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习练09 中国的地理差异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局部图,a、b、c是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a、b、c三条界线交会点所在省份( )A主要生长春小麦B有长江流过C煤炭资源丰富D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2图中四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中,城市地域形态呈条带状的是( )ABCD3关于图中地区所跨范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跨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B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C跨亚热带和暖温带D跨内流区和外流区【答案】1D 2B 3C【解析】1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a、b、c三条界线交会点所在省份是甘肃,甘肃主要生长冬小麦,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A错误。长江流经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
2、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B错误。甘肃有色金属矿产丰富,煤炭资源不丰富,C错误。最冷月一月0C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交会点所在省份甘肃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D正确。故选D。2城市分别是呼和浩特、西宁、兰州和西安,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西宁和兰州的城市地域形态呈条带状,B正确,ACD错误。故选B。3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祁连山脉位于甘肃境内,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是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贺兰山乌鞘岭位于图示区域范围内,B正确,不符合题意。
3、本区在秦岭一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C错误,符合题意。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是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由东向西递减B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C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平原高原山地D河流径流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呈现“冷湿”特征的是( )A甲B乙C丙D丁6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相比,乙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A矿产资源丰富B地处低纬地区,热量充足C与多个国家相邻,对外联系方便D人口众多,消
4、费市场广阔【答案】4B 5B 6A【解析】4气温整体上由南向北递减;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太平洋水汽影响,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我国地形由东向西表现为平原-高原-山地;河流径流量由南向北增大.据此分析本题选B。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干旱少雨;乙地地势高,冰川广布,呈现“冷湿”特征;丙地雨热同期;丁地全年高温,夏季多雨。据此分析本题选B。6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相比,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这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乙地虽然拥有绵长的国界线,但由于海拔高,且接壤地区也多为高原山地,对外联系远不如东部季风区方便;乙地区地势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地广人稀,经济较为
5、落后,消费市场小。据此分析本题选A。风火山地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区,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夏季融化深度为0.8-1.5m,土壤发育缓慢。区域内植被群落类型有高寒沼泽草甸、高寒高草草甸、高山草原。下图表示2004-2017年风火山多年冻土区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的月平均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决定该区域夏季气温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拔C植被D土壤8该区域冬季相对湿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风力小,蒸发弱土壤冻结,蒸发弱气温低,蒸发弱白昼短,蒸发弱ABCD【答案】7B 8B 【解析】7该区域地处青藏高原,该地夏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主要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B正确。
6、故选B。8由图可知,该地冬季风力大,蒸发强,错误。冬季冻土活动层冻结,土壤失去水分蒸发通道,土壤冻结,蒸发弱正确。该区域冬季气温在-10以下,气温低,蒸发弱正确。与同纬度相比,该地海拔高,白昼时间较长,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地理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甲分界线是我国()A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C800mm年等降水量线D1月0等温线10关于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纬度因素导致丙线沿90E经线延伸B地形因素导致甲线在40N附近出现闭合现象。C人口密度导致乙线呈东北-西南走向D三条线的走向都受
7、到了夏季风的影响【答案】9B 10D【解析】9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致,C、D明显错误;从外流河黄河、长江上游穿过,不是我国的内外流域的界线,A项错误;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一致,选B正确。10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上与我国的400mm年等降水量线走向一致,对降水量影响最明显的是夏季风,D项正确。海陆位置和地形导致丙线400mm等降水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部分沿90E经线延伸;图中甲线在40N附近无闭合现象;人口密度不可能影响河流的流向;故ABC项错误。故选D。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即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
8、,第二年则将原来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此种耕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该地区()A水利设施不足B环境污染严重C人口密度过大D干旱少雨12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A谷子B小麦C棉花D甘蔗13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则有利于()杜绝水土流失 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加大了地面坡度,减缓了地表风速加厚熟土层 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ABCD【答案】11A 12D 13C【解析】考查学生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农业耕作方式的作用、影响的能力。11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多大雨、暴雨,且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易发洪涝灾害,实行“垄沟耕
