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161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卷地理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4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目前,山东省已拥有平邑金银花、日照绿茶、苍山大蒜、马家沟芹菜、烟台大樱桃、泰山赤鳞鱼、烟台鲍鱼、沾化冬枣等闻名省内外的地理标志产品。如图所示为地理标志产品专用商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其拥有独特的()A. 资金优势B. 科技优势C. 文化优势D. 地理环境优势2. 地理标志产品,往往产于特定区域,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

2、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 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 有明确的边界D.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答案】1. D 2. C【解析】分析】区域差异和区域的特征为本题主要考查点。【1题详解】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是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合格的产品,与同类其他产品相比,主要在于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D对。产品质量合格,不能体现独特的劳动力优势 、文化优势、科技优势,A、B、C错。【2题详解】地理标志产品,往往产于特定区域,即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A正确。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B正确。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的边界,C错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D正确。因此选C。注意选错误的。【点睛】基础知识考查,难度

3、较小。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种地理信息技术。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下列能给外出远程旅行者直接提供旅行路线帮助的是()A. 甲、乙B. 甲、丙C. 乙、丙D. 甲、乙、丙【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甲指的是卫星可以监测人和事物,动态变化特征,应当为RS,乙在人与人之间,表明主要是位置变化,为GPS,丙为电脑以及资料分析,是GIS 。能给外出远行者直接提供旅行路线帮助的是GPS和GIS。GPS可以进行定位,GPS可以通过分析提供最佳路线。正确答案选C。【点睛】图甲表示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事物的图像信息。图乙是GPS技术,对人

4、员进行定位。图丙是利用GIS技术,查寻线路信息。4.如图所示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类地理事物分布(黑点表示)图,对该类地理事物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是()A. 长江中下游地区呈现如图所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地处平原,降水丰富B. 青海省呈现如图所示分布的原因可能为铁矿及煤矿资源具有如此分布特征C. 山西呈现如图所示分布的原因是气温高,蒸发强D. 该类事物出现的共同原因都有交通便利,人类活动频繁【答案】A【解析】【分析】考察洪涝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地区。【详解】有图可知该类地理事物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判断该类事物可能是洪涝灾害,该类事物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或者是短时间内

5、有强降水,以及冰川融化造成洪涝灾害,因此正确答案选A,青海省呈现出如图所示的分布特征,不可能是铁矿以及煤矿资源,因为青海省铁矿和煤矿资源并不丰富,而图中该类地理事物比较密集,山西呈现出如图所示的分布特征,跟气温、蒸发等气候因素无关,主要是地表径流以及地形水土流失等因素。B C D错误。【点睛】该题的突破点主要在于该类地理事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海河,淮河等地区分布较密集,主要是湿润地区以及内陆山地边缘地区。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5.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漠,其原因可能是()A.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成地下水漏斗区B. 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 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

6、地D. 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活动较多而导致的地表植被被破坏6.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A. 地表反射率下降B. 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 土壤盐碱度升高D. 生物生产能力提高7. 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A. 以生物措施为核心B. 以消除贫困为核心C. 以工程措施为核心D. 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答案】5. D 6. C 7. B【解析】【分析】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本题主要考查点。【5题详解】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业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开展,草原中的水井所在地由于有较多的水源,农牧业活动多,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从而

7、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因此正确答案选D。【6题详解】绿洲地区,由于有植被而使地表反射率较低,植物枯萎后变为有机质,使土壤肥力上升,则生物的生产能力得以提高,而在乙地区,河流附近发育草地,而其他地区都是沙化的土地,沙地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紧实度下降,生物生产能力下降,植被破坏后由于蒸发更旺盛,使原来较多的地下水被蒸发而导致土壤盐碱度上升,所以在绿洲地区若发现土壤盐碱度上升则说明绿洲开始出现萎缩。选C,ABD错误。【7题详解】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因此要保护生态环境,植树种草,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偏重经济发展,正是由于贫困等原因,人类过度农垦或者是过度砍伐,导致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所

8、以要消除贫困。经济问题是根本原因,所有生态的破坏都是利益在前,生态环境在后,因此根本原因就是要解决经济问题。正确答案选B。跟工程措施以及生物措施无关,跨流域调水不切实际,也不能解决问题。ACD错误。【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应注意比较甲乙两图自然环境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的人类活动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图为“7月初湖南省某地农户的菜园”,照片中种植蔬菜的土壤用稻草覆盖,完成下列各题。 8. 菜园中的土壤用稻草覆盖,其主要目的是()A. 保温B. 保湿C. 增加土壤肥力D. 减轻水土流失9. 与东北地区相比,该省的农业生产()A. 商品率高B. 以国营农场为主C. 复种指数高D. 遭受的病虫害少【

