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这一论述() A系统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C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D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考点】共产党宣言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解析】材料主要涉及劳工阶层的斗争问题,并未系统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故A项错误;据材料“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和“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可知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劳工阶层的斗争问题,并未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

23、涉及劳工阶层的斗争问题,并未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故D项错误。【答案】B24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材料不仅仅涉及美国霸主问题,也不能全面反映其霸主问题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并非仅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一体化问题,未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据材料

24、“杜鲁门主义”可知两极格局形成,据“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可知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全面反映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故D项错误。【答案】C25下图是刊登在2007年国际先驱导报上的一幅讽刺漫画。它反映了美国()A虚假的民主,真实的独裁 B强权政治,唯美国马首是瞻C顺美国者强,逆美国者弱 D霸权衰落,多极化趋势加强【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霸权衰落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国的利益受到冲击,并非虚假的民主,真实的独裁,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国的利益受到冲击,并非唯美国马首是瞻,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国的利益受到冲击

25、,并非顺美国者强,逆美国者弱,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国的利益受到冲击,说明美国霸权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多极化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答案】D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7分,第29题8分,共50分;要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26(13分)中国古代政府一直谋求解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期分封形势图材料二 西汉初期山东地区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部分)材料三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

26、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周初期分封诸侯的主要政治目的及效果。(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注:增减)”。从任命地方官员的角度说明“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的主要措施和元朝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的措施。(4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古代中央和

27、地方关系的演变呈现怎样的特点?(2分)【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元代行省制(4)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特点【解析】(1)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一“西周初期分封形势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政治目的是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统治,从而达到巩固周天子统治;第二小问效果,据材料一“西周初期分封形势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形成了“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2)本小问说明,据材料二“西汉初期山东地区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和“时

28、则有叛国而无叛郡”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实行郡国并行制,据设问要求“从任命地方官员的角度说明”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地方长官是世袭的,在郡县制下,地方长官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3)第一小问北宋措施,据材料三“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第二小问元朝措施

29、,据材料三“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4)据材料一“西周初期分封形势图”、材料二“西汉初期山东地区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和材料三“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和“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一

30、方面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逐步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答案】(1)目的:对地方进行有效统治。(1分)效果: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形成了“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2分,任答两点即可)(2)说明: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实行郡国并行制。(2分,合理表述酌情给分)在分封制下,地方长官是世袭的;在郡县制下,地方长官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2分)(3)北宋: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

31、赋税权收归中央。(2分,任答两点即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2分)(4)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逐步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2分,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革命之所以“光荣”,就在于它完成了1 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尽管英国以后的政治历程仍然是曲折的,但正是“光荣革命”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二 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

32、。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使用的“另一种手段”。它怎样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33、”?(3分) (2)据材料二,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的表现。(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871年宪法为什么要体现“普鲁士的霸权”?它怎样体现了“普鲁士的霸权”?(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形式所体现的基本特征的认识。(2分)【考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2)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宪法(4)近代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形式所体现的基本特征【解析】(1)第一小问手段,据材料一“1688年革命之所

34、以光荣,就在于它完成了1 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采用的是区别于暴力革命的不流血的政变;第二小问引进,据材料一” 尽管英国以后的政治历程仍然是曲折的,但正是光荣革命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并联主席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颁布权力法案等一系列法律文献,光荣革命有助于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二“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和”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

35、,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可知普法战争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加剧了君主派之间的矛盾,使共和势力有所增强,有利于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第二小问表现,据材料二“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总统任命内阁必须经众议院同意,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3)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三“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完成了统一,其宪法在普鲁

36、士的领导下制定;第二小问体现,据材料三“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和“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德意志皇帝)担任联邦主席,是国家元首,拥有绝对权力(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普鲁士操纵联邦议会等。(4)据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材料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材料三德意志1871年宪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形式中各国注重适时妥协

