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9 ,大小:943.50KB ,
资源ID:911651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165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复习10.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复习10.ppt

1、 单元综合提升 生物学科思想 3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公式等多种形式描述生物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内容。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是把难以把握又存在复杂关系的问题,转变成直观的具体问题去思考,这种思想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化思想。其中模型方法是抽象问题具体化思想的最重要的体现。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提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一般可分为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三大类。命题视角 1 概念模型是指以图示、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流程图形式对事物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描述、阐明。例如光合作用示意图、中心法则图解、免疫过程图解、超敏反应机理图解、达尔文的自

2、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等等。概念模型的特点是图示比较直观化、模式化,由箭头等符号连接起来的文字、关键词比较简明、清楚,它们既能揭示事物的主要特征、本质,又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典例剖析 如图1所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 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 2 表示 a 激素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图一图二(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_。(2)当血糖升高时,通过过程,使 a 分泌量增加,a 激素表示_,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过程促进_;二是主要通过抑制_。(3)图中 b 激素是_,它与 a 激素的作用关系表现为_,a 激素和 b 激素的作用

3、结果都会反过来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调节。(4)型糖尿病人的 a 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 2 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5)某同学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 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图回答:a.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号家兔。b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_号家兔;若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_,原因是_。解析 血糖的正常值为 0.81.2 g/L;解读图可知,a 为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b 为胰高血糖素,作用是使血糖浓度升高,二者呈拮抗关系;它们共同调节,从而维持血

4、糖平衡,这种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 a 激素不能和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或控制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基因突变所致。在首次注射实验中,是对照组(空白对照),都是实验组;在二次注射实验中,是对照组,是实验组。糖尿出现是由于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糖阀),会提高尿液的渗透压,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降低。答案(1)0.81.2 g/L(2)胰岛素 血糖的去路(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糖原的合成、促进非糖物质的合成)血糖的来源(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3)胰高血糖素 拮抗作用 反馈(4)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或“a 激素不能和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或控制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

5、基因突变所致”。只要答案合理就给分。)(5)a.和 b.增加 血糖含量过高,在排出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导致多尿名师点评1概念模型构建的一般方法(1)由图示、文字、符号混合组成的概念模型。熟悉所构建对象的显著特征、过程要点、变化规律;勾勒草图,形象、清楚地用图示突出构建对象的显著特征,可忽略次要或无关的细节;在图示上或图示之间用必要的文字注释、符号连接来辅助说明,使图示表达清晰;要注意图示位置的布局,力求图示、文字、符号组合的合理、协调、美观;对照、修饰、完善之后,正式绘制,并配以准确的图注。常见的有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等。(2)由文字、符号组成的概念模型。熟悉所构建对象的规律、原理及其内在联

6、系;选择好最能反映规律、原理、环节的关键词或核心词,并确定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在草稿上将含有关键词的方框、圆圈等进行合理布局,再用箭头等符号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在箭头上注明联系名词、行为动词或“”、“”等符号;对照、修饰、完善之后,正式绘制,并配以准确的图注。2高考备考复习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方法掌握概念(1)知识链法 分清概念间的隶属关系,把相关的概念串联成知识链,如生物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氨基酸蛋白质性状,从而把分散的认识点整合为知识链,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性。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形成网络:如(2)比较法 就是对相近或相对的概念进行比较,明确这些概念的共同点和差异

7、点,从而能够将它们科学有效的区分,使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更清晰,从而形成相近或相对概念的知识体系。(3)分析法 就是把一个概念分成几个点,通过点了解面,再从面掌握概念的整体。也就是说对课本概念进行逐词逐句挖掘,得到条理化的信息。如减数分裂的概念,在读完之后,可从范围、时期、特点、结果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梳理。(4)图解法 是一种把事物所包含的内容或知识点,用图解的方法表示其动态变化的过程、阶段(或时期)的特点的思维方法。起到化繁为简、重点突出、加深记忆的作用。例如,碳循环过程图解:生物学中概念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考生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区分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概念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

