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大练习历史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1.有学者将左传中出现的516人,见于战国典籍的197人作为考察对象,按其出身划分为公子、卿大夫和士三个集团,发现从春秋至战国,公子集团比例由53%骤减至10%以下,卿大夫集团由44%上升至74%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这一趋势表明了A.西周宗室子弟的日益多元化B.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C.春秋
2、战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D.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2.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就是一家之言”3.周王朝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而秦始皇面对空前扩大的大一统局面,却采用了郡县制。这主要说明了秦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C.封建经济的空前发展D.中央专制皇权的强化4.公元前124年,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之后的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几位丞任职时,丞相府客馆门可罗雀。到公元前103年,公孙贺出任丞相时,“客馆坏以
3、为马厩、车库、奴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宰相有权为国家选才B.西汉宰相更替频繁C.“客馆”制度发展曲折D.君主专制逐渐加强5.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B.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C.中国形成“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D.中国出现了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6.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这说明A.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7.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换取经营
4、凭证后,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主要出现在盐、茶等暴利行业,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A.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B.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C.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D.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8.朱熹曾强调:“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指出:“从静处体悟,在事上磨练”“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从中可以得知A.修齐是理学的终极目标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儒学对伦理道德的重视D.儒学“经世致用”取向9.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
5、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A.明朝的租佃关系普遍化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10.明初规定手工工匠入匠籍,在籍工匠以三年为班,轮流到京城服役三个月,名曰轮班匠。到明朝中期,政府规定轮班匠可以银代役,称之为班匠银。班匠银的征收A.促进私营手工业发展B.解除了对工匠的人身束缚C.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D.大大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1.明代从洪武至成化时期(1368-1487年),当国家财政和国家救济发生困难时,明朝政府向“富人”寻求帮助,并授予“义民”“冠带荣身”等荣誉称号,以及给予国子监的人学资格作为奖励或交换。这反映出当时
6、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弛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D.社会价值标准发生了变化12.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1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其封面(图一)上部由副标题“LaJeunesse”(法语:青年)与一群青年组成,下部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头像;
7、图二是新青年第5卷第5号的目录。据此可知,两图A.均传达了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B.均突显出兼容并包的思想与理念C.都显示民主与科学已深入人心D.反映出以欧美到以俄为师的转向14.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B.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C.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D.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15.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
8、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的教育A.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B.力图实现教育的均衡C.脱离了社会生产实际D.带有意识形态的特点16.历史研究杂志主编宋德金在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中介绍:“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A.坚持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B.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C.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D.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17.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
9、“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据此,三人的思想反映出A.人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B.神学对城邦的控制渐趋松动C.人的理智与道德本性的统一D.雅典民主的局限性日渐暴露18.15世纪后,佛罗伦萨的建筑师们舍弃了此前流行的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19.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马丁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和