9、答案】8. B 9.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概况,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对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要求较高。【8题详解】材料显示时间为7月初,我国湖南省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气温高,降水少。因此需通过稻草覆盖来保持土壤湿度;夏季不需要保温,稻草覆盖,对减轻水土流失作用不大。故B正确,AD错误。稻草只是覆盖,没有腐烂并转换成有机质,因此不能增加土壤肥力,故C错误。【9题详解】与东北地区相比,湖南省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复种指数高。故C正确。东北地区农场为国营农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东北地区气候寒凉,不容易遭受的病虫害,故ABD错误。【点睛】在分析此类

10、试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给的时间,进而判断季节。忽视时间信息,往往就是考生与正确选项擦之而过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西北地区利用一种新型地膜覆盖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如下图),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据图判断该“铺膜种植”方式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粮食产量,主要充分利用了()A. 热量B. 降水C. 光照D. 土壤11. 下列叙述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有利的是()A. 覆膜雨水富集B. 地膜覆盖抑制土壤水分蒸发C. 改善垄沟土壤墒情(土壤湿度)D. 覆膜内气温上升【答案】10. B 11. D【解析】【10题详解】据图分析,铺膜后,播种在垄沟的沟中,土腰带可以拦

11、截降雨径流,使沟内水分较均匀。判断“铺膜种植”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粮食产量,主要充分利用了降水,B对。作物种植在膜外,不在棚内,不能改变热量、光照、土壤状况,A、C、D错。【11题详解】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影响的是覆膜内气温上升,作物生长在膜外,D不属于。覆膜雨水富集在沟中,A属于。地膜覆盖抑制土壤水分蒸发,B属于。改善垄沟土壤墒情,即土壤湿度,C属于。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下列各题。12. 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B. 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C. 原料指向

12、型产业、动力指向型产业D.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1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逆城市化现象凸显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A. B. C. D. 【答案】12. A 13. C【解析】【分析】考查珠三角城市化进程。【12题详解】珠江三角洲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共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依靠地理位置优越性,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现阶段也就是第二个阶段,经济发达,主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因此正确答案是A。【13题详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是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水

13、平提高,城市化的几个表现就是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交通通达度提高,同时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尚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是城市中心的人口向郊区或者乡村地区转移,出现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因此错误,正确,选C。【点睛】基础知识考查,难度较小。14.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履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图)。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A. 高寒缺氧B. 潮湿、多虫鼠C. 多火山、地震D. 干旱缺水【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地域文化。【详解】该地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履顶,说

14、明竹子以及草木生长旺盛,竹子是南方生长,气候潮湿,竹子不易腐烂,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船在水中航行,也间接说明气候湿润,多虫鼠灾害。因此正确答案选B,与高寒缺氧、多火山、地震无关,ACD错误。【点睛】建筑最能体现区域的气候特征。潮湿地区多竹子建造,大窗通风。下图为我国农村住宅的设计图,收集的雨水经过滤池再利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 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目的是()A. 减少洪水威胁B. 缓解水资源紧缺C. 改善生态环境D. 减少风沙危害16. 该农村住宅设计最适宜推广使用的是()A. 华南地区B. 西南地区C. 华北地区D. 西北地区17. 在最适宜推广的地区,如在花园中种植果树,宜

15、选择的树种是()A. 荔枝树B. 橘子树C. 椰子树D. 枣树【答案】15. B 16. C 17. D【解析】【15题详解】根据我国农村住宅的设计图中雨水的收集情况,可知收集的雨水经过滤池再利用,说明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是为了缓解水资源紧缺,所以选B。【16题详解】根据上题结论,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是为了缓解水资源紧缺,所以适宜在水资源紧张的地区推广,结合四个选项,可知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但是西北地区降水量少,雨水量少,所以最适宜的是华北地区,即选C。【17题详解】根据上题结论,该我国农村住宅的设计图适宜在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荔枝树和椰子树适宜在热带湿润气候环境下

16、生长,橘子树适宜在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下生长,枣树属落叶小乔木,喜温果树,适宜在华北地区生长,所以选D。藏木水电站是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也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规划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其主要功能为发电,同样兼顾生态环境用水的要求,无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2015年10月13日,藏木水电站开始全面运行。下图示意藏木水电站住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5级电站的第4级,该河段规划多级电站的主要原因为( )A. 降水丰富B. 南亚市场广C. 地势落差大D.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19. 藏木水电站在一侧留出一个弯曲型的水泥通道,其主要考虑( )A.

