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509KB ,
资源ID:912309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230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题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 推动诸侯扩充疆域B. 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C. 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 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周朝的统治。结合题意,封国面积较小,无法对周王室形成威胁,从而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故B正确;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不可能让诸侯国扩展疆域,故

2、A错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始于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错误;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2.“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C. 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D.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与宗法制。根据“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可知体现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A、B项都只是反映了宗法制或者是分封制,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故排除;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未

3、在题意中体现,故排除D项。故选C。【点睛】以偏概全是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问题陷阱,选项本身往往正确,但没有能够全面涵盖题意,从而造成误导导致选择错误。3.每当白鹿原上发生大事件,族长白嘉轩都会召集原上所有的成年男子到宗祠议事,有权对触犯族规者进行责骂、鞭笞甚至驱逐出原。电视剧白鹿原的这些剧情,主要反映了A. 宗法制影响B. 分封制的影响C. 世官制的影响D. 郡县制的影响【答案】A【解析】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是按照血统关系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宗族制度,根据题干“族长召集所有成年男子到宗祠议事,有权对触犯族规者进行”可知反映的是族长与族员的关系,属于宗法制,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重要

4、政治制度,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故B项与题干无关;世官制指的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故C项与题干无关;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国王对地方进行管理,故D项与题干无关。4.汉代规定,祭祀时只有皇帝可以着玉制十二旎冕冠,冕服上下绘有十二章纹,此外还穿着蔽膝、佩缓、赤舄等(如图),这种服饰上的特殊规定突显了A. 皇权独尊的地位B. 汉代服饰的华美C. 礼仪制度的完备D. 汉代国力的强盛【答案】A【解析】【详解

5、】根据“只有皇帝可以着玉制十二旎冕冠,冕服上下绘有十二章纹,此外还穿着蔽膝、佩缓、赤舄等”可知,皇帝的服饰华美繁复,且规定只有皇帝一人可以穿着,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突显了皇帝独尊,故A正确;BCD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5.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周武王, ,八百载,最长久。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唐高祖,起义师, ,创国基。太祖兴, ,号洪武,都金陵。A. 除隋乱始诛纣国大明嬴秦氏B. 始诛纣除隋乱国大明嬴秦氏C. 始诛纣嬴秦氏除隋乱国大明D. 嬴秦氏始诛纣除隋乱国大明【答案

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周武王起兵伐纣,建立周朝,先后八百多年,故应是“始诛纣”;秦始皇统一六国,但由于暴政,二世而亡,故应是嬴秦氏。依据唐高祖,可知是除隋乱;依据洪武年号可知是明朝建立,再分析选项排列,只有C项符合以上分析。所以应选C。6.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A. 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 平定叛乱,安定一方C. 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 金戈铁马,王道霸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多次进行巡游,主要目的是巩固天下统一的局面,同时向六国故地展示国威,

7、故选A。B项错误,秦统一后,并未发生明显的大规模的叛乱;C项明显错误;D项错误,秦始皇巡游天下是在统一之后进行的,并非为了实现霸业。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而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 中枢运行体制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并结合

8、所学内容可知唐代的中枢运行体制对皇权是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的,故选D项;“高于皇权”和“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的说法不符合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特点,故排除A、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对皇权的约束力,不能说明皇权的弱化,故排除C项。8.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A. 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B. 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 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D. 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设三司总理财政,三司由度支、盐铁、户

9、部构成,三司长官三司使又称“计相”。材料中只涉及到三司职责,并非反映地方财政大权收归中央,该项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由材料中“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可知三司使并非宰相,故B项错误。 宋初,设立中书门下最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了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故A正确。 材料中设三司总理财政的主要目的并非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是为分割宰相的财权,加强皇权,故D错误。9. 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

