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213.50KB ,
资源ID:90540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054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1、秭归二中2019年10月月考高二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 100分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C. 内环境温度和渗透压的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D. 内环境稳态包括成分稳态和理化性质稳态2. 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

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中B. 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 、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 细胞中CO2的排出通路是3. 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 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A. B. C. D. 4. 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结构,是相关生理过程,则相关叙述错误的

3、是()A. 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B. 图中C为泌尿系统,表示重吸收作用C. 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D. 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5. 内环境稳态被打破后,细胞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A. 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正常要求B. 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正常需要C. 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正常范围D. 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6. 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 )A. 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 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 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

4、无疼痛感觉,能缩手7. 神经纤维受刺激时,下列表示受刺激部位(箭头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及电流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8.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在a中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 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C. 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D. 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9. 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ab=bc),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A. 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

5、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 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C. 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 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10. 下列有关神经纤维、突触和兴奋传递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纤维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B. 电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C.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一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D. 在由两个神经元形成的突触中,突触后膜是指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11. 图1为反射弧

6、结构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其中ab=bd),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图1B点,E产生反应,这一过程为非条件反射B. 若切断,刺激,在处会测到电位变化,刺激,E会发生反应C. 若刺激图2中的b点,兴奋会同时到达a、d两点,电流表不会偏转D. 若刺激图2中的c点,电流表只偏转一次,同时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12. 2016年9月28日科学网报道,食脑变形虫(阿米巴)会瞄准大脑,这可能是因为大脑前部的细胞会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而米巴体内存在一种与人体乙酰胆碱受体结构类似的蛋白质,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阿米巴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B. 大脑中相

7、关细胞分泌乙酰胆碱的方式是胞吐C. 侵入人体后,阿米巴和人体间存在寄生关系D. 乙酰胆碱和其受体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13.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而神经调节的过程中不需要依赖体液B.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C.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D. 神经系统既能调控激素调节。又受激素调节的影响14.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一肌肉接头”。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 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的原因是Na+内流,消耗ATPB. 电刺激处,肌

8、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C.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D. “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15.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16. 婴儿经常出现尿床现象,而随着婴儿逐渐长大后就不会出现尿床的现象。但成年人有时会由于恐慌出现无意识排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婴儿经常出现尿床现象可能是排尿反射弧中的脊髓还未发育成熟B. 恐慌而出现的无意识排尿过程不属于神

9、经反射活动C. 题干实例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D. 若婴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则对排尿活动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17. “开车不饮酒,饮酒别开车!”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A. 大脑、脊髓、脑干 B. 大脑、脑干、小脑C. 小脑、脑干、大脑D. 大脑、小脑、脑干18. 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促胰液素,由胰腺分泌B. 激素、抗体和酶都是蛋白质C. 有的激素提供能量,有的激素起催化作用,有的激素起调节作用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平衡19.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

10、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寒冷刺激能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人体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下丘脑能使人体产生冷觉和热觉,是体温调节的最高级中枢 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内环境渗透压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A. B. C. D. 20. 如图是下丘脑参与的性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GnRH属于多肽类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丘脑垂体性腺靶细胞A. 图示过程能反映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机制B. GnRH与性激素的特异

11、性受体都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C. 为提高猪肉品质,传统方法是切除幼龄公猪睾丸(阉割),猪被阉割时,剧烈的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D. 运动员如果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性激素减少21. 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甲-乙+丙+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A. 垂体、下丘脑、甲状腺B. 垂体、甲状腺、下丘脑C. 甲状腺、垂体、下丘脑D.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22. 实验小组的同学从

12、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如果该激素是胰岛素,则甲组小鼠会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B. 如果该激素是胰岛素,则丙组小鼠会出现休克,注射适最的葡萄糖后恢复C. 如果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则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D. 如果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则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23. 结合下图,下列有关糖代

13、谢及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促进等过程 B.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 D.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过程均可发生24. 胰岛在人体血糖调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血糖可诱导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升高B.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调节血糖作用上属协同关系C.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达到降血糖的效果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25.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不幸被长时间困在恶劣环境中,缺乏食物和水。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进行多项生理调节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抗利尿激

14、素分泌量增加 B. 胰岛素分泌量增加C. 葡萄糖大量转化为肝糖原 D. 体温持续升高或降低26.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细胞内呼吸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 增加、增加、增加、降低B. 减少、减少、增加、增加C. 增加、增加、增加、不变D.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27. 运动员剧烈运动并大量出汗时,机体中( )A. 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显著升高 B.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导致口渴C. 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D. 抗利尿激素增加,导致尿量增加28. 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 皮肤黏膜、胃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

