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461KB ,
资源ID:91001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00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河北唐山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试卷综析】本套试题是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试题,主要考查的是选修史内容,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试卷遵循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紧紧围绕高二历史核心知识,考查目标合理、覆盖面较广,几乎覆盖了选修三本的所有主干知识。涉及到的思想有洛克、斯宾诺莎、顾炎武、康有为、孙中山、黄宗羲和卢梭;涉及到的法案有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权利请愿书、大抗议书、法国1791年宪法、阿斯奎斯法案;涉及到的革命有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巴黎公社;涉及到的战争有一

2、战、二战、海湾战争;涉及到的改革有日本的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命题质量比较好,有指导意义 卷(60分)一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詹姆士一世在议会中声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这充分说明詹姆士一世()A是教会组织的统治者 B主张国王权力必须在神权之上C在极力贬低神的地位 D在借助神权强化王权【知识点】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答案解析】D 解析:詹姆士一世本身并非教会组织的统治者,排除A项;他虽然极力强化王权,但是并没有把自己的权力置于神权之上,更没有贬低神的地位,故排除B、C两项。【思路点拨】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

3、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的说法,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他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议会。2经法国启蒙思想家改造,成为美国资产阶级政体的理论依据的思想是对下列哪一理论的继承发展()A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 B洛克的“分权制衡”C卢梭的“主权在民” D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知识点】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答案解析】B 解析:美国政体是典型的三权分立,这一理论继承的是洛克的“分权制衡”学说。【思路点拨】洛克是近代较早提出分权理论的思想家,洛克通过权力的分类,将权力的相互制衡内含于其中;通过对君主的地位和权力的保留,体现了高超的

4、权力运用技巧,从而确保社会权威的存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通过提升立法权的地位,确保了资产阶级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导权。总之,他通过对权力的分类和设置,较好地把握了其时代的需求,因而在其分权理论中铭刻着时代的特征。3斯宾诺莎认为:“神学不一定要听理智的使唤,理智也不一定要听神学的使唤,二者各有其领域。”斯宾诺莎所说的“理智”符合()A专制国王的要求 B本国教会的要求C资产阶级的要求 D封建领主的要求【知识点】斯宾诺莎的思想。【答案解析】C 解析:斯宾诺莎抨击封建专制理论,批判神学经典,主张哲学摆脱宗教控制,以此伸张和捍卫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权利。排除 A、B、D 三项,故选 C。【思路点拨】

5、斯宾诺莎是十七世纪荷兰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反封建、反宗教的杰出战士,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他反对残余的,顽固的封建传统和宗教势力对人的禁锢和束缚。4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男尊女卑【知识点】顾炎武的思想。【答案解析】A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顾炎武举出这些事实,旨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表明他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思路点拨】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认为君臣平等,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并提

6、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要有倡导议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法治”取代“人治”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学校议政;实行分治。5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知识点】康有为的思想。【答案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若诏旨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可知,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故选D。A、C与材料无关,戊戌变法没有发动群众,排除B。【思路点拨

7、】戊戌变法的局限性在于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手段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树敌过多;脱离人民群众,依赖没有实权的皇帝;内部意见分歧;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6我们说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民权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因为孙中山主张()A实现民主、自由和平等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改变清朝君主专制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知识点】孙中山的思想。【答案解析】B 解析: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属于孙中山民权思想与维新派民权思想的相同点,不符合“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条件, 答案选B。【思路

8、点拨】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内容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7权利法案是英国一部重要的法律,它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创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根本性转折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知识点】权利法案的影响。【答案解析】C 解析:权利法案的颁布极大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使之不能专权,因此C 项符合题意,答案选C。【思路点拨】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它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建立了君

9、主立宪制政体。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突出体现了()A天赋人权的原则 B三权分立的原则C主权在民的原则 D依法治国的原则【知识点】1787年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答案解析】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体现了国家权力在人民手中,选民行使手中权利,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答案选C。【思路点拨】1787年宪法人民主权原则的主要内容是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9法国大革命后,宪法修改更迭频繁,但多部宪法都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这是因为它()A宣布废

10、除君主制 B确立了法国的政治体制C宣布了关于人权、公民权和法治的一系列原则 D充分阐明了三权分立原则【知识点】人权宣言的地位。【答案解析】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能力。要是因为它所宣布的关于人权、民主、法治的原则符合近代法国民主化的发展要求,答案选C。【思路点拨】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性质),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推动了欧美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10根据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军事、外交是联邦专

