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选题(共30题 合计60分)1.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 )A. 墨家B. 道家C. 儒家D. 法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中“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是关键信息,这是道家辩证思想的体现。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仁政;法家主张变法革新,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2. 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
2、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B. 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C.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D.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说明大同之世人们并不追求物质享受,更多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体现了儒家博爱的思想,可以和谐人际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反对传统礼教对人性的束缚。故A项不符合题意。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强调人的自然本能的需
3、要也就是人的自然属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说明审美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故C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3.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 礼制观念淡化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 崇尚法家思想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礼属于积极的规范,刑则属于消极的规范,两者相辅相成,共成一体的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 “刑”:多指刑法和刑罚,对一切违法背礼行为进行处罚“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这种礼刑互为表里,礼在则法在,礼失则刑补的状况,正是古人眼里的法律,所谓礼法
4、是也。维护礼制属于儒家思想,强调刑法属于法家思想,材料强调礼法的关系互为表里,没有可以突出哪一家,所以A、C、D,说法不正确,所以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汉代儒学特点(外儒内法)4. 以下中国古代有关君主的各种言论,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今世天子,兵强马壮者则为之耳”“君为阳,臣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A. B. C. D. 【答案】B【解析】为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的主张;出自于五代十国后晋的成德节度使安重荣;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综上所述,答案选B,排除其他选项。5. 在宋明儒家的眼中,
5、“天理”是宇宙本源儒家典籍君王圣谕伦理纲常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天理”,进一步阐明“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符合题意,故D正确;儒家典籍并未涉及世界本源问题,错误,AD排除;君王圣谕与“天理无关,错误,C排除。故选D。6. 有学者认为:“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发生。”下列各项,“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是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 “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 以“天下之法
6、”取代“一家之法”【答案】D【解析】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了民主思想。根据材料中“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发生”,故答案为D项。A项是李贽的观点,即反“三纲五常”,强调人应该有的合理欲求,排除;B项意思是出仕则当帝王的老师,不出仕则(潜心研究学问)为天下人做万世师表,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C项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排除。7. 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是A. 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 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C. 保持传统思想不变D. 压制其他思想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儒家思想在与其
7、它派别思想的碰撞中不断地吸取其它学派的精华,不断地补充、发展自己始终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故选B。A项错误,儒家思想虽然不断的发展,但是基本的思想并未发生变化;C项错误,儒家思想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D项错误,儒家学说具有包容性。8. 清初某思想家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C. 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D.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思想家提出了保国与保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国是统治者的责任,而保天下则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这
8、个思想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重在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故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明清批判思潮9. 人物观点出处徐光启传教士“所以数万里东来者,盖彼国教人,皆务修身以事上主,闻中国圣贤之教,亦管修身事天,理相符合,是以辛苦艰难,履危蹈险,来相印证。徐光启集许大受传教士“捏天主以制天,按天以制天子”。代疑篇沈催夫普天之下,薄海内外,惟皇上为覆载照临之主,是以国号大明。何彼夷亦曰大西。且既称归化,岂可两大之辞以相抗乎?破邪集上表为时人对于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观点。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传教士东来引起了国人的恐慌B. 宗教传播冲击了封建伦理纲
9、常C. 西方宗教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D. 当时中国对西方认知模糊不清【答案】D【解析】“盖彼国教人,皆务修身以事上主,闻中国圣贤之教,亦管修身事天,理相符合”表明徐光启认为,儒家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术,与基督宗教教义中原罪、忏悔、救赎、升天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修身以事上天。由“捏天主以制天,按天以制天子”可知,许大受认为传教士是通过传教达到挟制中国天子的阴谋。“是以国号大明。何彼夷亦曰大西。且既称归化,岂可两大之辞以相抗乎”,所谓“归化”,就是边缘向中心靠拢,中国是大明帝国,于是世界上就不能再有“大”字出现,这是极端的中心主义的体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知模糊不清,D正确;A材料无法
10、体现“国人的恐慌”,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封建伦理纲常,排除B;徐光启认为儒家思想和基督教都以修身以事上天,没有体现“西方宗教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排除C。10. 据古矿录 记载:“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构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这一发明出现于A. 商周时期B. 春秋时期C. 战国时期D. 唐末宋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构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可知该技术是指南针,最早出现是战国时期,故C 正确。考点:中国古
11、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四大发明11. 昆曲和京剧都是中国的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下列关于昆曲和京剧说法正确的是A. 昆曲,原称昆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B. 片面追求音乐性、文学性成为昆曲致命弱点C. 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自制有声电影D.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艺术,又称昆山腔或昆剧,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是中国传统戏曲代表剧种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故A项正确。昆曲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又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排除B。定军山是我国第
12、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排除C。京剧是以徽剧、汉戏为基础;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年间正式形成,排除D。【点睛】本题属于记忆型题目,熟悉昆曲和京剧的相关史实,紧扣设问要求即可知道答案。12. 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如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 个人的情感B. 真实的景象C. 多彩的生活D. 繁盛的社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因此选A。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13.