10、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B. 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C. 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D. 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特点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由此分析得出AC的表述不合史实。由题干“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可知阁臣掌握了决策权,所以D符合题意,明朝内阁制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与民主无关,所以B表述不合史实,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11、强内阁制的特点10.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A. 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B. 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C. 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 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反映了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的用意“众建其官”,旨在分割官员权力;“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旨在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拓宽选官渠道和管辖边疆地区,排除BC。D项削弱地方割据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减少财政开支没体现,排除。所以选A1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

12、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D正确;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维护了封建统治,B错误;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排除C。12.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在描述奴隶社会时说:“各种故事讲到,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

13、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上门邀请他分享晚餐,却发现他在外射鸟。”此材料表明A. 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 君主和臣民民主协商国事C. 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D. 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君主对贵族而言还没有建立起应有的权威,此时君主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A选项符合题意。君主和臣民民主协商国事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

14、王权紧密结合(2)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表明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 古代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调整C. 中国古代并未实现高度集权D. 郡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提供从秦汉到明清地方的行政机构变化较大,极不稳定,说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为维护统治,不断对地方机构进行调整,故A项正确;古代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调整,只是表面现象,而非材料所要体现的本质所在,故B项错误;中国

15、古代已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高度集权,故C项错误;郡县制的推行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项错误。14.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A. 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B. 文献史料真伪难辨C. 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 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阐释了对刘贺的不同记载与论证,由史书记载的刘贺,也有通过考

16、古得出的刘贺,强调的对刘贺的认识需要从多方面论证,没有对“文献史料真伪”进行阐释,故B排除;材料中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刘贺,强调的是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相互论证,以得出正确的认识,故A正确;材料中的主旨不是对刘贺的评价,而强调的是史料研究,故C项排除;“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表述合理,但是与题干主旨不合,故D排除。15.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这反映了A. 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B. 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C. 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

17、法的精神D. 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信息可见,罗马法学家认为在罗马的公民法和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法的存在,其蕴含的自由、平等、正义的精神与现实社会的奴役压迫的现象是相违背的,可见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故选D选项;材料中罗马法学家并没有否定罗马法的作用及其中的法治精神,故C选项错误;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过程,故排除;B选项所述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16.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

18、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A. 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B. 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C. 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D. 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可知,希腊重视公民的生存权利。故A项错误。父母为战死的孩子而悲伤,为生还的孩子而庆幸,这都是伦理观的体现,不能说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而且纲常伦理是中国古代的观念,不符合古希腊,故B项错误。古希腊城邦时期,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上述现象都是把他人为城邦做出的贡献放在首位,即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状况。故D项错误。17.“(雅典)

19、发生了显贵阶层与大众之间长时间的派别之争。要是他们未能交纳地租,他们本人及其孩子就会被掳去,并且,所有的借贷均是以人身为担保。”为解决这一问题,梭伦采取的措施是A. 发展工商业B. 财产等级制度C. 实施解负令D. 设立陪审法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债务奴隶的现象。结合相关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颁布了“解负令”。这一法令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作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因此C选项正确。发展工商业、财产等级制度、设立陪审法庭都不能解决债务奴隶的问题,A、B、

20、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8.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 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B. 奴隶地位有所改善C. 材料体现的是公民法的内容D. 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可知,罗马法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结合所学知识,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进社会进步。故答案为A项;

21、是平民而非奴隶地位改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适用范围的信息,排除C项;是平民而非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排除D项。【点睛】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19.一位罗马元老在元老院中演讲时的情景,假设它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判断一下,他当时最有可能说话是下列的那句话:A. “为了这个国家的安全与强大,我们再也不能漠视平民的态度与要求了,因此,法律必须被公布。”B. “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能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的保护之外。”C.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22、。”D.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的,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效力,必须被尊重。”【答案】B【解析】【详解】“公元前3世纪中期”使用法律是万民法,该法律适应于罗马法境内一切自由民,B正确;A是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已经颁布;C是自然法理念,西塞罗时期提出;D是公元6世纪时期颁布查士丁尼法典。【点睛】万民法是适用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法律,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法第一部成文法。20.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A. 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 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C.

