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是一幅关于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漫画。摸着石头过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艰难的探索,逐步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想一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呢?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意义。2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意义。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
2、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依据材料,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提示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为此党和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提示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
3、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话论述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是如何落实的?提示 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
4、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考点一 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标要求内容的深化(2)特点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3)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村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人民公社被乡、镇机构取代。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促进了
5、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A减租减息B土地改革C农业集体化道路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角度1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角度突破【示范1】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万里:改革开放的大功臣中说:“那时,在中国大地上甚至广为流传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的佳话,当然这不是对几个人的颂扬,而是人民对中共中央正确决策的高声歌唱。”文章中的“正确决策”是指实行了()。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万里”“改革开放”“吃粮”“吃米”,应是改革开放中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 D材料一 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6、。”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角度2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角度突破【示范2】阅读下列材料:答案(1)指导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失误: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原因 内容 结果 土地改革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发展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
7、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考点二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改革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标要求内容的深化农业合作化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 党的主要领导人的主观认识“一大二公”。合作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超越农村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生产者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正确决策 坚持土地公有制。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 材料一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
8、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20世纪60、7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二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角度从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角度突破【示范3】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现象?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历史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答案 原因:人民公社体制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革”破坏了社会经济。关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说明: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热点背景 2011年11月20日,国土部副部长王世元表示,国土部门将鼓励有
9、条件的地方进行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成立集体土地农业经合组织、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公司等,使农民对集体资产享有充分的股权,通过完善和强化土地用益物权,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最大化。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典例1】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思路导图 答案 DA基本满足了群众的要求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C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D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10、探索【考向1】1978 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对这种做法认识不正确的是()。解析 考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据材料可知当时是1978年,农村依然是人民公社体制,而这一做法实际上就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否定,也是当时的一种探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需求,但他并没有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土地仍属于公有。答案 C热点背景 2012年1月18日,是邓
11、小平南方讲话20周年。1992年1月18日到2月2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是死路一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典例2】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C城乡差别的消失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思路导图 答案 BA按劳分配制度的创新B管理模式的创新C所有制方面的创新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考向2】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
12、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这里的“创新”具体是指()。解析 根据所学,19781992年是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改革目标;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2004年以后是纵深推进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使我国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答案 D 思考: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答案提示 主要是因为小岗村的村民在省政府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为了摆脱自身的困境,大胆地把生产队的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自负盈亏,充分调动了
13、这些承包土地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他们的精心劳动,获得了比以往多得多的收获。【学思之窗】(P5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答案提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农村对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和城市中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在农村改革中,主要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城市中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主要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通过政企分开、简政放权,通过推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经济,通过改革分配制度等,调动了企业和领导
14、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推动我国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探究学习总结】(P57)一、本课测评 阅读以上内容,请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结合今日农村的变化,试分析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答案提示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选择农业首先改革。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另外,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二、学习延伸 农村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也要看到,中国国情导致改革后我们依然实行的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都十分落后,要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难度。此外,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还跟不上工业化发展的要求,还需要开拓思路,探索新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