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济市涑北中学高二年级20192020学年9月份月考历 史 试 题2019年9月考试范围:13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民本”思想的有( )“政在得民” “民贵君轻”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A B C D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
2、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之血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明道德”5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没有价
3、值 B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C强化君主专制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 D主张“顺应天命”,实行“无为而治”6程颐尝瞑目静坐,游、杨二生立侍不敢去,久之,程颐乃顾曰:日暮也,姑就舍。二人退,则门外雪深尺余矣。上述情境能够说明( )程门子弟对老师的尊敬 程氏修身养性的姿态 弟子求学的虔诚精神 认识“理”A B C D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
4、节”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8.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9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A客观唯心和
5、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B达到 “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10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橫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1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孔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王阳明格犹穷也,物犹
6、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C程颐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D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12右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a处:“焚书坑儒” Bb处:“独尊儒术”Cc处:“三教合一” Dd处:“西学东渐”13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开始了对人性本身的哲学研究1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
7、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创立15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 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16“心里相信,就可称义”,这一思想在16世纪的欧洲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下列对这场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的社会阶层比文艺复兴运动广泛 B从心灵角度发展了人文主义C有利于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D否定宗教神学,争取个性解放17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流传着一句民
8、谚:“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我的破茅屋)。”下列人物思想中能体现这一民谚精髓的是( )A达芬奇 B塞万提斯 C洛克 D伏尔泰 18某思想家认为: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就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由来说,他需要一种个体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一观点体现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信仰得救 C理性主义 D天赋人权19.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都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20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
9、成果统计情况。形成表格所示数据的原因有( )项目数 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量2225259257788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发展农业的需求 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科举取士的促进A B C D2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22宋朝瓦舍是重要的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东京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十座。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廿三座。在宋朝瓦舍会出现的现象有( )A叫卖京剧脸谱 B表演关汉卿窦娥冤 C评说话本三国演义 D吟唱柳永新词雨霖铃23有人认
10、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根本原因是( )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24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25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图1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
11、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50分)材料一: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从新树立国人的信仰,正是理学智慧的意义所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与心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4分)它对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6分)材料二: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
12、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2分)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材料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格拉 (3)材料三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是什么?(2分),简要评价(6分) 材料四: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五:马丁.路德提出“因
13、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路德选集 材料六: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社会契约论(4)材料四、五、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6分)对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6分)材料七: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
14、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5)据材料七,分析三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6分)材料八: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6)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