11、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与州共有的权力。这就()A规定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 B实现了各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C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D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权利的要求【知识点】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联邦制原则。【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准确获取信息并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说明了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体现了它们之间分权制衡的关系。答案为B。【思路点拨】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实行联邦制政体。其内容有(1)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联邦政府只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联邦政府

12、,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组成。(2)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各州保留较大自主权。联邦制政体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又能够给地方自主权,发挥地方政权作用。但存在州权主义,可能会威胁中央集权。11“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更重要的是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这段材料表明()A欧洲广泛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范围内得以确立C欧洲资产阶级已经战胜了强大的封建势力 D开启了欧洲民主政治的新时代【知识点】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答案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

13、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经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两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开启了欧洲民主政治的新时代,故选 D 项。【思路点拨】本题难度适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是较早的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英法的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因为它们打击和削弱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1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知识点】辛亥革命。【答案解析】C 解析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是指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所以答案选C,A B两项是实现创举的前提条件, D项表述正确也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创举”的表现。【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产生的积极成果内容的理解,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清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广泛传播是辛亥革命最突出的积极革命成果,当然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远远不止如此。13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都涉及的问题是()A宗教自由问题 B税收问题C军事问题 D对外关系问题【知识点】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的相同点。【答案

15、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议会通过的这两个法律性文件都是在国王厉行专制统治的情况下通过的,因而主要是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思路点拨】权利请愿书与大抗议书对比:相同点:强调议会掌握征税权,要求限制国王权力。(1)历史背景: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国王与议会矛盾进一步激化。(2)内容:从权利角度对王权加以限制;提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更重要的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出工商业自由、政府对议会负责等要求。这反映出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的本质特点。(3)结果:国王被迫接受,但无意真正执行;国王坚决不接受,之后挑起内战。不同点(1)斗争方式:前者请愿后者抗议(2)具体要求:权利请愿书国王不侵犯臣民的

16、财产和人身安全;大抗议书要求政府对议会负责,即国王受议会控制(3)结果:大抗议书通过后,国王坚持不接受,并挑起了内战。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的出台体现了英国早期的议会政治传统。(4)实质:权利请愿书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有权参与国家政策制定,封建王权的运用要受到议会的制约。大抗议书明确表达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反映了他们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愿望。总之,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是在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之前的重要法律文件,总的趋势是对王权限制的日益严重。14从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目的看,三级会议在当时拥有的权力是()A审判重大案件 B行政管理C批准征收新税 D制定法律【知识点】三

17、级会议。【答案解析】C 解析:可从三级会议召开的背景分析,路易十六统治时期,宫廷挥霍无度,造成国库年年人不敷出,财产危机日益加剧,并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为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因此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故选项C符合题意。【思路点拨】三级会议是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参加者有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市民(第三等级)三个等级的代表。通常是国家遇到困难时,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集会议,因此会议是不定期的。它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批准国王征收新税。在会议期间,三个等级各自讨论议案,只有在拟定对国王的回答时才举行联席会议。15(2012天津高考)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

18、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 B这一事件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知识点】法国大革命。【答案解析】D 解析: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虽然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但是由于人们思想保守,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1804年拿破仑称帝,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52年第二帝国建立都说明了这一问题。也可以用排除法,A项不符合近代法国的历史实际,B项是以1794年“热月政变”为标志,C项是1795年以来的法国督政府软弱无能(具体事件是1799年的“雾月政变”),ABC三项都可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法国大

19、革命。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虽然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但是由于人们思想的保守,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16“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知识点】英国的民主政治。【答案解析】D 解析: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民主制度初步确立。但民主制度还不完善,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英国的议会选举仍沿袭中世纪的选举制度。因此还是一种“寡头政治”,工业资产阶级、妇女等大部分人没有选举权。故选D。【思路点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

20、立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渐进式的过程,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采取疾风暴雨式的革命方式。17右图为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一幅漫画,在铁砧旁的三个人分别是贵族、教士和平民,他们在共同打造一部新宪法。这部宪法应该是A人权宣言 B1791年宪法C拿破仑法典D1875年宪法【知识点】法国1791年宪法。【答案解析】B 解析:因题干时间限制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首先可排除C、D两个选项,而三个阶级共同“打造的一部新宪法”,因此正确选项为B。【思路点拨】法国大革命初期通过的君主立宪制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由制宪议会于1789年7月着手制定,1791年9月生效。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已发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规定

