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启发式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大大自然的情感2.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教 具】: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1.实验原理酵母菌属 兼性厌氧型 生物,有氧呼吸时产生CO2和H
2、2O,无氧呼吸时产生CO2和酒精用 液体 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影响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血球计数板)2.步骤 (1)向试管中加入10ml培养液,灭菌、冷却、接种酵母菌(2)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 7 天(3)每天采用 抽样检测 的方法 定时 测定 1ml 培养液中酵母菌个体的平均数(4)描点画线,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注意:本实验 不需 另设对照组,理由是 以取样时间顺序前后对照 正确的取样方法是 摇匀后再取样 ,原因是 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误差 。
3、对培养后期的样液需 稀释后再计数 ,原因是 酵母菌在原液中密度可能过大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先将 盖玻片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 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 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进行计数。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是 4AB106 个。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取 相邻两边及顶角的酵母菌 计数 若记录实验结果时忘记了取样时间,可按照 PH值不断减小的顺序 进行重新排序 实验结束后不能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正确的方法是 浸泡和冲洗 实验记录表的设计【二次备课】【作业布置】 基础训练1.用牛奶瓶培养黑腹
4、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D.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利用计数板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mm3。某同
5、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进行观察计数。(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 。 拓展提升3.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高考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学科网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高考资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高考4.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I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 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