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现代诗派,是对二十年
2、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
3、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
4、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
5、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选自翟长兴理论观察,有删改)1. 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派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B. 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东方民族现代诗的成熟。C. 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大都来自乡土,是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D. 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
6、化特征的现代诗。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B. 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C. 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D. 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
7、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B. 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C. 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辽远的国土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D. 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答案】1. B 2. D 3. C【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B项,“标志了东方民族现代诗成熟”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
8、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D项,“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说法错误的,曲解文意,由原文“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可知,现代诗派具有多层面的审美特征,不是矛盾心理。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使得辽远的国土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说法错误,曲解文意。根据“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
9、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使“辽远的国土”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的原因应该是“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而不是只有“大革命失败”。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10、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
11、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
12、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革命头黄昏时,她潜进了一个村子。她在村边一户人家的柴草垛与院墙之间的空隙中蹲伏下来。其实她已筋疲力尽,肚子咕咕响着,胳膊上的伤口灼灼地痛着。但她深吸了一口气,用以支撑自己,眼睛警惕地盯着四周。这户人家的院门吱呀一响,一个大闺女迈出门槛,向柴草垛走来。这闺女,一根乌黑的大辩子垂到腚下,留着长长的辫梢,红头绳系了有三指宽。她屏住呼吸,看着这根长辫子。她也曾有这样一根长辫子,绸缎一样亮光光油滑滑的,村里的
13、姐妹们羨慕,她自已也暗自得意。两年前,两支共产党的队伍来到她的家乡,她一下子羡慕起那些女兵来了,她们个个都梳着齐耳短发,又新潮又神气,村里人把那叫革命头。女兵们把村里的女子组织起来唱歌:“人人来宣传,妇女听一番,宣传的话儿好好听,放足闹革命,打败鬼子兵,保家保和平!”于是,会唱民歌的她瞒着娘,跳下火炕,冲出家门,去了区政府,也成了一名“女宣传”。辫子咔嚓一声落了地,她也有一个革命头了。没想到,只一年,日本鬼子被打跑了,又开始打国民党。最近的一仗打得不顺,她和战友们被打散了。怕吓着这闺女,她一动不动,一声不吭。闺女抱了一抱柴,扭身离去,辫子晃悠着。她刚想叫住闺女,一个绾着发髻的中年妇女,挎着篮子
14、从柴垛边的小路经过,她只得又缩了回去。看着妇女的发髻,她想起了母亲,两年没见,不知母亲怎么样了。她发现这个村子和她的家乡一样,女人们的发型就两种,没出嫁的就是一根大辫子,出嫁的,上了年纪的,就是一个发髻。正犹豫着要不要去敲这户人家的大门,那闺女又出来了,又朝柴垛走过来。她四周瞅了一圈儿,没有人,便轻咳一声,站了起来。闺女吃了一惊,一看她的发型和衣服,认得是共产党的女兵,脸上的表情松下来,眼晴倏地放出光芒。闺女也四周看了看,朝她招招手,扭身往家走,她跟了进去。闺女的娘正在做饭,平静地看了她一眼,和蔼地说:“你不用怕,我儿子也在外面打国民党呢。”闺女把她领进自已的屋,让她洗了脸,替地包好胳膊上的伤
15、口,又找出自己的一套衣服让她换上。这时饭也差不多好了,闺女把一碗菜汤和两个红薯摆在她面前,让她趁热快吃,自己又出去了。一会儿工夫,闺女带回一个也是绾着发髻的女人,对她说,这是村里妇救会的会长。妇救会会长上来拉着她的手,问明一些情况,说,让你受苦了,你放心,俺一定要保护好你。她像见到组织和亲人一样,心里踏实了许多,虽然吃了点儿东西,有了点儿力气,但是沉重的困倦又黏上来了。她摇晃了一下,会长和闺女连忙扶她躺下,让她放心好好休息。她躺在闺女的炕上,迷迷糊糊听到会长和闺女去了外屋,加上大娘,几个人在商量事呢。会长说,怕是国民党的人又要来搜查了。大娘说,家里是没地方藏,要不到山洞里躲躲?会长说,天冷了,
