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59.50KB ,
资源ID:9094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0944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1、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卷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成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A.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形成的一个地理因素 B.港湾众多,促进了航海业发展C.人多地少成为海外扩张的一个因素 D.有利于同西亚各国的交流2下列因果关系的叙述,判断正确的是前提: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结论:梭伦改革能从根本上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前提、结论皆正确 D前提、结论皆错误3恩格斯曾评价道

2、:梭伦改革“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因素”,通过改革,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这说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 )A. 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利 B. 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C. 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 D. 成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4. 梭伦改革废除并禁止基于债务而发生的债务奴役制,从而使整个雅典城邦摆脱了由于债务奴役猖獗而出现的分崩离析状况,使雅典人构成的“自由人集体”在阿提卡境内成了自由和财产得到可靠保证的政治组织。这()A有利于公民群体的形成 B起了稳固公民团体的作用C满足了公民平等的愿望 D使雅典奴隶制度被彻底废除5.梭伦改革前,雅典立法权掌握在元老院,司法权掌握在贵族

3、法庭,梭伦改革后,公民大会掌握立法权,四百人议事会为常设机构,公民陪审法庭掌握司法权。下列对梭伦改革评价正确的是()A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B改革导致了贵族与平民矛盾加剧C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D打击并推毁贵族的世袭特权6. “围剿公田”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的瓦解,吕氏春秋曾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据此判断“围剿公田”的根本原因是()A 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 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 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7.史记商君列传载:“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4、。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商鞅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取信于民,树立政府威信 B 以此挑选有胆识者C 建立个人威信,笼络人心 D 显示其权势,以警告反对者8.如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由此统一度量衡。此举重大的意义不包括( )A 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 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C 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 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9.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

5、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这反映的实质是( )A 商鞅出行戒备森严 B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 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 D 商鞅奢侈浪费10.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富裕农民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没落贵族 11.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少数民族政权创立者对其祖先追述如下,该记述可以说明( )政权及创立者 民族 史书记述 出处 汉 刘渊 匈奴 汉室之甥 晋书刘元海载记 夏 赫连勃勃 匈奴 大禹之后,世居幽朔 晋书赫连

6、勃勃载记 北燕 慕容氏 鲜卑 有熊氏(炎帝)之苗裔,世居北夷。 晋书慕容廆载记 北魏 拓跋氏 鲜卑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魏书序记 A. 北方民族共同的民族起源 B. 北方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C. 北方民族政权的制度沿革 D.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12.(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 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 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 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 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13.史料记

7、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引起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A. 屯田制 B. 均田令 C. 征役制 D. 雇募制14.北魏太武帝“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北魏孝文帝“复以河阳为牧场,恒置戎马十万匹,以拟京师(洛阳)军警之备。每岁自河西徙牧于并州(注:今山西太原),以渐南转,欲其习水而无死伤也。”这反映出北魏时A. 精耕细作技术明显进步B. 自然灾害频繁影响农业活动C. 北方畜牧业有较大发展D. 江南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15.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

8、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A. 为隋唐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B. 促进民族大融合C. 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16.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土”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工作。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 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17范仲淹在鉴于诏条部东十事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

9、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增加政府收人,增强军队势力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18“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19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这两项措施分别是A青苗法保甲法 B均输法保甲

10、法 C市易法将兵法 D免役法保马法20钱穆指出:“王安石的新法之招人反对,根本上似乎还含有一个新旧思想的冲突亦可说是两种态度之冲突。此两种态度,隐约表现在南北地域的区分上。新党大率多南方人,反对派则大率是北方人。”据此推断A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政治观念 B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C变法措施加重了北方人的负担 D变法集团内部出现了分裂倾向21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2215世纪,欧洲中产阶级与国家君主觊觎教会巨大的

11、地产和各种金银珠宝、艺术作品等巨额可动产财富,同样让他们垂涎的是以什一税的形式从各个国家源源不断流入罗马的税收,以及大量的诉讼费、特许费和豁免税。这导致了()A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B近代欧洲革命的相继发生C教权与世俗权力的矛盾严重 D信仰危机在欧洲不断发展23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使

12、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241527年,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弟娶兄嫂而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拒绝。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且通过国会立法宣布脱离罗马教廷,英国开始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以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教皇不懂爱,由一场离婚案引发的英国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A路德教提倡的“因信称义”影响巨大 B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C资本主义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 D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尖锐对立25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资产阶级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