21、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1820世纪初,英国的政治民主日益扩大,使英国下院的议员能更为广泛地代表民意的法案是()A重新分配议席法 B取缔选举舞弊及非常行为法C阿斯奎斯法案 D王位继承法【知识点】阿斯奎斯法案。【答案解析】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议会下院的权力得到了增强,上院的权力遭到了削弱,主要是通过了阿斯奎斯法案,答案C项。【思路点拨】自由党内阁首相阿斯奎斯在下院自由党多数议员的强烈支持下迫使上院屈服,1911年,两院通过了阿斯奎斯法案, 规定下院通过的财政法案在提交上院后一个月就自动成为法律;其他法律在下院中连续通过三次,上院即使反对亦无效。 使

22、上院的否决权得到了限制,并逐渐同国王一样成为一种摆设。191832年、1867年及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本质上反映了()A选举权的扩大 B议会制度呈现民主化趋势C工人阶级要求掌握权力 D广大民众要求议会改革【知识点】英国议会改革。【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选举权的扩大,是议会改革的表现,A项不正确;工人阶级要求掌握权力和广大民众要求议会改革是原因,C、D两项也应排除;三次议会改革后民主的范围不断扩大,反映了议会制呈现民主化趋势。【思路点拨】所谓的民主化,就是让大多数民众都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选举权的扩大就是大势所趋。20下表为1854年美国国会议案表决情况,该

23、表主要反映了() 赞成的议案党派非营利志愿协会公司(10项)公立学校(15项)社会改革(监狱改革、收容所改革等)反对蓄奴制商业公司(49项)共和党71%68%66%82%77%民主党37%47%41%10%39%A两党势均力敌 B两党在奴隶制问题上矛盾尖锐C共和党在选举中占全面优势 D两党分歧日趋缩小【知识点】美国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答案解析】B 解析:从表中五种议案两党的意见可知双方有较多分歧,而在奴隶制问题上分歧最为明显,且表中数据并未提到谁占优势的问题,故选B项。【思路点拨】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北方资本主义坚持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因为当时北方正处于资本主义工业高速发展时期,这就需要有充足的原

24、料和劳动力。而南方的奴隶主种植园中有两百多万的黑人奴隶,如果把他们解放了,北方就会得到大量的黑人廉价劳动力。二者在奴隶制的存废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21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广泛兴起的“进步运动”()顺应了民心打击了邪恶势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遭到了残酷镇压A B C D【知识点】美国20世纪初的“西进运动”。【答案解析】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进步运动”期间,美国政府、市政和州政都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化建设,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选A。【思路点拨】20世纪初的美国“进步运动”是在面对工业化、城市化与移民潮的国内背景和革命与改革运动风起云涌的国际环境下,

25、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的广泛调整与适应。大体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和州的改革,主要目标在于建立公正的州、市政府,消除城市和州政府的腐败现象;二是社会正义运动,中心内容是改善城市大众,尤其是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三是联邦政府的改革,即要求运用联邦政府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限制大公司的随心所欲,调整金融、货币、资源等经济政策,并对劳工政策实施改革,等等。“进步运动”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全国规模的改革运动。22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

26、家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知识点】明治维新。【答案解析】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脱亚入欧”并不是指地缘上的变化,而是指日本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日本由落后的封建国家发展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故选C。【思路点拨】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政治: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在自由民权运动的推动下,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文化: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

27、世界强国行列,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3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知识点】巴黎公社起义。【答案解析】C 解析:从建立新政权、废除旧制度、结束无产阶级遭受的奴役可以看出这个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从结束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可以看出这个政权带有维护国家主权的方面,同时符合这两个方面的只有巴黎公社起义这一选项。A

28、项里昂工人起义并没有建立政权,B项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权,D项二月革命后俄国仍参加一战,也不符合题意。【思路点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大的经验);丰富了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241938年,国民党声明:“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应献出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然抗战之胜利唯望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以上材料表明国民党()A愿意加强国共合作力度,团结抗日 B决定发动全民族的抗战C总结以前战事,以利再战 D仍坚持其独裁统治【知识

