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整合提升,学生用书P90)1长江流域地貌千姿百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有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2长江流域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1)上游地区:重点开发水能资源。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2)中游地区:重点开发商品农业基地、重工业基地。严禁围湖开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搞好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3)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为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整治重点是综合
2、治理环境污染。4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南北差异大,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5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丰富,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分布着黑土、黑钙土等。其中,黑土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6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布局: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布局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7东北地区农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注意黑土的开发、林业的发展和湿地的保护。8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1)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2)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热量、降水量丰富,河流纵横交错。(3)社会经
3、济条件:历史基础好,人口稠密,经济、文化发达,政策优惠。9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主要问题: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2)对策: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10区域开发和整治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的地域范围。(2)确定研究的主题并收集资料。(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4)总结区域特征,揭示区域存在问题。(5)对比分析和相关借鉴。(6)综合整治的措施。(7)分组讨论。,学生用书P91)教材P78活动1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2长江流域资源丰富,除水资源在
4、全流域都非常丰富外,上、中、下游均具有各自的优势资源。上游地区:水能资源、森林资源。中游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下游地区:优越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丰富的劳动力,使之成为“鱼米之乡”“丝绸之乡”。另外,全流域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教材P79活动有利条件不利条件自然方面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上游地区地表崎岖,工农业发展受地形条件限制;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繁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和水分充足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水能丰富,发展工业的动力充足社会经济方面
5、长江航运价值高,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机械化程度低;商品率低;环境问题严重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教材P81活动1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即为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水利工程在本质上就是改造环境、趋利避害的工程,三峡工程本质上也是一项保护环境的工程,其目的就是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保护并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正面的生态环境效应。但是任何一项大型工程(包括水利工程)都难免会对其周围环境及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总体来说有利有弊,具体影响如下表所示: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有效
6、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水库蓄水可能引起蚊虫滋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影响等2.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针对不同的影响,要采取不同的对策(如下图)。教材P87活动1长
7、江流域面积广大,在不同的河段,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面临的问题不同,综合开发的重点也就不同(见下表)。河段开发重点整治重点上游水能资源的开发保护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中游商品农业基地的发展、制造业基地的发展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下游农村经济的发展、综合性工业基地的发展综合治理环境污染2.本题开放性强,针对上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区域优势和不足,讨论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言之有理即可。教材P92活动1尽管我国采取了非常有力的耕地保护措施,但耕地保护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耕地破坏严重,主要是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蚀,从而
8、导致良田大量丧失;(2)土地利用的盐碱化问题,以及城市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使耕地面积不断缩小;(3)耕地污染严重,退化严重;(4)经营方式粗放,单位面积产量低。2应强化行政、法律等手段对耕地的管理,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对耕地使用和保护的积极性。教材P98活动1东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东北地区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的物质基础;二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应用。2特色农业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当地名、特、优农产品为主,用现代农业带动传统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发展
9、特色农业,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中,走科技兴农之路,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发展特色农业能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3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差异显著,发展特色农业一定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并且要不断了解市场动向,切忌搞“一窝蜂”式的特色农业。教材P102活动结合当地实际从自然及人文地理环境两方面对转入区(或转出区)进行分析即可。教材P103活动观点理由甲不正确早在16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该地的经济发展非常缓慢。新中
10、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乙正确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大量资金,促使经济快速发展丙不正确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它的区位优势及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受香港和澳门的经济辐射影响也能促进其经济发展,但不是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丁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众多,许多华侨、港澳台同胞已拥有极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在改革开放后,大量的侨资投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农业、第三产业以及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教材P105活动1改革开放以后
11、,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以外贸为导向的经济大潮中,对农业生产和布局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农产品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2)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城镇规模急剧扩大,占用大量农业用地;工业发展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等,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由从事第一产业发展到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进而也会引发农业生产和布局的调整。(3)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布局的相应调整。传统农业种植业比重过大,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都比
