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947.50KB ,
资源ID:90740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0740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含解析).doc

1、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据此可知A. 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B. 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C. 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 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解析】【详解】因其母是正后,少子辛是嫡长子,得以继承王位,说明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故答案为D项。“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是在夏朝建立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B项;商朝时期没有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

2、C项。【点睛】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一种继承原则(制度),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种制度体现了等级观念,与宗法制度、妻妾制度相表里;但在当时多妻(妾)制条件下,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继承中的矛盾冲突。2.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A

3、. 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 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 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D. 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可知从先秦到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不能体现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故排除B、C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故选A。3.元朝廷若直接利用二百多个路及直隶州(府),征集和控制各地赋税,自然会出现头绪零散纷杂等情况。尤其是腹里以外的边远地区,更显得鞭长莫及。而通过十个行省的综领督办,朝廷征

4、集、转运各地赋税及对课税过程进行控制,就可以纲举目张,简便易行了。由材料可知( )A. 最初基于经济目的设置行省B. 行省制便于朝廷有效控制全国税收C. 行省制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D. 行省制便于简化机构提高办事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在行省建立之前收税比较难,利用行省进行收税可以“纲举目张,简便易行”。说明行省制度的设立便于中央控制地方的税收,故B正确;行省设置的最初目的是控制地方,并不是经济目的,排除A;行省设置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君主专制,排除C;材料是说明行省设置对于税收的好处,并不是简化机构提高办事效率,排除D。故选B。4.据图1和图2,清政府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 增

5、加地方政区层级B. 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C. 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D. 缓解基层官员的冗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乾隆年间江南省被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划,有利于削弱地方省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江南省由一省分为三省,未体现层级细化,排除A;江南省的分割无法体现官员职权的变化,排除B;图片信息与缓解基层官员的冗滥无关,排除D。5.1840年英国诞生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1878年(光绪四年)中国首枚邮票大清“龙票”诞生。观察这两幅邮票的画面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英国政体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B. 中国的专制制度已经开始衰落C

6、. 两国都存在着王权思想的影响D. 两国的政治民主化水平相近【答案】C【解析】【详解】英国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中国的大清“龙票”都体现了受王权思想的影响,C正确;英国政体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不符合史实,A错误;“龙票”诞生体现不出专制制度已经开始衰落,B错误;中国为封建专制制度,英国为君主立宪制,政治民主化水平相近明显不符合史实,D错误。故选C。6.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

7、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A. 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B. 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C. 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D. 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A项,题干没有体现出司法程序。故A项错误。B项,根据题干“暂停”“上述”“驳回”“推翻”“允许”等字眼,可以看出美国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关于制定移民限令的互相制约,这体现了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故B项正确。C项,题干体现不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D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行政命令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7.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

8、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这说明当时A. 俄美为获取利益而支持清廷B. 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C. 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说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缺乏清醒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故C正确;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采取的政策,无法体现俄美支持清廷,排除A;B不能反映材料的本质,排除;材料反映出清政府仍然推行中国传统外交,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

9、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实质分析解答。8.钱穆提出了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太平天国A. 颁布资政新篇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 定都天京D. 发动北伐【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圣库制度,这和“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符合,故选B;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排除A;定都天京、发动北伐与“想推行均田制度”无关,排除CD。9.如图为19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

10、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该漫画表明A. 洋务运动未能振兴中国B. 甲午战争中国全民皆兵C. 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D. 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漫画说明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洋务运动未能振兴中国,故选A;甲午战争,中国并非全民皆兵,只是政府和军队参与战争,排除B;C漫画无法体现,排除;漫画反映的是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排除D。10.纪录片大国崛起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

11、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 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 列强在华设厂开矿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影响。迫使中国打开闭关锁国大门的是鸦片战争,故A错误。允许列强“设厂开矿、修建铁路”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正确。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影响,故D错误。11.宣统皇帝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

12、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 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 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C. 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 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答案】A【解析】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表明清政府统治结束,也表明二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故A选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D选项错误,B、C选项无法体现。12.下表反映了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党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B.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C. 党的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D. 党员呈稳步发展态势【答案】B【解析】【详解

13、】材料反映1928年-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显著下降,依据所学,这是土地革命的影响,即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到农村的结果,故选B;材料体现不出党员结构的优化,排除A;此时中共还没有成为执政党,排除C;材料体现不出党员稳步发展,排除D。13.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

