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重点强化练(六)(2021合肥高一检测)读图,回答1、2题。1.从、三地可能看到的典型植被依次对应的顺序是()A.草原、森林、荒漠B.森林、荒漠、草原C.草原、荒漠、森林 D.森林、草原、荒漠2.造成图中三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地形 D.土壤【解析】1选D,2选B。第1题,图中三地距海越来越远,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故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温带草原、是荒漠。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造成图中三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
2、是水分。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3、4题。3.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西部B.东部C.南部 D.北部4.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解析】3选C,4选A。第3题,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的植被覆盖程度。指数越大,植被覆盖程度越低。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南部,干旱指数最低。西部、东部、北部指数较大。第4题,图示地区干旱指数自东南向西北增大,说
3、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根据不同植被的耗水量,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回答57题。5.该漫画反映植被适应的环境特征是()A.高寒 B.干旱C.温暖 D.湿润6.该漫画反映植被适应环境特征的习性是()A.植株矮小,根系发达 B.茎叶覆盖茸毛C.具有肉质茎或叶 D.叶片为革质7.该植被分布地区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石漠化 B.土壤酸化C.土地荒漠化 D.土壤污染【解析】5选B,6选A,7选C。第5题,读图,图中植被矮小,根系却很发达。说明该地气候干旱,植被矮小以减少蒸腾;根系发达,以吸收更多水分。第6题,读图可知,该植被植株矮小,
4、以减小蒸发;根系发达,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第7题,由题意知,该植被分布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下面图甲为“澳大利亚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乙为“景观图”,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瓶子树。瓶子树两头尖细,中间膨大。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米,里面可以储存约2吨的水分。据此回答8、9题。8.瓶子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B.终年高温多雨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终年干旱少雨9.瓶子树在澳大利亚主要分布在图甲的()A. B. C.D.【解析】8选A,9选A。第8题,瓶子树树木高大、树干粗壮,说明其生长迅速,生长期需要湿热的气候条件;瓶子树树干粗大
5、利于储水,说明其生长期内有气候干旱的时段。所以瓶子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第9题,瓶子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图甲中表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区的为。 (2021盐城高一检测)生活在北寒带东西走向山涧两边的树木,其树冠多呈旗形生长(如下图)。据此完成10、11题。10.造成图中树冠呈旗状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不均 B.地形崎岖C.风力作用 D.人为砍伐11.该森林具有的明显的生态特征是()A.叶片呈针状B.藤本植物丰富C.茎花现象D.叶片表面有明显蜡质层【解析】10选C,11选A。第10题,在盛行吹定向强风的地方(如高山和海岸边),一些树木向风面的芽体由于受风的袭击
6、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使得向风面不长枝条;而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第11题,该森林生长在寒带,叶片呈针状可以御寒,B、C为热带雨林的植被特征,D为亚热带常绿林的植被特征。12.(2021济宁高一检测)读植被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与图中其他类型的植被相比,乙类植被的突出特征是什么?(2)说明丙类植被的突出特征及其成因。(3)指出甲、乙两类植被的显著区别。【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苹果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丙为针叶林。与图中其他类型的植被相比,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有茎花和板根现
7、象;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第(2)题,丙为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为适应干旱寒冷的环境,枝叶退化为针状。第(3)题,甲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树种,秋冬季落叶;乙属于热带雨林,无明显的季相交替,四季常绿。答案:(1)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有茎花和板根现象。(2)枝叶退化为针状;适应干旱寒冷的环境(3)甲秋冬季落叶,乙四季常绿。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
8、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解析】第(1)题,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
9、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在生态脆弱区,尤其要注意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