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邓小平理论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教材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邓小平理论:围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讲述了伟大转折的宣言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由于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文字与影视资料非常丰富,建议在教学时进行适当补充,以增强学生对这一时期所诞生的伟大理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奠定基础。本课的引言是由20世纪末广为传唱的春天的故事歌词和简略的文字介绍
2、组成的。歌词中选择了1979年和1992年这两个不一般的年份,点明一位老人在改革开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文字内容则指出,这位非同一般的老人就是邓小平,是他以过人的智慧与胆略揭开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似春风般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指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继续前进的方向。这两部分内容意在说明:邓小平不只是确立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成功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更提供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必须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建议教师以歌词和文字为素材,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感受歌词的春天的意境。问题
3、一: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文字内容,你认为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的一系列谈话,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第一目“伟大转折的宣言书”,教材以20世纪70年代为历史坐标,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核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重点内容,阐述了邓小平对中国实现伟大转折、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起的巨大作用。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材首先介绍了粉碎“四人帮”后的思想现状,随后重点叙述了邓小平在真理标准的讨论前后所作出的努力,特别是解放思
4、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的“宣言书”的作用,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1)“两个凡是”与“文化大革命”后的两年徘徊由于“两个凡是”是本课的难点概念,建议教师在本目教学时首先回顾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有关的“左”倾错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邓小平为实现伟大转折进行的不懈努力。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十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建设中去,但出现了两年徘徊的局面。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在指
5、导思想上继续坚持“左”倾错误所造成的,集中体现在“两个凡是”上。这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不到纠正,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全国人民都在思考:中国向何处去?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两个凡是”错在何处展开讨论。期间若有其他同学要求发言,应尽可能给以鼓励。教师总结:“两个凡是”的错误在于利用人民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情,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神化领袖,坚持文革的错误,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表现,违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说明“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2)邓小平为实现伟大转折进行的不懈努力1977年4月10日,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
6、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显然,准确的、完整的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是针对“两个凡是”这个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方针而提出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原则。在这之后,开始出现一些在理论上和政策上拨乱反正的好文章。特别是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同时也是一场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原则分歧的争论展开了。邓小平以鲜明的态度,
7、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有力的推动,使这场讨论得以在全党、全军、全国公开深入地进行。这一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亿万人民从盲目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中惊醒,从而拿起实事求是这个思想武器去评判是非,特别是敢碰“文化大革命”这个当时的禁区,成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这是因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解放思想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不少同
8、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也就是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而且从正面讲,“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从反面讲,“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讲:“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为此,他号召全党,从中央到地方、到每一个基层单位,“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143页)邓小平的重大贡献在
9、于,他不仅仅重新确立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率先提出要解放思想,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以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一讲话,为全会确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认识和新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实际上成了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条件。(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
10、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果断地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教学建议:借助音像资料为学生再现当时的历史,加深学生的印象。特别注意突出邓小平在其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邓小平为实现伟大转折进行的不懈努力。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可从解放思想条件下的“破旧”和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立新”两个方面来进行归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可引导学生从
11、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这三个角度分析,以便于深刻领会。注意让学生为下面内容的学习作好思想准备。第二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91年底,全面改革、迎接挑战时期,更是邓小平理论提出到逐步形成的阶段。教材以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为历史坐标,以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为载体,展示了邓小平理论从提出到逐步形成的历史过程。(1)中共十二大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欣赏有关中共十二大的音像资料,掌握十二大的时间及其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十二大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
12、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二大,是在拨乱反正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的情况下召开的。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思考过程中,诞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阐明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成为新时期把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教师简单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怎样诞生的,注意强调
13、所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点明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什么样的作用。(2)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三大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欣赏有关中共十三大的音像资料,结合课本文字介绍掌握十三大的时间及其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保证党和国家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在1987年召开了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这次大会在认识国情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
14、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作必要分析,便于学生把握该难点。教师讲述时要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提出的,十三大使这一理论在认识上前进了一大步。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第三目“邓
15、小平理论的形成”。从1992年1月到1997年9月,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时期,更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完善阶段,并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新的论述和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重大标志。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次大会高度评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并指出邓小
16、平为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1)“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欣赏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音像资料,结合课本文字介绍掌握“南方谈话”的时间及其内容。学生回答。(2)邓小平理论的其它内容邓小平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外,还包括很多方面。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扩大对外开放,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
17、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3)“邓小平理论”最终形成并写入党章1992年秋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并指出邓小平为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中国共
18、产党章程,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明确回答了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邓小平同志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列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第四目“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教材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指导作用和历史地位已得到实践证明等方面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具有本课小
19、结的作用。建议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结合回答其中的问题,加深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得到升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行,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行就是难以想象的。新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实践。他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的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
20、论,以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带有时代特征的重大课题,具有普遍意义。在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国度里,社会主义红旗不仅不倒,而且更高地举了起来,这个事实本身就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邓小平理论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之路。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关于第一目“伟大转折的宣言书”的教学,把握20世纪70年代这个特殊年代,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本目教学的重点内容。建议教师在本目教学时首先回顾粉碎“四人帮”后的思想现状,点明“文化大革命”期间与林彪、
21、江青反革命集团有关的“左”倾错误。由于“两个凡是”是本课的难点概念,可引导学生围绕“两个凡是”错在何处、有何主要的影响展开课堂讨论活动。说明“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集中体现在“两个凡是”上。这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不到纠正,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随后重点叙述邓小平在真理标准的讨论前后所作出的努力,大力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特别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所起的“宣言书”的作用,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可从解放思想条件下的“破旧”和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立新”两个方面来进行归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可引导学生从党在思想、