15、道防线B. 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增多,其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C. 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D. 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第三道防线29. 以下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A. 抗体 B. 淋巴因子 C. 溶菌酶 D. 溶酶体30.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现象是( )A. 汨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 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 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 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0分)31. (11分)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16、据图分析: (1)图中共同构成内环境的是_(填标号),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填名称)。(2)与相比,中含有的成分明显减少的是_。(3)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_(2分)。血红蛋白 胃蛋白酶 尿素 神经递质载体蛋白 血浆蛋白 溶酶体酶 ATP合成酶(4)某人因营养不良,内的蛋白质减少,从而使_的量增多导致组织水肿。(5)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但机体能通过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使其保持相对稳定。(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的必要条件。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4个系统包括消化、呼吸、_和_系统。32. (15

17、分)下图为某男子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表示器官或细胞,表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产生冷觉的A是_。(2)图中代表_,B代表_。当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相关激素时,体现了激素的_调节机制。在受到寒冷刺激时,B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这与靶细胞膜上_有关。(3)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图中C_细胞分泌_作用于靶器官D_,通过促进_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4)在血糖调节方面与激素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该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2分)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

18、5)该男子在寒冷的环境中,尿量增加,原因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_减少,_对原尿中的水分重吸收减少。33. (14分)某制药厂开发了一种新型药物,设计实验探究该药物能否有效治疗糖尿病,是否优于传统药物二甲双胍。(提示:实验中只能使用题目所给的药品)实验材料:胰岛被破坏的实验小鼠、快速血糖检测仪、质量分数为50%的葡萄糖溶液、注射器。(1)实验步骤:将实验小鼠均分为三组,分别编号为A、B、C,先测定三组小鼠的平均血糖浓度后再同时 _ ;_并将三组小鼠放在 _ 的条件下培养; 2h后用 _ 检测三组小鼠的血糖含量的降幅并记录。 (2)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血糖浓度变化幅度甲乙丙,则该新型药物能用来

19、治疗糖尿病,且效果好于二甲双胍;若血糖浓度变化幅度 _ ,则该新型药物能用来治疗糖尿病,效果与二甲双胍基本相同; 若血糖浓度变化幅度 _ ,则该新型药物能用来治疗糖尿病,但效果不如二甲双胍; 若血糖浓度变化幅度 _ ,则该新型药物不能用来治疗糖尿病秭归二中2019年10月月考高二生物试卷答案和解析【答案】1. A2. C3. C4. D5. D6. C7. D 8. B 9. D 10. C11. D12. D 13. A14. D 15. B16. B17. D 18. D 19. D 20. B21. D 22. B 23. A24. D25. A26. D27. B 28. C 29.

20、D 30. D31. (1) 组织液、淋巴 (2)蛋白质 (3)(4)组织液 (5)升高 (6)正常生命活动 循环 泌尿32. (1)下丘脑 大脑皮层(2)促甲状腺激素(TSH) 垂体 (负)反馈 (特异性)受体(3)胰岛A 胰高血糖素 肝脏 肝糖原分解(4)胰岛素 摄取、利用和储存(5)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33. (1)用注射器给小鼠注射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0%的葡萄糖溶液给甲组小鼠服用新型药物,给乙组小鼠服用二甲双胍,丙组小鼠不作处理 同且适宜快速血糖检测仪;(2) 甲=乙丙 乙甲丙 乙丙=甲【解析】1. 解:A、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器

21、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B正确; C、下丘脑是体温、水盐平衡和血糖调节的中枢,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A。 2. 解:A、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神经细胞将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因此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中,A正确;B、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正确;C、图中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C错误;D、细胞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二氧化碳从细胞内液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运输到肺泡处,D正确。故

22、选:C。3.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离子等含量有关,错误;人体血浆中含有调节pH的多对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等,所以人体吃酸性食品不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错误;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内环境稳态就会被破坏,正确;严重腹泻、呕吐时,在失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淡盐水,Na+必须补充,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

23、意。故选C。4. 解:A、图中A可以为内环境提供氧气,排出内环境的二氧化碳,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A正确; B、C和D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其中C还可以进行过程将物质重吸收进入内环境,故C为泌尿系统,表示重吸收作用,B正确; C、C和D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C为泌尿系统,D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C正确; D、图中E表示内环境,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错误。 故选:D。5. 解:A、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A错误; B、细胞渗透压变化,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 C、酸碱度的变化机体可以通过体内的缓冲物质来调节维持相对