16、洞里更冷,谁受得了?再说你知道山上有洞藏,那些人就不知道到洞里去找?闺女说,要不还是老办法,再找个假发髻给她戴上?就说她是俺姐,回娘家来了。会长说,哄不住那些人,你忘了去年,有两个共产党的女兵藏在咱村,我给弄了两个假发髻戴着,还不是叫那些人一把揪下来,露了馅儿,把人给抓走了?闺女说,兴许来的不是那伙人呢?会长坚定地说,不行,还得想别的招儿她的意识越来越模糊,听到的话越来越遥远,慢慢就睡过去了。天亮后,她醒来,见那闺女正站在炕下对着镜子梳头,辫子没了,是齐耳短发,和她一模一样。闺女对她笑笑,她愣了一下,也笑笑。果然,那些人来了,挨家挨户搜,把村里四十岁以下的女人赶到破庙里集合。她也随着闺女去了。
17、她愣在那里,一夜之间,村里的姑娘媳妇们,发髮和辫子都变成了清一色的齐耳短发。那些人更是愣了,眨巴着眼睛,不知从何处下手。革命胜利后,她在文艺单位任职,有机会梳长发,也有机会烫头发,但她一直留着齐耳短发,直到老,病故。(选自嘉男小小说选刊,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推测,这篇小说写的是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当时,敌人势力还比较强大,生存环境比较恶劣。B. 妇救会会长和闺女、大娘等商量如何周全保护女兵的情节,虽然是偶发的、不具有普遍性,但表现了群众对革命战士真挚的情感。C. 长辫子是当地姑娘标志性特征,女战士剪去长辫子的描
18、写,反映了人民军队对群众的号召力和群众的革命热情。D. 革命胜利后,女战士保留着齐耳短发,表现了铭记群众支持革命,救护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为了纪念那段革命的岁月。5. 小说倒数第二、三段中三处加点的“愣”字,分别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革命头”这一发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4. B 5. 第一处,表现“她”发现那闺女发型突然变化时内心的惊讶;第二处,面对村里女人们清一色的齐耳短发,“她”明白了她们的用意,内心震撼、感动;第三处,表现了敌人面对清一色的发型无计可施时的狼狈。 6. 推动情节的发展,村里女人们发型的变化,使小说情节发生突转,更
19、为曲折生动;突出了人物形象,村里女人们集体改变发型,巧妙地保护了受伤的女兵,使战争年代对敌斗争中勇敢智慧的女子群像更加鲜明;深化主题,“革命头”这一特殊发型,既是追求革命、支持革命的象征,也蕴含了战争年代我党我军与百姓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凝结而成的鱼水深情。【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小说思想内容的能力。B.“虽然是偶发的、不具有普遍性”错误,妇救会会长和闺女、大娘等商量如何周全保护女兵的情节,表现了群众对革命战士真挚的情感,也体现了救助事件的普遍性。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第一处,“天亮后,她醒来,见那闺女正站在炕下对着镜子梳头,辫子没了,是齐耳短发,和她
20、一模一样。闺女对她笑笑,她愣了一下,也笑笑”,可以看出“她”看到闺女没了大辫子,成了和她一模一样的发型愣了,这一细节凸显了“她”内心的惊讶。第二处,“她也随着闺女去了。她愣在那里,一夜之间,村里的姑娘媳妇们,发髮和辫子都变成了清一色的齐耳短”描写“她”看到全村人都变成了齐耳短发时内心的震撼,此时,“她”明白了村民的用意,内心感动。第三处,“那些人更是愣了,眨巴着眼睛,不知从何处下”描写国民党的动作,他们本来信心满满,结果面对全村女性的发型却无计可施,“愣”字写出了他们的狼狈。【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物象作用的能力。根据题干“发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可知,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物象作用可以从
21、对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上,小说写“她”因为“革命头”剪掉辫子参军,村里的女人们为了救她,都成了“革命头”,可见“革命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上,为了保护她,村里人想尽一切办法,最后集体由大辫子、发髻变为“革命头”,突出了村中女子的勇敢、智慧。主旨上,“革命头”一方面是“她”和村中女人们追求革命、支持革命的体现,另一方面,通过村中女人集体变为“革命头”的故事,突出了我党我军与百姓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凝结而成的鱼水深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
22、客巴西。白之生,母梦农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卷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23、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祿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救,还浔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浔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注】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
24、暠,唐玄宗二年追谥。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靧(hu)面:洗脸。古代春日取花和雪水涤面,谓可使面生华容。擿(t):挑剔,挑拨。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神龙初,遁还,客巴西遁:隐藏B. 南人会稽,与吴筠善 善:交好C. 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辟:征召D. 还浔阳,坐事下狱 坐:因为8.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 知章见其文,叹曰 当其欣于所遇C. 帝赐食,亲为调羹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D.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使毕使于前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年轻时即显
