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293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二节土壤的形成 一、土壤1.土壤: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作用: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二、成土因素1.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影响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物,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生物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2.其他因素:(1)地形。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

2、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陡峭的山坡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不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容易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2)时间: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3)人类活动。积极的影响: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代表。消极的影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三、土壤剖面1.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2.土层垂直序列及特点:名称形态、特点有机层植物残体堆积,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土壤腐殖质积累,呈灰黑色或黑色淋

3、溶层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淀积层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坚硬的岩石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2.温度越高,化合物的分解速率越慢。()3.微生物活动越旺盛,有机质含量越少。()4.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5.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生长旺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古代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坛上层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中央为黄色”代表的是我国哪个区域?提示:黄土高原地区。能力一土壤

4、形成因素的分析1.图解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2.图解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成土母质与土壤。(2)气候与土壤。(3)生物与土壤。(4)地形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特别提醒】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不一定就越高。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也是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馈赠,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据调查,东北黑土

5、区平均每年流失0.31.0厘米厚的黑土表层,土壤有机质每年以1/1 000的速度递减。(1)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综合思维:要素的综合)提示: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2)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都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养护?(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提示:可以采取休耕、作物轮作、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等手段进行养护。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至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

6、定的影响要素是()A. B. C. D.(2)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1)影响土壤的因素有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等,其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2)成土母质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成分,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解析】(1)选C,(2)选A。

7、第(1)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第(2)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一般较森林土壤高。能力二土壤剖面图的判断1.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2.耕作土壤剖面及土层特点:3.热带雨林和热带荒漠地区土壤的厚薄比较: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土壤层较厚;但热带荒漠地区因为降水少,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较薄。【知识拓展】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

8、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保水、蓄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密,不易耕作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 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

9、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 b 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质(2)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 B.甲与 C.乙与 D.丙与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可从以下思路进行:【解析】(1)选A,(2)选D。第(1)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第(2)题,甲图淋溶层最厚,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乙图无淋溶层,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丙图淋溶层适中,是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该地区发育着草原土壤。森林表层枯枝落叶多,土

10、壤有机质含量高于草原土壤,下部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少,可以判断I为草原土壤。【补偿训练】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和地质 B.气候和岩石C.气候和生物 D.成土母质(2)对、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A.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B.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C.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D.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解析】(1)选C,(2)选B。第(1)题,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水热条件影响植被;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11、,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所以形成图中两种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与生物。第(2)题,从图中两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来分析,土层深厚,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大,青藏高原是高山高原气候,降水少,植被稀少,不可能有这么厚的土壤;内蒙古东部是温带草原,草原植被覆盖,土壤有机质丰富,多集中于土壤表层;海南岛中部属于热带森林,水热条件较好,植被茂盛,有机质丰富,但分解快,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东北地区属于温带森林,植被茂盛,土壤有机质丰富,而且较深厚。(水平1、2)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又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华北平原是黄土地,成都平原分布着紫色

12、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土壤颜色与制约其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风力作用D.红壤岩石特征2.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B.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地区土壤的肥力大小()A.东北的黑土地华北平原的黄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B.东北的黑土地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壤江南丘陵的红壤华北平原的黄土地C.东北的黑土地成都平原的紫色土D.东北的黑土地江南丘陵的红

13、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华北平原的黄土地【解析】1选A,2选B,3选D。第1题,黑土是在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经过耕作熟化,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黄土是风力作用形成;紫色土与岩石特征有关;红壤是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第2题,成都平原紫色土富含磷、钾等矿物养分,这些矿物质是由成土母质风化而成。第3题,东北黑土富含腐殖质(有机质),成都平原紫色土则富含磷、钾,肥力都较强。江南丘陵红壤土质黏重,有机质少,酸性强,肥力小。(水平2)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4、5题。4.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腐殖质层 B.为淋溶层 C.为底土层 D.为心土层5.关于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

14、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解析】4选D,5选B。第4题,为有机质层、为腐殖质层、为淋溶层、为心土层、为底土层、为母岩层。第5题,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6.(水平1、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具体体现为:,。(2)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和经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3)热带雨林系统中,土壤非常贫瘠,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形成土壤的因素众多,生物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

15、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第(2)题,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物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腐殖质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氮素。第(3)题,热带雨林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量大,淋溶作用强,土壤养分流失快,且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使得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故其土壤非常贫瘠,被称为“绿色的沙漠”。答案:(1)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2)枯枝落叶腐殖质(3)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量大和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