17、能保证下游供水B. 持续输通泥沙C. 上下游鱼类洄游D. 保障库区不冻20. 该电站建成后,对图示区域的影响有( )A. 恒河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B. 国际互信增加C. 电站上游传统文明发生变化D. 恒河下游地区气候改善【答案】18. C 19. C 20. C【解析】【分析】考查水电站建设的条件以及影响。【18题详解】我国在该河流干流设的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河段、不仅仅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更重要的是该河段规划多级电站,地势高,河流落差更大,水能资源更丰富,更适合建设水电站。正确答案选C。【19题详解】鱼类溯游回卵是从下游到上游,在下游生长,产卵去上游地区,藏木水电站建立后,受大坝

18、的阻隔,无法溯游回卵,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繁殖,留出一个弯曲型的水泥通道,鱼类可以从该通道到达上游地区,进行产卵,也能从该地区回到下游,因此正确答案选C.水电站一样能保证下游供水,和持续输通泥沙无关,水泥通道并不能保障库区不冻,ABD错误。【20题详解】该电站建成后,水库可以调节地表径流,可能减轻洪涝灾害,因此恒河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应当减小,受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影响,水电站的建设可能会影响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下游河流的流量变化,因此国际互信不一定增加,电站的建立引进了水力发电的新方式,因此上游传统文明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不会影响恒河下游地区气候。因此正确答案选C。ABD错误。【点睛】不同梯级的

19、水电站一般是指流域的梯级电站,例如河流有四级电站,指的就是河流该河段第一个电站就叫一级,依次顺流而下建的梯级电站叫二级、三级、四级。科研人员采用人为放火的方法,对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部生物量、植物多度等群落特征对火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当年,火烧样地中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第二年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的变化如图a、图b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火烧后()A. 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基本恢复B. 植物多度当年不变,第二年略有降低C. 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D. 物种丰富度和植

20、物多度变化基本相同22. 火烧后当年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可能与之有关的是火烧后()A. 土壤湿度降低B. 昼夜温差增大C. 土壤表层疏松D. 土壤肥力提高【答案】21. C 22.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学生要认真读图,从图中的信息判断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火烧前后变化。【21题详解】读图可知,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火烧后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仍然减少,A错;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B错C对;物种丰富度略有减少和植物多度略有增加,D错。【22题详解】火烧后当年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可能与之有关的是火烧后增加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提高生物生长快,D

21、对;土壤湿度降低生物生长慢,A错;昼夜温差变化不大,B错;土壤表层软硬变化小,C错。23.如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风沙地貌与生态保护。【详解】读图分析,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表示土壤含水量百分比。6-8月份土壤含水量在4%以下,土壤含水量较低,土壤含水量低的原因应该从降水、气温、蒸发等方面分析,说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从材料中提

22、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错误。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附近,夏季降水量多,因此降水较少说法错误。夏季气温较高,因此植被蒸腾作用强,并且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正确,故选B。【点睛】读图分析问题即可,难度较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 如果该图表示水循环模式,则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A. 环节B. 环节C. 环节D. 环节25. 如果该图表示我国某流域经济活动模式,则从流域综合开发角度分析()A. 上游城市潜能较小,重点治理的是洪涝灾害B. 中游城市潜能最大,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 下游城市联系紧密,重点对河流进行梯级开发D. 流域

23、内城市应相互协作,下游城市发挥辐射作用【答案】24. D 25.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和从流域综合开发角度分析流域经济活动模式。【24题详解】本题考查水循环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读图可知,图示水循环的环节是,是海洋上的蒸发,水汽输送,是降水,是地表径流。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25题详解】图中横轴表示城市间联系强度,由左往右依次增强;纵轴表示城市潜能大小,由上往下依次变大。C项、D项,河流下游城市潜能大,城市间联系强度强,城市与城市间密切相关,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多以输出高新技术产品为主。重点对河流进行梯级开发的是上游地

24、区,故C项错误,D项正确。A项,河流上游城市潜能小,城市间联系强度弱,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通达性较弱,获得投资少。重点治理的是洪涝灾害的是下游地区,故A项错误。B项,读图可知,城市潜能最大的是河流的下游,而并非是河流的中游。故B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读图分析问题即可,难度较小。注意上游不如下游经济发达,城市间联系强度在下游最强。热带雨林是指阴凉、潮湿多雨、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具有独特的外貌和结构特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6.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A

