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87.50KB ,
资源ID:91502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5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分层训练:第21课 伶官传序(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分层训练:第21课 伶官传序(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1、第21课伶官传序(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勖(mo) 仇雠(chu) 欤(y)B伶官(ln) 盛饭(chn) 断发(f)C抑本(y) 仓皇(hun) 四应(yn)D遗恨(y) 所溺(nu) 沾襟(jn)解析A“勖”应读“x”。C.“应”应读yn。D.“溺”应读“n”。答案B2下列“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A B C D解析你的;是;竟然;才;才;于是。答案C3下列各句与“

2、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析A判断句。B.否定句。C.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D.普通句式。答案A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A、B、C项,的原因;D项,用来的。答案D5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

3、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解析A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B.侧,名词用作状语,从旁边。C.笑,耻笑。D.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答案C阅读与鉴赏二、课内精读(23分,选择题每题3分)阅读课内语段,回答610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

4、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6下列句子中的“方”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中的“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方其盛也 B夫虽无四方之忧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今其地方千里解析A正当。B.地方、地域。C.学问。D.地方、地域。

5、答案A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B乱者四应,仓皇东出C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 D举天下之豪杰解析C来招致。答案C8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段进一步议论评说庄宗的盛衰。B本段运用对比,指出庄宗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C本段总结的经验教训更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当朝者借鉴。D本段内容与前文的结论意义相同,去掉的话也是可行的。解析“岂独伶人也哉”具有讽谏当朝的含意,这是借古讽今。答案D9选段中最明显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4分)答:_答案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服力极强。作者以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

6、与其败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对比,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3分)译文:_(2)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译文:_(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4分)译文:_答案(1)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3)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踪迹,都是由于人事呢?三、课外拓展(22分,选择题每题3分)阅读下面

7、的文言文,回答1115题。送丁琰序(宋)曾巩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

8、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

9、。噫!奚重而不更也?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本文有删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堪:胜任。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诬蔑。C则数更法以御之 御:防备。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解析诬:欺骗。答案B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

10、析本题考查“且”“也”“则”“之”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且”,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关系;第二个是副词,将要。B.两个“也”都表示句中停顿。C.“则”,第一个是连词,表承接关系;第二个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之”,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B1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C作者认为

11、有圣人之道的士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赏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解析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表述不当。原文说有圣人之道的士人,想在乡里、在天下推行并加以教化,却没有道路,这是“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答案C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犹 恐 予 之 愚 且 贱 闻 与 见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则 求 夫 贤 而 有 名 位 闻 与 见 之 博 者

12、而 从 之 问 其 人 之 孰 可 举 者 卒 亦 未 见 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篇内容,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词,如本文中的“也”“则”“者”“而”“焉”等。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答案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5分)译文:_(2)奚重而不更也?(3分)译文:_解

13、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倒装句。(1)“有劳于求”“密于法”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尽;“患”,忧虑;整个句子又是一个反问句。(2)“奚”表反问;“更”是动词,改变。答案(1)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才,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2)为什么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参考译文】太守和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离得最近又特别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我曾经评价当今的太守和县令,存在着千里连成一个州郡却没有一个贤良太守的现象,也存在着百里形成一个县却没有一个贤良县令的现象。致使天子和大臣时常忧虑这种现象,于是委派奉守制度法令的官吏,去加强对太守

14、和县令的考核与监察,用来约束惩治他们。有的被降职,有的被罢免,在地方上一个又接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下达诏书,选定朝臣,让他们分别荐举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去担任太守或县令。每次被举荐的人都有姓名,我看到这些人的名字,然后推求考察那些人的资质品行确实能够胜任的人,到最后也一直没有见到过。被举荐的人已经是这样了,那么从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人中,暗暗揣摩那些人中有谁真该被荐举,最终也一直没有见到过。我还担心自己愚昧又地位低下,所闻与所见太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贤明而又享有名声与地位、所闻所见也广博的人请教。向他询问他所了解的那些人有谁真该被荐举,可也最终一直没有见到过。这难道真是天下人原本就可以

15、欺骗,而上天压根就没在当今降生人才吗?假使天子与大臣担忧天下的弊端,就多次更改法令来防备这些弊端。法令一天比一天严密,可是弊端一天比一天多。难道是因为现在与古代相距太远,治理天下最终没有办法吗?大概古人有学校教育,有老师朋友交往,有主管的官吏来评定,奖赏和处罚从乡里开始,最终普及到天下,作为教育普及到这种程度。掌握圣人之道的士人,就都能够施行他们的教化;只要是可塑之才,就都能够成为优良的人才,所以古代的贤人就多。贤人多,那么从公卿大夫到掌管牛羊、仓库等地位低下的官员的选拔,都有合适的人,难道只是太守、县令(有合适的人任命)吗?他们的为政之道难道不是简约明确的吗?他们招致天下的人才难道不多吗?哪

16、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才,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现今,学校、师友、赏罚的法令与古代都不同了,掌握圣人之道的士人,想在乡里、在天下推行并加以教化,却没有道路。人愚钝,就愚昧!可以通过教化使之变得贤能,可是最终又有谁能教化他们呢?所以今天的贤人少。贤人少,那么从公卿大夫到掌管牛羊、仓库等地位低下的官员的选拔,常常不能找到合适的人,难道只是太守、县令(找不到合适的人)吗?因此搜求人才没有不到的,制度法令一天比一天严密,却不能用来把天下治理得好,原因都是出自这些罢了。唉!为什么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姑苏人丁琰在南城辅佐县令,南城政治安定。我向那里的县令了解,县令说:“是因为丁琰辅佐我。”我又向县里的人了解,县里的人没有不乐于谈论他的。现在他在淮阴任县令,是上面的人知道丁琰的才能才举荐任用他。从县令这个角度看,得到了适合的人才。假使丁君能够用对待这里百姓的心去就任,被这里的百姓信任,能不被那里的百姓信任吗?请求我写文章的很多,我都拒绝没有给他们写。唯独丁君去赴官登程,没有求我写文章,但是我乐于写出自己曾经的观点来送给他,以此表示我推重丁君,并且以此勉励他,并且勉励天下所有做官的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