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史纲要载: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A. 土地兼并之风的盛行B. 贫富分化不断加剧C. 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D.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
2、。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等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土地买卖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据所学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土地私有制确立,故D正确;据所学可知,土地兼并盛行的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允许土地买卖,而故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因为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A不准确;据上分析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买卖的频繁,贫富分化不断加剧,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B、C错误。【点睛】历史上最早出现形式是奴隶主土地所有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先后形成了封建地主土
3、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这三种土地私有制的共同特点是农业劳动者和土地占有者相分离,劳动者无地,有地者不劳动。土地所有者和劳动者处于对立地位,两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此外,虽然也存在着处于从属地位的个体农民的私有土地,但往往成为大土地所有者兼并的对象。2.秦朝盗律中明确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在法律答问中亦明确规定: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一说剃去鬓发;一说为二年刑)。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律令A. 使土地私有开始合法化B. 反映秦朝奉行严刑峻法C. 意在维护土地私有制度D.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盗律、法律答问均在土地私有权
4、属上有明确规定,并设立处罚措施进行约束侵占私有土地行为,故C项符合题意。A项,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开始出现合法化,排除。B项,题干反映秦朝法律对侵占私有土地的处罚,不能说明秦朝厉得严刑峻法,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3.据记续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A. 具有保守性B. 缺少防灾意识C. 具有脆弱性D. 有自给自足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去秋一次水灾”,从而导致“(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从中不难得出小农经济的
5、脆弱性特征,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保守性”,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B项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本身属于小农经济的特征,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及其特征4.全球通史:“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可以印证宋朝“商业革命”的是A. 首次全国推行纸币交子B. 市坊分置城市规模宏大C. 良港众多海外贸易繁荣D. 城乡结合地带兴起草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发展,贸易税成为主要税收来源,因此良港众多海外贸易繁荣可以印证宋朝
6、“商业革命”,C项正确;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但没有全国推行,A项错误;宋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逐渐瓦解,B项错误;草市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出现,D项错误。5.南京博物院保存着一块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片(如下图),其内、外壁各绘两条龙纹,内心绘三朵短脚飘带云。据此推知,该窑A. 重视制作工艺水平B. 粉彩瓷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C. 产品主要销往民间D. 主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答案】A【解析】材料的信息显示,该窑是明朝的官窑。官窑代表了当时手工业制造的最高水平,所以A项正确。粉彩瓷为清代,B项错误。官窑产品一般不流通到民间和市场,C、D两项错误。点睛:官营手工业出现
7、于西周时期的工商食官制。其生产和产品主要为武器和日用品,极少在市场流通。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大,官府提供上等原料,集中众多富有经验和技术的工匠。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古代一直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6.明清时期在传统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出现大量工商业市镇,有产地市场型、集散市场型、零售市场型等多种类型。这反映了A.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 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C. 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 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量工商业市镇,有产地市场型、集散市场型、零售市场型等多种类型”可知,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
8、品流通活跃,C项正确;明清时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没有放弃抑商政策,A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没有涉及农产品面向市场的现象,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现象,没有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D项错误。7.乾隆年间,广东佛山石湾陶瓷行业的花盆行历例工价列中有工匠烧制产品,计件得酬的记载。这表明当时佛山A. 海外贸易相当发达B. 制瓷业的规模扩大C. 生产部门分工细密D. 雇佣关系已经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乾隆年间”“计件得酬”体现了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D正确;ABC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8.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
9、:“(商人)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文中史实可用以论证A.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B. 富商大贾实力雄厚,社会政治地位显著提高C. 商人重视教育,有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D. 商人购置族田,利于古代农业的革命性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可知,商人把大量的财富并非用于扩大再生产,这使商品经济发展规模受到限制,商品经济不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表明历代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A
10、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商人把大量的财富并非用于扩大再生产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等,没有涉及富商大贾的实力和社会地位,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商人对教育的重视,主要体现了商人资金的流向,C项错误;商人买田置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不能推动农业的革命性进步,D项错误。9.18431860年全国出口的茶叶,1843年为132958担,1853年为788127担,1860年达到910638担。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A 日益卷入国际市场B.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C. 农产品日趋商品化D. 茶叶产量急剧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到1860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不
11、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是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伴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大而茶叶需求量日增,故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18431860年全国出口的茶叶量,这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无关,并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于19世纪60年代兴起,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茶叶不断对外销售,导致了产品商品化,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茶叶出口量,没有体现茶叶产量急剧增加,同时,这也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0.1878年,实业家唐廷枢受李鸿章委托,以官督商办形式,创办中国第一座近代煤矿开平煤矿,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也大量销售市场,获利甚厚。开平煤矿的创办A. 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B. 实现