23、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D. 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时间“1762年”说明该案件发生在英国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此时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擅自逮捕议员的做法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即议员言论自由不受行政干预,故C正确;材料中英王的做法违背了权利法案,不会受到各界的普遍支持,故A错误;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擅自逮捕议员的做法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不是正当行使权力,故B错误;英王的做法是违背法律的,不可能维护英国政府权威,故D错误。【详解】21.从1689年的权利法案到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这一进程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A. 发展资本

24、主义B. 完善宪政体制C. 实行民主共和D. 实现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限制的是国王的征税权、财政权和军权,王位继承法规定了王位继承人的问题,责任内阁制剥夺的是国王的行政权,因此体现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完善,B选项符合题意。发展资本主义属于经济层面,A选项排除。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而非民主共和制度,C选项排除。实现自由平等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英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完善,D选项排除。22.某英国首相曾表示:“首相可以在任何他愿意的时候去女王那里提出解散议会申请。但我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主动提出放弃这一权利的首相,这是对首相权力的妥协,但我觉得是件

25、好事。”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B 英国首相与议会相互制约C. 议会是否解散决定权在女王D. 女王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英国责任内阁制度,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的是首相,故C选错误。其它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3.1688年“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据此可知英国内阁A. 使议会能够有效监督行政权力B. 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C. 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D. 适应

26、了英国宪政发展的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王国无力也无意于行使行政权,而内阁的出现,弥补了这一弊端,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要求,故D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内阁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发挥的是桥梁的作用,并不是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故排除B。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解決是在国王彻底丧失行政权之后,故C错误。【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是一个逐步完善发展的过程,其原因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24.十九世纪30年代初,英国工业资本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同了我们现在为

27、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反映的主旨是A.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自身的政治权利B. 当时议会中的议员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C. 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D. 要求政府重视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十九世纪30年代初”“英国工业资本家”“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议会改革,增加在议会中的席位,扩大政治权利,故A项正确;材料“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说明当时议会中的议员主要不是工业资产阶级的

28、代表,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工业资产阶级的状况,与无产阶级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要求政府重视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故D项排除。【点睛】材料“十九世纪30年代初”“英国工业资本家”“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是关键信息。25.有人说,1787年宪法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并可由蠢才们运作体系。”“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她成功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矛盾大州与小州矛盾黑人与白人矛盾南方与北方矛盾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通过联邦制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矛盾,通

29、过参众两院议员的产生缓解了大州与小州矛盾,通过对黑人的人口计算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矛盾,故正确;1787年宪法具有明显的种族歧视色彩,没有调整黑人与白人矛盾,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26.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颁发任何贵族爵位。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这体现了A. 共和制原则B. 三权分立原则C. 联邦制原则D. 中央集权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说明1787宪法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因此这所体现出的体现共和主义的原则,故A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是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B。联邦制是两个或多

30、个分享权力的政府对同一地理区域及其人口行使权力的体制,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原则,故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27.下图是有关美国政治制度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美国A. 中央与地方势力均衡B. 两大政党的对峙竞争C. 参众两院间矛盾重重D. 总统权力受到了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

31、画体现的是代表民主党的“驴”与代表共和党的“象”之间的斗争,反映的是美国两大政党间的竞争,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两党间的竞争,没有体现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28.1946年6月,美国国会经过激烈辩论后,通过了中止价格监督的法案。杜鲁门总统考虑到即将在该年11月举行的国会选举,为拉拢选民,断然否决了该法案。虽然价格监督最终还是被取消了,然而杜鲁门却以此赢得了民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杜鲁门总统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违宪B. 民选产生的美国总统应该对选民负责C. 当时的美国政府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D. 美国国会和总统之争降低了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

32、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杜鲁门总统否决了国会通过的中止价格监督的法案,按照美国联邦宪法的规定,他有权这么做,故排除A项;当时的杜鲁门总统为了争取选民支持而否决了国会通过的法案,说明美国总统需要对选民负责,因为他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 故B项与题意相符;C项与二战后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史实不符合;材料中未反映“降低了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29.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围绕佛罗里达州选票计算的有效性,共和党与民主党经历了36天的“世纪司法大战”。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属于违宪。对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 最高法院法官由民主选举产生C

