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案24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2019山东济南一模)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主要说明(A)A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B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C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D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解析从题目可知,周襄王将“公田”作“私田”进行赏赐,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故A项正确;题目涉及的是土地制度改革,只是经济改革的一方面,同时维护统治才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故B项错误;题目中无法得出晋
2、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故C项错误;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与题目土地制度改革不符合,故D项错误。所以选A项。2(2019广东揭阳模考)秦朝时期,秦始皇明令将“贾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这反映了秦代(D)A劳动力极其缺乏B社会等级森严C徭役比较繁重D厉行抑商政策解析根据材料“明令将贾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表明秦代实行了严格的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材料表明秦朝对商人实行严苛的政策,并没有体现秦代劳动力缺乏,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秦朝对商人
3、实行严苛的政策,无法体现秦代社会等级森严,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秦朝对商人实行严苛的政策,将商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无法体现徭役比较繁重,排除C项。3(2019东北三省四市一模)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A)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D致富成为社会时尚解析材料中“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这是为了稳定刚建立的汉政权;材
4、料中“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即松弛了对商人的法律、赋税,“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说明汉统治者的政策促使汉的经济发展。综上分析可知,汉初统治者的政策是以稳定与发展为要务的。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体现经济政策摇摆不定,排除;C项,重本抑末政策失败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致富成为社会时尚的结论,排除。4(2020湖南湘东六校联考)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A)出处记载田舍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史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
5、侵吞,莫惧章程A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B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C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解析材料直观反映了唐代土地兼并现象较为严重,表明政府对土地实际控制力有限,故A项正确;B项错,土地兼并方式除了买卖还有强占等其他方式;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5(2020安徽A10联盟)唐高祖明确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太宗两次颁布敕令,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武宗亦强调:“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人可家足。”这表明唐代(C)A官员经商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C政府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D注重维持社会的等级
6、制度解析材料“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体现的是政府限制官员经商,是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政府政策,但并没有说明结果,排除A项。B项既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政府限制官员与商争利,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商业秩序,与等级制度无关,排除D项。6(2020陕西汉中质检)顾炎武指出,汉唐土地多为“豪民”所有,宋以后占有土地的多称“田主”,这一变化(A)A导致自耕小农衰退B促使政府土地政策调整C利于土地兼并缓和D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而土地兼并会导致自耕小农衰退,A项符合题意;宋朝的土地政策是不抑制土地兼并,“这一变
7、化”是土地政策调整的结果,而不是促使政府土地政策调整,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土地兼并,并不会缓和土地兼并,C项排除;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材料并未涉及这一问题,因此D项排除。7(2019陕西榆林三模)宋代土地所有权转换加速农民的地位也有了些变化,不再世代依附于某地主,隶属关系相对松弛。宋代社会关系的这变化(D)A是土地兼并的根源B影响坊市制度的崩溃C使拜金逐利风气盛行D有利于工商业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的松弛,这有利于农业面向市场进行生产,从而推动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故A项错误;坊市制度的崩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
8、项错误;明朝晚期,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故C项错误。8(2019福建南平期末)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号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这源于(D)A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C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倭患的严重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商业繁荣,福建浦城仙霞古道成为浙、闽陆上商道要地,宋元时期,中国海上贸易发达,浙、闽为海外贸易港口所在地,海路便捷,故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商业地位衰落,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福建浦城仙霞古道作为陆上长途贩运要道重新活跃起来,
9、故D项正确。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情况无法说明浦城仙霞古道的兴衰演变,排除A项。B项,浦城仙霞古道为浙、闽间的商旅要道,题干未提及其南北经济交流的作用,排除。C项,倭患严重为明代实行海禁的原因之一,不能全面说明明清时期浦城仙霞古道重新活跃的原因,排除。9(2020山东高考模拟)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D)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解析据材料“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也改户役为户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役”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对 “役”的改动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
10、正确;A、B、C与材料无关。10(2020湖北武汉市联考)文献记载:“(明朝)洪武改元,严申巾帽之禁。乡村农民许戴斗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业农者不许。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这表明明朝(A)A商人在法律上仍受歧视B农民的生活已相对富足C采取政策鼓励农民消费D纺织品使用有严格规定解析题干中没有反映农民生活富足和鼓励农民消费的内容,故排除B、C项。明朝初年是对社会各阶层的穿着打扮有严格规定,而不是对纺织品的使用有严格规定,故排除D项。根据明朝初年的规定可知,与商人相比较。农民在穿着打扮上限制更少,而商人则要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由此可以说明,明朝初年商人在法律上仍受歧视,故选A项。1
11、1(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这反映出当时(A)A传统观念制约经济发展B闭关锁国政策发生变异C外商来华得到政府鼓励D制度更新助推社会转型解析“重农抑商”和“怀柔远人”都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外交思想,以这样的思想来管理对外交往,体现了传统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故选A项;中国依据传统观念处理对外交往,说明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发生变异,故排除B项;中国对待外商来华贸易是“怀柔远人”,但并不能说明是鼓励来华,故排除C项;在对外交往上清政府没有做出制度的更新,更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故排
12、除D项。12(2020云南师范大附中月考)清朝雍正皇帝在康熙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基础上,把人丁税平均分摊田亩上,实行“摊丁入地”、按占有土地的数量征税,此次赋税改革(C)A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说明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有利于减轻农民赋税负担D说明政府开始赋税的货币化解析“摊丁入地”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故C项正确;国家按照土地的数量征税,征税额没有增加,也不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B项;明朝时期实行“一条鞭法”,已经赋税货币化,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
13、下列要求。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论积贮疏材料二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中国古代经济史纲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
14、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书(1)材料一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到封建社会晚期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海外贸易对沿海居民乃至中国社会的有益之处。(3)材料三体现出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你怎么评价这一政策?答案(1)政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影响: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有益之处:有利于沿海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沿海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安定。(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评价:它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
15、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判断该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农业发展以及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2)对材料二、三中的有效信息加以归纳即可。(3)阅读材料三得出该政策为闭关锁国政策,联系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14(2019江苏如皋调研)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
16、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年
17、代年商税额指数995998年400万贯10010041008年450万贯1131058年700万贯17510641068年846万贯2121077年879万贯220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马端临文献通考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并据所学知识概述商鞅持此主张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的商业措施及其目的。(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答案(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
18、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3)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4)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解析(1)态度:孟子:根据“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得出农商平等;商鞅:根据“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得出重农抑商。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会影响农业生产。(2)措施:根据“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得出征收资产税(算缗);根据“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得出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目的:根据“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分析得出: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