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胞吞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BC D解析:人体第一道防线有皮肤和黏膜,以及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和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吞噬细胞的胞吞属于第二道防线;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和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属于第三道防线,故选C。答案:C2(2016青岛模拟)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BV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BEBV刺激
2、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C在T细胞和EBV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EBV侵染的细胞解析:EBV可被吞噬细胞识别,但是不能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A错误;EBV可以刺激T细胞,促进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不能与该病毒结合,B错误;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和EBV的刺激下,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少数病原体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C错误;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够识别靶细胞,并与之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
3、确。答案:D3某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对该过程的相关叙述中说法错误的是()A该过程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活动增强,肌肉细胞中无氧呼吸的比例增加B参与该过程的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会再次进入循环系统参与体液调节C该过程中机体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进入细胞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D该过程中效应T细胞会裂解被病毒入侵的细胞,造成细胞凋亡解析: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某人发热,相关神经细胞活动加强。肌肉酸痛,说明有乳酸积累,故无氧呼吸的比例增加,A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B错误;抗体只能与内环境中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C正确;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答案:B
4、4(2016河北五校联考)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患自身免疫病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化后B淋巴细胞有的能够识别抗
5、原,而细胞膜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是糖蛋白,故推测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A正确;浆细胞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而题干中第二次选择后保留的是能表达抗原识别受体的细胞,即具有识别能力,因此不可能是浆细胞,B错误;若自身细胞抗原性改变,则可能被第一次选择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当做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患自身免疫病,C正确;细胞凋亡既受基因控制,又受环境影响,D正确。答案:B5(2016宣城联考)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甲组骨髓被
6、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解析: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主要用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胸腺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说明骨髓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丙组仍然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说明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答案:B6(2016衡水调研)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
7、正确的是()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图中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物质a的本质是蛋白质和RNA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解析:细胞1是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T细胞和B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A正确;物质a是抗体,图中所有细胞都含有合成抗体的基因,该基因只在浆细胞中表达,B正确;物质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错误;细胞5是记忆细胞,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D正确。答案:C7免疫失调包括免疫过强与过弱两种情况。如图是重症肌无力致病的机理。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重症肌无力致病机理属于免疫过弱引起的B物质a属于
8、抗原,在此过程中产生抗体的细胞仅来自B淋巴细胞C图示过程中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二者都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病症解析:图示过程有抗体产生,因此属于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乙酰胆碱争夺乙酰胆碱受体,从而导致乙酰胆碱无法被受体正常识别,导致肌无力,是机体免疫过强引起的,A错误。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错误。从图示可知,由于产生的抗体与乙酰胆碱争夺乙酰胆碱受体,才表现为肌无力,说明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C正确。过敏反应是机体二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引起的反应,而重症肌无力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就能引起病症,D错误。答
9、案:C8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解析:分析过程图可知:细胞甲是B细胞或者记忆细胞、细胞乙是浆细胞、细胞丙是吞噬细胞。细胞乙(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不能接受抗原刺激;吞噬细胞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乙分泌抗体,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发达,细胞丙的溶酶体比细胞乙发达;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如氨基酸等可被细胞核利用
10、。答案:D9下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B图甲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C图乙d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解析:图甲中不需要抗原刺激就能进行过程,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吞噬细胞、淋巴细胞,A正确;图甲过程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并不会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B错误;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机体的二次免疫,不属于过敏反应
