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判断正误 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开始缓慢下降。()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 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3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加大保护 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二、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填空 1全球气候变化: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的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3海洋污染:和倾倒污染物造成海洋污染。4土地荒漠化: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O2 氟里昂 石油泄漏 植被破坏 三、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填空(1)多样性。(2)多样性。(3)多样性。遗传(基因)物种 生态系
2、统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填空(1)保护。(2)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4)加强立法、执行和宣传教育。就地 易地 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 2土地荒漠化(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 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力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 结合。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
3、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特别提醒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向生物圈索取资 源的数量和速度剧增,同时向环境排放的废物也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造成了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富营养化表现在海洋中为赤潮,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 中称为水华。1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 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
4、因是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解析: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答案:D2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 放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最高 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解析:人口增长有符合种群增长的一面,但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如出生率升高而死亡率降低导致人口增加,但人类可以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
5、需求。鉴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首位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但我国人口数还会有一个增加的时期,这是我国前一阶段人口迅速增加的必然结果,之后才能降下来。答案:C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层次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多样性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多样性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药用
6、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 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2)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 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 法再生。3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 含义: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 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例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 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 含义: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7、。对象: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 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意义:易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 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1生物多样性原因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DNA(基因)的多样性转录翻译 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即生物多样性)(2)从进化角度看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2外来物种入侵(1)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途 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人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种,特称侵入种
8、。(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 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3)侵入种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占据空的生态位;如果迁 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传播能力特别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也叫
9、生态功能。答案:A 4由30多名中外科学家组成的“长江白鳍豚科考调查小组”在从宜昌至上海的1700公里行程中,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由此可见我国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峻考验。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做法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可随意引进物种 B为保护草原,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华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保护,并进行部分的野外 回归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泛滥成灾,应引入其天敌 解析:盲目引进物种,势必威胁当地其他生物的生存;不能人为破坏食物链的某个营养级;要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做好多样性的保护工作。答案:C 命题角度富营养化与环境保护(1)从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生物试题看,知识点分布主要集中 在以下两
10、个方面:“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点由于和环境改造、环保热点联系紧密,因此,在高考试题中也非常多见,如2010江苏卷T15、2009广东卷T1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新课标考题中也有较多出现,如2010江苏卷T14、2010北京卷T5和2010上海卷T16。(2)本专题的命题角度没有太大变化,始终是结合当前的社 会热点考查环境污染的防治、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内容,特别是赤潮与富营养化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近年来,巢湖在每年的梅雨季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华(蓝藻爆发)现象,下面是发生水华现象时,巢湖生态系统中一些成分的关系图。请回答:(1)水华现象发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水华现象发生后,一般不会
11、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因为_。(2)微囊藻是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湖水中的N、P等元素 含量变化时,对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_。并说明理由_。(3)图中a、b分别代表_。水 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一调节方式是 _。解析(1)引发水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等,这些因素易导致水体植物繁殖过快,消耗水体中大量氧气,同时一些水体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都会使鱼类等其他水体生物死亡,致使水体恶臭。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水华发生之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可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2)水中的N、P等元素是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N
12、、P等元素含量变化时,会影响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3)一种因素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因素的变化为正反馈,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属于正反馈。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需答全)巢湖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2)有 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空间充裕等情况下,营养物质将是限制生物环境容纳量的重要因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水体中的溶解氧、有毒物质(正)反馈调节 本讲实验设计型实验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1解题思路 准确把握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 一方面。明确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 的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
13、方法和原理有哪些。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 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 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 结果的获得手段。确定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材料来确定。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严格遵循实验设计原则,根据实验原理以及在充分考虑提供的 实验材料、用具的基础上,根据设计 要求,设计实验装置和步骤。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2实验设计时的一般步骤(1)取材、分组、编号 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生理及发育状态相同,用具要相同等,即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不影响实验结果。(2)变量处理 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对不同组别进行变量处理,以引起不同的实验
14、结果来实现实验目的。(3)根据需要可进行进一步相同处理 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的继续处理。(4)检测、观察、统计、比较 必须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记录、统计、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长江的水体污染是由流入长江的次级河流(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引起的,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净化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_。该植物采收后,可以直接用作饲料,也可干燥处理后用 来提取某些金属元素。(2)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菰(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 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 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_。(3)该小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
15、研究 的因变量为_,你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_ _ _。污水中TN、TP去除率的比较(%)处理总氮TN总磷TP对照42.638.8菰92.883.9菖蒲92.794.3混合94.984.7:为探究菖蒲对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1)实验目的:(略)(2)实验材料:从不同地点采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混 合污水、普通池塘水4种水样;菖蒲若干;透明玻璃缸若干个;测定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和总氮量的设备。(3)请写出实验步骤:(4)实验结果:该实验小组得出的数据如下图所示,请分析 回答:实验后a、b、c、d 4种水样中的总氮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是
16、_。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填图中字母)。解析:人工浮床的原理就是利用浮床植物发达的根系吸附大量悬浮物,靠其中的微生物降解和吞噬作用净化水中的污染物,其次浮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利用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另外,人工浮床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可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透明度。每一实验组的植物数量应相同,且要具有一定数量,避免因统计误差对实验的影响。:依据实验目的应分别测定菖蒲对四种污水的净化效果,在放入菖蒲前应事先测定并记录起始数据,实验中应选择长势相似的菖蒲以消除实验误差。由图甲可看出水样a中BOD最高,表明其内有机污染程度最重。答案 I:(1)吸收水中的化
17、学元素(2)多株且相等(3)污水中N、P含量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或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菰和混合种植):(3)取四个透明玻璃缸,编号,分别放入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测定四个容器中的BOD和总氮量,记录数据。分别放入等量的长势相似的菖蒲,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测定四个容器中的BOD和总氮量,记录数据。重复上述实验3次(或3次以上),记录数据并求平均值。(4)水样中的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 a 1(2010江苏高考)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 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
18、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解析:A项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项该小草和其他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故并非对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项长在路边的小草可能含有一些利于生存的抗性基因,故可能对人类有重要价值;D项路边的小草可为某些动物提供栖息环境,该动物可能是某种害虫的天敌。答案:B 2(2010江苏高考)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 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
19、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解析:从表中看改造前,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都是陆生植物;而改造后,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都是水生植物,因而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改造前植物种类为20种,而改造后植物种类为30种,可见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植被的覆盖率增加可以改善该区域的小气候环境。从表中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的改变可看出,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而不是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答案:D 3(2010北京高考)
20、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而逐渐形成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物种的多样性都在升高;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
21、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答案:C 4(2010上海高考)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 样化 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 繁衍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 收入 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 长量 解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到新地区,可能会因为其缺少天敌,大量繁殖对当地物种构成危害,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避免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物种造成不良影响,让生物自然繁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属于人为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答案:B 注:点击此图片进入“课时跟踪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