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87.50KB ,
资源ID:91189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18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古蔺县中学高中语文教案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古蔺县中学高中语文教案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doc

1、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借助其生平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2、借助词的形象领会辛词豪放之中的婉约意致,进而领会辛词本质上的情感;3、把握辛词中典故的含义。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二)、难点:三、教学方法:四、教学准备:五、课时安排: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生平介绍,通过生平经历来了解辛词的特点;2、从如何读懂辛弃疾词的角度进行。)1、作者生平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山东历城就已经沦陷了。一个人的成长史你的本性与你生长的环境的结合。辛弃疾为什么那样的忠义奋发,因为他是生长在一个忠义奋发的家庭之中的,他的祖父辛

2、赞,在辛弃疾童年之时,就常带着一群儿童区游览,指点江山,培养他们的国家民族思想。所以辛弃疾的忠义天性是跟他的生命成长在一起的。当辛弃疾二十二岁时,北方沦陷区里一些奋发的青年、忠义之士就结成了义勇军。辛弃疾当时也召集的忠义之士也有两千多人,此时山东有位农民叫耿京的,也组织了义勇军,耿京手下有数十万之众。辛弃疾就带着他两千义勇军归附了耿京,为之掌书记,为耿京出谋划策。他分析说在沦陷区起义,一时兴起的热情很容易就消退了,真正要光复国土,就要与朝廷取得联系。耿京就明辛弃疾带一批人南渡,到了建康。那时在建康巡幸的宋高宗召见了他,授予他们这些北方起义的人以官职,希望两边能够联合。而当辛弃疾从南方北归,到山

3、东海州时,同时耿京被部下一个叫张安国的杀了。张安国为了图谋自己的富贵,投降了敌人。辛弃疾听到这个消息,就带领五十多人深入五万之众的敌营活捉了张安国,将其带到建康处死。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辛弃疾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

4、痛苦。 所以,他词中常常表达一种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就在其南渡十二年之后,辛弃疾写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当年重回故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享年67岁。2、辛弃疾词的志意和理念。就词的起源来说,早期文人所写的词原来只是在歌宴酒席间交给歌伎酒女传唱的曲子,因此王国维曾说词的特质是以“要眇宜修”为美的。从苏

5、东坡开始,人称其“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辛弃疾的词更是被称为在“剪红刻翠之外,别树一帜”。苏辛二人的词都是摆脱了那种绮罗香泽剪红刻翠的作风,而是抒写自己襟怀志意的。苏东坡写志的态度与辛弃疾不同。苏东坡一方面又儒家用世的志意,一方面有道家的旷达襟怀,可是他的词是他在政治上遭到贬谪、失意之后才去写的,因此多以表现旷达的逸怀浩气为主,并不正面写他用世的志意。辛弃疾却不是这样,他缩表现出来的是他正面的志意。中国伟大的诗人都是用他们的生命来书写自己的诗篇的,用他们的生活去实践他们的诗篇的。像屈原、陶渊明、杜甫都是这样的。而李白的诗歌流露出来的却是他飞扬的不敢落空的天才气质。屈原所表现的是他的理想和志意,

6、是他的“高洁好修”。他说“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美好的修饰,在屈原所象征的是他对一种品格志意的完美追求。他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我认为是美好的,我要尽我所能去追求,就是九死我都不后悔。这是屈原“高洁好修”的一份志意,是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至于杜甫,那真的是忠爱缠绵,他不但在早期就写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一直到他老年流落四川,他还说“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难道我就终老四川,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一定要回到我的朝廷去,我是不能放下对国家的关怀的。最后他到了湖南,已经是临死前不久了。他登上岳阳楼,还写下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7、”的诗句。此时杜甫与亲戚朋友连一字的音信都没有而且又衰老多病,他自己曾经写诗说是“左臂偏枯半耳聋”,可是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还没有完全太平,那戎马战事还在北方存在,所以他登上岳阳楼,靠近北边的窗子向北遥望而涕泗交流。这就是我所说的杜甫诗用他的生命来写诗的,用他的生活来实践他的诗篇的。再说陶渊明,陶渊明终生的持守,他的理想和志意的理念是“任真”和“固穷”。 “任真”是他本性的追求,“固穷”是他生活上的持守。“人生归有道,衣食固起端。熟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他又说我虽然挨冻受饿,“贫富长交战”,但是“道胜无戚颜”(咏贫士),只要我内心所持守的“道”胜了,即使是再穷困、再饥寒交迫,我也无戚颜

8、,没有愁苦的面容。这正是陶渊明终生的志意和理念的操守。中国的诗歌因为有言志的传统,所以才在我们中国的诗歌历史上出现了这些光明俊伟的诗人以及他们伟大的人格。像屈原、陶渊明、杜甫,我们今天读他们的著作,他们的光彩是照耀古今的。词,一般说来是缺少这样的作品的,缺少这样人格流露的。那时因为词在起初就本来只是歌宴酒席之间流行的歌唱的曲子,词人写作歌词并没有言志的理念。他们不把志意怀抱正式写到歌词里面去。可是,词在演进之中,很多作者都不知不觉地流露了他的一份本质,但那却往往只是无心的流露。像冯延巳“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又说“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他写的这份感