25、露才华,益州长史苏颋见到李白特别惊异,称赞李白“天才英特”,完全能赶得上汉代的司马相如。B. 李白和吴筠关系友好,吴筠进京,他也到了长安;经贺知章引荐得玄宗赏识,进而供奉翰林。C. 李白生平爱酒,在任城时为“竹溪六逸”之一,居长安时长在街市饮酒,成为“酒中八仙人”之一。D. 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在永王李璘幕下当僚佐,李璘失败李白论罪当斩。由于当初在并州时李白曾救过郭子仪,这时郭子仪全力营救,终于免于斩刑。10.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2)道浔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答案】7. A 8. B 9. A 10. (1)高力
26、士平素为朝中显贵,还替李白脱鞋,把这深深地当作耻辱,于是他就挑剔他诗中的行病,并加以附会,用以把杨贵妃激怒。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老是一直从中作梗加以阻止。(2)道经浔阳,把李白释放了,并且聘任他为行军参谋,没有过多久,李白又辞去参谋之职。【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A.“遁”应释为“逃走”。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理解文言虚词意思的能力。A.两个“因”均为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可译为“于是”、“就”。B.两个“其”均为代词,但第一个意思是“他的”,第二个意思是“他们”。C.两个“为”均介词,“替、给”。D.两个“于”均为
27、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为“在”。故选B。【9题详解】A.“完全能赶得上汉代的司马相如”错误,由材料一“白十岁通诗书,苏题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可知,苏颋认为李白“少益以学”可比司马相。故选A。【10题详解】(1)素,向来,平素;贵,尊贵;耻,意动用法,感到耻辱;擿,挑剔,摘取;官,动词,让他做官;沮,阻止。(2)道,动词,路上经过;释,释放;辟,聘任;未几,不久。【点睛】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帝的九代孙。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
28、给他取字叫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苏颋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看见李白,觉得非常惊奇诧异,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爱好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后来,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整天沉醉于酣饮之中,当时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因此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您,是
29、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且常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是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且并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突然之间意识有些感慨,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爱他的才华,好几次召见并设宴招待他。李白曾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还替李白脱鞋,把这深深地当作耻辱,于是他就挑剔他诗中的行病,并加以附会,用以
30、把杨贵妃激怒。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老是一直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玄宗皇帝也就把金锦赏赐于他,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在夜色之间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嶙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说来应当被处斩。当
31、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郭偷偷地称他奇特。当时郭子仪犯法,应受处法,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到处罚。以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浔阳(今江西九江),因为某一件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洛阳),道经浔阳,把李白释放了,并且聘任他为行军参谋,没有过多久,李白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代宗即帝位以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然而在这时候李白已然死了,终年六十多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怀渑池寄子