12、较低。而现代农业结构合理,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并以国际和国内市场为导向,发展迅速,并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结构趋向合理,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而且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经济效益大大提高。(2)生态农业发展,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可观。(3)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作物的调整也使粮食等作物生产受到影响,粮食、甘蔗产量下降,由商品粮基地变为粮食调入区,这将影响到本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的产业,充分收集相关资
13、料,分析其产业结构的变化。并讨论这种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教材P107活动从图中可看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主要包括12个省、市和自治区。它们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标注略)教材P109活动本“活动”要求以“我国西部开发与整治”为例,对学校所在县(市)进行开发与整治的探究活动,最后撰写专题报告。旨在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情感。),sdo5(学生用书P149(单独成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美国
14、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13题。1该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A发电B防洪C养殖 D梯级开发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扩大了耕地面积稳定了灌溉水源避免了洪涝灾害增加了土壤肥力A BC D3为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流域的洪水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和完善巨大航运网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C兴建大坝,疏通河道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判断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以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为核心。在水能梯级开发的基础上,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第2题,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对农业的主要好处是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实现防洪
15、、灌溉等综合效应。不会扩大耕地面积,错。稳定了灌溉水源,对。避免了洪涝灾害,对。不能增加土壤肥力,错。第3题,为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流域的洪水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兴建大坝,疏通河道。答案:1.D2.B3.C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46题。4黄河流域的开发应贯彻的方针是()A把矿产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B植树造林恢复植被C结合流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综合开发D水能开发必须是梯级开发5影响黄河中游地区开发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C水文特征 D矿产资源6黄河上游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包括()海拔高河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地势落差大A BC D解析:第4题,对流域进行开发利
16、用除要考虑河流的水文特征之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特征进行综合开发。第5题,据图可知,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第6题,黄河上游水量大,河流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河流的梯级开发。答案:4.C5.D6.D读湘江流域图,完成79题。7湘江流域()A为热带季风气候B地形以山地为主C水能、矿产资源丰富 D人口稠密,科技发达8湘江流域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有()酸雨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A BC D9下列叙述不符合湘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是()A上游开垦梯田,发展水稻种植业B中游修建水库,用于防洪与灌溉C下游修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D上游开发水能,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
17、解析:第7题,湘江流域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上游地区的地形为山地、丘陵,下游地区主要为平原;通过图例可以判断出,该流域的水能与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湘江流域内人口稠密,但科技水平并不高。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湘江流域有色金属和煤炭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可能会导致酸雨的产生;流域内多山地、丘陵且降水丰富,不合理地开发矿产资源和破坏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第9题,湘江流域上游地区地势较陡,开垦梯田会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中游修建水库,可用于防洪与灌溉;下游地区地势平缓,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上游地区水能和有色金属丰富,有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答案:7.C8.B9.A读下列三幅图,回答1
18、013题。10若甲、丙两省都种植水稻,则影响甲、丙两省水稻种植的共同优势自然条件是()A交通便利 B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C地形平坦 D政策和科技优势11乙、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A交通闭塞和水源短缺 B夏季酷热和台风频繁C干旱和低温 D盐碱和洪涝12图中丁地带7、8月份河川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小,其主要原因是()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B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C处于山脉背风坡,降水少D此时农业用水量大,导致缺水严重13目前,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湿地面积日益增多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A BC D解析:第10题,甲位于湖南
19、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丙位于黑龙江省,为温带季风气候,两地均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第11题,乙位于南疆,气候干旱,水源短缺;丙地纬度高,气温低。第12题,此时长江流域会受到副高影响出现伏旱天气。第13题,由于近些年的开发,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水土流失(黑土冲刷)、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地退化和自然灾害频繁等。答案:10.B11.C12.A13.C下图示意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读图,完成1415题。14关于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A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交通和旅游B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使下游免遭洪水威胁C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
20、水侵蚀,海岸线向后退缩D水坝工程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淡水渔业的发展15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灌溉农业D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解析:第14题,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位于莫桑比克境内赞比西河中游,具有发电、灌溉、航运、防洪等多种效益,并非主要为发展交通和旅游,A错误;水库具有“削峰补枯”,减缓其下游旱涝灾害的作用,但不可能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B错误;赞比西河有许多天然的障碍,如河口的沙洲、河水较浅以及有许多湍流和瀑布,大坝并不能保障中下游
21、的航运,D错误。第15题,赞比西河上游多峡谷瀑布,不适合发展航运,A错误;下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比较丰富,不是灌溉农业,C错误;三角洲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甘蔗和棉花,D错误。答案:14.C15.B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据此回答1617题。16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A劳动力缺乏 B灌溉水源缺乏C热量不足 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17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22、()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C降水量增加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解析:第16题,依据材料中“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这一信息可知,限制水稻种植的主要原因与纬度高低有关,而纬度高低又直接与热量条件有关,故制约黑河市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第17题,现在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与气温升高以及适应这一纬度的新水稻品种的开发有关,而能够持续高产、稳产等强调水稻品种的优良,故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优良品种的引入和培育。答案:16.C17.B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完成1819题。18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A三江平原 B塔里木盆地C黄淮海平原 D太湖平原19该生产模式
