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54.50KB ,
资源ID:912305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230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适考素能特训 选1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适考素能特训 选1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

1、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2016全国卷(15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

2、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答案(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9分)(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时的谱牒改革,旨在考查考

3、生阅读新材料、解答新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谱牒改革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有机结合起来。第(1)问,可从材料中“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等内容进行概括。第(2)问,根据谱牒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皇室的地位、维护统一和政权稳定、促进民族融合等角度进行分析。22016银川模拟(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

4、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

5、要功能。(6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原因。(10分)(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认识。(9分)答案(1)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统计人丁。(6分,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户籍逐渐成为控制人口的重要手段: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与土地和赋税制度紧密结合;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4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财政危机;统治者的改革;农民的反抗斗争(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3)认识;一方面,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

6、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分)另一方面,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产生了阻碍作用,从根本上讲,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可知其功能有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统计人丁。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

7、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可知其特点为与土地和赋税制度紧密结合;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态分析作答即可。第(3)问,从户籍制度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分析作答即可。32016资阳二诊(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仁宗诏:“(西京)城内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赐茶人三斤,帛一匹。”“其父母年八十者,与免一丁,著为式。”(即“侍丁”制度);据宋刑统的规定,除了谋反、内乱等死罪之外,罪人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八十岁以上,且“户内无周亲年二十一以上、五十九以下者

8、”,可以“申刑部具状上请听敕处分,若敕许充侍”(即“权留养亲”制度);宋朝,宗族福利开始制度化,如范仲淹创设的范氏义庄。义庄就如一个公益基金,定期向族人或族中贫困、孤寒人口发放钱米。后宋朝士绅纷纷效仿,成立义庄赡养族人。南宋新安志载,新安“愚民嗜储积,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赀分始少。苏公谪为令,与民相从为社,民甚乐之。”即民间结社互助养老。根据北宋末的一项立法:“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满五十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国家根据年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养济标准;后因为国家财力等原因将进入福利院的年龄线提高到60岁以上。宋政府设立的福利院,包括京城的福田院、遍设于各州县的居养院、养济院,收养

9、的对象包括“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非鳏寡孤独而癃老废疾、委实贫乏不能自存者”。据吴钩宋代养老制度对今天的启示等(1)据材料概括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6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9分)答案 (1)举措:建立养老法律保障制度。(2分)规定基本的养老范围,明确养老对象;对老年人进行物资资助和赋役减免等;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层次综合养老系统(模式)。(两点即可,4分) (2)评价:这是儒学(理学)忠孝伦理思想的产物。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利于形成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和社会秩序。(6分)但该制度具有较大随意性,并得不到相应的物质保障,老年人生

10、活的好坏更多地与个体家庭的兴衰联系在一起。(3分)解析第(1)问“举措”,“侍丁”制度、“权留养亲”制度体现了宋朝建立养老法律保障制度,“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满五十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后因为国家财力等原因将进入福利院的年龄线提高到60岁以上”体现了规定基本的养老范围,明确养老对象,“城内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赐茶人三斤,帛一匹”体现了对老年人进行物资资助和赋役减免,“民间结社互助养老”“国家根据年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养济标准”“宋政府设立的福利院”体现了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层次综合养老系统。第(2)问“评价”,可以一分为二对宋朝的养老制度进行分析,首先从积极方面讲,宋朝对养

11、老制度的重视,体现了理学忠孝伦理特点,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利于形成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和社会秩序,其次从消极方面看,该制度具有较大随意性,养老制度更多的与个体家庭兴衰有关。42016河南平顶山二模(15分)材料一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

12、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材料二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

13、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答案(1)特点:适应列强侵略需要;培养实用人才;学习西方教学制度;自筹经费、模式自主(8分)(2)指导思想:发展大众教育(国民教育)。(3分)意义:提高

14、了国民素质;为日本崛起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人才。(4分)解析第(1)问“特点”根据材料进行概括。第(2)问“指导思想”由“入学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可知是发展大众教育。回答“意义”时注意回答与教育相关的积极影响。52016河南洛阳二模(15分)材料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点之一。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废除科举制,大办各类新式学校(当时称为学堂)。1905年清政府下令停止科举取士,再加上鼓励兴办新式学堂的政策一一落实,我国出现近代以来兴办新式学校的热潮。到1909年,全国新式学堂的数量已达50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160万人。新式学校取代旧式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2提出新的办学宗旨

15、。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1906年清政府又提出“忠程、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崇尚科学技术等实用知识)”的五项办学原则,清政府主管教育的官员又宣称,学堂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体育培养人的身体之能力,智、德、美三育培养人的精神之能力,相应发展真善美之理想,以期培养完全之人物”。3制定全国统一的新式学校学制。仿照日本将普通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幼儿园、小学)、中等教育(初中、高中)、高等教育(大学)。并规定各级学校的学习年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师范和工程技术职业

16、教育。部分开放女子教育,允许兴办女子小学和师范学校。(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提出的办学宗旨和传统旧式学校办学宗旨的异同。(8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作用。(7分)答案(1)同:都以儒家纲常礼教(或忠君尊孔思想)为办学根本原则。(2分)异:旧式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儒家的文化知识传授,忽视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新政教育改革重视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2分)旧式教育培养的人才只突出德育、智育,新政教育改革培养人才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分)旧式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封建官僚(或读书做官),新政教育改革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实

17、用人才。(2分)(2)历史作用:推动我国教育从传统的封建教育向近代资本主义新式教育转变,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4分)对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与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也产生深远影响。(3分)解析第(1)问的“相同点”可由“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并结合古代教育以儒学为主可总结出。“不同点”可从内容、目的等方面比较得出。第(2)问“作用”要围绕与教育相关的角度分析。62016全国卷(15分)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

18、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据清史稿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6分)答案(1)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9分)(2)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6分)解析本题考查清末军事改革,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据“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服役期3年”等和所学知识概括。第(2)问,据材料信息“改建整个兵制”“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等和所学知识,从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军事近代化、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等方面作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