32、瞻兄苏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注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到陕西赴任,途径渑池。苏澈送别他到郑州,返回京城写了这首诗。苏澈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后因考中进士未到任。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和兄长在郑原相携话别,“怕”字写出了对前路艰难的担忧。B. 兄弟二人曾留宿渑池,在僧房墙壁上共同题诗,留下了美好回忆。C. 诗人独自踏上旅途,兴味索然,前路迷茫,只有骓马嘶鸣相伴。D. 本诗以“怀”统领全篇,既追怀过往,又思念兄长,感情真挚动人。12. 颔联是怎样运用虚
33、实结合的手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1. C 12. 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骑马回头看自己还在大梁田间巡行是实写,诗人发挥想象想着远行家兄此时却已经翻过崤西古道是虚写,表现了他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以及对兄长此行的担忧与无奈之情。【解析】【11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诗人独自踏上旅途,兴味索然,前路迷茫,只有骓马嘶鸣相伴”表述错误,根据尾联“
34、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可知,尾联是发挥想象,虚写遥想兄台独行一定旅途寂寞,前路迷茫只能听到骓马嘶鸣。而非“诗人”。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阅读题干,然后根据诗词内容,先指出手法、然后分析手法、最后分析效果和情感。本题中,颔联“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诗句意思是:骑马回头还在大梁田间巡行,想来远行家兄已经翻过崤西古道。由此可见,这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通过描写兄弟二人在郑原分别后,两人都各自独行,而此时的诗人因为不舍兄长,骑着马回头望发现自己还在大梁田间巡行,诗人又展开想象,想到了兄长此时已经翻过崤西古道。从而表达了
35、诗人对兄长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联系首联的“怕”字,也表现诗人对兄长的前路艰难的担忧和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 _,谁主沉浮?(2)曹操短歌行中用“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3)赤壁赋中用“_,_”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地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答案】 (1). 怅寥廓 (2). 问苍茫大地 (3). 明明如月 (4). 何时可掇 (5). 酾酒临江 (6). 横槊赋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
36、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寥、廓、苍、掇、酾、槊、赋。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网络新媒体行业 。网络直播以其即时、高效、便捷的特点在电商带货、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网络直播的野蛮生长也导致直播内容生态的 ,各种博眼球、无下限的直播乱象屡屡被媒体曝光,为了赚取流量置公共秩序和他人隐私于不顾。种种无底线的直播行为,在令人们大跌眼镜的同时,也严重挑战着社会的公序良俗,宣扬着各种恶趣味,给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直播门槛越来越低,但直播的底线不能降低。吸引流量 ,但行为必须有边界。( )
37、。网红博主在通过直播展示自我、吸引粉丝的同时,应摒弃 、流量至上的浮躁心态,以优质的内容回馈大众,传播正能量。网络直播平台也要完善直播内容审核机制,加大监管,净化传播环境,承担社会责任。而作为公众,应学会辨别各种不良信息,让优质的内容和直播博主回归大众视野,真正用好直播这个工具。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盛极一时 鱼目混珠 无可非议 巧言令色B. 方兴未艾 鱼目混珠 无可厚非 巧言令色C. 方兴未艾 泥沙俱下 无可厚非 哗众取宠D. 盛极一时 泥沙俱下 无可非议 哗众取宠15.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营造清朗的网络直播空间,
38、需要各方共同努力B. 各方共同努力,就能营造清朗的网络直播空间C. 坚守直播的底线,需要各方共同努力D. 各方共同努力,就能坚守直播的底线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网络直播平台也要完善直播内容审核机制,加强监管,净化传播环境,承担社会责任。B. 网络直播平台也要加强监管,完善直播内容审核机制,净化传播环境,承担社会责任。C. 网络直播平台也要加大监管,完善直播内容审核机制,净化传播环境,承担社会责任。D. 网络直播平台也要完善直播内容审核机制,扩大监管,净化传播环境,承担社会责任。【答案】14. C 15. A 16. B【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39、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近义成语的能力。盛极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此处指新媒体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可选“方兴未艾”。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坏性质不同的人或者事物混杂在一起。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好坏掺杂,直播内容不可能“鱼目混珠”,故选“泥沙俱下”。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根据语境“但行为必须有边界”,可见,这并非“没什么可指责”,而是可以予以谅解,故选“