23、的优点包括()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肥料施用量减小农业生产投入减少A BC D解析:第18题,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该地农作物一年两熟;三江平原一年一熟;受水资源、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太湖平原虽然能一年两熟,但与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不匹配。第19题,在该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肥料施用量,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答案:18.C19.C下图是三类工业投入结构图。读图回答2021题。20与图中乙类工业投入结构相符的是()A内蒙古乳制品业B北京汽车制造业C杭州毛纺织工业D珠江三角洲核工业2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投
24、入结构转变的进程是()A甲乙 B乙丙C甲丙 D甲乙丙解析:第20题,乙类工业原料投入最多,符合内蒙古乳制品业的区位要求。第21题,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投入结构由甲以劳动力投入为主转变为以科技投入为主即丙。答案:20.A21.C下图为我国两地区城市化模式图,读图回答2223题。22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23对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解析:第22题,通过读图
25、分析可知,两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第23题,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较典型;而乙地区属于大城市扩散型,在苏南地区比较典型。答案:22.D23.A区域互助合作,共谋发展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核心,包括珠江流域“92”的部分或全部地区,正逐步形成我国南部地区的又一重大经济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即粤、桂、闽、赣、湘、滇、贵、川、琼、港、澳)。据此回答2425题。24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群向粤北迁移,其布局因素是()劳动力环境土地成本原料A BC D25下列关于珠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珠江水系水污染治理的
26、重点在南盘江B在上游地区加强石漠化的研究和治理C严禁上中游采矿、挖煤区污水直接排入江河D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节水减污和河口赤潮的研究解析:第24题,近些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价格上升,且由于开发过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土地价格居高不下;而粤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数量丰富且价格便宜,土地租金较低,且离珠江三角洲地区较近,为减少生产成本,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群向粤北迁移。第25题,珠江水系污染严重的是下游,河口地区赤潮多发,故下游是水污染的重点治理地区。答案:24.D25.A二、综合题(共50分)2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近年来,中国和东盟正在开展大湄公河流域
27、(如下图)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位于中国境内,是湄公河的上游河段。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也是一条国际大河。澜沧江的河床落差达4 600米,其干流水能蕴藏量约为2 700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按照规划,中国将继续在澜沧江上修建六座大型水电站,形成八座梯级水电站的系列开发群体,总装机容量可达1 555万千瓦。(1)澜沧江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若在该河上修建大型水库,其综合效益有哪些?(5分)(2)澜沧江河段在开发水能资源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分析该河在回归线以北和以南的流域范围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地形分析)(4分)(4)湄公河下游栽培有世界著名的“浮稻
28、”(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浮稻反映了该河的水文特点是_,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_。(4分)解析:(1)澜沧江流经我国西南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加上流域内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大型水库的修建,可对径流进行调节,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产生综合效益。(2)该流域上、中游山高谷深,如开发不当会导致水土流失;该区生态脆弱,生态平衡易被破坏。(3)流域面积很明显是北部面积狭小,南部宽阔,实际上是考查区域的地形特征。(4)河流水文特征取决于降水特征。答案:(1)原因:流域内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地形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效益:改善航运条件;增加梯级发电能力;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29、。(2)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3)回归线以北因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坡陡,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范围狭窄;回归线以南因地势平坦、开阔,汇入支流较多,所以流域范围较宽阔。(4)水位和流量随季节变化大热带季风气候,区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大27阅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要求。(16分)(1)分析甲区域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5分)(2)甲区域农业低产田面积较大,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改造策略。(7分)(3)乙区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该区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你认为该区域今后适
30、合发展哪些相关产业?(4分)解析:(1)甲区域主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可从热量、光照、水源、劳动力、种植经验等角度进行分析。(2)农业低产田面积较大的原因可从地形、地势、土壤、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分析,治理措施可根据其成因提出。(3)乙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今后适合发展的相关产业包括旅游业、中药材加工工业等。答案:(1)热量、光照充足;水源丰富;雨热同期;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原因:红壤广布,土壤贫瘠;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策略:改良土壤(红壤);合理开发梯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防止水土流失。(3)
31、利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发展为旅游业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中药材加工工业;利用边境贸易,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材料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三角”联手,在当地划出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4分)(2)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优势?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8分)(3)近年来外资向“长三角”流动趋势加强,“珠三角”发展的动力受到
32、影响,同“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分)解析:(1)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地价上升,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转移。(2)由于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且地价较低,以及政府在基础设施与政策方面的支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力较大。(3)“珠三角”的劣势主要表现在经济腹地比“长三角”小,地理区位不如“长三角”优越,依托的大城市不如“长三角”密集,科技力量和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答案:(1)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三角”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及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2)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措施: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创新环境;防治工业污染等。(3)经济腹地范围比“长三角”小,地理区位不如“长三角”优越,依托的大城市不如“长三角”密集,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