10、“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据此可知A.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 B.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C.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D.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态度20.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的理性非但没有完成对社会的理性化(改造),结果是理性自身被变异了,它走向了自身的反面。人由匍匐于上帝的脚下变为拜倒在魔鬼的面前。因为理性告诉人们,魔鬼更能为现实中的人们谋福利。材料意在强调启蒙运动A.功利主义倾向B.重信仰与道德C.摒弃人文主义D.抨击封建专制21.“将人类视为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类的一切都可以用自然原因来解释,从而结束了基督教所称的人类与上帝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该材料评价的是A.宗教改革B.进化论
11、C.经典力学D.相对论22.美国新全球史作者杰里本特利说:“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方法论发展密切相关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科学合理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D.全球史观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重要方法23.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
12、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下面关于三次革命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B.“规模化”指的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D.三次革命都依赖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4.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在一个客厅,而贝多芬(1770-1827)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B.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第25题25分
13、,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认为:明朝徐渭(1521-1593)与近代法国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中西方浪漫主义美术的典型代表。但二者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首先表现在精神追求方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德拉克洛瓦敢于走极端,敢于冒险。他的绘画在取材、构图、用色等方面都打破了新古典主义以及当时大众追求的传统的稳重、精致的感觉,创造出一种激情奔放的艺术效果。徐渭的大写意水墨画强烈地抒写内心情感,使中国画不再局限于形式上的描绘,而是一种人格精神的外在体现。他的绘画特色是:第一,追求本色自然。所谓本色就是真实的事物。
14、徐渭认为,书画创作应该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表现事物本来的面目。创作时舍形而悦影。事物的影子在灯光或月光的映照下,由原来的三维空间转为二维,一些繁琐的细节被淡化了,但事物的风韵却更能体现出来。伍魏、许少玲人性的激情与渴望(1)欣赏材料一中的两幅作品,结合材料二概述东西方浪漫主义美术的共同特点。(7分)(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精神追求的差异性及产生差异的原因。(18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几百年来,西方先哲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之”字形的变化轨迹。16-18世纪早期,西方先哲把中国奉为“道德中国”,把孔子奉为“道德君”,掀起第一次“中国热”。伏尔泰特别推
15、崇孔子,认为儒家“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从18世纪后,西方主流把中国看做僵化落后的“专制国家”,中国形象一落千丈。最早提出这一命题的是法国的孟德斯鸠。这一观点影响到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黑格尔认为,“孔子是一个世间的智者,而不是一个思辨哲学家。论语中的道德只是常识,这种道德在哪里、在哪个民族都找得到”。黑格尔强调:“绝对的皇权是精神的腐蚀剂,不论皇帝贤明与否,自由意志也不可能产生,而没有了自由意志这一基础,一切道德都会腐化变质。” 20世纪,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再次燃起“中国热”。以家庭为本位的德性儒家理论和(以)礼治国被认为优于个体本位的自律道
16、德和(以)法治国,以德服人的“文明国家”优于以力服人的“民族国家”。在雅思贝尔斯(1883-1969)的“世界哲学”里,孔子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一道,是“思想范式的创造者”,其根本思想是“借对古代的复兴以实现对人类的救济”。摘录自汪行福“道德中国”还是“专制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方先哲眼中的中国形象。(要求:选取一种中国形象,对该形象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
17、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材料二(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田昌五等秦汉史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主要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8分)(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7分)湖南师大附中202
18、0-202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大练习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B【解析】这是台湾学者许倬云做的一个著名研究,它表明了春秋战国时期,王室宗亲的公子集团和贵族卿大夫逐步衰落,士阶层逐步崛起,社会阶层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故B正确,C错误;公子、卿大夫、士比例的变化,无法反映多元化,故A错误;本题无法体现“复杂性”,故D错误。2.A【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命运”,这说明各个历史时期根据时代的需要对孔子进行不同的改造,体现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故A正确;“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忽视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故B错误;“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说法
19、过于片面,且材料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故C错误;“历史就是一家之言”没有突出历史的时代性,故D错误。3.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主要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故B正确;郡县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错误。封建经济的空前发展不符合历史事实,故C错误。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错误。4.D【解析】材料没有涉及丞相权力,故A错误;材料只是列举了丞相的名字,并不能说明丞相更替频繁,故B错误;从材料可知客馆制度逐渐取消,故C错误;通过材料的时间可知是西汉时期,丞相府从“客馆”到“客馆门可罗雀”,再到“马厩、车库
