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题演练跟踪检测【高考题组】1.(2015浙江文综T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解析】选D。材料显示的是某学者对近代民族经济内外联系加深的分析,结合所学近
2、代中国经济环境,可以判断:A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仅限于国内市场经济力量的分析,排除;C没有材料依托,缺乏逻辑联系,排除;D符合外在市场需求不足引发国内经济恶性连锁反应的原因分析,正确。2.(2015天津文综T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
3、体【解析】选A。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天津开埠(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非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农村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正确选项顺德地区农民农闲时贩运皮毛,或转运天津出口,或在本地加工销售等非农生产的发展状况,说明农村商品市场经济发展。B干扰选项天津开埠只为顺德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不是题干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C干扰选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的信息。D本身错误的选项中国自然经济从鸦片战争即开始解体。3.(2014全国卷T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4、)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析】选D。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后,英国商品并未能在中国大量倾销,根本原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与史实不符,因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没有出台保护本国经济的相关政策;C与史实不符,同一时期中国与印度均是封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类似;鸦片战争的破坏应使中国消费工业品增加,但事实却相反,故A也不正确。4.(2014山东文综T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5、。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解析】选D。19世纪60年代,列强侵华还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由此判断A不正确;题干中的信息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B与题意不符;题干没有中国外贸的数据,C与题意无关;19世纪60年代,由于外国商人对丝织品的收购,江浙地区乡农家家置纺车,市场扩大刺激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因果关系准确,D正确。5.(2014江苏单科T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
6、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解析】选D。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原有的家庭手工业日益萧条,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材料中“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A在材料中并不是重点。B、C和自然经济瓦解无关。6.(2013北京文综T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
7、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解析】选D。从材料中“洋纱一项进口日多”“无不用洋纱之地”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大量进口洋纱,故D正确。从“江、皖、川、楚等省”可知A错误;从洋纱“较洋布行销尤广”“或有难销洋布之区”不能得出B、C结论。7.(2012全国卷T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
8、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解析】选A。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身为状元的张謇、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并结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分析。具体分析如下:A身为状元,弃官而办实业,说明是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符合题干主旨,正确。B投入民族工商业竞争,既不能说明张謇的状元身份,也无法印证张謇的那句话:“捐弃所恃,舍身喂虎”,排除。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张謇那句话并不是说要冒险追求利润,不符合题意,排除。【预测题组】1.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记载,1872
9、-1890年间,洋纱线进口量增长20.6倍,而洋纱线织成的成品洋布进口只增长27%。这表明当时中国()A.手工纺织业与农业开始分离B.江南多数地区手工业已经衰落C.进口洋纱代替土纱的过程很缓慢D.手工织布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解析】选D。从“洋纱线织成的成品洋布进口只增长27%”说明洋布在当时的中国销售量并不大,这与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有关,D符合题意。2.光绪十六年(1890年)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材料现象()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C.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D
10、.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解析】选C。材料现象说明外来的棉纱价格和本土的棉花价格相差无几,而本土棉花再纺纱,价格更高,导致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故C正确。【加固训练】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A.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解析】选C。图片显示,棉布进口变化不大,但棉纱进口量在1878年之后大增,结合时代背景考虑到此时民族工业开始产生并发展,故C正确。3.针对洋务运动,胡燏棻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
11、人有争利之心。”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A.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B.大力发展民营企业C.培养中国自己的建设人才D.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解析】选B。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与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无关,故A错误;他主张利用人们的逐利之心,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中的人才问题,故C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主张,故D错误。【加固训练】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萌发
12、B.纯封建官办工业发展日盛C.洋务企业创办方式有所变化D.民用工业将取代军事工业【解析】选C。根据“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说明洋务运动除了最早的官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外出现了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其创办方式有所变化,故C正确。【知识拓展】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区别(1)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2)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雇佣劳动制,所
13、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4.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这反映了其主张是()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C.中国应该农、工、商同步发展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的根本之道【解析】选D。材料关键信息是:“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认为发展工业是富民强国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敌入侵,挽救民族危亡,B错误。A、C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为D。5.阅读材料,完
14、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流观点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主要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加强与外国侵略者勾结,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带有崇洋媚外的特点,具有官僚资本的性质,本质属于封建官办工业的继续和发展,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改革开放后,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流观点是地主阶级“师夷长技”的改革运动;主要目的是“自强”“求富”,以维护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客观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洋务
15、运动评价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说明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解析】第一问不同之处,依据材料中“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外国侵略者勾结带有崇洋媚外的特点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信息说明对洋务运动持否定态度;改革开放后依据材料中“以维护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客观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信息说明客观评价洋务运动;第二问原因,从史学评价的史观变化来说明,改革开放前,从革命史观评价,受阶级斗争影响;改革开放后,用现代化史观评价,比较客观。答案:不同:改革开放前,主流观点全盘否定洋务运动,抹杀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工业化和思想解放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后主流观点既揭示了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的阶级本质,又充分肯定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和思想解放的积极作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原因:改革开放前,史学界受“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为纲“左”倾错误影响,片面地用阶级斗争史观(或革命史观)评价洋务运动,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改革开放后,史学界摆脱了“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为纲“左”倾错误影响,解放了思想,运用现代化史观全面评价洋务运动,反映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