37、,且国情的不同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答案】(1)手段:不流血的政变。(1分,其他合理表述也可)引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分)(2)影响:普法战争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加剧了君主派之间的矛盾,使共和势力有所增强,有利于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2分)表现:总统任命内阁必须经众议院同意,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1分)(3)原因:德意志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完成了统一,其宪法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制定。(1分)体现: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德意志皇帝)担任联邦主席,是国家元首,拥有绝对权力(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普鲁士

38、操纵联邦议会等。(3分)(4)认识:适时妥协;国情的不同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2分)28(17分)纽约时报白19世纪中期创刊以来,长期占据美国乃至西方主流媒体的领袖地位。该报曾观察和记录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纽约时报关于近代中国报道的一览表(节选)序号时间标题内容摘要11857年1月23日英国海军进攻广州,攻陷两广总督府星期二一大早,英军开始新一轮火力攻击,并且非常猛烈,从英国军舰上发射的炮弹,把广州城墙轰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21911年10月14日革命军在武昌宣布成立共和制政府武昌已经宣布成立共和政权。一支强大的革命军武装力量已从汉口开拔,准备与来自北方的清国皇家部队

39、交战。一场大的战斗预计在两日内爆发。(1)上表中,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事件?(2分)(2)任选上述其中一个事件,全面分析其影响。(4分)(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两个事件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11分)【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解析】(1)本小问事件,据材料“1857年1月23日,英国海军进攻广州,攻陷两广总督府”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据材料“1911年10月14日,革命军在武昌宣布成立共和制政府”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2)本小问影响,全面分析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思考,本小问可任选一个,

40、如选第二次鸦片战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方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经济方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文化方面促使清政府改变政策,出现洋务运动,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如选辛亥革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方面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经济方面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方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本小问评述,首先要提出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能够从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如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政治民主化日益进步等视角中提炼,然后要结合史实说明,还需要与背景、内容、作用和影响建立联系,能够进行深刻而全面的论述,如若选

41、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代议制的完善,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懦弱和地大物博,内容是军事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作用和影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处于被侵略状态,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如若选政治民主化日益进步,背景为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严重,中国人为了强国御侮,挽救危机而开展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探索和实践,内容有军事反抗,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思考,作用和影响中国政治民主化日益进步,有助于抵御列强,救亡图存。【答案】(1)事

42、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各1分)(2)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促使清政府改变政策,出现洋务运动,产生中体西用思想等。辛亥革命影响: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每一事件,答出3点影响即可得4分)(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观点:能够从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如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政治民主化日益进步等视角提炼出观点。(2分)史实: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所学知识紧密结

43、合,与背景、内容、作用和影响建立联系。(4分)论述:能够进行深刻而全面的论述。(4分)组织:叙述成结构。(1分)29(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位于民主德国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主展区的“反法西斯主义者的面容”展示板可以代表该国在二战记忆中的主要观念,即它作为“好”德意志人的继承者,在反抗“坏”德意志人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换言之,它不承担发动战争与种族屠杀的历史罪责,而是同其他战胜国一起共享胜利的喜悦,并一起悼念那些反法西斯主义抵抗运动中的牺牲者。面对冷战格局,该国还坚信自己同西部纳粹残余力量继续战斗的艰巨使命,也是二战的自然延续。对内大赦与对外赔偿构成了联邦德国首任总理

44、阿登纳扭转被占时期的盟军改造路线、推行“正常化”的策略。大批纳粹分子重新进入公共领域,集中营被挪为他用。暗杀希特勒的保守派军人被奉为英雄,因东部国界变动而被驱逐的归乡德意志人则自视为二战的受害者。在冷战氛围下,联邦德国向以色列及屠犹幸存者支付赔偿金,其故意遗忘左翼抵抗者的举动,获得了西方阵营的首肯。孟钟捷社会科学报:德国如何建构二战记忆2015年2月12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德国对二战记忆的主要态度及原因。(8分)【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德国分裂【解析】第一小问主要态度,据材料“位于民主德国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主展区的反法西斯主义者的面容展示板可以代表该国在二战记忆中的

