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目标】1.知道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原理,掌握制作简易“热气球”的方法。2.经历制作简单“热气球”的过程,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3.经历各种利用热空气飞行的物品,热空气重量的变化,体会科学知识的趣味性,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量是可以改变的,它的改变与温度有关。【教学准备】较大的塑料袋、直筒、一支蜡烛、火柴、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播放热气球飞行的相关视频,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2.学生汇报:热气球能在空中飞行,能上升和下降。3.教师提问:为什么热气球能
2、上升和下降呢?4.学生讨论回答。5.我们来尝试制作热气球,并探究一下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原因吧!(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解读每个实验的操作要点。2.实验中,围绕随堂学展开观察。(1)学生自主实验,并参照随堂学第2题完成实验探究。(2)学生围绕“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观察并做好记录。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学生汇报:加热一段时间后手触摸袋子外壁,感到变热,松开双手,袋子上升,一段时间后,袋子下落。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认识到塑料袋里空气受热后发生的各种变化。(1)教师提出问题:加热
3、塑料袋,同学们观察到塑料袋有什么变化?(2)学生进一步完成加热塑料袋内空气的实验,观察塑料袋发生的变化。(3)学生说一说空气的温度与塑料袋变化的关系。(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加热后塑料袋内空气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塑料袋会上升。2.认识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原因。(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观察到加热塑料袋内的空气会让塑料袋上升,但是不一会塑料袋又下降了,这是为什么?(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3)教师告诉学生:热空气温度高,空气颗粒间距大,体积增大,所以相同体积的热空气相对冷空气来说更轻,塑料袋会上升。不一会袋中的空气凉了,体积小了,和原来热空气相比变重了。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水和空气微粒受
4、热的原理图。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阅读资料:孔明灯的秘密:孔明灯为什么会升上天空呢?【板书设计】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反思】本节课对于热气球上升的探索,借助教学视频来展现热气球升空的过程,创设主动探究的情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进行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探究。在学生独立设计方案探索后,教师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充分表达出来。通过讨论,学生的探索结果得到了交流和相互的启发提高。学生的探索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当学生的观察兴趣发生变化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根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进行观察,避免有的小组因为面面俱到而造成的观察不深入;防止了观察目的不明确,活动没有实效,要让学生切实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体积减轻,会上升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