29、点】国民党坚持抗战的目的。【答案解析】D 解析:解题的突破口在材料的后半部分“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表明国民党仍坚持其独裁专制统治的立场。【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解解题的关键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25有人说:“巴黎公社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这一观点()A正确揭示了巴黎公社的历史作用 B完全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C没有认识到巴黎公社在民主建设方面的贡献D没有正确认识到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现实【知识点】巴黎公社。【答案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巴黎公社的成立背景和结果分析判断。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尚处于

30、上升阶段,无产阶级还不具备成功夺权的客观条件,巴黎公社只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革命,巴黎公社只是一个城市自治组织。因此说巴黎公社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不是对巴黎公社历史作用的正确揭示,也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确实是没有正确认识到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现实。排除A、B、C三项,故选D。【思路点拨】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还代表着历史发展的主流。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碍了经济基础的演变的结果。;(2)客观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3)主观原因: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

31、农民的支持;没有乘胜追歼残敌;没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26“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知识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答案解析】C 解析:题中提到“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只有拿破仑法典的颁布符合题意,人权宣言废除了封建王权、神权和特权,肯定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对确定具体法律规范没有意义,故A项排除。B、D两项是启蒙思想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并不是法律文件,排除。故答案选择C项。【思路点拨】拿破仑

32、法典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原则鲜明,编排合理,逻辑严谨,语言简洁,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部诞生于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保卫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制定的。而且这部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也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由于该法典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因而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从而具有了广泛的世界意义,其内在的价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夺目,成为欧洲各国立法的蓝本。2720世纪4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分析当时国内的形势时说:“第一中国要和平,第二中国要民主”为争取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 ) A召开第七

33、次全国代表大会 B签订“双十协定”C掀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D与国民党恢复和谈【知识点】双十协定。【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是情景型选择题。关键在于通过题干的情景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为哪一历史事件,要注意限制词。题干注意时间为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产党为和平与民主所作的努力”。A是为1945年召开,从时间上看是与题意相符合,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并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然与“为争取尽快实现这一目标”这一限制不符合,故排除;B是

34、中共为实现民主与和平,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会议山签订的,与题意相符;C是广大人民群众因国民党反动统治而掀起的运动,故排除;D是为20世纪40年代末,与题意不符。【思路点拨】“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这场斗争,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双十协定”的内容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对人民有利;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他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28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和民族国家形成成为潮流。为君权辩护的学说符合这种潮流,是因为这一学说( )。A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 B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C强调国家的宗

35、旨是维护稳定和保障生命安全 D强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知识点】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答案解析】D 解析:在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为君权辩护的思想都要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因此顺应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的需要。【思路点拨】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从目的来看,两种思想都主张实行君主制,都为君主制辩护。从内容来看,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从历史趋势来看,都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从局限性来看,都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2)不同点:在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君主权利上升表明神权已受到严重冲击,在社会上的威信

36、降低,强调君权作为国家统一、集权的保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29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各有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 B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C英法革命过程中都建立过共和国 D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留下封建残余【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答案解析】D 解析:简要回顾课文知识。美国未曾经历过封建社会,不存在革命后留下封建残余的史实。【思路点拨】美国是英国人的后裔,直接经历的就是奴隶制到资本主义的发展。301927年,国学大师王国维上书废帝溥仪:“臣伏愿我皇上日思辛亥、丁巳、甲子之耻,潜心圣学,力戒晏安。”其中“丁巳之耻”是指A中华民

37、国建立 B张勋复辟失败 C宣统皇帝退位 D伪满洲国覆灭【知识点】历史纪年法。【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选修二内容。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法,即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 序组合起来,从甲子开始,六十年一个轮回,周而复始。1894年的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 戌变法对此均有涉及。已知“辛亥”年为1911年,由此推断“丁巳”年为1917年,这一年发生了张勋复辟,结果失败,故答案选C。【思路点拨】四种历史纪年法(1)帝王纪年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方法,它是以帝王即位之年或次年为元年,依次则为二年、三年按顺序计算。(2)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是帝王纪年法的继续,自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元年(公元

38、前140年)开始,以后我国历代帝王就都用年号纪年了。(3)干支纪年法(略)。(4)公元纪年法。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就是公历纪年,公元元年是开始纪年的标志,相传这一年是传说中耶稣的诞生年。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前推算称之为公元前X年,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可以省略“公元”二字)。从推算的数字中可以看出,公元前的年代,数字越大,距今越远;公元后的年代则正好相反,数字越大,则距今越近。这种纪年方法在欧洲6世纪时开始使用,全世界普遍使用则是在公元1400年前后。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才使用公历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49年9月21