24、稳定,C错误; D、细胞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总称,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催化,而酶发挥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稳态被破坏,温度和pH等的改变使酶促反应受到影响,从而使代谢紊乱,D正确。 故选:D。 6. 【分析】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兴奋能传至大脑皮层,但不能传导效应器。因此,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 【分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

25、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解答】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对K+有通透性,K+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此时刺激部位与未收刺激部位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8.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掌握突触结构特点及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A.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B.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C.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细

26、胞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处膜外电流方向是由cb,C错误;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所以会引起后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B。9. 【分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考查考生识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理解兴奋的传导过程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共有两个神经元,且左边神经元长的轴突末端形成突触前膜,可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兴奋只能由左边的神经元向右传递给下一神经元。【解答】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先向左偏转,后向右偏转);

27、在f点刺激时,兴奋不能由突触后膜传向前膜,兴奋能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因此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向右偏转)。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0. 【分析】本题考查神经纤维、突触和兴奋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生通过分析作答。【解答】A.神经纤维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A正确;B.电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B正确;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也可能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C错误;D.在由两个神经元形成的突触中,突触后膜是指下一个神

28、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D正确。故选C。11. 【分析】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学生熟记反射弧的结构,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A、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C和传出神经D及效应E器组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A.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9、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切断,刺激,在处不会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在突触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电信号比化学信号快很多,因此刺激图2中的b点,兴奋会先后到达a、d两点,电流表会偏转2次,C错误;D.若刺激图2中的c点,c点产生兴奋,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兴奋只能传到d点,不能传到a点,因此电流表只偏转一次,D正确。故选D。12. 【分析】本题结合题干信息,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解答】A.阿米巴是一种变形虫,属于单细

30、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A正确;B.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中,B正确;C.侵入人体后,阿米巴和人体间存在寄生关系,C正确;D.乙酰胆碱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D。1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以及理解能力。【解答】A.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而神经调节也需要,A错误;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例如下丘脑,B正确;C.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C正确;D.神经系统既能调控激素调节,又受激素调节的影响,D正确。故选A。14. 【分析】本题主要

31、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解答】A.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的原因是Na+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B.由于腓肠肌细胞膜为突触后膜,所以“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电刺激处,兴奋不能传至神经纤维,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C.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C错误;D.“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故选D。15. 【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基本知识,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解答】A.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A正确;B.位于脑干

32、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B错误;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正确;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D正确。故选B。16. 【分析】本题考查排尿反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和分析能力。【解答】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小儿大脑发育未完善,对神经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小儿排尿次数多,且易发生在夜间遗尿现象,这种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长大后,大脑功能进一步完善,调节功能增强,尿液在膀胱内贮存并达到一定量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定点和定时的排尿,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动作,这种通过大脑皮层控制排尿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A.婴儿经常

33、出现尿床现象可能是排尿反射弧中的脊髓还未发育成熟,A正确;B.恐慌而出现的无意识排尿过程属于神经反射活动,B错误;C.题干实例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D.若婴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则对排尿活动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D正确。故选B。17. 解: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说明酒精过量影响了人是语言中枢、躯体平衡中枢和呼吸中枢的功能,因此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大脑、小脑和脑干。 故选:D。 18. 【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知识点,熟知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A错误;B.激

34、素和酶的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B错误;C.激素在体内是微量的,既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生命活动,C错误;D.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二者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平衡,D正确。故选D。19. 【分析】本题考查下丘脑的知识点,熟知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寒冷刺激能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错误;人体大量出汗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正确;冷觉和热觉产生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的最高

35、级中枢,错误;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大量出汗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进而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正确;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交感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正确。综上所述,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ABC错误,D正确。故选D。20.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下丘脑是人体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枢纽,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的生长发育,垂体可以分泌促激素,促进相应器官的生长发育,以及相应激素的分泌,这是一种分级调节机制,体内某种激素含量升高,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

36、脑的作用,这属于反馈调节。【解答】A.图示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这属于分级调节机制,A正确;B.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类物质,特异性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质中,B错误;C.痛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C正确;D.动员如果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性激素减少,D正确。故选B。21. 【分析】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断甲、乙病变的部位,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甲状腺

37、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解答】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而甲状腺激素又可以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1)甲切除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降低,故说明甲为下丘脑;(2)乙切除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而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降低,故说明乙为垂体;(3)丙切除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通过反馈调节分泌增多,故说明丙为甲状腺。故选D。2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实验设计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实验分析、