45、主要观念,即它作为好德意志人的继承者,在反抗坏德意志人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和“,它不承担发动战争与种族屠杀的历史罪责,而是同其他战胜国一起共享胜利的喜悦,并一起悼念那些反法西斯主义抵抗运动中的牺牲者”可知民主德国同战胜国共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喜悦,同西部纳粹残余继续战斗,不承担发动战争与种族屠杀的历史罪责,据材料“。对内大赦与对外赔偿构成了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扭转被占时期的盟军改造路线、推行正常化的策略”可知联邦德国推行对内大赦与对外赔偿,谋求“正常化”,据材料“大批纳粹分子重新进入公共领域,集中营被挪为他用。暗杀希特勒的保守派军人被奉为英雄,因东部国界变动而被驱逐的归乡德意志人则自视为

46、二战的受害者。在冷战氛围下,联邦德国向以色列及屠犹幸存者支付赔偿金,其故意遗忘左翼抵抗者的举动,获得了西方阵营的首肯”可知视从民主德国过来的德意志人为二战受害者;赔偿二战中被迫害的犹太人,故意遗忘左翼抵抗者;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位于民主德国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主展区的“反法西斯主义者的面容”展示板可以代表该国在二战记忆中的主要观念,即它作为“好”德意志人的继承者,在反抗“坏”德意志人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换言之,它不承担发动战争与种族屠杀的历史罪责,而是同其他战胜国一起共享胜利的喜悦,并一起悼念那些反法西斯主义抵抗运动中的牺牲者”和“在冷战氛围下,联邦德国向以色列及屠犹幸存者支付赔偿金,其故意

47、遗忘左翼抵抗者的举动,获得了西方阵营的首肯”可知美苏冷战对峙,东西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立,德国被分裂为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答案】(1)态度:民主德国同战胜国共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喜悦,同西部纳粹残余继续战斗;不承担发动战争与种族屠杀的历史罪责。联邦德国推行对内大赦与对外赔偿,谋求“正常化”;视从民主德国过来的德意志人为二战受害者;赔偿二战中被迫害的犹太人,故意遗忘左翼抵抗者。(6分)(2)原因:美苏冷战对峙,东西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立;德国被分裂为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2分)河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新课标大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48、。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DCDDCBCAAC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BBDADCABABCD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7分,第29题8分,共50分;要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26(13分)(1)目的:对地方进行有效统治。(1分)效果: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形成了“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2分,任答两点即可)(2)说明: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

49、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实行郡国并行制。(2分,合理表述酌情给分)在分封制下,地方长官是世袭的;在郡县制下,地方长官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2分)(3)北宋: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2分,任答两点即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2分)(4)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逐步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2分,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27(12分)(1)手段:不流血的政变。(1分,其他合理表述也可)引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为君主

50、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分)(2)影响:普法战争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加剧了君主派之间的矛盾,使共和势力有所增强,有利于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2分)表现:总统任命内阁必须经众议院同意,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1分)(3)原因:德意志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完成了统一,其宪法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制定。(1分)体现: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德意志皇帝)担任联邦主席,是国家元首,拥有绝对权力(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普鲁士操纵联邦议会等。(3分)(4)认识:适时妥协;国情的不同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2分)28(17分)(1)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辛

51、亥革命(或武昌起义)。(各1分)(2)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促使清政府改变政策,出现洋务运动,产生中体西用思想等。辛亥革命影响: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每一事件,答出3点影响即可得4分)(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观点:能够从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如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政治民主化日益进步等视角提炼出观点。(2分)史实: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与背景、内容、作用和影响建立联系。(4分)论述:能够进行深刻而全面的论述。(4分)组织:叙述成结构。(1分)29(8分)(1)态度:民主德国同战胜国共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喜悦,同西部纳粹残余继续战斗;不承担发动战争与种族屠杀的历史罪责。联邦德国推行对内大赦与对外赔偿,谋求“正常化”;视从民主德国过来的德意志人为二战受害者;赔偿二战中被迫害的犹太人,故意遗忘左翼抵抗者。(6分)(2)原因:美苏冷战对峙,东西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立;德国被分裂为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2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