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北宋在中期已陷入积贫积弱的境地,为此,宋仁宗任用了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但新政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夭折了。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的呼声又起。课标要点: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一、 起用王安石1.原因:(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采纳。(
2、3)宋神宗的支持。1068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起用王安石。王安石向他谈了变法的设想。宋神宗很赞赏他的主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二、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作用1、 富国之法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阅读教材52页、56-57页,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 青苗法材料一:(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货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反救其乏,则青苗行矣。材料二:熙宁三年二月一日,大名府的韩琦上书
3、说:“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军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放息钱。” 材料三: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春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散为功,一切抑配(即强迫借贷交易)。恐其逋员,必今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佳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内容: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成效:使农民免受高利贷
4、盘剥,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局限性: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2)农田水利法 内容: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成效: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3)免役法(募役法)材料四:王安石曰:“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苛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材料五:臣(司马光)向上曾言:“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借令
5、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内容: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成效: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局限性: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4)市易法内容: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成效: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5)方田均税法材料六:方田均税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均税,是对清丈完毕的土地重新定税,做到:纠正无租之地,使良田税重,瘠田税轻(注:秋税按亩征收粮食;夏税以收钱为主或折纳绸、绢、绵、布);对无生产的田地,包括陂塘、道路、沟河、坟墓、荒地等都不征税;一县税收总额不能超过配赋的总额,以求税负的均衡摘编自周泽民北宋
6、方田均税内容: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官僚地主不例外成效:一定程度抑制兼并,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6)均输法内容: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等原则成效: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材料七: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宋史 材料八: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
7、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投之法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结合材料七、八思考:王安石是怎样看待北宋前期财政状况的?为实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哪些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认为北宋国用不足是因为缺乏善于理财者。所有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开源;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节流。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练习:(1)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免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是因为( C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高
8、利贷者的利益 B对农民的剥削过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得到保证(2)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 )A二者都对 B二者都错 C前对后错 D前错后对2、强兵之法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阅读教材52-53页、57页,填空:措施内容成效作用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还实行连坐法。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保证兵源,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A增强国力,一定
9、程度上改变积弱的局面。B巩固封建统治秩序。C增强军队的战斗力。D部分消除了冗兵现象。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选派有经验的军官专门负责各地区军队的军事训练。加强了军队战斗力;设置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练习:(1)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B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打击朝廷的腐朽势力 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2)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10、( C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3)王安石军事改革坚持的原则是(D ) 精减军队 缩减编制 节省军费 提高军队战斗力 A、 B、 C、 D、3、 取士之法选拔和培养人才,为变法造舆论。阅读教材53页,填空:措施内 容作 用改革科举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求考生联系实际。发展了教育,使有真才实学的新进之士取代了反对改革的旧官。充实了改革派的力量。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设新学科。惟才用人择优录用,打破按资升迁成规,克服 “恩荫” 弊病。材料九: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
11、子材料十: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折 材料十一:司马光曰: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思考:(1)据材料九,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使用重科名资历。(2)材料十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十一中司马
12、光所学“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思考: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什么?巩固北宋封建统治三、比较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背景(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目的(根本、直接目的)、性质(实质)、动力(支持者)、对象(针对哪部分人的利益)及结局等方面比较)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
13、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商鞅措施:提高粮食价格。目的:增加农民收入。王安石的措施:实行免役法。目的: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
14、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商鞅:主张抑制商业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王安石: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小结】“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回答:王安石针对“士、吏、兵、农、商”的改革措施各是什么?士:改革科举、整顿太学吏:惟才用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农: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商:市易法、均输法【课后作业】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蔽则修之,非大坏别不更造也。”(宋史)材料二 宋大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度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二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