20、、奴婢室”,丞相府的地位不断下降,反映的是丞相权力的下降,结合所学可知与汉武帝设立中朝有关,故D正确。5.C【解析】依据材料中“战乱纷争与民族迁徙”“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佛教盛行,道教传播,儒学新发展”可知,这一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诗经成书于春秋末年,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故A错误;司南出现于战国,故B错误;“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形成于魏晋时期,故C正确;中国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故D错误。6.C【解析】从材料可知唐代主要官员的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且打破门阀制度,根据才能选官的科举制占较大比例,一定程度体现了唐代政治的开放性。A、D材
21、料无法体现,B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7.C【解析】材料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宋代的发展,表现在“钞引”制度,故C正确;“钞引”不是货币,故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商业活动限制的打破,反而证明商业受到政府限制,故B错误;题干中只是说明了商人取得了暴利行业的经营凭证,并不是说明了控制重要产业,故D错误。8.B【解析】修齐并不是理学的终极目标,其终极目标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故A错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愚夫愚妇”只要“在事上磨练”就可以成为圣人,这表明儒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思想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B正确;材料重点不在于强调儒
22、学对伦理道德的重视,而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对个人修炼的重要性,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故D错误。9.B【解析】根据材料“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可知,人地矛盾的尖锐与否,直接影响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故B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租佃关系普遍化的问题,故A错误;明朝政府的规定,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有所脱节,但并不能代表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故C错误;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佃户与地主不论关系如何,都改变不了地主与佃户的身份结构,故D错误。10.A【解析】从题中可以看出班匠银的征收放松了对手工工匠的人身控制,使
23、其获得更多的劳动时间,有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A正确;“解除了”表述错误,从题中无法得出,且不符合明朝概况,故B错误;题中提及的是明朝手工业,与徭役没有关系,故C错误。题中并没有提及政府的财政收入,故D错误。11.D【解析】明清时期统治者进一步加强重农抑商政策,故A错误;题干仅体现明朝政府为缓解国家财政和国家救济的困难,向“富人”包括商人寻求帮助,给予他们荣誉称号及功名的奖励,表明受社会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商人、商业排斥的态度有所变化,反映了社会价值标准的变化,但不能反映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故B错误,D正确;明朝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即儒学正统思想未发生变化,故C错误。12.D【解析
24、】“取明深义,取便发挥”出自严复在天演论前的“译例言”,意思是言译者多阐释,发挥自己的看法。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说明这三个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都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加以应用,对社会领域认识进行阐述,体现取便发挥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应排除。13.D【解析】图一青年杂志上部分的青年学生或深思、或交流,完全是一种平等、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陈独秀先生希望中国的青年学生能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民主、博爱、平等、自由等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25、。“钢铁大王”卡耐基成功秘诀是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往无前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显然陈独秀先生希望中国的青年学生不仅要用法国启蒙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能像卡耐基克难奋进。因此,图一可以看出其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但图二的目录看不出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故A错误;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与图片无关,故B错误。两图均看不出民主与科学已深入人心,故C错误;根据图二目录中的文章庶民的胜利可以判断,这是1918年李大钊通过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工人的伟大力量,促使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转向,
26、以欧美为师转向以俄为师。故D正确。14.C【解析】依据材料“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可以看出毛泽东强调的是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故C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早在1937年9月就已经建立,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持久抗战的信息,故B错误。相持阶段开始的时间是1938年10月,故D错误。15.D【解析】根据所学,当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不是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且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故A错误;1952年的院系调整除了在学科方面建立了专门学校外,还特别注重在空间上的布局,力求实现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均衡
27、,故B错误;1950年人民教育方针的制定,其目的是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为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故C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它体现了向苏联学习的特点,也强调工农学习的特征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点,故D正确。16.B【解析】A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根据材料,历史研究为政治服务向学术刊物回归,结合时间“1979年起”,这体现了“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故B正确;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C错误;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故D错误。17.A【解析】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可知,普罗泰格拉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而忽视了道德的作用;针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颓废
