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标内容质量标准核心素养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水平31讲述法治使国家更强大的典型事例,表明法治是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政治认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水平32联系依法治国的实际,证实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解决纠纷的好处,表达法治让生活更美好的感悟。科学精神: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辨识各种限制性条件,进行有理有据的研判,做出正确抉择,提出实现目标的合理方案。水平33针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误区,辨析法律与自由的关系,阐明法治保障对提高生活品质的作用。法治意识:能够面对复杂情境问题,列举现
2、实生活中的多种实例,阐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式。水平34描述法治中国的蓝图,阐述法治信仰的价值,提出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的行动方案。公共参与:解析公民参与国家立法、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途径和方式。【趣味导入】想一想1.唐朝的唐律疏议颁布有何意义?2.英国的自由大宪章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产生起何作用?3.新中国法治的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提示1.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自由大宪章的颁布为英国法治传统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人类法律文
3、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产生提供了重大借鉴。3.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2)我国法律发展的历程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
4、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仁、义、礼、智、信是其思想体系,由孔子所创建。1840年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拓展最早记载中国法制内容的是夏、商、周时期的古籍尚书,最先使用“法制”一词的是春秋时期的史籍左传和国语。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法的产生和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
5、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2)法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一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法的历史类型: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4)法的特征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
6、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度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通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5)法的职能政治职能:即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社会职能:即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7、。(6)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一国法治的决定因素: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2)中国人民的法治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3)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
8、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人权的法治保障方面: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事实表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
9、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4)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1.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提示。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提示。法
10、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3.东周列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提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4.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宗法结合。()提示。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5.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最高统治者的个人利益和意志。()提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示。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
11、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法产生、存在和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7.颁布和宣传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提示。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8.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经济和政治文化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提示。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9.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提示。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10.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以德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示。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议题一如何准确把握马
12、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所创立的无产阶级法学理论和学说。它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思想的积极因素,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法的本质和法律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使法学成为真正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法不是超历史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阶级意义上的法也将随之消亡。探究1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与人类历史上的法律思想的关系?(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水平12)探究2如何理解“法不是超历史的,而是人
13、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水平13)探究3简要说明法律的本质是什么?(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水平11、政治认同水平22)提示1.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是在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的法律思想的基础上才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推动了人类法治思想的进步,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2.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也不会永远存在,随着阶段和国家的消亡,阶级意义上的法也将随之消亡。3.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
14、同意志。1.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的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法的特征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2.准确理解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职能政治职能社会职能区别
15、含义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表现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确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维护经济基础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文化;规范某些技术指标联系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二者是统一的通过引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句或社会现实案例,考查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从而在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13、科学精神水平达到23、法治意识水平33。1.(考查科学精神、政治认同)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道:“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
16、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是在强调()A.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B.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特定的生产方式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D.法维护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解析马克思的话指明了生产方式决定着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B当选。该论断并未涉及法的产生和创制,A、C不合题意;该论断强调法的决定因素而非其作用,D不合题意。答案B2.(考查科学精神、政治认同)2019年12月30日,江西上饶中级人民法院对国家5A级景区三清山巨蟒峰被损毁一案宣判,被告张某、毛某、章某被判处相应刑事处罚并赔偿环境资源损失费合计人民币600万元。这是全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产和名胜古迹民事公益
17、诉讼案件。该案件的判决表明()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公民利益的体现A. B. C. D.解析我国首例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判决表明法能够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执行了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当选。材料未涉及法律的制定和认可,排除;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表述不准确。答案C议题二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材料一“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一个现代化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法令得到执行,国家就能够安定;法令
18、一旦废弛,国家就会出现动乱。材料二如图法治中国探究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水平31、法治意识水平33)探究2简要说明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水平31、科学精神水平32)提示1.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1.通过宪法和法律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明确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国家的原则。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自此,中国的法治建设揭开了历史
19、新篇章。2.中国共产党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相结合的道路。在法治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显著增强。3.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和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立法三个层级的法律规范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确保了国家权力正确行使,促进了经济发展,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了人民的各项权利。4.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及
20、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宗教信仰自由,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5.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法制环境形成。包括民事立法、市场主体立法、市场管理立法、宏观调控立法、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对外经贸合作立法,正在不断改善。6.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把依法行政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加强了行政主体立法、行政行为规范立法、行政监督和救济立法、国家公务员立法,加强了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问责等制度建设。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公正司法工作,完善了公开审判、合议、人民陪审员、辩护、诉讼代理、回避、司法调解、司法救助、两审终审
21、、死刑复核等检察和审判制度,创新和发展了仲裁制度、律师制度、法官制度、检察官制度、公证制度、司法救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努力维护了社会正义,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两审终审制是法院审理案件的一种审级制度,指一个案件需经两级法院审判后方可宣告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7.监督机构不断完善。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公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机制不断得到完善,行政、司法等国家权力的行使得到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讲话以及当前有关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事例,从而在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达到水平13、科学精神达到水平23、法治意识达