8、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迁移应用1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请据图分析回答:(1)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2)若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表示_。(3)寒冷环境中的即时反应之一是起鸡皮疙瘩,请根据反射弧的知识写出此过程的简图。_。(4)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共同作用的结果。(5)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天内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

9、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下列问题: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分解成多肽。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超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这种超敏反应发生在(“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答案(1)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淋巴因子(3)冷刺激皮肤中冷觉感受器相关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相关传出神经立毛肌收缩(4)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5)抗体 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 蛋白酶 过敏原 再次命题视角 2 物理模型就是根据相似原理,把真实事物按比例大小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模型,

10、其状态变量和原事物基本相同,可以模拟客观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如生物体结构的模式标本、细胞结构模式图、减数分裂图解、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等。物理模型的特点是:实物或图画的形态结构与真实事物的特征、本质非常相像,大小一般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典例剖析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图乙是图甲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 A 传到 B 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 B 传到 A 的原因是

11、_。(3)图丙中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代表_。若刺激图丙中 b 点,图中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个。(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 A 细胞合成,经过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融合,通过 A 细胞的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 B 细胞产生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解析 在反射弧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与其相连接的为感受器。递质的释放是由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外排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答案(1)感受器 d 胞体膜或树突膜(2)递质 递质只 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12、,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中枢 a、c、d、e 3(4)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 外排(5)兴 奋或抑制 名师点评1备考建议:在教材中,物理模型主要体现在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和生命现象的模式图或示意图,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这类模型与教材相关插图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很少完全相同。在复习备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要明确教材中各种物理模型中的结构分别是什么,其名称术语如何规范书写。(2)其次要把各种物理模型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既要熟练掌握重要物理模型,又要注意细枝末节。除了清楚各物理模型在知识点中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读懂它外,还要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并要通过一些变式训练加深理解知识的

13、本质,从而提高解题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中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2解法点睛:首先,明确题中物理模型源于教材何处,识别其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顺各部分的关系,按照由局部到整体或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式理解物理模型,抓住关键点寻找突破口。其次,要结合物理模型与题干中具体内容,综合分析物理模型并联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点(如该物理模型涉及哪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快速迁移应用。最后,充分利用题干中物理模型中的信息,根据其中的序号或结构,应用教材中的相关生物名词或语句准确答其所问。迁移应用2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代谢过程,图中代表各种物质。有关叙

14、述与事实不符的是()A.在有光的条件下,图中物质可由分解而来B.图中代表的是细胞生命活动可直接利用的一种能源物质C.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则图中的循环不能进行D.进入相应结构的物质中可能包含有图中的物质解析 在有光的条件下,图中物质可由 H2O 的光解而来;为 ADP,是 ATP,ATP 才是细胞生命活动能够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如果长期处于黑暗环境,光反应将停止,暗反应的还原过程最终也会停止,即不能进行;进入线粒体的物质包括丙酮酸和O2(即)。答案 B命题视角 3 数学模型就是用来定性或定量表述生命活动规律的计算公式、函数式、曲线图以及由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柱形图、饼状图等。如组成细胞的

15、化学元素饼状图,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影响的曲线,光合作用中随光照强度、温度、CO2 等条件的变化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 DNA数量的变化规律,碱基与氨基酸对应关系,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图表模型,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J”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增长曲线和公式 NtN0t,能量金字塔等。典例剖析(数形结合坐标曲线类)下图表示某植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由图可知()A.昼温为25时,植物生长最快的夜间温度是15B.若处于恒定温度温室内,当室温低于12.5时,植物将停止