25、. B. C. D. 27.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后果是()A. 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B.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C. 碳氧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答案】26. A 27. C【解析】【分析】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26题详解】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一是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使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二是高温多雨的气候,使土壤长期受到淋洗。分解速度快,正确,选A。【27题详解】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效,一旦遭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会上升,导致全球变

26、暖后,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后,中纬度内陆地区将变得更加干旱。因此直接后果是碳氧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间接后果导致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AB错误,选C,厄尔尼诺现象与东南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增温有关。D错误。【点睛】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28.湿地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A. 湿地面积扩大,土地荒漠化加剧B. 气候湿润,盐渍化土地面积缩小C. 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 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湿地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27、湿地面积缩小,土地荒漠化加剧,A错。气候干旱,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B错。河川径流量可能增大,地下水位下降,C错。生态环境破 坏,动植物资源减少,D对。【考点定位】湿地的功能,湿地破坏的影响。29.2017年2月2日是第21个“世界湿地日”。中国将使50%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并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逐步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图中的湿地体现了何种功能( )A. 保持水源B. 净化水质C. 调节气候D. 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直接根据图示信息,污水经过湿地截流、吸附、过滤之后,水资源得到净化,故直接体现了

28、湿地的净化水质功能。考点: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点评:本题难度低,区分度低,只要能从图示的基本信息分析即可。30.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 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B. 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C. 大力植树造林种草,增加草场载畜量D. 禁止过度开垦、过度樵采,采取轮荒耕作制度【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详解】位于大小兴安岭山区,应该提高森林的覆盖率,保护野生动物,故A项错误;位于三江平原地区,多沼泽分布,农业开发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今后应该控制开

29、发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故B项正确;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应该封沙育草,控制载畜量,故C项错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该植树造林增加植被的覆盖率,故D项错误。【点睛】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二、综合题(40分)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

30、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

31、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1)本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2)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

32、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在生态脆弱区,尤其要注意尊重规律,减少人为干预。【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文字材料的解读。32.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福建西部以武夷山与江西为界,海岸线长而曲折,沿海滩涂丰富(滩涂为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为平坦的河流入海口或海岸附近沉积形成的浅海滩),三沙湾地区为目前中国唯一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图为福建省及三沙湾区域示意图.材料二:2013年国家提出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着力推进我国和东南亚、西亚等地经济合作福建泉州市借此正在筹划建设中国-沙特石化产业合作园区(1)如图中、是武夷山东、西两坡面冬季不

33、同海拔高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曲线,表示西坡的曲线是_简析夏季坡面海拔400800m处东坡较西坡气温较低的原因。 (2)简析三沙湾滩涂资源丰富的原因,说明三沙湾不宜过度发展海水养殖的原因。 (3)从资源和交通的角度,分析“中国-沙特石化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答案】(1);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消弱较强,故东坡气温较低(2)入海河流多,泥沙沉积作用明显;海域相对封闭,风浪小,有利于沉积或潮汐作用使得泥沙堆积。该地海域封闭,自净能力弱;过度发展养殖业,导致水体污染,加大水产品病害几率。 (3)我国东南沿海石油资源短缺,沙特石油资源丰富,两者优势互补;泉州水资源丰富,

34、适合发展石化工业。海岸线曲折,多港湾;海运便利,石油等大宗货物适宜走海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石化产业发展的条件。难度一般,综合思维强,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既能够结合材料,又能联系所学知识,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武夷山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比同一海拔高度的东坡气温低,所以表示西坡的曲线是.东坡为夏季东南季风迎风坡,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的水汽,降水量较大,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强,故夏季东坡气温较低. (2)根据材料一,三沙湾有较多的河流入海,泥沙沉积作

35、用明显。三沙湾海域相对封闭,风海浪较小,潮汐作用弱,有利于泥沙淤积。所以滩涂资源丰富。控制养殖业发展,主要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三沙湾海湾封闭,海水交换能力弱,自净能力弱。过度发展养殖业,易导致水体污染,加大水产品病害发生几率,造成经济损失。所以要控制发展养殖业。(3)注意题目要求是从“资源和交通”角度分析有利条件。从资源角度分析,我国东南沿海石油短缺,与沙特资源互补性强,有利于合作。从交通角度分析,泉州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港湾,利于大宗货物运输。泉州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航运、贸易历史悠久。泉州水资源丰富,利于石化工业发展。【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地形,纬度,海陆位置,洋流,人