38、实验设计和逻辑分析推理能力。【解答】A.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血糖浓度过低会出现休克等低血糖症状。如果甲组注射该激素后小鼠出现了休克,然后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又得以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A正确;B.丙组小鼠饲喂了含该激素的饲料,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B错误;C.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则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C正确;D.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如果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则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D正确。故选B。23. 【分析】本题考查糖代谢及

39、调节的过程,难度一般。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和理解与分析能力,要求一般。解答关键是记住和理解糖代谢及调节的过程。【解答】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促进转化成脂肪、非必需氨基酸,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水解,非糖物质转化,所以A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促进过程,B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过程中肝糖原的分解和过程非糖物质转化,C错误;只有在肝脏细胞中,过程才可发生,D错误。故选A。24. 【分析】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为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A.高血糖可诱导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升高

40、,A错误;B.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调节血糖作用上属拮抗关系,B错误;C.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血糖的效果,C错误;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D正确。故选D。25. 【分析】本题主要涉及内环境稳态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解析】A.人体处于缺乏水的环境中,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A正确;B.人体缺乏食物的环境中,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B错误;C.人体缺乏食物的环境中,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C错误;D.人体处于缺水或缺少食物的环境中,体温不一定变化,D错误。故选A。26. 【分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41、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解答】(1)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耗氧量增加;(2)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皮肤排汗减少,为了维持体内水平衡,因此尿量增加;(3)寒冷环境下皮肤排汗减少,体内水分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较低,因此抗利尿激素分裂减少;(4)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体内酶的活性保持不变。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7. 【分析】本题依托运动员

42、剧烈运动并大量出汗的材料,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答】A.剧烈运动产热增加引起散热也增加,使得产热等于散热,体温相对恒定,A错误;B.大量出汗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导致口渴,B正确;C.乳酸虽产生增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参与调解,使得pH相对稳定,C错误;D.抗利尿激素增加,导致尿量减少,D错误。故选B。28. 【分析】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A.皮肤黏膜、胃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B.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增多,其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

43、,B正确;C.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在第二、三道防线中起作用,C错误;D.有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第三道防线,D正确。故选C。29. 【分析】本题考查了免疫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一般包括:抗体、淋巴因子以及溶菌酶等。【解答】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溶酶体属于细胞器,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0. 【分析】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答】A.溶菌酶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其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

44、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体内的天花抗体只能防御天花病毒,这是体液免疫的内容,是一种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 D。 31. 【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据图分析可知,为细胞内夜,为血浆,为组织液,为淋巴。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解答】(1)图中共同构成内环境的是血浆、组织液、淋巴。 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淋巴。(2)血浆与组织

45、液相比,组织液中含有的成分明显减少的是蛋白质。(3)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错误;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错误;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弃物,会直接排到内环境中,因此属于内环境,正确;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正确;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错误;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正确;溶酶体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错误;ATP合成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错误。故选。(4)某人因营养不良,内的蛋白质减少,从而使组织液的量增多导致组织水肿。(5)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但机

46、体能通过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使其保持相对稳定。(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4个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32. 【分析】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人体体温调节,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分析题图: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岛A细胞,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为甲状腺激素,为胰高血糖素。【解答】(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冷觉的A是大脑皮层。(2)图

47、中代表促甲状腺激素(TSH),B代表垂体。当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相关激素时,体现了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在受到寒冷刺激时,B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这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有关。(3)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图中C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靶器官D肝脏,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4)在血糖调节方面与激素相互拮抗的激素是胰岛素。该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5)该男子在寒冷的环境中,尿量增加,原因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

48、尿中的水分重吸收减少。33. 解:(1)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分组,并用注射器给小鼠注射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0%的葡萄糖溶液以使血糖升高;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做不同处理,给甲组小鼠服用新型药物,给乙组小鼠服用二甲双胍,丙组小鼠不作处理,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2 h 后用快速血糖检测仪检测三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记录 (2)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血糖浓度变化幅度甲乙丙,则该新型药物能用来治疗糖尿病,且效果好于二甲双胍; 若血糖浓度变化幅度甲=乙丙,则该新型药物能用来治疗糖尿病,效果与二甲双胍基本相同; 若血糖浓度变化幅度乙甲丙,则该新型药物能用来治疗糖尿病,但效果不如二甲双胍; 若血糖浓度变化幅度乙丙=甲,则该新型药物不能用来治疗糖尿病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