40、无可厚非”。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此处强调的是用视频吸引眼球,骗取群众支持,故选“哗众取宠”。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从后文来看“网红博主网络直播平台公众”,正是“各方共同努力”,因此“各方共同努力”肯定放在后面,以便与后句衔接紧密,排除BD;而各方共同努力的主要目的肯定不是“坚守直播底线”,而是通过坚守底线,来还网络直播一个“清朗”的空间,故此排除C。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的语病一为搭配不当,“加大监管”应改为“加强监管”或“加大监管力度”,排除CD;二
41、为语序不当,“完善直播内容审核机制,加大监管”中,应该先提出措施方向“加强监管”,再指出具体做法“完善直播内容审核机制”,排除A。故选B。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朗诵是一种比较精细、高级的有声语言艺术,且在舞台上或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所以要求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才能。首先,_,要能分析欣赏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前提;其次,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要熟练掌握标准发音和发声技巧,要善于正确地运用语调语气,_;再次,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艺术修养,要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中说话,要善于正确地发
42、音、自然地表情,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核心;最重要的是,朗诵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修养、社会知识修养,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基础。朗诵艺术就是_,缺少哪一方面修养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朗诵者。【答案】 (1). 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2). 这是表情达意的关键 (3). 以上各方面修养的综合体现【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后句“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可以推测出句式,根据“语言修养”和前句“要能分析欣赏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可以推测出“文学修养”,故填写“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第二处,根据“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前提”可以推测出句式,根据上
43、下文的“前提”“核心”等词,可以推测出应为“关键”一类的词语,再根据“正确地运用语调语气”,可知语调语气是为了表情达意,故填写“这是表情达意的关键”。第三处,根据段落层次可知,结尾句是对上文的总结,根据“缺少哪一方面修养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朗诵者”可知,前文强调以上所有修养的重要性,故填写“以上各方面修养的综合体现”。18.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2020年12月18日,宁县召开十七届县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鹏飞主持。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全省十大生态产业推进会
44、议、全市十大生态产业推进暨项目工作座谈会议及全市“冬日无闲大抓项目”活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听取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验收工作汇报,审议通过了宁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清单。会议提出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服务事项线上线下“一次办”“一网通办”等重点任务,积极落实改革措施,不断提升全县政务服务水平和优化营商环境质量。会议强调要认真、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入谋划、切实抓好“十四五”及2021年的重点工作,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答案】2020年12月18日宁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鹏飞主持召开十七届县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听取有关工作汇
45、报,研究审议相关事项。【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注意新闻的时间(2020年12月18日)、人物(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鹏飞)、事件(十七届县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召开)。会议的内容由“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全省十大生态产业推进会议、全市十大生态产业推进暨项目工作座谈会议及全市冬日无闲大抓项目活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听取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验收工作汇报,审议通过了宁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清单”可以简要概括为传达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审议相关事项。第四第五句相对来说是细节信息,压缩时可删除。所以最后可以压缩