13、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宋朝人们不可能见到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关汉卿窦娥冤 曹雪芹的红楼梦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关汉卿是元代的,曹雪芹是清代的,故符合题意,B正确;都是宋代的,ACD不符合题意。14. 有学者认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中。”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中,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印痕有着淋漓尽致体现的是A. 西游记B. 水浒传C. 三国演义D. 红楼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印痕有着淋漓
14、尽致体现的应该是西游记故A项正确;B项是农民题材的小说,与宗教关系不大,故排除;C项是历史题材的小说,与宗教关系也不紧密,故排除;D项是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宗教信息体现也不明显,故排除。15. 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据此推断合理的是,作者A. 关注民族危机,主张教育救国B. 质疑华夷观念,推崇西方文明C. 顺应时代潮流,主张与时俱进D. 忧虑社会革命
15、,怀念清朝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13年,大清宣统五年”、“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辛亥革命影响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主张教育救国”,C项“主张与时俱进”无从体现;B项“推崇西方文明”,不符合题意;。进一步可知,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相关影响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
16、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A.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B. 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良方C. 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D. 中共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时间结合当时民族危机的背景,各种社会思潮的传入反映出中国对于改造社会的需要,正确的选项是B项,在民族背景之下,各种思潮的传入不能说明“适合国情”和“成为时代潮流”,排除AC项;中共在1921年诞生,和题干中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7.
17、 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惟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这体现了陈独秀A. 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B. 认人权取决于智能C. 崇尚无政府主义状态D. 主张人性自由与解放【答案】D【解析】天赋人权是天赋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是理论上存在的权利,材料没有体现天赋人权,排除A;“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作者主张摆脱束缚,获得自主自由,不盲从,故D符合题意,B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无法体现C,排斥。18. 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
18、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 )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等一系列起义 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用排除法。 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中共活用“马列主义”的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项。【详解】19.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19、,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政治的民主化B. 思想的自由化C. 经济的工业化D. 救亡图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故D项正确;“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提出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AB项排除;“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方面的,故C项排除。20. 在1925年毛泽东在一首词中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一时期,毛泽东“激扬文字”主要表现在A. 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 写出井冈山的斗争和中
20、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 发表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D. 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和论十大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材料中的“1925年”及词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见,此时期应处于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主要著作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故选A。B、C、D项分别出现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故排除。21.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以上言论出自A. 中国社会各阶级
21、分析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新民主主义论D. 论人民民主专政【答案】B【解析】依据“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等关键词可知,这段话论述的是中国革命必须坚持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用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基本思想。在选项中只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新民主主义论深入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22、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点睛: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可以联系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结合选项中的文章内容即可得出答案。22.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其主要依据在于毛泽东A. 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B. 领导并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C. 撰写了论十大关系等著作D. 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是建设时期,故A排除。社会主义革命不等于
23、社会主义建设,故B排除。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故C正确。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于邓小平思想,故D排除。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名师点睛】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3. 毛泽东
24、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A. 南昌起义、十一届三中全会B. 秋收起义、中共七大C. 武昌起义、三大战役D. 五四运动、三大战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召开的,所以排除A;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而且是同盟会的成员领导的,排除C;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反帝运动,是新民主主
25、义革命的开端,但是这时中共还没拥有军队,排除D。秋收起义后,中共将队伍带到了井冈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1945年召开了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答案选B。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24. 2014年7月,人民日报网评论文章:“邓小平理论体系为中国梦的实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夯实了物质文化基础。”下列相关说法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破除姓“公”姓“私”框框,冲破了“所有制崇拜”A. B. C. D. 【答案】B【解
26、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就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故正确;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开始回答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破除姓“公”姓“私”框框,冲破了“所有制崇拜”是在1997年的十五大上,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5.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与第二次创业高潮相关的一组文章最有可能是A. 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27、B. 要搞快一点、要敢闯、抓住中心不放C. 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D. 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次创业高潮是在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说明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就可以试,就可以闯,B项的两篇文章符合题意要求。标准只有一个,显然与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有关,A项不正确。C项与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大跃进运动有关,D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排除C、D两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
28、到市场经济。26. 1998年,政论家马立诚、凌志军在其合著的交锋结束语中总结到: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思想束缚。下列各项中的会议分别正确对应冲破这三个崇拜的是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C. 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D. 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
29、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中共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计划经济的崇拜;中共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答案选B。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27. 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列举出如下大事,请你为它们选择一个最为准确、全面的主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宗旨,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大业由此展开。(2)中共中央平反各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和干部政策,并加紧全面立法工作。(3)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共中央清算了文艺
30、领域的极“左”路线。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4)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并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民教育迅速复兴。A.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B. 现代中国文化事业的春天C.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完善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各方面建设都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故D项正确。材料第一条内容为经济方面的转变,第二条为民主法制方面的转变,第三、第四条为文教方面的转变,故A、B、C项表述片面,排除;28. 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