14、所学知识,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材料“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可见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显然这一举措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A错误;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属于国内革命战争而非民族战争,C错误;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D。14.解放战争中,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曾回忆说:“前几个月在冀鲁豫地区拉锯式的战斗,打过来,打过去,有些地方,老百姓的

15、耕牛、猪、羊、鸡、鸭几乎全打光了。地里种不上粮食,部队没饭吃,怎么能打仗。我们早一点打出去,就可以早一点减轻解放区人民的负担。”为此,中共中央做出的决策与如图相符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我们早一点打出去,就可以早一点减轻解放区人民的负担”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中在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后,我军掀起外线作战,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故A项正确;B图为辽沈战役地图,排除;C图为淮海战役地图,排除;D项图为平津战役地图,排除。故选A。15.下图描绘的分别是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走访工人区、恩格斯陪同马克思与曼彻斯特纺织女工交谈。这主要

16、反映了A. 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主要创始人B. 科学理论的创立离不开社会实践C.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D.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弊端日益暴露【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提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恩格斯陪同马克思与曼彻斯特纺织女工交谈说明二人在实践中探索理论,故B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故A项错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了解工人生活情况,并不是杰出代表,故C项错误;图片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弊端暴露,故D项错误。16.布尔什维克党在四月提纲的指引下,深入工厂和农村,宣传组织群众认清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扩大党在苏维埃中

17、的影响。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A. 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B.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C.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 响应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答案】D【解析】【详解】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布尔什维克党宣传组织群众认清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扩大党在苏维埃中的影响,这是响应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故D正确;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排除 AB;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17.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

18、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A. 社会主义性B. 完备性C. 过渡性D. 人民性【答案】D【解析】【详解】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说明宪法保护广大人民的社会保障权力,体现了宪法的人民性,故D正确;社会主义的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宪法关于社会保障的规定,无法体现宪法是否完备,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宪法关于社会保障的规定,无法体现宪法的过渡性,排除C。18.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对参选香港议员

19、的法律资格进行重新解释说明。人大释法即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法律权”,对特区因为法律知识不足和其他特别原因(纷争、诉讼不清)而进行定调。因为香港的司法独立是按照香港基本法由中央授权,香港法院解释基本法的权力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即规定: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人大释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大释法有利于清除港独势力B. 人大释法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本保证C. 人大释法一定程度上有违港人治港的原则D. 人大释法彰显了中央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发展和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人大释法即全

20、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法律权,对特区因为法律知识 不足和其他特别原因(纷争、诉讼不清)而进行定调”可知其主要的功能是为法律定调,作用体现在法律层面,故A项错误;“人大释法”强调香港法律和全国人大的从属关系,不直接对其繁荣稳定起作用,故B项错误;“香港的司法独立是按照香港基本法由中央授权 ”可知,人大释法不改变其治理的方式,故C项错误;“香港法院解释基本法的权力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基本法第 一百五十八条即规定: 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知其强调香港基本法的权力来源,重申国家对其领导地位,故D项正确。故选D。19.20世纪50-60年代,中日民间外交取得丰富成果,在经贸上达成

21、了许多重要的贸易协定和渔业协定,在文化交流上两国文艺界人士和团体互访频繁。这种现象说明A. 中日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B.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外交方针C. 日本放弃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D. 中日有改善政治关系的民众基础【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来看,中日的民间交往在20世纪50-60年代十分频繁,这对后面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具有重要的意义,D正确;A错误,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B错误,当时的中国依旧实行的是“一边倒”的政策;C错误,这只是民间层面的来往,并不能的出政府的态度。故选D。20.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

22、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A. 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B. 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C. 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D. 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一些地区间的冲突加剧,引发局部战争,导致世界秩序动荡。故答案为D项。A项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不符合材料主旨

23、,排除;B项材料主要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而不是美苏冷战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排除。【点睛】“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是国际形势的主流,但各种矛盾仍然存在,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在有些地方依然尖锐,造成地区战争和局部冲突时有发生;极端组织活动频繁,恐怖事件屡屡出现,严重影响着世界安全。二、非选择题21.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五四运动过程简表摘编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材料二 1924年4月,中共中央局发出通告:“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的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