46、为:2020年12月18日宁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鹏飞主持召开十七届县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审议相关事项。注意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字数。四、作文(60分)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写作。家乡是一本厚重的书,书中有名山大川、古建遗存,有寻常巷陌、小桥人家,也有传统技艺、民俗风情这些物质或者非物质的风物构成了独特的家乡文化。家乡文化的精华滋养了人类个体的成长,也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当然,家乡文化中可能还有一些消极的东西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社会文明前进的脚步。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对家乡拥有许多鲜活的记忆、难以割舍的情感,也有独特的体验、感悟和深刻的
47、思考。请结合自己在家乡的成长经历,以“我和我的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得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神秘故乡伴着长长的车鸣,汽车钻进了一片浓雾。故乡的晨曦躲在一片远山中,从密密的山路一直飘到了沉睡的荒地上。它唤起了石桥上的尘埃,它驱散了一夜的静谧,它的云雾弥漫在隐约的纱衣下,绽放出了羞涩的微笑。在这片微笑下,我看不到闪烁的霓虹灯,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哗。这里是那么清宁、清静与恬静。井台上的辘轳咯吱咯吱地呻吟,牛羊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上学孩子
48、的笑闹清脆欢乐,田野沟壑梯梯坎坎纵横交错,如家乡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土豆、红薯和自家腌制的咸萝卜处处飘香。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白中沁紫的蒜辫家家高挂。一条朴实的泥土路上,滚动的铁环下偶尔溅起的泥土扑在农家小孩灿烂的笑脸上,这一切是那么和谐。既柔弱但又坚硬得容不下丝毫的破坏。石阶的尽头延伸到树林的深处。这是一条多么幽深的石阶,上面总是斑驳着深深浅浅的青苔,在家乡人走过的无数亲切的脚印下退却,又在一个个雨季卷土重来。人和动植物,都为生存付出了无数艰辛的汗水。涓涓流水似乎永不干涸。细流冲刷着河底坚硬的河石,但河石仿佛蕴育大山的雄伟沉默,永远地沉思在细流的撞击中,年复一年。林中的那棵黄桷树从我的记忆
49、中浮现出来,还是一样的挺拔,不一样的是多了道道历史的沟纹,多了少许时间的沧桑。儿时的我总想爬上它的树顶,但惧怕大众的责骂。现在我已经放弃了这种想法。我想,让它成为我心中对故乡敬仰的化身吧!故乡普通得如同饮食中的小白菜,它既没有桃花满山的艳丽,也没有远飘万里的果香。但它在我的心中却有说不出的神秘,为什么井中的水总是那么甘甜?为什么那位哑巴老奶奶绣的花衣总是那么漂亮?为什么这里的小米饭总是那样香甜?为什么故乡人总是那么纯朴与亲切?我不明白大山下孕育着怎样坚挺的脊梁,但我明白地底下涌动着无比热情的土壤。我不明白天空下隐藏着多么善良的愿望,但我明白溪流中流淌着永不言败的精神!无数次地站在那离别的树下,
50、汽车疾驶而过的声音时时萦绕在耳旁,但浓浓的乡音已掩埋了这聒噪的繁华。这种神秘的感觉笼罩着我,说不清也道不明。【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话题是“我和我的家乡”,写作时要注意“请结合自己在家乡的成长经历”,体裁是“记叙文”。材料给予了多方面的提示,“名山大川、古建遗存”是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是家乡人民生活百态,“传统技艺、民俗风情”是家乡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家乡长大的人,难免都有些津津乐道、难以忘怀的独特记忆,可以结合自己成长的轨迹,把家乡的特点娓娓道来。“家乡文化中可能还有一些消极东西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社会文明前进的脚步”则提示我们,
51、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应该也留意到了家乡是否落后于时代,无论是思想、形式还是什么,都可以作出一定的批判,并表达改变家乡面貌的想法;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家乡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变化,新发展,不但可以写自己的成长,也可以写家乡的“成长”。【立意】1.难忘我的家乡。2.我与家乡共成长。3.愿倾一己之力,助家乡摆脱落后命运。【素材】1.家乡的山很美。最有名的要数莫里峰了。它虽没有泰山之雅,也没有华山之险,更没有黄山之变化,可我却偏爱它。家乡的山连绵起伏,线条是那样自然。山间满是绿树,踏进山中,你便被那数不清的绿色所折服,深绿、浅绿、浓绿、淡绿,这完全是个绿色的世界。家乡的山啊!林荫蔽天,鸟语花香,定会让
52、你流连忘返。2.顺德有美食、美景、抗日遗迹、领头行业,但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天没有以前的蓝,一年中灰縻天气越来越多,河水也没有以前的清。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政府部门近几年也大力整治污染,开展“青山、碧水、蓝天”工程,现在也初有成效。我相信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顺德在不久的将来会重新拥有青山、碧水、蓝天,生活更美好。3.美丽的太湖,犹如一块晶莹透明的蓝宝石。太湖的水很清。沉睡着的螺蛳、摆动着的水草历历在目,就连水中嬉戏玩耍的小鱼和水底灰褐色的泥沙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岸上的垂柳倒映在湖中,它们随着水波的晃动而摇曳,更加动人。家乡的水啊!美得如诗如画。【结构】文章以自己一次回故乡经历为线索,描绘了家乡质朴可爱的风貌,从听觉、视觉等角度进行描写,并加上小作者恰当的联想,让人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与令人眷恋,最后以一连串“为什么”“明白”等句子,流露出对故乡深深的依恋,感情真挚,文字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