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常识专题二: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一)知识目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二)能力目标:经济危机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知识,考查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其影响二、教材梳理1、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 ,而是 ,即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有支付能力的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爆发的根源。 和 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有另个具体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 ,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 。它们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2、。(2)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呈现出如下阶段性:危机阶段:当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危机阶段,先是商家出现销售困难,进而引起生产厂家库存激增,然后倒闭企业开始增多, 、 , 。萧条阶段:由于企业 、 、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市场上积压的商品逐渐减少, 。社会出现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不再继续增加的现象,但是 ,整个社会呈现一片萧条景象。复苏阶段:由于形势不再继续恶化,资本家为 、 ,开始更新机器设备。固定资本的更新使 开始恢复,由于该部门生产的恢复,工人就业人数 ,进而带动 的生产恢复,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高涨阶段:随着投资的持续增长,就业人数日益增加, 、 ,工商企业的活跃推动信用
3、事业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到危机以前的水平,整个社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 。但是好景不长,在资本主义生产 、 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又尖锐起来,导致新危机的爆发。(3)经济危机给生产带来的破坏,使社会化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强制性地得到调整,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进行下去。经济危机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当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时候,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再次爆发。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中,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既使资本主义经济走出萧条,步入复苏,又为下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所以, 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爆发的 。2、经济危机理论的意
4、义:(1)在物物交换的情况下,买的过程也就是卖的过程,供给会创造它的需求,社会不会爆发普遍过剩的 。但在商品流通条件下,卖的过程与买的过程一般在 和 是分离的。在此情况下,会出现 ,当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爆发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2)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就不会停止。但是作为物质生产特定形式的 ,由于其自身的基本矛盾运动,最终却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李嘉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等同于 ,并在此期初上得出资本主义制度将永远存在下去的错误结论。(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 ,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 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课堂练习:1、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的商品超过了人们的需求而导致的产品过剩。试辨析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