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接考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一、命题特点从考查特点上看,命题依标不依本,不拘泥于教科书;从考查内容上看,以中国的改革尤其是中国古代改革为主,选修和必修相结合;从考查方式上看,以横向或纵向对比、类比为主;从设问方式上看,一般为两问(分值分配为 8、7 分或 6、9分),主要以考查改革之背景(原因、目的)、特点、影响(作用)为主。二、解题策略可归纳为“审问审材、对接知识、规范作答”12 字口诀,即审问(审每一项设问中有几个小问、分值多少、回答依据是什么)、审材(审材料关键词、转折词、朝代、时间、引注等),对接知识(根据材料所给的主题,联系相关史实),规范作答(标字分点、点多面广
2、)。三、典例运用(2015 年新课标卷文综)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 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 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
3、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解题策略:本题考查唐代币制改革,在选修并没有学到,体现了命题依标不依本、不拘泥于教科书、侧重于中国古代史的特点等。(1)审问(几小问:1 小问,分值:6 分,答题依据:根据材料)、审材(关键句:“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币上 不再标识重量”等),规范作答(标字:内容;分点:等;点多:超三点以上;面广:把材料观点概括全面)。(2)略。
4、解析:(1)材料关键信息“这(铸造开元通宝)成为衡法由十 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概 括即得。(2)材料关键信息:“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可见唐代币制改革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从长远看,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还为非金属货币纸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可见唐代币制改革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唐代币制改革有利于避免“劣币盛行”,为商品交易提供便捷,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1)内容: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2)意义: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
5、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四、实战演练(2016 年新课标卷文综)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 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 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 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 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 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 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 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据清史稿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2)影响: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