13、财产 B西欧各国的王权普遍得到加强C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26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与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27. 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

14、,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A. 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 B. 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C. 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 D. 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28.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 B. 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范围C. 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 D. 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29. 明治天皇曾经下诏:“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

15、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C.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30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311888年,康有为进京上书指出中国危机,提出“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向西方学习,实行改革。但当时“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

16、”。这局面反映了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 B政治近代化步履维艰C学习西方条件尚不具备 D光绪因大臣阻挠被蒙蔽32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33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由此推知制度局A得到保守势力的支持 B加强了君主专制C注重维护皇帝的权威 D等

17、同于英国式的议院34甲午战争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A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B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C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D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35维新运动期间,中国兴起了前所未有的创办学会的热潮。到1898年9月“戊戌政变”止,各地兴办的各类学会就有70余个,有政治性学会,也有各种专门学会,如算学会、测量会、不缠足会、农学会、法律学会等。这反映出当时A民众结社权利得到清廷认可 B维新变法运动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C近代中国救国思潮的复杂性 D维新进步思想得到一

18、定程度的传播卷二、非选择题3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并且在英国,特别是在苏格兰,创立了有力的共和主义的政党。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材料二 仅仅在研究这些多少是人工造成的世界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而且,甚至在基督教的领域中,这种宗教色彩,对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来说,也只表现在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即从十三世

19、纪起到十七世纪止;同时,这种色彩不能像费尔巴哈所想的那样,用人的心灵和人的宗教需要来解释,而要用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教和路德教的作用(6)。(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举例说明。(6)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为了解决当时的“积贫”问题,王安石的指导原则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从根本上巩固并扩大税源;强迫逃避税负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权阶层多交税费,强迫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单丁、女户、佛寺道观和官员家庭交纳免

20、役钱。 摘编自姜锡东“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内外交困的清朝政府对其经济政策作了调整。核心是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清政府在采取措施维持、改造和扩张国家资本的同时,也放宽了对私人资本的限制,鼓励和允许他们在一些领域中的发展,个别的还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 摘编自徐卫国论甲午战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1)指出材料一中王安石变法是如何解决“积贫”问题的。(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经济政策调整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9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答案AACBCBAAC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D

21、BABCACBD题号192021222324252627答案AAACCCDCA题号2829303132333435答案CDDBDCCD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希腊多良港,本身山地众多,没有广阔的平原,这种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城邦林立的特点。故选A2.A3.解析:选C 财产等级制按财产多少享有不同的权利,贵族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会被剥夺政治权利,故A项错误;财产等级制由财产划分等级,不能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故B项错误;在财产等级制之前,权利被贵族掌握,工商业主没有参政的权利,故财产等级制为工商业主参政议政提供了条件,故C项正确;平民在财产等级制下不能掌握很大的权利,故D项

22、错误。4.B 5.C 6.B 7.A 8.【答案】A【解析】材料中“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未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统一度量衡从而防止了地方赋税交纳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故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商鞅变法触动了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忌恨,为了安全起见,商鞅出行时重兵保护,体现了商鞅变法的艰难和商鞅变法的决心勇气。10.D 11. 【答案】B【解析】A.北方少数民族的起源各有其渊源,该项表述错误,且题干信息未体现,故排除A;B.根据题干信息可

23、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与汉族关系密切,根据材料中的史书记载刘渊建立的汉为“汉室之甥”,夏是“大禹之后,世居幽朔”,北燕是“有熊氏(炎帝)之苗裔,世居北夷”,北魏是“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由此推知他们建立政权后追根溯源都是华夏族的后裔,说明他们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故B项正确;C.题干信息未反映制度改革的史实,故排除C;D.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合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故排除D。12.A 13. 【答案】B【解析】北魏初年,州郡之民弃卖田宅,漂居异乡,后来却纷纷“返旧墟”,主要是因为当时统治者实行了均田令,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

24、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使自耕农民能比较稳定地占有和使用土地,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4. 【答案】C【解析】C.根据题干“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复以河阳为牧场,恒置戎马十万匹,以拟京师(洛阳)军警之备”可知,北魏时统治者注重畜牧业发展,推动北方畜牧业有较大的发展,故C正确;A.题干是畜牧业发展不是农业发展,排除A;B.题干无法体现自然灾害,排除B;D.题干没有江南与北方农业的对比,排除D。15. 【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为唐朝的再次

