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选择题:(共20题,共 50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的主要原因是()A共和派力量分散而削弱 B受专制主义的影响C巩固新政权的需要 D克伦威尔个人威信较高2、1682年,克伦威尔首次被选入议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在议会的发言中最有可能涉及()A强烈要求改革议会 B强烈反对国王征收苛捐杂税C要求终止圈地运动 D要求结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中出现了拿破仑称帝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A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淡漠 B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C稳定资产阶
2、级统治秩序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4、克伦威尔是英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主要是因为()A他击败王军,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 B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C领导马斯顿荒原和纳西比战役 D建立护国主政体,实行暴政5、右图中的场景描绘了1653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一幕:某人带领军队闯入议会,手中挥舞宝剑,怒气冲冲地对敢于“犯上”的议员们吼道:“恶棍们,滚开!”该人最有可能是() A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 C理查 D查理二世6、恩格斯说克伦威尔“兼罗伯斯比尔和拿破仑于一身”,这说明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 是资产阶级政权的捍卫者建立的军事独裁统治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建立的护国政体与封建
3、专制本质是一致的A B C D7、1649年8月13日,克伦威尔率领由130艘船舰组成的大船队,载着1.2万名士兵驶向爱尔兰。开始了对爱尔兰的远征。这不能反映出克伦威尔()A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 B凶残的阶级本性C为了推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D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普遍现象8、1599年4月25日,奥得弗克伦威尔出生在英格兰亨廷顿郡一个严格的清教徒新贵族家中,他的一生从清教徒乡绅发展到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留下了鲜明的印记。那么英国清教徒属于()A天主教徒 B“非国教徒” C国教徒 D胡格诺教徒9、下列关于克伦威尔和拿破仑的评价正确的是()都对本国资产阶级革
4、命起到推动或捍卫的作用都建立了独裁政权,恢复封建统治秩序都对外发动过侵略战争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A B C D10、1653年,克伦威尔率兵闯入议会,手中挥舞宝剑,怒气冲冲地对敢于“犯上”的议员们吼道:“恶棍们滚开!”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克伦威尔是专制王权的代表B暴露了克伦威尔的独裁野心,英国的民主道路出现曲折C议会复辟帝制的图谋败露D此次事件酿成政变,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1、克伦威尔在结婚后不久,回到家乡,凭借实干与家产,不到30岁就当选为议员,成为地方上越来越有影响的人物。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他应该属于()A国教徒 B天主教徒C清教徒 D伊斯兰教徒12、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反抗专制统治的过
5、程中,英国革命曾有一个阶段背离了出发点,走向反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 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 B. 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C. 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建立护国公政体 D. 议会发动了政变,拥立威廉和玛丽13、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写到:“我们无限关心的这场斗争起初建立了权力有限的君主立宪制,而最后却导致了军事独裁。一个残暴、可怕、能量很大的人成为国家的主宰,他在后来的十二年里用心良苦而又疑惑不安地作了各种努力。他的所作所为极端错误。”丘吉尔指责的是( )A.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 B.查理一世破坏权利请愿书C.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 D.詹姆士二世疯狂推行复辟政策14、
6、观察右图克伦威尔驱散议会,此图反映了( )A民主与专制斗争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B议会不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C克伦威尔企图建立封建君主专制D克伦威尔已背叛资产阶级利益15、在与专制王权的斗争中,英国议会是重要的政治力量。下列关于17世纪的英国议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始终是反对封建专制的地盘 B.一度是维护独裁统治的工具C.随着议员成分的变化发挥不同的作用 D.多次被封建专制势力所解散16、观察下图,图中的军队( )主要由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组成 赢得了英国内战的胜利主要由克伦威尔领导 第一次内战结束后被解散A.B. C. D.17、“他一眼看到放在桌上的权标(议长权力的标记),说道:我们怎么来处
7、置这个小玩意呢?把它拿走。这一切发生在1653年4月20日。”材料记载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 B.英国共和国成立之前C.英国共和国成立之初 D.护国主政治建立以后18、从1653年到1658年,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在这五年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下列对克伦威尔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行武力统治,厉行清教法规 B.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C.竭力维护英国海外贸易的利益 D.实行封建军事独裁专政19、几位同学观察了下图后,对这一时期克伦威尔的政权属性的看法产生了分歧,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A.封建的君主