3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上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9月27日,我国政府决定,把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3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知识点】一战战场。【答案解析】C 解析:选C。一战时期,德国面临两线作战,基本战略是速战速决打败敌人,材料反映出当时双方陷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情况无疑对德国是最不利的。【思

40、路点拨】欧洲一直是一战的主要战场,共有三条主要战线:西线是英、法对德战场;东线是俄国对德、奥战场;南线是奥匈帝国对俄国与塞尔维亚战场。32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 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 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 BC D【知识点】美国、苏俄与一战。【答案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的理解。 这两种行为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国家利益展开的,它使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力量并未因苏俄退出

41、而削弱,反而使同盟国 一步步走向崩溃,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思路点拨】始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6年底交战双方依然势均力敌难分难解。但到了1917年,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却改变了立场,直接参加协约国方面对同盟国的作战。主要原因是美国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苏俄退出一战的最主要影响是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3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

42、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A BC D【知识点】一战的影响。【答案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含的选项。分别从政治经济、殖民体系、国际地位等方面说明了一战对欧洲的消极影响,故选D。【思路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法德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开始改变欧洲格局,美国通过战争大发横财,开始谋划称霸世界的机会,“十四点原则”的提出就是其称霸的野心的表现。34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素以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

43、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意图是()A不要过分削弱德国 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C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 D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知识点】凡尔赛和约的影响。【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此题考查的是一战后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欧洲大陆均势是其传统政策,所以应该选择D。因为俄国发生的布尔什维主义的革命让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非常惊慌.。而一战后,德国民怨沸腾,劳合乔治担心战胜国对德国的赔偿要求如果过严可能会导致德国也发生布尔什维主

44、义的革命,毕竟德国是共产主义诞生的摇篮,共产主义在当时的德国是很有市场的。小国有捷克波兰奥地利等国家,这些国家以前是普鲁士的领土,所以有大量德意志民族的人。【思路点拨】17世纪以来一直到二战结束英国一直推行“大陆均势”政策,其含义主要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实质是由英国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海外利益,保持英国的海上霸权。35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的真实意图是()A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C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

45、斗争 D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知识点】华盛顿会议。【答案解析】D 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辨析问题的能力。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亚太地区的扩张,威胁到英国和美国的利益,因此英美千方百计要抑制日本的势力扩张。【思路点拨】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英美法向日本施加压力,主要是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36右图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下列各项是对此图

46、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此图反映的时间可能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B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心态C此图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D此图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知识点】美国在二战时期对外政策的转变。【答案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美国在二战爆发前后采取“中立”政策,自认为“不会被传染”,但是美国由于在东亚与日本的矛盾激化,蒙受法西斯流感的消极影响,最终也被卷入反法西斯战争,故D项分析不正确。【思路点拨】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

47、等国。二战前,美国的对外政策是奉行完全中立。二战爆发后,面临法西斯国家的步步进逼,在罗斯福总统的努力之下,美国逐步放弃了中立政策,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援助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美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71970年的一个冬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被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神色凝重地跪下了。这一举动的内涵表明德国()A曾经占领波兰 B深刻反省历史C实行非军事化 D奉行和平外交【知识点】德国对战争的反省。【答案解析】B 解析:勃兰特的这一跪充分说明德国对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犯下的罪恶有了深刻的反省和诚挚的忏悔。本题非常巧妙地折射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拒不承

48、认历史、篡改历史的不光彩的一幕,警示人们要重视历史,面对现实,共建和谐与和平。【思路点拨】本题借助德国总理向波兰人民纪念碑下跪这一材料情境,考查考生分析论证能力,涉及二战后德日政府对二战期间法西斯给世界人民犯下罪行的态度和认识等史实。38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A改变了大战发生后美国的“中立”政策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C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知识点】珍珠港事件。【答案解析】D 解析:从图中的“太平洋”“瓦胡岛”等信息可判断这一事件是指珍珠港事件,这一事件发生于1941年12月,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

49、940年德军在西线得手后,美国就已正式放弃了中立政策,因此A项不正确;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的事件是发生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由此排除B、C两项;珍珠港事件后不久,即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表明反法西斯力量实现了更大规模联合,因此D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为识图型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从地图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考生解题的关键是要对“这一事件”做出准确判断。39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解读正确的一项是()伤亡人数伊拉克军队多国部队死亡约2万人478人受伤约8万人3 754人A多

