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生活链接 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 558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 415万人,占总人口的50.32%。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01自主预习固根基 主干引导 夯基固本 一、城市化 1概念:和 在空间上集聚、转变为 的过程。2表现 持续上升劳动力从 向 逐渐转移 不断扩大 01 人口02 产业活动03 乡村地区04 城市地区05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06 第一产业07 第二、三产业08 城市用
2、地规模3意义(1)缩小 差距。(2)改善 结构。(3)提高 效率。(4)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 。(5)提高乡村 。09 城乡发展10 地区产业11 工业生产12 信息交流中心13 对外开放程度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 ,反之越 。2城市发展与 进程关系尤为密切。在大多数城市,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3城市的兴起又与 的发展密切关联。01 社会经济发展02 高03 低04 工业化05 工业06 第三产业 自我探究 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提示 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目增多;产业
3、结构的变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最重要的标志。提示 三、城市化特点 自我探究 城市化速度最快阶段是不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时期?提示 不是。城市化中期阶段速度最快,城市化后期阶段水平最高。提示 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标志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中比重上升 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少 城市化可以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 AB CD 答案 A 解析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的变化等,故正确,错误;就业机会少应属于推力因素,错误。答案 解析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4、是()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多少 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答案 D 解析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一般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小为主要衡量指标。答案 解析 02主题探究提素能 创设情境 激活思维 探究点 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 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某大城市1947年和1981年的同比例平面示意图(如下图)。(1)从图中可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图中该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有哪些表现?(2)在城市化过程中,该城市的城市人口的数量和比重有何变化?(3)有人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社会发展水平”。你认为有道理吗?答案(1)郊区城市化(或
5、城市区域扩大)。人口向郊区迁移;工厂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有商场和公园绿地,建设有卫星城和高速公路。(2)城市人口的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有道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它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由此可见,该说法是正确的。答案 城市化的内容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城市化可从内涵、标志和动力等方面理解。1内涵 2标志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推力和拉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下图所示:下图表示
6、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回答(1)(2)题。(1)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A工业、农业、服务业 B服务业、工业、农业 C农业、服务业、工业 D工业、服务业、农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的城市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密切 B多数城市的服务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 C城市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 D科技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答案(1)A(2)C 解析 第(1)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劳动力比例先上升,然后下降,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持续上升。根据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b是农业,c是服务业,则a是工业。第(2)题,城市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
7、发展密切关联,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多数城市的工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答案 解析 方法指导 辩证地看待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但是也有不少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如巴西、墨西哥。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探究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两个代表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探究下列
8、问题。(1)A城市属于_,B城市属于_,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_(填字母)。(2)简述A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3)B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_现象,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是_。答案(1)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B(2)城市经济发展,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3)逆城市化 城市中心区衰落 答案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1)(2)题。(1)图中,反映的现象是()A城市化加速发展 B城市郊区化 C逆城市化D城乡差别拉大(2)不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是()A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B交通便捷 C农村劳动力丰富 D农村基础设施
9、完善 答案(1)C(2)C 解析 第(1)题,阶段反映该城市城市化水平是在较高(90%左右)的情况下下降,应为逆城市化现象。第(2)题,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有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便捷、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答案 解析 方法指导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 03教材图文深探究 析图悟道 图中寻秘 析图悟道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阅读图名明确主题(1)读坐标轴:这是一幅坐标曲线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城市人口比重的高低。(2)读图例:图中有三种折线,“黑色圆点”的折线表示全世界,“白色圆点”的折线表示发达国家,“三角”的折线表示发展中国家。(二)提取信息图中寻秘
10、(1)三条曲线随着时间的发展都呈上升趋势,意味着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都在提高。(2)但是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发展速度不同,城市化水平不同。(三)应用原理分析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晚不同,发展速度不同,目前城市化水平不同,原因是不同阶段不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及水平不同。(四)典例剖析学以致用 12000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分别是多少?提示:75%左右,40%左右。提示 219752000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哪一个?为什么?提示:发展中国家。原因: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
11、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入城。提示 3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哪些城市问题?提示: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治安混乱等。提示 活动提示教材第39页 活动思考 1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作“钟摆式”运动。2不合理。原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是一种畸形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的就业、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巨大压力,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工业和城市的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3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高,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
12、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如果城市化的速度超过了经济和工业的发展速度,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如果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材第40页 活动探究 1见下表:现阶段中国城 市化的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 在城市化速度方面快,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在城市化动力方面改革开放,经
13、济迅速发展 在产业结构变动方面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 在人口流动方面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入城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虽然采取了许多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也得到初步改善,但城市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 城市化与经济 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城市化与工 业化的关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14、,应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2要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协调好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的比例关系。3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提高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促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04小题速测试身手 对点迁移 及时反馈 探究点1 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 读1990201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12题。江西(城镇人口比重)安徽(城镇人口比重)1990年20.40%17.84%2000年27.67%27.81%2010年44.06%