9、作”,把低平的土地堆高成垄并将作物种植在垄上,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垄沟配合还有助于阻水、蓄水,增强抗旱能力,因此这一耕作方式的产生反映了该地区农业水利设施不足、旱涝灾害多发的状况,A对;将平坦的土地堆高不能减轻环境污染,且农村地区环境污染较轻,B错;人口密度大会造成耕地资源紧张,而“垄沟耕作”并不能增加土地面积,C错;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为半湿润地区,而不是干旱少雨的干旱地区,D错。12该地为华北地区,属温带地区,可以种植谷子、小麦、棉花,A、B、C对;甘蔗为热带经济作物,甘蔗的生长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华北温带地区热量条件较差,不宜种植甘蔗,D错,因此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
10、作物是D。13将“垄沟耕作”应用到黄土高原地区,堆高的垄和低洼的沟相间分布,垄有助于拦水、拦土,沟有助于蓄水,因而这一耕作方式有利于蓄纳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农田水土保持能力,减轻水土流失,但不能杜绝水土流失现象,错对;将作物集中种植在垄上,增加了土壤的厚度,有利于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肥料吸收和利用率,对;垄沟相间分布,使耕地内部由平整的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增大了地面摩擦力,减缓了地表风速,但地面坡度并没有明显增大(耕地所在地区整体地形并没有改变),错;将土壤堆高,使耕作土壤厚度增大,即加厚了熟土层,对;故选C。二、综合题14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和“中国地形面积比例图”,回答有关问题。(1
11、)图1中,A地形区是_高原,该地形区位于我国的第_级阶梯。B地形区是_盆地,概括该地形区内我国最长内流河的水文特征。(2)图1中,C地形区是_平原,分析该平原冬季寒冷的气候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_。(3)由图2可知我国地形特点是:_(4)在山区经常会发生_(任写一种)地质灾害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_。14.【答案】黄土高原 二 塔里木盆地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为季节性河流域;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东北平原 不利影响:冬季寒冷霜期长,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冬季严寒而漫长使林木和农作物病虫害少;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存;利于当地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除农业生产外的其他产业活
12、动。 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区面积广大 泥石流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板块挤压使岩体破粹;季风气候使夏季暴雨较多。 【解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对中国地形图的应用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1)据图可知图A地形区是我国黄土高原,该地形区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B地形区位于我国西北,从位置判断是塔里木盆地,该地形区内我国最长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其径流量小,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融雪量大,为汛期,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冬季断流,为季节性河流,流经沙漠地区,含沙量较大,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2)据图可知C地形区是我国东北平原,该平原冬季寒冷的气
13、候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从有利的和不利的两方面进行分析,从不利方面看: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无霜期短,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冬季土地大多闲置,生产率低;从有利的方面看:冬季严寒而漫长,减少了林木和农作物病虫害;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存,地力得到恢复,土壤肥沃;利于当地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除农业生产外的其他产业活动,增加农民的收入。(3)从“中国地形面积比例图可知”我国五大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占比大,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相对较小。(4)在山区经常会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原因是山区地形起伏大,山高谷深,坡度陡,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板块挤压使岩体破粹,季风性气候降水集中
14、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15读图,回答问题。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宁夏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1)结合材料说明宁夏平原的成因。(2)指出P处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过程。(3)贺兰山被称为宁夏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15.【答案】(1)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2)山麓冲积扇。山区地势陡峭,速度快,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3)贺兰山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
15、;阻止沙漠入侵;其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解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考查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1)宁夏平原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据图可知,宁夏平原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黄河流经该地区,带来的丰富的泥沙沉积而成。(2)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P处位于山前,读图可知该地貌为贺兰山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是河流从山上侵蚀下来的泥沙被河水携带到山麓地带,在出山口时,河道变宽、流速减缓,泥沙堆积而形成的。(3)本题考查地形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依据图中的标注,贺兰山走向与经线的关系,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贺兰山为我国东部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银川平原位于贺兰山东南,冬季阻挡西北寒冷气流,阻挡沙漠入侵;夏季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增加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