24、1938年5月4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青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奋斗。1948年周恩来认为五四运动划时代的意义之一在于新民主。新民主就是人民民主。1979年,共青团中央向全国团组织发出通知,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五四运动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像老一辈革命家和五四运动先驱者那样,以天下为已任,以祖国繁荣富强为已任,同心同德搞四化。五四运动跨时代的期许,在于唤醒民众、汇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摘编自胡献忠中共话语体系中的“五四”叙事材料三 “五四”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願中国这90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

25、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述五四运动所取得的成果及取得成果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复兴为主题写篇小论文。(要求:概念清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流畅;250字左右)【答案】(1)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因素: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领导;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参与。(2)评分参考:五四精神:爱国

26、、进步、民主、科学。论点五四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论据五四运动促使工人阶级的壮大,推动了中共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的反抗斗争精神,有力地助推国民革命运动的展开。五四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全民族团结抗战推动了抗战的最终胜利。五四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追求人民民主。五四精神是新时期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解析】【详解】(1)根据“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会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主要是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

27、、陆,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取得该成果的原因则是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领导下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参与。(2)五四运动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开始,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结合五四运动增强民族凝聚力、鼓舞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和推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相关内容展开论述。22.有学者提出,二战以来,美欧关系经历重大调整,实现了从“特殊关系向“正常关系”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战后)至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最終建立了大西洋联盟,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框架由此确定。50年代

28、,尽管双方在西德重新武装、对苏态度以及苏伊士危机等问题上出现分歧.美欧仍存在根本利益的一致,加上这一时期保守主义在大西洋两岸盛行以及美欧领导人之间的友谊,大西洋联盟的运转基本正常。摘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材料二 1958年10月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他认为提升法国影响力首先要改善法德关系,欧洲面临着直接或间接威胁,要使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保持和平、发展和自信,关键是要有一个强大的欧洲共同体,其轴心应是法德合作。1959年开始,法国逐步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美国总统肯尼迪要求法国将核力量交给北约组织,并由美国承担保护法国责任

29、,遭到戴高乐拒绝。1964年,法中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使得法国成为能同时与中、美、苏三大国直接对话唯一的西方大国。1966年戴高乐正式访苏,迈出东西方关系缓和的第一步。捕鳊自肖月、来立群简明国际关系史材料三 短期内,英国脱欧已触发了其国内政治的变更,加剧了国内政治的碎片化;脱欧公投所凸显的经济、社会和地区之间的分裂不仅需要长时间去弥合,甚至可能影响英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完整性。脱欧也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并对欧洲一体化的路径和前途产生深远影响,激发了欧盟范围内疑欧政党的反弹,改变内部的立场平衡并加剧欧盟发展的方向之争。脱欧的冲击效应是长期的,尤其对欧盟未来一体化发

30、展,以及对国际政治格局走向的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摘编自金玲英国脱欧:原因、影响及走向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美欧“特殊关系”及“根本利益的一致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二战后初期美欧“特殊关系”的国际性因素。(2)据材料二,归纳“戴高乐主义”的主要目标。“戴高乐主义刚提出时,在西欧还不受欢迎,但到了60年代末,大多数西欧国家都赞同其外交政策。请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脱欧产生的影响。(4)綜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美欧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殊关系:美国主导下的美欧联盟。根本利益: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因素:冷战爆发(两极对峙);美国综合实力强

31、大,西欧力量的衰退。(2)目标:重振法国大国地位;注重法德关系的发展;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原因:欧洲一体化,推动欧洲经济实力的增强,欧洲国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军事实力的增强;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3)影响:加剧了英国政治、社会的分裂;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严重冲击了欧盟一体化的发展;将长期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4)因素: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国际格局);综合国力;领导人个人因素;外交政策调整。【解析】【详解】(1)根据“二战后)至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最終建立了大西洋联盟”并结合所学可知美欧之间的

32、“特殊关系”指的是美国主导下的美欧联盟。“根本利益的一致指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响二战后初期美欧“特殊关系”的国际性因素主要是两极对峙的形成,美国实力的强大和西欧自身力量的衰退。(2)根据“提升法国影响力首先要改善法德关系”、”要有一个强大的欧洲共同体,其轴心应是法德合作“、“要求法国将核力量交给北约组织,并由美国承担保护法国责任,遭到戴高乐拒绝”等信息可知戴高乐主义的目标是重振法国大国地位;注重法德关系的发展;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大多数西欧国家都赞同其戴高乐主义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和欧洲一体化发展,欧洲经济实力恢复,要求获得更多的国际政治话语权,美

