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41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20 世纪 50 年代,斯大林模式显示出更大的局限性。(2)1953 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2内容领域措施结果农业方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 1_,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 2 _。农业有所好转,但冒进思想和恶劣气候使其再度出现危机。农业税玉米工业方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3 _。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政治方面批判对 4 _的个人崇拜;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未找到产生个人崇拜的真正根源,重新陷入5 _的泥淖。地方权力斯大林个人崇拜3.评价(1)积极性: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局限性: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初期改革(1)内容:重点进行工业改革,推行“6 _”。(2)结果:对高度集中的 7 _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军事实力和 8 _增强,成为超级大国。2后期改革(1)状况: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逐渐缓慢。(2)结果:经济发展停滞和下降,各种社会矛盾滋生,苏联陷入困境。新经济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综合国力三、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9_”。内容政治提出用“人道的、10 _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11 _”。倡导“公开性”和“民主
3、化”。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 12 _。加速发展战略民主科学社会主义多党制影响苏联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1991 年 8 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13 _年 12 月,14 _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1991 阿拉木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尽管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最终苏联解体。同时美苏“冷战”,也极大地影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迅速;现代主义兴起。重点理解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项目“斯大林模式”存在
4、的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1)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2)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4)改革应
5、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运用苏联改革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2016江苏卷提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资金困难、原料不足,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并且要求短时间之内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而且也存在平均主义倾向,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1952 年到 1964 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
6、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2014福建卷提示:1953 年,赫鲁晓夫上台,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在农业方面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故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跟进题组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选项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A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摆脱个人崇拜泥淖C推行“新经济体制”,企业获得独立自主地位D推行“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A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虽然进行了
7、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但赫鲁晓夫掌握政权后,继续搞“一言堂”,使苏联重新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淖,故 B 项错误;“新经济体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故 C 项错误;推行“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故 D 项错误。21970 年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这一做法旨在()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恢复国家资本主义C下放企业管理权D利用市场货币关系C 解析:“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故 A 项错误;“撤销管理局的办法”不符合恢复国家资本主义的举措,故
8、 B 项错误;“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体现了下放企业管理权,故 C 项正确;题中没有体现利用市场货币关系,故 D 项错误。31986 年,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之初提出:国家将加大对机器制造业投资,达到“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五年内赶上美国”。他的改革()A针对苏联经济停滞对症下药B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C未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D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C 解析:题干提到,戈尔巴乔夫要在制造业加大投资,苏联的问题在于经济发展体制有问题,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涉及体制问题,即没有对症下药,故
9、A 项错误;苏联的改革在赫鲁晓夫时期已经开始,故 B 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涉及体制问题,即没有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故 C 项正确;中国“大跃进”运动发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而且很不成功,戈尔巴乔夫不可能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故 D 项错误。主题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图片证史赫鲁晓夫心中的社会主义离开城市前去垦荒的人们论从史出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为提高粮食产量推行“种植玉米运动”,由于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失败。2史料探史勃列日涅夫与戈尔巴乔夫心中的社会主义史料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
10、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探究 根据史料一指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其改革有何消极影响?答案: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重工业,尤其军事工业上,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落后,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史料二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探究 你如何理解史料二中“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句话的含义?答案:说明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失误是不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
11、的道路。3归纳总结三维角度理解苏联经济改革(1)知识角度: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的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而是彻底否定,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带来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3)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对苏联改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完成课时作业(四十二)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