9、情,仍是伤春、怨别,并没有正式写他的志意和理念。苏东坡是比较明白地写了自己的襟怀,但他写的是自己比较消极一面的旷达的襟怀,而正式追求用世的理念在词里表现很少。但是辛弃疾的词里面表现了他的志意、理念的本质,而且他是用他的生命去写他的诗篇的,用他的生活区实践他的诗篇的。我们前面所讲辛弃疾生平即可看到这一点。(二)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译文:楚地

10、一片清秋,水光连接天边,秋色无边无际。我向远山望去,山都皱着眉,仿佛在向我倾述着无限怨恨。面对着落日,我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我这位江南的游子啊,把吴钩看了又看,将楼上的栏杆都拍了数遍,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情意?不要说鲈鱼的鲜美,西风吹,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我更不愿像许汜那样置地买房,我羞于见人,怕被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小看。可惜时光年年,大好年华在风雨中白白过去,就连树木也是如此老去。想到这里,我不禁伤感不已,落下眼泪。好心的佳人用红巾绿袖,为我擦掉英雄泪。2、理清词上片所写内容。(结合翻译体会形象) 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3、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怎样的意

11、境?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注意把握辛;弃疾词豪放之中仍然有一种婉约细腻的情感。 作者在这首词里营造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通过用典,委婉含蓄的借助江南游子的愁恨来表达自己内心深怀念中原,报国无路的愁苦。同时要把握辛弃疾生命里面的本质。陶渊明、苏东坡都准备了一个“退”,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辛弃疾是一个无法“退”的人。尽管他在词中也说道“尽西风,季鹰归未”?但这都是反话。辛弃疾内心里有和杜甫一样“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这样的本性。辛弃疾一生也没有忘记收复自己的故乡和故国,他是忠义奋发的。4、词句解读,注意把握辛弃疾词用典的特征。(1)江南游子。作者一心要收复失地,无奈自己只能任职一

12、些地方官职,无力率兵北进,他的一片收复自己故国的志向,在落日的高楼上,在失去同伴孤独鸿雁的叫声里,他的志意得不到共鸣,得不到人们的重视。辛弃疾不是江南人,而是山东人,居然来到了江南,只要一日不能收复故土,不能回到故乡,便只能是一个“江南游子”了。(2)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并非没有杀敌的本领,他曾经也是“壮岁旌旗拥万夫”,所以“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宝刀,这里指自己的佩剑,意思是身挂佩剑,却不能杀敌,压抑在胸中的满腔愤慨,“把栏杆拍遍”,无人领会自己登临之意。作者登上建康亭,隔江遥望江北,那边是故土的方向。(3)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鲈鱼是一种很好吃的鱼,相传西晋张翰,字季鹰,他本是南

13、方人,在洛阳为官,他怀念江南莼羹鲈脍,就辞去了官职,回答故乡去了。可辛弃疾的故乡是沦陷区,如今他在官场上不如意,也想辞官不做,可是却无家可归。所以他说自己想回去,却回不去。(4)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注释10)相传三国时刘备遇见许汜,与许汜谈论当今天下豪杰,论及陈登。陈登本是有理想的人,许汜却说陈登“湖海之士,豪气未除”,意思是陈登没有礼法。刘备问及,许汜解释说自己一次去拜访陈登,陈登对他毫无主客之礼,晚上留宿陈登家,陈登自上大床卧,令客卧下床。刘备就说了:方今天下大乱,有理想的人都关心国家大事,而你许汜之为自己一点利益,“求田问舍”,如果我刘备做了主人,你若来了,我就自己上百尺楼头

14、去卧,而让你卧于地。这表示刘备看不起许汜这种不关心国家安危,而只是自私自利的人,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说我不能要季鹰那样回故乡,只好留在南方“求田问舍”,真是自觉可耻,“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三)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了解写作背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可见辛弃疾的词充满了一种英雄豪迈之气。下面我们要来看看他的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 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tu)胄(zh

15、u)执政, 正积极筹划北伐, 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

16、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原 文注 释上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1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

17、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下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

18、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老矣,尚能饭否?“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佛(b)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

19、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翻译版本1: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

20、了,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人们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难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版本2: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想当年,他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落得、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望北路。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战苦,扬州一

21、带遭荼毒。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否多多吃食物?结合诗句思考下列问题:1、概括上下片的内容。答:上片:借对古代英雄孙仲谋、刘裕的赞扬,表达作者抗金救国的伟大志向。下片:叙述草草出兵、人民失望的时局,表明作者抗战主张,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矛盾痛苦心情。2、说说此诗的主要艺术特点答:用典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引用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表达作者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引用刘裕之子草率出兵失利的教训劝谏当权者。引用廉颇尚能饭否的故事,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用典是全诗的主要特色。“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22、是实写眼前所见景物,英雄事迹等是写联想、回忆是虚写,虚实相生是此诗的别一特点。语言豪迈奔放、高亢激越。充分显示辛弃疾豪放的创作风格。3、“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佛俚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都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第一句的“风流”指孙仲谋的英雄业迹,“风雨”指历史的风云。说明现在已没有孙仲谋那样的英雄,表达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之情。“佛俚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再现老百姓悲观失望的情景,也表达作者对这种不利形势的忧虑,同时表达作者对当权者的期望。赏析: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

23、。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胄:zh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