33、. 最高法院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D. 体现国家权力分权制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美国民主政治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故B项错误;最高法院并没有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美国国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30.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

34、宪法A. 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B. 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C. 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D. 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知,制宪者考虑到废除奴隶制度会破坏联邦制的基础,选择妥协,所以1787宪法符合美国国家整体利益,故D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并没有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只是为了维护联邦制,选择妥协,A错误;1787年宪法在废除奴隶制方面选择妥协,但后续通过修正法案不断修订,一直沿用至今,B错误;根据“美国的制宪者们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可知1787年宪法不是代表蓄奴州的利益,C错误。【

35、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1787年宪法分析解答。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15分,第2题12分,第3题13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行政图(局部)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元史记载:元朝的

36、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和唐代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答案】(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唐中后期:地方设置藩镇,由节度使

37、管辖;节度使权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措施: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大部分的财政收入收交中央。(3)特点:行省权力较大;行省的设置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点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图一汉初行政图的信息“北海郡”、“胶东国”等信息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方面分析作答。根据材料一中图二唐代中后期形势

38、图的信息“河东节度使”、“卢龙节度使”等信息可知唐中后期在地方设置藩镇,由节度使管辖;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方面分析作答。(2)根据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等信息即可概括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3)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三“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等信息即可概括特点。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三“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强中央集权

39、、国家统一、行省制度的开端等方面分析作答。【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北海郡”、“河东节度使”、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40、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 在评价古典希腊时不应该挑剔它哪些没做到,而应肯定它做到了什么。如果运用这条标准,那么古典希腊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也就及其显著而突出。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古典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公民法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自然法则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的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周启迪主编:世

41、界上古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的过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雅典民主政治。(3)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罗马法历史作用的认识。【答案】(1)特点:公民集体的民主。过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伯利克里使改革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2)评价:积极性:推动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局限性:仅限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3)组成部分:公民法、万民法。历史作用:巩固了罗马政权,推动了罗马社会发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其中蕴涵的人人平等

42、、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价值。【解析】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加以提炼概括的能力。关键句是“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即公民集体统治。“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见在雅典政治生活中每个公民都是独立个体,都有行使政治权利的自由。第二小问答过程,依据教材的三次改革即可。(2)此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雅典民主政治恰当评价。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要求学生阅读材料二,找出雅典民主政治贡献或积极作用。题目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要根据教材论述,尤其是局限性的论述。总之要论从史出,得出的评价结论一定要有史实支撑。一般运用一分为二

43、方法进行评价。(3)第一小问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加以概括,材料两句话就是罗马法的两个组成部分。第二小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关于罗马法的历史作用,教材用的篇幅也很大,此问难点是要求回答“认识”还是回答“历史作用”,按学生一般思维,回答历史作用和影响也就可以了。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历程;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民主的组成和作用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

44、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明神宗实录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祥,内阁会议先就莱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三

45、,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分别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答案】(1)原因:明朝: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的政务英国:资产阶级不满国王把持行政权,汉诺威王朝国王不愔英国事务,为内阁摆脱国王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时机。(2)不同:明朝: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3)影响:明朝: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落后于西方英国: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解析】本题考查中英两国历史上内阁制的

46、形成。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不同,两国内阁制的性质也不同。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英国内阁是最高行政机构。明朝内阁制的形成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英国内阁制的形成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明朝内阁制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联系教材所学,是因为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的政务。英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以及联系教材所学来回答。(2)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不同之处,可以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以及联系教材所学,得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对皇帝负责的特点;根据材料三的“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以及联系教材所学,可以得出英国内阁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的特点。(3)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可以根据以上对两国内阁制不同性质的分析,以及联系教材所学各自的影响来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