22、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这三个角度分析,以便于深刻领会。特别注意突出分析邓小平对中国实现伟大转折、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起的巨大作用。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伟大转折的实现,与邓小平进行的不懈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让学生为下面内容的学习作好思想准备。第二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教师可以剪辑十二大、十三大的音像资料,使学生感受当时庄严隆重的气氛和聆听大会报告中与教材有关的结论,从而更加明确,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十三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及系统概括的重要阶段。第三目“邓小平理论
23、的形成”。从1992年1月到1997年9月,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完善阶段,并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阶段。教师可让学生欣赏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音像资料,结合课本文字介绍掌握“南方谈话”的时间及其内容。设计下列系列问题:“南方谈话”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发表的?其重要理论内容有哪些?“南方谈话”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了什么作用?“南方谈话”为什么是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南方谈话”为什么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十四大、十五大的内容可依据教材,让学生自学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以下稍有深度的问题:邓小平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有区别
24、?邓小平理论与邓小平思想是否有区别?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否没有“解放思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解答,最终得出:“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的结论。关于第四目“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教材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历史地位、指导作用和历史地位已得到实践证明四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具有本课小结的作用。建议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结合回答其中的问题,加深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得到升华。新课讲完后
25、,教师可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为中心进行本课小结,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揭示各自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本课内容。为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国际形势理解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伟大的抉择。在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国度里,社会主义红旗不仅不倒,而且更高地举了起来,这个事实本身就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邓小平理论和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邓小平理论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
26、希望之路。2.教学案例案例一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三大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欣赏有关中共十三大的音像资料,结合课本文字介绍掌握十三大的时间及其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保证党和国家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中共在87年召开了十三大。一九八七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在认识国情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
27、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作必要分析,便于学生把握该难点。教师讲述时要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提出的,十三大使这一理论在认识上前进了一大步。案例二在介绍“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时,教材从“邓小平理论”是怎么样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已得到实践证明四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具有本课小结的作用。建议在进行这部分内
28、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结合回答其中的问题,加深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得到升华。(1)“邓小平理论”是怎么样形成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
29、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3)“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已得到实践证明。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一样,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1.想想看,邓小平那时为什么要这样讲?解题关键:认识到有些同志忘记、
30、抛弃毛泽东思想思路引导:怎样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答案提示:当时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利用人民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情,打出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神化领袖,坚持文革的错误,“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针对“两个凡是”,邓小平同志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提出应当准确的、完整的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2.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解题关键:题中的两个“如果没有,就”。思路引导:革命和建设时期正确的道路及成就答案提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
31、中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正如走进新时代所唱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解题关键:主要内容思路引导:略答案提示: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解放发展生产力;改革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
32、、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祖国统一:一国两制。2.简述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解题关键:指导作用思路引导:理论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答案提示: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二、学习延伸阅读与思考请回答:“三个有利于”标准对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解题关键: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思路引导: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需要克服什么阻碍?“三个有利于”标准与解决这些阻碍有什么关系?答案提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计
33、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甚至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而把整个经济搞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掌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惑,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山东利津一中张建军)五、资料与注释1.原始资料我们党有很多同志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很好的,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
34、,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实质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转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他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涉及到怎么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
35、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不然,我们开会就只能讲空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
36、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2.课文注释邓小平理论及其基本内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
37、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
38、,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
39、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这九个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具有
40、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
41、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以“高举毛主席旗帜”、坚持毛泽东思想为借口,继续维护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把“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口号及方针政策,包括对邓小平的错误结论等都以毛主席有过批示为由而加以维护,阻碍拨乱反正工作的进行。1977年2月,“两个凡是”一公开提出,就引起了广大干部特别是老干部的忧虑。邓小平最早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同年7月,邓小平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再次重申了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这
42、个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原则。他的观点受到了叶剑英、陈云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和响应。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发表了由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刊登了此文,当天新华社转发,次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予以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陆续予以转载。这篇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阐明了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这篇文章在全党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
43、非议和谴责。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问题,精辟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的讲话进一步驳斥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此后,这场讨论在全国广泛地展开。绝大多数讲话和文章都认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而使这场讨论逐步深入。这场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枷锁对全党的束缚,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于正确地坚持毛泽东思想,对于端正党的思想路线,
44、推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和影响,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这场讨论的伟大意义。不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45、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此后,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
46、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各地的巡视1992年,在国际上,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国,压力空前巨大。在国内,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人们的思想仍然被束缚在姓“资”姓“社”的疑虑中。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家人和有关人员陪同下,他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
47、海等地,回到北京后,他又视察了首钢。在视察的过程中,邓小平就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内外形势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的思想精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1)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把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问题加以集中提炼,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共同富裕这两条。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明确提出两个“不等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
48、本主义,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奠定了基础。5)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讲综合国力、两个文明、全面发展。6)强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切不可丧失机遇。7)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前夕,是这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这一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