16、生长C.昼夜温度均为25时,该植物利用的CO2量与昼温25夜温10时相等D.夜间温度为5时,一昼夜该植物没有有机物积累解析 植物生长快慢取决于一日干物质增长量的多少,图中信息显示,在昼温为 25时,夜间温度是 15时,一日干物质增长量最大,因而此种温度组合时植物生长最快。答案 A名师点评1数学模型的特点是定性或定量描述各个变量之间的生物关系(曲线图的特点是在利用坐标描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性或定量关系;柱形图是依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内用柱形方式表示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不连续的定量关系;饼形图通常是百分比含量的圆饼状表示;计算公式或函数式则是根据数学上的等量关系、用字母符号建立起的变量之间定量关

17、系式)。2数学建模是对生物学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抽象,要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数学符号、公式、图表、函数图像等数学语言表现出来的生物学现象、本质特征和量变关系,利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思维学习生物学理论知识,能很好地解决一些生物学实际问题,能使考生的知识能力发生正迁移,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复习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既有利于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一些实际的解题应用过程中),又可以充分锻炼考生的分析、推理和综合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现在高考的“以能力立意”的理念。3在高中生物学习中,考生应树立理科意识,注意应用理科思维,学会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生物学问题。比如:用数学上的排列与组合来分析减数分裂

18、过程配子的基因组成;用数学上的概率的相加、相乘原理来解决一些遗传病概率的计算问题等等。迁移应用3(数形结合柱状坐标图类)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A.2211 B4221C9331 D3131解析 由 F1 代圆粒皱粒31,知亲代相应基因型为RrRr;由 F1 代黄色绿色31,知亲代相应基因型为 YyYy;故亲代基因型为 YyRrYyRr。F1 代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 1/9YYRR、2/9YyRR、4/9YyRr、2/9YYRr,F1 代中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 yyrr。利用分

19、枝法的思路计算如下:2/3Yy(1/3YY)yy黄色绿色21;2/3Rr(1/3RR)rr圆粒皱粒21 综合考虑两项结果,得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4221。答案 B4.(数学函数类)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A.绿色植物蝙蝠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蝙蝠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解析 本题实质上是求函数的极值。猫头鹰与绿色植物的能量关系实质上是个函数关系,用常数 a 代表绿色植物(生产者)的总能量,常数 b 代表传递效率,营养级的数量为自变量 x,猫头鹰获得能量的函数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20、yabx(10%b20%,x 为大于 1 的正整数)。D5.(数学计算类)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A.441 B.321C.121 D.81解析 由题意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用杂合的灰身果蝇交配,除去黑身果蝇后,灰身果蝇中杂合子纯合子21,即1/3为纯合子,2/3为杂合子。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的结果可以用下列方法计算:A方法一:雌雄配子相乘法因为含 A 的配子比例为 2/3,含a 的配子比例为 1/3,自由交配的结果为 4/9AA、4/9Aa、1/9aa,三者比例

21、为 441。方法二:利用个体间自由交配列棋盘法如右侧棋盘表,经统计可知三者比例为441。方法三:遗传平衡法灰身果蝇群体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则可先计算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22)/6100%,a1(22)/6100%,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公式(pq)2p22pqq2,可依次求出 AA4/9,Aa4/9,aa1/9,三者比例为 441。重点题型研析 4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图像、曲线等的辨析 典例 下图甲表示某植物细胞在一个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DNA 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分析回答:甲乙(1)ab表示_期,与它对应的分裂图像是_。(2)bc表示_期,依次

22、对应的分裂图像是_。(3)cd表示_期,它对应的分裂图像是_。(4)d以后表示_。(5)从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6)用虚线在图甲中画出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解析 ab 表示 DNA 复制,属于分裂间期,对应分裂图像是;bc 时,核内 DNA 加倍,表示前、中、后期,对应、;cd 时,DNA 含量恢复,应为末期,对应;d 之后为下一个细胞周期。答案(1)分裂间 (2)前、中、后、(3)末 (4)下一个细胞周期(或下一个细胞分裂间期)(5)亲、子代细胞核内DNA含量和染色体数保持不变(6)如图所示规律方法1.动、植物细胞的识别(1)图像画成方