50、国部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B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C伊拉克军队在溃败过程中自相残杀 D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知识点】海湾战争。【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的数据来 看,伊拉克军队的伤亡人数多于多国部队的人数,其主要原因是多国 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A、C、D 的表述均不符合史实。【思路点拨】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

51、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40目前,不少人已经认识到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贫困会导致冲突。这表明()A和平与发展彼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 B战乱和冲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C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第三世界国家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知识点】贫富差距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答案解析】A 解析:题目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贫困,容易导致社会动荡,也会给外部势力干涉提供借口,所以贫困会导致战争。【思路点拨】世界经济论坛今日发布了201

52、4年全球风险报告,该报告包含全球700多位专家观点,认为长期的贫富差距是未来十年最可能造成严重的全球性危害的风险。卷(40分)二非主观题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令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16101695)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53、 所以,如果我们撒开社会公约中所有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最高的公意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是在这种结合行为的刹那问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用来代替每个订约者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与大会中所有票数相等,而共同体以同样的行为获得到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卢梭(17121778)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6分)(2)两国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

54、之处是什么?(2分)从阶级属性和作用两方面谈谈中国和法国的这种相似思想的不同之处。(7分)【知识点】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答案解析】(1)经济上都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 (2分)政治上都是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 (2分)文化上都是由于封建文化专制的严酷(或者答法国的教会神权统治与中国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也可给分)(2分) (2)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2分) 不同之处:阶级属性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2分)作用法国的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

55、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5分)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第(1)题注意 联系时代特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共同之处。第 (2)题共同之处是批判君主专制,主张民主;不同之处是在阶级属性上代表不同的阶级,作用上有明显的差异。【思路点拨】【比较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启蒙运动】相同点:(1)背景: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2)内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带有鲜明的民主色彩(3)影响:都起了思想启蒙作用,都推动了民主革命不同点:(1)阶级立场:前者是代表市民工商阶层;后者代表资产阶级(2)从内容看:前者倡导经世致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经济上工商皆本,学术上学以致

56、用,思想上反对程朱理学。后者提出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宣扬理性主义。(3)从影响看:前者没有推动社会转型;后者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更为彻底,更具有政治革命性质。对未来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更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4)从对象看成:前者主要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程朱理学,没有否定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后者反封建、天主教会及其神学、封建专制制度,要推翻封建制度。4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在前进道路上的两个交

57、替的历史阶段。革命与改良历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否定又发展的历史辨证关系。(15分)请回答:(1)结合时代背景的变迁,指出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如何先后出现的?(8分)(2)从两派政治实践的结果,说明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否定又发展的历史辨证关系。(7分)【知识点】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答案解析】(1)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随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潮流的主流,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改良运动,百日维新使变法达到高潮。(4分)清政府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

58、,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工具。这促使大批爱国人士走向革命道路,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历史进步的主流。清末预备立宪骗局破产,革命形势成熟,辛亥革命爆发。(4分)(2)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戊戌变法维护清政府,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1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改良道路的否定。(3分)辛亥革命树起民主共和的旗帜,对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的打击大于戊戌变法,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3分)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有国际和国内背景(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思路点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

59、同点 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 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

60、,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4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第二百三十一条 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认定而德国也承认,由于德国及其盟国进行侵略而把战争强加于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及其国民的身上造成的全部损失与破坏的责任。凡尔赛和约材料二美国黑人领袖W.E.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始。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

61、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引起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这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谈谈你的看法。(4分)(2)人们对材料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始”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有人理解“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6分)【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答案解析】(1)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不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和势

62、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疯狂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同意“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局面;国际联盟的建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同意“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帷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法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随着新的不平衡出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新的战争就将来临;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激烈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激化;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解析:第(1)问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评价提炼观点时注意结合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

63、和协约国的对立局面;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无论同意何种观点都应注意史论结合。【思路点拨】一战的起因:(1)根本原因是资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具体原因是帝义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形成及帝义国家三对矛盾(英德、法德、俄德矛盾)的进一步发展;(3)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一战的影响:(1)引起帝义列强力量对比变化: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胜利但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在战争中牟取暴利成为经济强国。(2)引起了一系列革命: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匈牙利等也先后爆发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巴黎和会导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3)引起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4)打破了国际关系旧格局建立新格局,经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新的凡华体系建立。(5)无论是战胜的协约国集团的各国,还是战败的同盟国集团的各国,一战都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