31、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 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B.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C.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D. 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的目的,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可知政府提出双百方针主要目的是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是主要目的。29. 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
32、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提出“双百方针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A. B. C. D. 【答案】B【解析】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1995年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举措,故选B.。30. 能反映中国已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事物或现象的是A. 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B. 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C. 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航天、流行服饰D. 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答案】C【解析】
33、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阶段特征。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是建国初的,“双百”方针是建国初的,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结合选项,排除ABD.所以选择C.二、简答题(共3题,合计40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教育大辞典的释文中明确称其为“教育家”的中国有398位,人多集中在三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一公元前221年)两宋时期(960一1279年)近现代之际(1840年一1919年)。时期人数概述春秋战国5他们以社会改革目标为指向,以不同的地城文化为背最,以各自生活阅历和教育实践为基础提出教育思想。他们相互。竟长争雄,自然而然地引起了百家争呜:百家争鸣又反过来锻练了诸子百家,
34、发展和完善了各家的思想。他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教育家群体,在教育思想和理论上的贡献具有开天辟地的原创性两宋时期38他们人数众多,分为众多的教育流派,如以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以南宋叶适为代表的事功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学派竟争的时代。这是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我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时代”近现代之际226这一时期教育家数量庞大,成分复杂.既有开明士坤.也有维新人士,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支庞杂的教育家队伍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崛起,蔚为壮观。同时各种具有时代烙印的教育名词层出不穷,如实利主义
35、教育、国民教有、科学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女子教育、教会教育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创办的革命教育等等摘编自孙孔懿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答案】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源于材料而且必须是综合所有材料提炼的。论据充分,至少用两则不同时期的史实,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能围绕观点升华。示例:观点: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针对动荡的社会现实,一大批教育家提出自己的主张,著书立说创办私学,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百家争鸣的出现,进而推动社会转型;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受西方思想
36、的影响,教育家们提出崭新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推动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有利于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推动中国的维新变法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加速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促进近代社会转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有利于我国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其他参考观点:教育发展推动社会变革;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的教育发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教育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等等)【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回答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回答做到自圆其说即可,例如,可以从教育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的角度进行论述,主要突出一定时期
37、的教育是一定时期政治状况、经济状况的人反映,可以举当今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状况等。点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因其答案不唯一,所以在解答此类试题时,既要注重从材料中提取相信信息,又要能够针对这些信息进行说明,同时还要注意史论结合、说明充分和逻辑严密。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限制君权的思想因先秦儒家的发挥,特别是经过后人的改造和发展,虽演变很多而仍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相与”及其“灾异谴告”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
38、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直到今天看来仍闪耀着进步光芒的思想越到后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1996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儒家限制君权的思想。(2)简要评价上述思想。【答案】(1)思想:先秦孔子主张德政、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和荀子主张君舟民水,从道德和民心角度限制君权;汉代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灾异谴告说,借天的神秘和权威限制君权;南宋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限制君权;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倡“君臣共治、地方分治”,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2)评价:儒家思想
39、在皇权至上和法自君出的前提下,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客观上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并为近代思想家接受、改造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中周公的“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董仲舒的“天人相与”、“灾异谴告”;“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 和黄宗羲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先秦儒家从道德和民心角度限制君权、汉代儒家借天的神秘和权威限制君权、南宋儒家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限制君权、明末清初儒家提倡“君臣共治、地方分治”以及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等四个时期进行概括。(2)根据所学知识,一分为
40、二地评价儒家思想限制君权的思想,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局限性。古代中国儒家限制君权思想是在皇权至上和法自君出的前提下,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客观上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并为近代思想家接受、改造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们可以对黄宗羲提出的“工商皆本”思想从正面的、具有建设性的角度来看,这一观念直接地肯定了工商业在社会财富的增值过程中具有与农业同样重要的地位,使全社会达到货物畅其流,从反面的、具有解构意义的角度看,这一观念将会起到解构传统农业社会“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从而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为手工商业者发展自己的事业提供新的哲
41、学论证。吴根友“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材料二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探索始于1958年下半年至1960年的上半年,他以苏联为鉴,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毛泽东的商品经济观既有正确进步的一面,又有囿于历史局限不正确的部分。邓小平认真总结毛泽东的商品经济观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经济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从毛泽东的商品经济观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商皆本”思想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商品经济理论以苏联为鉴的原因。并以20世纪
42、90年代初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发展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的。【答案】(1)积极意义:肯定了工商业在社会财富的增值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答对两点即可。摘抄材料正确,酌情给分。)社会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进步思潮的出现(2)原因:国内经济建设出现困难(三年经济困难);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暴露出诸多弊端;中苏关系不断恶化。发展:“南方谈话”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解析】【详解】(1)意义,根据材料一“肯定了工商业在社会财富的增值过程中具有与农业同样重要的地位起到解构传统农业社会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从而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为手工商业者发展自己的事业提供新的哲学论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肯定工商业、冲击“重农抑商”观念、促进商品经济等方面指出“工商皆本”思想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进步思潮等方面回答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2)原因,根据材料二“他以苏联为鉴,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年经济困难、苏联体制暴弊端、中苏关系等方面指出毛泽东商品经济理论以苏联为鉴的原因。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南方谈话、十四大等方面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发展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