28、的城邦民主政治制度,苏格拉底强调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以重塑人的道德价值观,柏拉图进一步提出以具有道德、知识和理性的“贤人”治国。三人的思想直接反映对人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变化,故A正确;题干信息不能体现神学对城邦的控制情况,故B错误;人的理智与道德本性统一的体现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普罗泰格拉时期,不能反映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日渐暴露,故D错误。18.A【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是文艺复兴时期。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建筑师们不再热衷于体现宗教要求的哥特式风格,而是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风格,注重人的感受。这是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资产阶级的文化主
29、张,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追求现世幸福。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故A正确;B仅通过建筑风格的变化得出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有欠妥当,且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15世纪后期,故排除B;C与题干主旨矛盾,故排除;D与宗教改革有关,故排除。19.C【解析】本题考查的路德宗教改革的局限性。从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因此他主张温和的改革方式,故C正确;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故A、B错误;路德把罗马教廷作为打击对象,无意从根本上触动世俗封建制度,
30、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因此他对世俗统治者(诸侯贵族)的态度是一贯的,故D错误。20.A【解析】据材料可知,学者对启蒙运动进行了反思。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忽略了宗教和道德,其后果是物欲的泛滥,人日益成为物质财富的奴隶。正如材料中所说“人由匍匐于上帝的脚下变为拜倒在魔鬼的面前”“魔鬼更能为现实中的人们谋福利”。这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功利主义倾向。故A正确,B错误;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启蒙运动抨击封建专制,故D错误。21.B【解析】材料中“人类的一切都可以用自然原因来解释,从而结束了基督教所称的人类与上帝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
31、了进化论的意义,故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故排除。22.A【解析】从题干中“随着相对论的传播“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推动了西方史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故A正确;B、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23.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即以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制造业的出现使其实现了机械化,资本主义列强征服了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加速了亚非拉落后国家生产方式的近代化,但并不能使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使用,故A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规模化”,故B正确;“个性化
32、”指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的侧重点方向不同,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C错误;第二次新能源是电力,第三次新能源是核能,第一次没有新能源,故D错误。24.D【解析】根据材料“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音乐厅的上千听众”可知,“听众”由上流社会的主要成员演变成广大的普通社会阶层,由于民主平等思想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封建等级观念被弱化,有更多的人去追求、享受艺术所带来的快乐,故D正确;A、C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材料未涉及工人生活水平的信息,故B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1)特点:浪漫主义是对传统、对
33、常规的突破。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奔放,注重对色彩的运用,突破传统;在画面布局上,强调画面的整体与统一,不拘泥于局部与细节;在精神上,主张个性解放,崇尚思想自由,注重表现内心情感。(答对一点得3分,两点5分,三点7分)(2)差异性:徐渭注重追求事物本来的面目,找回本真;(或对自然细腻的体察)德拉克洛瓦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革命与解放。(4分)原因:徐渭生活在明朝,政治腐败,废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壮大;士大夫怀才不遇,更加关注个人内心世界,同时中国社会内部孕育出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的风气。(6分)德拉克洛瓦生活在19世纪的法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
34、主义经济发展壮大;大革命摧毁了君主专制统治,社会动荡不安;启蒙运动思想家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并没有真正实现,人们对现实感到不满,从而艺术家开始突破传统的束缚,转向反理性主义的浪漫主义。(6分)东西方不同文化传统也造就了艺术作品的巨大差异。(2分)26.我赞成(或反对)西方先哲眼中的“道德中国”形象。我赞成(或反对)西方先哲眼中的“专制中国”形象。我赞成(或反对)西方先哲眼中的中国“文明国家”形象。我认为西方先哲眼中的中国形象之差异源于时代之变迁。我认为西方先哲眼中的中国形象之差异源于个人之诉求。(给分要求:论题4分;论述6分,需要多角度论述;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给2分)27.(1)政策的不同:商鞅变法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奖励耕织,抑制商业与商人(重农抑商);梭伦改革让失地农民转行从事其他行业,鼓励发展工商业。(4分)影响: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开始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2)地理因素:雅典近海多山,缺少耕地,地中海气候不利于农耕而有利于海外贸易;秦国位于黄河中游、汉中平原上,温带季风气候,适宜农业发展。(4分)认识:改革必须立足国情,符合客观实际(因时因地),才能取得成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