36、类活动等.其中纬度主要影响热量,进而影响气温,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而陆地上不同坡向热量水分不同,多是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降水多的区域多阴天,从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考虑,阴天环境多温差小,湿度大,气温较低。第三题注意题目要求是从“资源和交通”角度分析有利条件。33.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制约鱼类资源的数量。位于天山南麓的博斯腾湖是中国内陆最大淡水湖,盛产胖头鱼、鲤鱼、鲢鱼等68种鱼类。胖头鱼生活在水的上层,性情比较温和,主要食水中的浮游动物,也食浮游植物,有冬眠习惯,适宜于大型湖泊、水库放养。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该湖西北

37、芦苇(水生植物)高大茂密,春季发芽,秋季枯黄,落叶进入湖中。沙漠与湖泊南岸相连,并延伸到水下。每年博斯腾湖冬捕活动从1月中旬持续到春节前后。一支冬捕队在湖泊南部捕捞收获甚微,而在湖泊西北部收获颇丰。该地区也是全球西红柿种植和加工的三大中心之一。下图为博斯腾湖及周边地区图及冬捕情景图 (1)分析博斯腾湖大规模捕鱼在冬季的原因。(2)分析冬捕队在博斯腾湖西北捕捞量大,而在南部捕捞量极少的原因。(3)有人提出把西北大面积的芦苇种植区开垦为西红柿种植区,你是否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答案】(1)冬季鱼冬眠,较好捕捞;冬眠时,鱼不需进食,使鱼肥肉鲜无腥味;冬季气温低,鱼易于储藏;冬捕时正逢春节期间,市场

38、需求量大。(2)西北芦苇面积广,落叶进入湖中;河流从西北注入湖泊,营养物质多(有机质多)浮游生物多,鱼类饵料丰富;沙漠与南岸相连,并延伸到水下,水草少,鱼类饵料贫乏,鱼类很少。(3)赞同。理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能够满足大面积种植;品质好市场广阔;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不赞同。理由: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资源紧张,荒漠化扩张;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减弱。【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湿地开发与保护。难度一般,综合思维强,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既能够结合材料,又能联系所学知识,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39、。【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博斯腾湖鱼有冬眠习惯,好捕捞,而且肉肥,冬季气温低,鱼易于储藏。组织答案:鱼类生活方面:该湖冬季鱼类会冬眠,较好捕捞;冬眠时,鱼不需进食,使鱼肥、肉鲜、无腥味,冬季捕鱼收益高。储存方面:冬季气温低,鱼易于储藏,不易腐烂。(2)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制约鱼类资源的数量。河流从西北注入博斯腾湖,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多(有机质多),西北部浮游生物多,鱼类饵料丰富,鱼类丰富;西北部地势低,有大面积的芦苇,落叶进入湖中,也是鱼类的饵料,吸引大量鱼类觅食;沙漠与南岸相连,并延伸到水下,水草少,鱼类饵料贫乏,鱼类很少。(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赞同或赞同,只要理

40、由克分都可,把湖西北大面积的芦苇种植区开垦为西红柿种植区,从气候、水源、市场、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答赞同的理由要强调种植的优势:该地地处西北内陆,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种植的西红柿品质高;近河流,水源能够满足大面积种植;品质好市场广阔;种植业也带动了其他产业,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答不赞同的理由主要从种植的劣势说明:地处西北内陆,本身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会加剧水资源紧张,荒漠化扩张;开垦芦苇变耕地,会导致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的调节气候能h减弱,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点睛】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湿地开发与保护。从鱼类生活、储存方面分析博斯腾湖大规模捕鱼在冬季的原因,而鱼类生活方面从鱼类冬眠,较好捕捞;冬眠时,鱼不需进食,鱼肥、肉鲜、无腥味角度分析;储存方面:冬季气温低,鱼易于储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制约鱼类资源的数量;从鱼类洱料分布的角度博斯腾湖西北有河流输入,带来营养物质,还有大片芦苇,也会有丰富营养物质,都是鱼的洱料;在南部湖泊与沙漠相接,营养物质少,捕捞量极少。把湖西北大面积的芦苇种植区开垦为西红柿种植区,从气候、水源、市场、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赞同或赞同,只要理由充分都可;答赞同的理由主要强调种植的优势。答不赞同的理由主要从种植的劣势说明,影响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