12、了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目的C.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D.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也大量销售市场,获利甚厚”可知,开平煤矿建立后不仅供应轮船招商局等企业,也面向市场,利润丰厚,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一定程度上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项正确;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这时期近代工业已经起步,A项错误;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但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救亡图存目的,B项错误;洋务运动所创办的一系列近代企业一定程度上促进自然经济的瓦解,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但没有改变中
13、国经济结构,C项错误。11.1878年,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是A. 自然经济的消失B. 清朝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C. 洋务运动的诱导D.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朱启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阶段的企业代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受到外国企业刺激以及洋务运动的诱导,C正确;A中消失说法错误,此时是开始解体;B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初步发展的原因;D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12.“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说明A.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
14、心B. 封建制度开始丧失社会土壤C.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 西方科技改变中国社会风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可知辛亥革命颁布了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止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平等的鞠躬、握手礼。由此可知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的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社会习俗的变化,没有涉及思想和科技,故AD两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13.“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遇海则沉水中。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以铁线之一端画字,其一难在千里外,即照此字写出,不逾晷刻也。”中国人最早自办此“铁线”是在A. 上海B. 台湾C.
15、北京D. 南京【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铁线”指电报线,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故B正确;上海、北京、南京地区中国人自办的有线电报均晚于台湾,故ACD都错误。故选B。14.下图呈现了民国初年纺织业的发展情况。这与以下哪一因素密切相关A. 洋务派大力投资和兴办新式企业B. 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办厂限制C. 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C【解析】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故洋务派投资新式企业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政府扩大税源放宽办厂限制是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民国初年政府鼓励发展
16、工商业,同时实业救国思潮盛行,推动民国时期民族纺织业发展,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5.下表是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出现表中农业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改革的进行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 “大跃进”的发动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详解】1953年到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农业总产值不断增加,故B符合题意;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从1950年到1952年,时间不
17、符,故A不符合题意;“大跃进”的发动发生在1958年,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间均不符合,故CD不符合题意。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次会议上A. 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B. 及时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C. 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 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故B项正确;197
18、8年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故A项排除;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故C项排除;D项是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排除。17.20世纪90年代,城乡经济十分活跃,城市第二、三产业相当兴盛。国家粮食生产丰足,粮食供应已与户口脱钩,农村进城务工人数剧增。发生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 二元户籍制度取消B.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 实行包产到户政策D. 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
19、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推动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粮食供应与户口挂钩的政策终结,人口流动的限制逐渐被取消,B项正确;中国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是在21世纪初,A项错误;实行包产到户政策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与对外开放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18.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为应对这一情况,我国A. 设立大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B. 做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地区的决定C. 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D. 开放宁
20、波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于1990年决定开放上海浦东地区。B正确;1984年9月设立大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时间不符,A排除;1985年决定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时间不符,C排除;1984年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决定开放宁波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B。19.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表述正确的是A. 资本主义制度已在欧洲普遍确立B. 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 因为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东西方贸易更加困难D. 启蒙运动的思想在世界普遍传播【答案
21、】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它出现的根源是当时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本题选B。A错误,当时的西方尚未开始资产阶级革命,A出现于17-18世纪。C不是根源。D出现于18世纪后,而新航路开始时,启蒙运动尚未开始,此时在思想领域只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20.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海道大通,使得殖民地的财富,尤其是美洲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欧。这一状况A. 引发贸易中心发生转移B. 导致了西欧物价上涨C. 促使世界市场锥形出现D. 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金银大量涌入欧洲,在欧洲引发了价
22、格革命,其表现就是欧洲的物价飞涨,金银贬值,B选项符合题意。AC选项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已经出现,D选项排除。21.下图是近代形成的某一贸易路线图。该贸易的进行A. 为西欧提供资本原始积累洲B. 使美洲丧失了大量人口C. 弥补了非洲劳动力的不足D. 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该贸易为三角贸易,三角贸易为欧洲提供了大量资本,促进了原始积累,故A项正确;三角贸易,从非洲掠夺大量劳动力,并往美洲,故排除BC;在三角贸易出现之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故排除D。22.17001701年美洲殖民地占英国出
23、口值的11%,进口值的20%。17721773年,北美和西印度占英国出口的38%,进口的39%;到17971798年,分别为57%和32%。这一变化A. 推动了机器取代手工劳动B. 由欧洲的价格革命所引起C. 确立了英国殖民霸主地位D. 受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洲对英国的进口与出口不断增加,反映了英国国外市场的扩展,有利于推动英国进行生产力的革命,即有利于推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A项正确;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且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物价上涨,与题意无关,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洲对英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看不出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的