23、形或图像中有细胞板结构,无中心体结构,一般可判断为植物细胞。(2)图像画成圆形或有中心体结构,无细胞板结构,通过缢裂方式平分细胞,一般可判断为动物细胞。2.细胞分裂时期的识别(1)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后期。(2)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中期。(3)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有丝分裂末期。3.曲线图一定注意纵横坐标的含义,尤其是纵坐标,一定要看清是“每条染色体上 DNA 的含量”还是“核 DNA 的含量”。跟踪训练1.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双选)()A.在de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B.图乙有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C.图乙细胞在图甲的对

24、应位置是ef段D.图乙细胞可能在图甲细胞的bc段发生了突变解析 坐标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既可代表有丝分裂也可代表减数分裂。ac段代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de段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故A错误;图乙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不存在染色单体,故B错误;d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与图乙对应,故C正确;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间期,故D正确。答案 CD2.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

25、丝分裂过程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 D.甲、乙、丙 解析 本题以有丝分裂为命题点,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 DNA 分子数的变化,综合考查图形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由于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所以,只要存在染色单体,其数目就比染色体多一倍(如甲图);在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单体数为零(如丙图)。因此乙图错误,所以选 B。答案 B实验技能突破 4分析评价类实验 典例 科学家为了进一步探究细胞衰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 1 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

26、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肺的成纤维细胞,结果见下表:细胞来源胎儿中年人老年人增殖代数502024实验 2 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结果见下图:实验 3 将老年男性细胞和年轻女性细胞混合培养,当老年男性细胞停止分裂时,年轻女性细胞依然分裂旺盛。实验 4 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完整细胞融合,另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完整细胞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实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实验 1:_。实验 2:_。实验 3:_。实验 4:_。(2)影响细胞衰老的内在因素有哪些?_。(3)实验 3 的设计是否严密?怎

27、样改进?_。解析 通过阅读材料,可以掌握本题主要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站在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1 主要探究年龄与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实验 2 主要探究物种寿命和最高分裂次数之间的关系。实验 3 主要探究年龄、性别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实验 4 主要探究细胞核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但实验 3 的设计缺乏对照性。答案(1)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细胞分裂次数与具体物种的特异性有关,一般来讲,寿命越长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多细胞的衰老速率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2)物种、年龄、性别、细胞核的变化等(3)实验设计不严密,应该增加 2 个对

28、照组,具体设计如下:第一组:同年龄的男性细胞和女性细胞混合培养,看实验结果,以探究性别对细胞分裂能力有什么影响;第二组:同性别的男性或女性细胞分不同年龄一起混合培养,探究在同一条件下年龄对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解题技巧分析评价类实验常见的分析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变量设置是否有标记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是否遵循了等量原则是否排除了干扰因素一看对照无对照实验有对照实验,看对照设置是否合理二看步骤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具体操作有无违反生物学基本原理三看验证实验结果的验证是否准确实验结果的验证是否得当四看材料生物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实验器材的选择是否合理药剂的选择、使用、用量是否准确五看条件是

29、否需要搅拌、加热等实验所需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是否合理变式训练1.以下为某同学自己设计的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的实验步骤:切取 23 cm 根尖,放入 0.01%的龙胆紫中染色后,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溶液的小玻璃皿中解离,待根尖酥软后,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片后用低倍镜找到分裂中的细胞,然后移到视野正中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你认为他的设计的不妥之处为(并说明原因)。(1)_。(2)_。(3)_。(4)_。解析(1)实验成败的关键是选取实验材料。应切取洋葱根尖23 mm,此部位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2)(4)根据课本中的实验可知龙胆紫溶液的浓度应该为

30、1%,浓度过低使染色体着色过浅,不利于观察。制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的实验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答案(1)应切取 23 mm 根尖,生长点正在此处(2)龙胆紫溶液的浓度应该为 1%,不配制成溶液无法染色,浓度过低使染色体着色过浅,不利于观察(3)应该先解离后染色,否则只有表层细胞被染色(4)解离后需用水漂洗 10 分钟,因为龙胆紫溶液呈碱性,会与盐酸反应,使细胞不能被染色2.请回答下列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相关的问题:(1)用洋葱根尖作材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要将细胞分散开可以通过进行_等操作来实现;在该实验中,若只跟踪分生区的一个特定细胞,则无法同时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其

