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178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件: 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共20张PPT)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特点1.发展历程:(1)19 世纪 4090 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显示出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纵向梳理(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3)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而且他们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5)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

3、命和建设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发展特点:(1)从内容上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2)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3)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这样的轨迹:技术成果“器物层次”(师夷长技

4、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4)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5)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6)西方文化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标志性事件同盟会成立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核心或精髓民权主义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的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

5、党,怎样建设党二、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发展1924 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和 谐社会理论 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认识这四个理论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都与时俱进,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都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续表)考向 1 社会变革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1.1895 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

6、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 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A.“进化论”为社会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B.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变化不大C.变革救亡图存为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解析:选 C。接受进化论的主要是进步知识分子,并非为 社会普遍接受,故 A 项错误;晚清到民国,社会运动较多,思 想界变化相当剧烈,故 B 项错误;从严复和陈独秀等人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均认识到通过变革来救亡图存的重要性,故C 项正确;1916 年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 次已经演进到思想层

7、面,故 D 项错误。考向 2 梁启超的民族观2.梁启超在自由书(18991901 年)中认为:“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而将制造之,则不可无其药料与机器。人民以国家为己之国家,则制造国魂之药料也;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则制造国魂之机器也。”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导学号 50520084)A.真正保护民众的民主制度B.发展民族工业的宽松环境C.树立中央权威增强凝聚力D.国民对民主国家的认同感解析:选D。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制造中国魂”,没有提到需要保护民众的民主制度,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发展民族工业,故B 项错误;树立中央权威与材 料无关,故C 项错误;据

8、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的“药料”和“机器”为“人民以国家为己之国家”“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即人民对民主国家的认同,故D 项正确。考向 3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影响3.如果说中国从汉代起两千年的思想基本上是以儒学经典的弘扬为其主干的话,那么,民国以来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猛烈冲击。这反映出五四新文化运动()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基础C.主要批判儒家封建伦理道德D.有助于近代思想格局的多元化解析:选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 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开端是五四运动,而非新文化运动,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五四

9、新文化运动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猛烈冲击”,可知材料强调新文化运动冲击儒家思想,促进思想解放的意义,因而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基础并非材料信息,故B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新文 化运动包括政治革命、伦理革命与文学革命三部分,并非主要 批判儒家封建伦理道德,故C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新文化 运动冲击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推动思想解放,利于形成多元 思想,故D 项正确。考向 4 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尽管18 世纪读过有关中国的书和报道的欧洲文化名人和启蒙大师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人对中国的看法各有不同然而,关于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世界上除了继承

10、希腊、罗马的欧洲文明之外还存在一个更古老的、更伟大的中华文明的看法,他们却是完全一致的。他们认为,中华文明是更开明的文明,有不少可学的东西。正是在这种认识的背景下,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欧洲文明史上,欧洲大地上出现一种对非欧洲文明的“热”是罕见的,它冲击了欧洲人自认为理所当然的“欧洲文化优越感”。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已经超越了晚清学习西人“船坚炮利”和“政法制度”的主张,提升到学习“思想文化”的层面。他们对于新文化的介绍,特别是强调民主与科学的重要,致使以西学为主的新文化俨然有取旧文化而代之的趋势,引起一些传统学者的极度关切。他们以其深厚的

11、旧学造诣,讲学著述,阐释传统文化的要义,展现出足以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精神,重新换回对旧文化的信心,也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重要的制衡作用。中国香港版高中历史教科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 世纪的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评述“传统学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答案:(1)原因:中华文明的悠久与辉煌;中西方文明的差异和互补性;欧洲人能够抛弃自己的文化优越感,主动学习中华古代文明;欧洲启蒙运动期间,反对基督教神学体系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要求,促使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找新的出路。(2)历程:由学习西方“船坚炮利”(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法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评述: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有失偏颇;一些传统学者讲学著述,重新换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们的主张形成了对新文化的制衡,但是有保守倾向。应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