24、确立,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业革命并没有完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没有成为国策,D项错误。23.1867年,英国通过了议会改革方案: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也给予支付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取消46个“衰败选区”,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总数从135万增加到225万。材料体现了英国A. 议会主权扩张B. 工人运动高涨C. 普选权的实现D. 选民范围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也给予支付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房客选民总数从135万增加到225万”可知,议会改革扩大了选民范围,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议会的权力扩大,排除A;B与
25、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24.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B. 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C. 英国和中国D. 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读通读懂材料并能正确回答问题的能力。“世界城市”指的是工业化国家,而“世界农村”指的是为工业化国家提供原料和市场的殖民地国家,这些国家大多在亚非拉居住。B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5. “欧洲不是靠自身
26、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材料主要体现的史观是A. 革命史观B. 文明史观C. 全球史观D. 社会史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读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中可以看出,作者是站在整个世界的高度来说明这个问题,故材料体现的史观是全球史观,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考点:历史研究史观全球史观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9分,28题17分,共50分)26.阅读材
27、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
28、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简析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答案】(1)表现:农产品商品化;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扩大;纸币的出现与使用;海外贸易发达。(2)特点:海外贸易范围扩大;海外贸易额增加;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收入重要来源; 海上贸易取代陆路贸易。【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可得出宋朝农产品商品化;根据材料“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形成了江南、
29、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可得出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扩大;根据材料“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可得出纸币的出现与使用;根据材料“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可得出海外贸易发达。(2)根据材料“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多达数十个”可得出海外贸易范围扩大;根据材料“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可得出海外贸易额增加;根据材料“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可得出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根据材料“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可得出海上贸易取代陆路贸易。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
30、,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清时期,“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8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摘编自张东刚世界经济体制下的
31、民国时期经济 材料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手工业发展特点。(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
32、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设想的合理性。【答案】(1)特点: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地区性分工明确;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或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变化: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关系: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3)不同:苏联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33、;而中国是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协调发展。合理性: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轻工业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是国防工业的保障。【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可得出官营手工业衰落;根据材料“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可得出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根据材料“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等信息可知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根据材料“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等信息可得出地区性分工明确;根据材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可得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2)变化
34、,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原料出口由1893年15.6%到1920年的40.1%,说明这时期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由1893年81.8%到1920年的39.4%,说明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由1893年2.6%到1920年的20.5%,说明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关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时期中国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说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客观上冲击中国传统经济,刺激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即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3)不同,根据材料“准备以20年
35、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但同时兼顾轻工业和农业,而苏联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合理性,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并且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使中国急需发展重工业和巩固国防,而重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轻工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重视重工业的同时,兼顾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
36、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
37、了“温室效应”。请回答:(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答案】(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和劳动力。三项因素如何取得: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2)直接影响: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
38、,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通过材料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原因、发明、影响等问题。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概括史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概括出市场、资金、劳动力是工业革命爆发的三项因素,并且要求学生能结合英国历史回答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的。(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要客观、全面、辩证,从正反辩证关系看,不要单纯、绝对看待事物,要多角度、辩证地去看。既要看到蒸汽机的使用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又要看到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条件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