31、原因是_。当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染色体时,若要提高视野的亮度,应调节_和_。(2)将常温下培养洋葱的装置移到冰箱的低温室(4)内再培养一段时间,取根尖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_。(3)以下是几位同学进行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情况,请分析:甲同学从解离液中取出材料,立即染色,实验效果很差;乙同学将已染色的材料立即盖上盖玻片观察,看不清细胞;丙同学将制好的装片直接用高倍镜观察,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细胞。甲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_;乙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_;丙操作上的错误是_。(4)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周期为 12 小时,显微镜下计数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目如

32、下:间期 880 个,前期 67 个,中期18 个,后期和末期 35 个。则间期所占时间为(单位:小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5)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 一 些 误 差。因 而 对 整 个 实 验 结 果 可 能 产 生 影 响 的 有_。取材时间 根尖培养温度 解离时间长短 载玻片厚度 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 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解析(1)要将细胞分散开,可以采用解离、捣碎、压片等方法。在一个视野中不能找到处于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此时可以移动装片进行寻找,因为细胞在解离时已经被盐酸杀死,不能再继续进行分裂。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增加视野的亮度需

33、要调节光圈和反光镜。(2)用低温处理洋葱根尖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用低温处理的目的就是验证其能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3)题中所述 3 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是很多同学经常出现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染色前一定要漂冼;染色后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后再制片;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4)间期所占时间为 880(880671835)1210.6(小时)。(5)实验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如取材时间、根尖培养温度、解离时间长短等,但载玻片厚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只是对观察实验现象产生一点

34、影响。答案(1)解离、捣碎、压片(写出任意一项即可)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 光圈 反光镜(2)低温能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3)没有漂洗 没有滴加清水 应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目标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后再用高倍镜观察(4)10.6 小时(5)规范答题 4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综合应用案例【答卷投影】下图表示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D 成熟的组织细胞 (1)由 A 细胞形成的 B 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 能力,A 细胞胞到 C 细胞的过程是由 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2)若 D 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的主要作用是 。(3)若从分子水平分析 D 细胞相对 A 细胞出现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

35、是由于 分子的不同。(4)D 细胞吸水膨胀时,厚度变小,说明具有 ,用丙酮从 D 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是否大于 D 细胞表面积的 2 倍?。理由是 。分裂基因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等DNA一定的是因为D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对来流动性物膜(5)由 A 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则必须经过细胞的分裂。(6)若 D 细胞是正处于衰老的细胞,则细胞内的结构发生的变化是。(7)若 D 细胞为浆细胞(效应 B 细胞),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在上图中的过程中也存在该种信息流动方向。(8)若 D 细胞发生癌变,则此细胞在体内易

36、分散和转移的直接原因是。减数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分裂、自我更新、分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错因分析】1.考生由于对干细胞的特点掌握不全导致漏答“分化”的特点。2.考生由于未审准“出现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的具体含义而错误根据思维定势答为“DNA”。3.考生由于仅注意到了“卵细胞”而未看准“由 A 细胞到形成多个”,导致只答出了“减数分裂”而漏掉“有丝分裂”。4.考生由于未意识到“效应 B 细胞(效应 B 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已丧失分裂能力,已不能再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而多答;又因考生未能真正理解“细胞凋亡”内涵,而错误的认为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考生由于理解不透“易分散和转移的直接原因”这句话的内涵,而错误的答成了癌变的根本原因。【规范解答】(1)分裂和分化 基因 (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等(3)mRNA(4)一定的流动性 是 因为 D 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5)有丝分裂和减数(6)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7)DNA RNA 蛋白质 分裂、自我更新、分化、凋亡(8)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 转录翻译返回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