25、统一和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故A正确;B.本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错误;C.此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错误;D.依据材料信息不足以得出“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的结论,故D错误。16.C17.B18. 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A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B项不选;材料中体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事实力,C错误。19.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青苗

26、法主要是官府贷款给农民,类似于“官办之劝业银行”。 保甲法则是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符合“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故选A。均输法、市易法与市场相关。保马法、将兵法、免役法与上述材料无关。20. A宋代南方经济相对发达,新党多出自南方,而反对派多出自北方,说明经济的发展程度会影响到政治观念,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变法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和加重北方人负担的内容,排除BC项;材料反映的是新法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出身地域,不是变法集团内部出现分裂,排除D项。故选A。21.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国王代表的是王权,教皇代表的是教权,教皇主持国王的加冕典礼表明教权制约王权。B项不

27、符合题干信息,C、D两项均不是实质。22. 【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15世纪时欧洲资产阶级、王权与天主教会在经济上的矛盾,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于14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王权的政治革命,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C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信仰问题,故D项错误。23. 【答案】C【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没有动摇上帝的地位,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没有批判专制王权,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与圣经直接对话,让人们自己去思考,故C项正确;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出现,故D项错误。24. 【答案】C【解析

28、】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是本质反映。25. 【答案】D 【解析】宗教改革首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意识形态领域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26.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由“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得知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所以选C。27. 【答案】A【解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把“天皇重新抬出来”是为了结束封建专制的幕府统治,故A项正确; BD两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

29、均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建立的是以天皇为首的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28.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实行土地私有制是农业改革措施,与材料工业情况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看,国营企业建设已经导致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不会再增加拨款、扩大规模,故B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是国家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创建样板企业后低价出售给个人,继而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是改革之初的情况,与材料反映的情况不符合,故D项错误。29. 【答案】D【解析】从材料“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此政策的指导下殖产兴业

30、,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故D正确。A属于政治方面改革,排除。B属于农业方面改革,排除。C属于文化方面改革,排除。【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国营工厂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政府转而扶植私人企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一大批国营工厂出售给大资本家,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故答案为D项。ABC项,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日本颁布一系列经济政策,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允许土地买卖;1873年,颁布土地改革法令,商品经济发展,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也稳步提高;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效仿。此三项都是在19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30.D31. B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

31、主张“内政”向西方学习,遭到社会和官员强烈反对,说明学习西方条件尚不具备,故选B;“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表明社会救亡图存意识并不普遍,A错误;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中体西用思想下已经有器物方面的学习西方,C错误;材料反映的整体局面是康有为主张不为大家所认同,而不是材料最后半句话的夸大延伸,当时还是慈禧垂帘听政时期,D错误。32. 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历史史料,解读历史史料的能力。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观念。3

32、3. C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最终由皇帝裁决”,说明其注重维护皇帝的权威,C正确;题干未体现保守势力对制度局的态度,排除A;制度局代表了维新派的政治设想,局内成员共同议事,有民主的成份,不能简单的认为其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制度局中,皇帝权力较强,显然与英国的议会不同,排除D。34.C根据材料“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可知,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C正确;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措施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A不正确;B与材料无关;D“提高了”的说法不准确,戊戌政变后,该类学校全被取消35.

33、 D维新运动时期,各种学会的创建说明当时维新进步思想在中国得到了传播,故D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结社属于民众的民主权利,当时清政府不会认可,故A错误;当时维新思想主要在中国上层知识分子中传播,维新变法运动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B错误;救国思潮的复杂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36.【答案】(1)加尔文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对尼德兰革命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3分)路德教激发了德国的民族意识,促进其民族国家的成长。(3分)(2)一些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带有宗教色彩,如英国的清教改革,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4分)宗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新教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发展壮大,通过有识之士的宗教改革而逐渐形成的。(2分)37.(1)措施:发展农业和中小工商业以扩大税源;强迫地主、富商和特权阶层交税;征收免役钱以扩大征税对象。(9分)(2)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的严重困难;都采取了放宽私人工商业的政策;都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9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