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溪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2021届第一次月考历史学科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2. 作答时,将答案认真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指定范围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2、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
2、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这种变化产生的政治背景是()A西周建立起分封制度B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C郡县制在全国被推广D实现了“大一统”局面3、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4、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郡县,奉“六条问事”中有五条是针对“二千石”的郡守、国相(地方王国)。这说明刺史制度
3、重在( )A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管理制度 B解决诸侯王国问题 C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 D加强对地方的治理5、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6、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均田令开始,到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下令禁止农地买卖和抵押结束,近130年内共有五个皇帝(含大周皇帝武则天)发布九道诏书,都是禁止农地买卖的。据此可
4、知当时()A君主专制加强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普遍 D小农经济稳定7、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材料认为(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8、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这反映了宋代()A民间租佃关系的日益规范 B商品经济的繁荣C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
5、 D社会主流观念改变9、元代修史,朱熹及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列入儒林传。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 B. 明代理学取得突出的成就C. 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 D. 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10、“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节选自藏书)下列诗句能证明此观点的是()A“穿衣吃饭,人伦物理” B“农工商皆本”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11、乾隆时,有内阁大臣说:旁观者谓密勿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乌
6、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 )A. 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B. 中枢行政机构的完善C. 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D. 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1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13、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
7、部)以下对、 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B.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14、从文明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D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备受冲击1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
8、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转型表现的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马列主义的传入16、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 “我能自强则彼族不敢妄生觊觎” “师夷长技以制夷” “欲救中国,惟有兴民权,改民主”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A.BCD17、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汉阳铁厂京师同文馆武昌起义新青年A. 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B. 说明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C. 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D. 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
9、发展之路18、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他的观察()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 B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C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 D体現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19、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
10、过程中(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20、费正清在中华民国剑桥史中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20年代世界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的中国,却安全度过了那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推动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方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这反映当时()A国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 B中国没有真正融入世界市场C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世界 D世界经济重心正在转移21、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
11、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22、1954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走什么样的路?再评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观点,文章指出“新红学”的实质就在于它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的混血儿,是反动的实验主义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这篇文章
12、()A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B是反右斗争中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批判C是社会主义改造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红学”研究的领导地位23、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24、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
13、是()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5、“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在运动高涨的情况下,托利党惠灵顿内阁倒台,辉格党的格雷上台组阁。1831年3月格雷向国会下院提出了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被否决。各改革团体在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纷纷举行群众大会,支持改革方案。给国王的请愿书不断呈递上来。人们纷纷从银行提取存款,造成金融风潮。有鉴于此1832年6月,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
14、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在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方面,城市居民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叔。”对这段材料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英国经济发展不断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英国民主进程中享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成年男性C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获得更多政治权利D英国议会制度最终完善是在权利法案中得以确立的26、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
15、面论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27、18世纪初荷兰医生曼德维尔出版一本长篇讽喻诗蜜蜂的寓言。他在书中宣称:“个人的恶行对公众而言就是一种美德;奢侈腐化的社会享受极大的繁荣,而勤俭节约的社会将饱受经济萧条的折磨,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曼德维尔的观点体现的这种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强调()A.政府的作用B消费的作用C生产的作用D道德的作用28、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 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
16、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 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的意义理解错误的是()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的权威 B“不流血”一定程度上是与落后势力妥协C至此国王已经是虚位国家象征 D这次事件总体推动了英国历史的发展进程29、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A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B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C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
17、必然结果D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30、对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的成就。”恩格斯的话表明德意志帝国()A民主是虚,专制是实 B以民主来欺骗工人阶级C受到恩格斯的高度肯定 D其民主对工人有有利之处31、美国制宪会议就众议院议员席位分配问题曾出现三个建设方案:方案一,(马里兰州)将奴隶也算入州人口数;方案二(密歇根州)只将自由人算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的形成过
18、程说明了()A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策略 B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C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D奴隶是民主选举的重要力量32、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下列对“纲领过时”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欧美各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已经取得合法的地位B工人阶级政党组织不赞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运行能力增强D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与时俱进33、宗教改革是指16世纪至17世纪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
19、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马克思谈到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A赎罪券和圣经 B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C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34、卢棱认为,社会契约“以道德的和法律的平等来代替自然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上的不平等;从而,人们尽可以在力量和才智上不平等,但是由于约定并且根据权利,他们却是人人平等的”,据此可知,社会契约()A得到了人们一致推崇认可 B消弭了自然的不平等C有助于人们追求自由平等 D具有明显反专制色彩35、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
20、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反映了()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启蒙运动时代的浪漫之声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二、材料题(共2小题,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不是现实情况上的平等,而是指基本权利上的平等。今日的日本,虽然有些不及西洋各国富强之处,但如果我们日本人从此立志求学、充实力量,先谋求个人的独立,再求一国的富强之处,但西洋人的势力又何足惧?国民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代表全体国民的政府,严守同政府的约定,服从国法并接受保护。 摘编自(日)福泽谕吉劝学篇(187
21、4) 材料二 吾闻欲救今日之世变者,其说有三:一曰保国家,一曰保圣教,一曰保华种,夫三事一贯而已矣。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 摘编自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福泽谕吉和张之洞观点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对近代日本、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5分)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蔡元培(1868年一一1940年)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1912年1月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主持制定了
22、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奠定了民国教育的基本规模,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他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肓、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说:“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发扬学生自动之精神,而引起其服务社会之习惯”。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沟通文理,废科设系,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40的年3月蔡元培在香港病逝。毛泽东在唁电中誉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根据材料,概括蔡元培在教育方面的
23、政策措施,说明其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9分)(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6分)玉溪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2021届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5 DBDDD 610 CBBBA 1115 BAABB 1620 BCCAA 2125 ACDDA 2630 BBCCD 3135 ACCCC二、材料题36、(1)同:向西方学习,抵御外国侵略,实现国家独立富强。(2分) 异:福泽谕吉强调人人生而权利平等,主权在民,人民和政府是平等的契约关系;实质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4分) 张之洞强调朝廷对人民的恩泽,号召人民报效朝廷,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质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4分) (2)作用:张之洞开展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最终失败。(2分) 福泽谕吉宣传了启蒙思想,启发了民智,有利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为明治维新提供了理论支持。(3分)(如有学生答“另一方面,福泽谕吉宣传脱亚入欧,鼓吹侵略扩张,给亚洲邻国带来深重灾难”亦可得分。)37、(1)贡献:制定教育政策、法规,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提出五育教育和儿童教育主张。(5分)出发点:育人、爱国。(4分)(2)影响:有利于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文化进步;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