22、到水平33和公共参与意识达到水平43。1.(考查政治认同)马克思说:“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结合这句话我们应正确理解法治的本质,即()本质,指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A.法治追求的是公平和正义B.法治是不可能永恒不变的C.法治与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宗教、艺术相互影响D.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解析A、B、C三项都没有说明法治的本质,不符合题意;法治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应选D项。答案D2.(考查法治意识)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
2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保证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依法办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公民都能够树立法治观念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能够为国家各项工作的进行提供必须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故正确;在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的就是要保证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维护人民利益,故正确;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24、家,有利于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故正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但选项中“保证公民都能够树立法治观念”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故选A。答案A1.(考查科学精神)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是在()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 D.唐朝时期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西汉时期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我国才形成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答案D2.(考查法治意识)说文解字对“律”的解释是:“律,均布也。”均布,是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仪器。把法律一词中的“律”字比作均布,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是人们必须普遍遵守的行为
25、规范。材料主要说明了法律()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A.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B.只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约束所有人的行为 D.只规范被统治阶级的行为解析“均”说明人们必须普遍遵守,因此材料主要体现法律约束所有人的行为,故选C;A项与题干内容不符,B、D两项不符合“普遍”要求。答案C3.(考查法治意识)2019年以来,广东警方部署严打整治网络犯罪“安网”专项行动,在打击网络犯罪、清理整治有害信息以及有效防控网络安全风险等方面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省已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集群战役,共侦破网络犯罪案件1 700起,抓获嫌
26、疑人6 400余名,打掉团伙178个,缴获被泄露、窃取、买卖的公民个人信息3.9亿条。这表明()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国家重视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A. B. C. D.解析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因此观点错误;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4.(考查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这表现在()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司法机关坚持公民在法
27、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与法律相互影响A. B. C. D.解析都是法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表现,不符合题意。答案B5.(考查政治认同、法治意识)2019年9月23日,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与经验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法治新纪元,建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结合材料
28、,谈谈新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面的成就。解析本题要求谈谈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哪些成就,解答本题依据教材回答即可。答案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知识点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于()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C.西汉时期 D.唐朝时期答案B2.西汉时期强调
29、礼法结合,为世界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的形成做出了贡献。这一时期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是()A.法家思想 B.农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答案D3.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最终无不以失败告终。这充分表明()A.中华法系独树一帜,无法汲取现代法律文明成果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C.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D.地理环境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解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了机械照搬西方法治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C当选;A表述过于绝对,不选;
30、B与题意主旨不符,不选;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错误。答案C知识点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4.只有到了近代社会,法治才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A.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B.古代社会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C.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D.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解析古代社会人治超越法治,近代社会崇尚法律权威,根本原因在于生产方式的不同,D当选;A强调法的产生与题意不符;B与设问构不成因果关系,不选;C强调法的社会职能,与题意不符。答案D5.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下
31、列现象与法的产生相吻合的是()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的出现文字的出现阶级的出现A. B. C. D.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当选,不合题意。答案D6.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这体现的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法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通约束力D.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由生产方式决定解析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以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A当选;B、C不合题意,D并非法的特征。答案A7.2019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努尔
32、白克力,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刑云和陕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钱引安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死缓、有期徒刑十四年。这充分表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A. B. C. D.解析三位高级干部被宣判,受到刑罚处罚,这表明在我国,任何公民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我国社会主义法具有普遍约束力,当选。材料未强调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不选;材料未涉及法律的创制,排除。答案D8.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所执行的
33、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下列案件主要体现法的社会职能的是()2019年10月,台湾居民李孟居因涉嫌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依法逮捕2019年7月,福建省上杭县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中副总裁被拘留2019年12月,“梦幻西游”直播侵权案终审,网易获赔2 000万元2020年元旦当天,香港警方拘捕涉嫌非法集结及藏有攻击性武器的人员约400人A. B. C. D.解析根据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含义可知,体现的是法的政治职能,主要体现的是法的社会职能。答案C9.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由我国国情和社会制度的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下列关于我国
34、社会主义法的论述,错误的是()A.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B.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C.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解析B项反映的是一般意义上法的起源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B错误,符合题意。答案B知识点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0.截至2019年8月底,现行有效法律274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12 000多件,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这表明()A.我国的法治建设任务已经完成B.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贯彻D.依法治国
35、的前提已经完备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材料中“截至2019年8月底,现行有效法律274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12 000多件”,体现了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因此B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无关。答案B11.下面漫画表明()行政机关要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法律体系日趋完备A. B. C. D.解析漫画寓意在于党和政府加大反腐力度,因此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12.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4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从侦查、起诉、辩护、审判等方面明确
36、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和排除程序,切实防范冤假错案产生。该要求()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是预防腐败的根本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体现能彻底根除司法中不公正现象的发生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错在了“根本”,错在了“彻底根除”;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一决定()A.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C.体现了国家将人权保障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解析C项,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新法律的规定保护了公
37、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此项观点的具体表现,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重在说明我国新制定的法律中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相关内容,而非强调法律的权威,排除;B项,材料的主要内容不涉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关系,因此B与题意不符;D项,法律规定内容是对政府行政机关权力的规范化,并非对其权力的缩小,所以D项错误,故选C。答案C14.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人民陪审员法和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六部法律。这有利于()全体公民严格执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A. B. C. D.解析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六部法律,体现了我国全面落实依
38、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符合题意;严格执法属于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所以错误,故选D。答案D15.(综合)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7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法治建设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依据。答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其相适应。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制度要求我们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