15、43.01%1与安徽省相比,20年来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 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 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 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 答案 D 解析 读表可知,与安徽省相比,江西省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较慢,20002010年城市化速度较快。答案 解析 2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答案 B 解析 城市就业机会多成为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拉力”因素。答案 解析 探究点2
16、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阶段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在阶段时该城市是郊区城市化现象,郊区城市化使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是城市化中期阶段的一个特征。答案 解析 4引起阶段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此阶段为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由于市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而乡村、小镇地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并且有便利的城乡交通等原因导致的。答案 解析 05学
17、业评价强素养 限时特训 提能精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 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5,7,8,1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2,3,4,6,9,10,11,1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基础巩固读云南省19522015年城市化过程图,回答12题。1云南省城市化进程特点是()A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 B起步早、水平高、速度快 C起步晚、水平低、速度慢 D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 答案 C 解析 图中1952年城市化率约为5%,2015年约为43%,说明云南省城市化进程起步晚、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总体较慢,故C项正确。答案 解析 2云南省城
18、市化与东部沿海地区有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是()A人口基数大B人口增长 C农业水平高D经济发展慢 答案 D 解析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云南省经济欠发达,故D项正确。答案 解析 读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与乡村人口比例图,完成34题。3图示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日本B美国C英国D法国 答案 C 解析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读图,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89%,故城市化水平最高。答案 解析 4从图中可以看出()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答案 D
19、 答案 解析 中国和印度城市化水平相同,但两国总人口不同,故城市人口数量不同。巴西和美国城市化水平相同,但速度不同。巴西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俄罗斯和法国等发达国家,故A、B、C三项均不正确,故选D项。解析 读2025年世界城市分布示意图(预测),回答56题。5世界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A北美洲沿海城市数量多于内陆 B人口1 000万以上城市沿海多于内陆 C亚洲内陆城市数量少于北美洲 D大洋洲的内陆城市数量多于沿海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北美沿海城市数量比内陆少,A项错误;人口1 000万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B项正确;亚洲内陆城市数量远远多于北美洲,C项错误;大洋洲城市主要
20、分布在沿海地区,D项错误。答案 解析 6与欧洲相比,南亚()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起步早 C城市化速度快 D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答案 C 解析 欧洲是全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南亚则属于欠发达地区,因此与欧洲相比,南亚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答案 解析 能力提升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等11个地级市和23个县级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下图为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及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78题。7京津冀地区()A20132014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B2014年城市化率接近75%C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 D逆
21、城市化现象大规模蔓延 答案 C 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及图中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从事三次产业的人口比重变化情况可以推断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C项正确。图中没有城市化率及总人口数的相关信息,A、B两项错误;由图可知,城市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大规模蔓延的现象,D项错误。解析 8在城市化趋势下,京津冀地区()A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B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二产业转移 C第二产业趋向发展重工业 D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答案 D 答案 解析 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且人口数量庞大,结合北京、天津的城市职能等因素可以推断
22、第三产业成为推动京津冀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力量,D项正确。据图判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但是第一产业产值受到多方面因素比如自然条件、科技条件等的影响,因此无法判断第一产业的产值是否不断下降,A项错误;根据从事三次产业人口比重的变化可以判断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B项错误;京津冀地区科技水平较高,工业发展早,工业体系较完善,工业结构在不断优化,重工业发展对环境污染大,趋向于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项错误。解析 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下图示意日本都市圈建设阶段的空间结构。据此完成911题。9日本都市圈建设四个阶段中,人口集中程度最高
23、的是()A雏形阶段 B加速阶段 C调整阶段 D成熟阶段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看,雏形阶段资源都流向中心城市,且中心城市较大;加速阶段和成熟阶段资源除流向中心城市外,还流向次级城市,因此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雏形阶段。答案 解析 10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A核心城市劳动力短缺 B城市商业中心外移 C都市圈圈层出现萎缩 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答案 D 解析 加速阶段因城市化速度较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速阶段有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不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和都市圈圈层萎缩问题;城市商业中心外移不属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答案 解析 11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成熟阶段城市具有
24、的特征是()A形成多核心、多圈层空间结构 B核心城市快速增长为主要特点 C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差距拉大 D已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成熟阶段形成多核心、多圈层空间结构;外围地区城市的快速增长为主要特点;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差距缩小。是否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从图中看不出来。答案 解析 二、综合题(共56分)12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17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据图分阶段描述该城市的发展变化。(12分)(2)分析工业区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3)说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应该关注的问题。(6分)答案(1)
25、19681990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出现了商业区。19902017年:新建绿化带;修建了高速公路;工业区由少到多,且外迁;商业区增多。(2)城市环境保护需要;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郊区地价低(城区地价高)。(3)盲目乱占耕地,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答案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从图中可以直接判读。第(2)题,工业区外迁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郊区交通便利、地价低有关。第(3)题,在发展中要节约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析 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32分)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
26、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1)读图a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_%和_%。由趋势线可见,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_。(6分)(2)图a、图b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_。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_,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_。(6分)(3)从图c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
27、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d与图c,可以看出中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12分)(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8分)答案(1)61 29 经济城市化水平(2)经济城市化水平 英国 中国(3)图c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比较图d与图c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加大趋势。答案 (4)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解析 第(1)题,考查学生对坐标图中数据判读能力。第(2)题,考查学生对坐标图的对比分析能力,直接读图即可。第(3)题,直接读图分析即可。第(4)题,综合图c、图d分析第三产业是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进程中应重点关注的,进而分析第三产业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答案 解析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