11、,D错误。答案:A10人类重症肌无力的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乙酰胆碱(Ach)受体当做抗原。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突触前膜和肌膜构成突触B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激活而增殖、分化,从而产生Ach受体抗体C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发育成B淋巴细胞D肌膜上Ach受体是一种糖蛋白,具有细胞通讯功能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A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B错误。切除胸腺的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发育成T淋巴细胞,C错误。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D正确。答案:D二、
12、非选择题11(2016沈阳质检)如图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产生及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其中的字母代表“细胞”或“物质”,数字代表相关的“过程”。请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属于机体抵御病原体攻击的第_道防线,图1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_(填字母)。(2)若X初次进入人体,则图1中不能发生的过程是_(填数字);若X再次进入人体内,则细胞d来源于_细胞(填字母)。(3)图1中n代表的器官是_;若某人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图1和图2所示过程完全丧失的是_,注射胸腺素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据此判断胸腺素的作用是_。(4)通过图示过程,绝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都能被消灭,从而使
13、内环境稳态得以维持,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功能;此外,免疫系统还具有_功能。解析:(1)图1表示体液免疫过程,属于机体的第三道防线,其中涉及的免疫活性物质有f(淋巴因子)和Y(抗体)。(2)初次免疫不应有记忆细胞的参与,故不能发生过程;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后,细胞d(浆细胞)可来源于B细胞(c)和记忆细胞(k)。(3)造血干细胞在骨髓(n)中分化成熟为B淋巴细胞;若胸腺发育不良,则不能产生T细胞,其结果会使细胞免疫完全丧失;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为T细胞,胸腺素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据此判断胸腺素能促进胸腺中T细胞的成熟。(4)免疫系统既对外界入侵的病原体具有防卫功能,还具有监控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
14、的功能。答案:(1)三f、Y(2)c、k(3)骨髓图2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4)防卫监控和清除12如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胞是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3)细胞G的名称是_,其作用是_。对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与_(填“图甲”或“图乙”)过程有关。(4)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由图示信息可推出
15、细胞A、B、C、D、E、F、G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靶细胞、效应T细胞。图甲中B细胞和记忆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识别抗原,产生更快、更强的二次免疫反应。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系统会对外来器官产生细胞免疫反应。答案:(1)细胞C、细胞E细胞B、细胞C、细胞E(2)抗原细胞E细胞D沉淀或凝集反应(3)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细胞F)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图乙(4)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13如图表示人体对病菌免疫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的名称是_。与合成转
16、运排出有关的细胞器除了图中显示的结构外,另有_。(2)如果过程a是人工接种,则需经_处理;过程h也是人工免疫,该过程是_(填“主动”或“被动”)免疫。a、h两种人工免疫中,过程_的免疫见效快,作用维持的时间_(填“长”或“短”)。(3)g是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即_。过程c显示,细胞与具有_关系。(4)当再次入侵人体,图中能产生二次免疫反应。人工免疫h能否产生二次免疫?_。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据图分析,依次是抗原、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抗体。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图中显示了核糖体和内质网。(2)人
17、工接种疫苗需要将病原体进行灭活或减毒处理。过程h是直接注射抗体,属于人工被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的是抗原,需要通过免疫应答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因为产生了记忆细胞,所以免疫持续的时间长;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的是抗体,可以直接与入侵的抗原结合,免疫见效快,但持续的时间短。(3)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4)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起作用的是记忆细胞。过程h是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的是抗体,不能产生记忆细胞,因此不能产生二次免疫。答案:(1)B细胞高尔基体(和线粒体)(2)灭活(或减毒)被动h短(3)增殖
18、、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或改变病菌细胞通透性等方式杀灭抗原细胞辅助细胞(其他合理均可)(4)否14.如图表示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免疫包括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采用图中的方法_可使人获得更长久的免疫力。它与婴儿通过母乳获取抗体分别属于_免疫。(2)图中方法在免疫预防中常用疫苗。实验证明,服用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防治胃炎等有一定作用。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_。疫苗还有基因疫苗,接种基因疫苗后,目的基因经过_指导合成的病原体蛋白将作为_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基因疫苗与一般的疫苗相比主要的优点是_。与初次免疫
19、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免疫的特点是_。(3)有人在成功接种了流感病毒的疫苗后不久,又患了流感,原因可能是_。对埃博拉病毒患者治疗时常给患者注射患病痊愈者的血清,此方法类似于图中的方法_。解析:(1)抗原刺激机体后能通过体液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记忆细胞再次受同种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而注射抗体时,由于蛋白质不能在人体内保存较长时间,因此方法可使人获得更长久的免疫力。接受抗原产生的反应属于自动免疫,而婴儿通过母乳获得抗体则属于被动免疫。(2)大多数疫苗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多次服用或注射,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增强免疫效果。基因疫苗导入细胞内,通过转录
20、和翻译产生的蛋白质可以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由于基因在细胞内能长期存在并表达,因此与一般疫苗相比,免疫时间更长。二次免疫时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反应速度快且反应强度大。(3)接种流感疫苗后又患流感,原因可能是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也可能是一次注射的疫苗量不足,体内产生的记忆细胞和抗体较少。由于治愈者血清中含有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故给患者注射治愈者的血清,可帮助患者利用外来的抗体提高免疫力,与方法原理相似。答案:(1)自动免疫、被动(2)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转录、翻译抗原基因疫苗在宿主体内可较长时间存在,基因在体内持续表达产生抗原蛋白,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合理即可)反应速度快、反应强度大(3)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感染其他类型流感病毒(疫苗的免疫强度不够,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