33、国实力相对下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苏联军事实力增强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有关。(3)根据“英国脱欧已触发了其国内政治的变更,加剧了国内政治的碎片化”、“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并对欧洲一体化的路径和前途产生深远影响”等信息可知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加剧了英国政治、社会的分裂;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严重冲击了欧盟一体化的发展;将长期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4)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影响美欧关系演变的因素主要和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国际格局);综合国力;领导人个人因素;外交政策调整等有关。23.商鞅变法移风易俗,后世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与戎瞿同

34、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战国策魏策三材料二 通过分户令,商鞅把大家庭析分到最小限度,从大家庭内挖出许多闲散劳动力。通过析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形成了大批的个体小农,不但运作力强,而且家庭成员都能“人尽所能”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干。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的重大意义)材料三 商鞅在风俗方面的革新曾受到一些人的诟病,特别是汉代学者的批评。其中,汉初儒生贾谊的上疏最为有名:“商君遣礼义,弃仁思,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汉书贾谊传)他认为改革后,泰国风俗日渐变坏,表现为富裕家庭中的男性成年后就各自分家,

35、穷苦人家的儿子只能入贅到富人家,这就使得儒家所向往的几代同堂、父慈子孝的氛国不复存在。摘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分户令”的重大意义。(3)材料三中贾谊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是什么?说明其持此态度的主要依据。【答案】(1)特点:尚武(强悍);轻义重利;缺乏诚信。(2)重大意义:形成数量众多的个体小农;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政府赋役收入;为实行什伍连坐制创造条件;形成一夫一妻小家庭,成为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单位。(3)态度:批评(否定)。依据:舍弃礼仪;破坏了风俗;破坏了家庭伦理关系。【解析

36、】【详解】(1)特点:根据“有虎狼之心”得出尚武(强悍);根据“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得出轻义重利、缺乏诚信。(2)重大意义:根据“形成了大批的个体小农”得出形成数量众多的个体小农;根据“家庭成员都能人尽所能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干”得出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得出形成一夫一妻小家庭,成为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单位;根据所学,还可从增加政府赋役收入、为实行什伍连坐制创造条件等分析总结。(3)态度:根据“商君遣礼义,弃仁思,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得出批评(否定)。依据:根据“遣礼义”得出舍弃礼仪;根据“秦俗日败”得

37、出破坏了风俗;根据“儒家所向往几代同堂、父慈子孝的氛国不复存在”得出破坏了家庭伦理关系。【点睛】24.自古以来,日本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在近代,日本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学习中发展成为亚洲强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方后发展国家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源于西方先发展国家的制度的大规模移植,明治维新就是最初的、也是最典型的例证。但是,日本在制度移植的过程中,抱有明确的选择意识,在元制度选择上规避宪政民主制度或仅在形式上模仿,而对其他技术性、效率性制度则大力移植。日本在明治维断开始后翌年即开始了制度移植,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移植的力度越大.以至于日本资本主义可称得上是一种“移植资本

38、主义”。莽景石明治维断:元制度与派生制度的非均衡演进及其对日本工业化的影响材料二 1881年11月,太政官大书记官井上毅进呈人心教导意见书,建议政府劝奖汉学、倡导忠爱恭顺之道,发展实业教育,推广与日本国情最接近的德国学等。明治政府及时调整政策,至此,政策基调转为“兴汉学”和“学德国”,这成为维新成功的关键举措。宋成有明治维断若干问题的再思考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日本资本主义可称得上是一种移植资本主义”观点。(2)据材料二,指出明治维新指导思想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政策基调转为“学德国”后采取的最主要措施。(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日本“学习”的认识。【答案】(1)政

39、治上,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经济上,实行“殖产兴业”政策;教育上,仿照欧美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上,大力推进西化;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一支常备军。(2)变化:由全盘西化到西化与国情相结合。措施:颁布1889年日本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3)认识:学习他国先进经验,要立足国情;注意可持续发展等。【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从政治上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经济上实行“殖产兴业”政策;教育上仿照欧美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上大力推进西化;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一支常备军等方面分析总结。(2)变化:根据“建议政府劝奖汉学、倡导忠爱恭顺之道,发展实业教育,推广与日本国情最接近的德国学等。明治政府及时调整政策”得出由全盘西化到西化与国情相结合。措施: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学德国”的举措是颁布1889年日本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3)认识:可从立足国情、注意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点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