8、专制政体 B.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政权C.仍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D.君主立宪立宪制政体20、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议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A. 封建专制制度重新建立 B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得以建立C共和政体的三权分立原则被破坏 D斯图亚特王朝卷土重来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伦威尔断然宣布,下院是国家的“最高政权,它的决议毋须国王和上院同意都具有法律力。”决定“以下院,以会聚在这里的国会以及全体英格兰善良
9、人民的名义”来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死后二个月内,王政废止,上院取消,行政权交于由下院选举的国务会议。克伦威尔为国务会议第一任主席,英吉利共和国诞生了。(至此)终于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向最高峰。 张佩侠简评英国革命前期的克伦威尔) 材料二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克伦威尔对历史的总的影响呢?既然在克伦威尔初露锋芒之前的战争的初期,议会军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失败,看来要是没有他,这支军队完全有可能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克伦威尔胜利的结果使民主政体在英国得到了持续和巩固。人们不应该把这看作是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事件。 (美)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1)据材料一,归纳克伦威尔“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向最
10、高峰”的表现。(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克伦威尔的评价。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看法。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是一场争夺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战争。在战争中,一位叫奥利弗克伦威尔的议会军将领脱颖而出,面对詹姆士二世的专制,处于十字路口的英国人,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抗呢?他们也没有呼唤克伦威尔。 材料二 1688年,(英国)有一群社会贵族精英,他们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 以上材料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 君主制复辟后,以詹姆士赫斯的的伟大军人,是英国成为海洋霸主的功
11、臣。到了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不少人开始回顾起“为他们海外扩展开辟道路”的克氏,觉得他格外令人敬仰。革命者像如今人们对切格瓦拉一样将克氏塑造成为了图腾,著名的英雄史观作者卡莱尔顺势给克氏安上丁“王者之雄”的美誉。然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人们对法西斯的憎恶和忧虑,克氏那些“扼杀民主自由的残虐身影”也被重新阐述,丘吉尔对克氏做出了负面的评价。(l)材料一中克伦威尔为什么会“脱颖而出”?后来英国人为什么“没有呼唤克伦威尔”?(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社会变革中暴力革命与和平改良两种不同模式的看法。(3)根据材料三,对克伦威尔有哪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材料三表明,哪些因
12、素影响了对克伦威尔的评价?23、克伦威尔是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曾评价他(克伦威尔)说:“克伦威尔兼有两个人的品质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罗伯斯比尔。”拿破仑是法兰西皇帝,而罗伯斯比尔则是法国大革命白色恐怖的头目。由此可见,虽然其执政后的头衔叫“护国公”,听起来冠冕堂皇,但本质仍是十分独裁的。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尼克鲁克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1)材料一、二分别对克伦威尔作出了怎样的评价?(2)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辩证法全面评价克伦威尔
13、的历史影响。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洲的封建势力仍然强大,从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即可证明这一点。故在这种背景下,克伦威尔军事独裁对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至关重要的。2、【答案】B【解析】作为新贵族的代表,克伦威尔对国王的专制,特别是征收苛捐杂税心怀不满,但此时的克伦威尔还没有提出结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要求。3、【答案】C【解析】克伦威尔和拿破仑都是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为适应资产阶级稳定秩序的需要而建立极权统治,A、B、D三项不符合要求。4、【答案】D【解析】克伦威尔建立资产阶级军事专政,实行暴政,遭到非议。A、B、C
14、三项是不会遭到非议的。故选D项。5、【答案】A【解析】1653年,由于部分激进的议员提出改革的要求,激怒了克伦威尔,他带领军队驱散议会,建立了护国主政体。6、【答案】A【解析】罗伯斯比尔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实施与克伦威尔相似的军事独裁统治,但却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错误。7、【答案】C【解析】克伦威尔入侵爱尔兰主要是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和打击军队中下层军官中的反对力量,同时也为了满足英国殖民扩张的需要,故与推广革命成果无关。8、【答案】B【解析】历史史实是天主教一般指旧教,改革后的新教在英国称为国教。国教中又有一部分人主张清除国教的天主教残余,故称清教。清教自成一派
15、,自然为“非国教徒”。胡格诺教是流行于西欧各国的另一种新教派。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基础知识和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克伦威尔和拿破伦都曾建立独裁统治,但仍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没有恢复封建统治秩序。10、【答案】B【解析】克伦威尔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故A项表述错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是克伦威尔死后的事,故C、D两项也是错误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英国建立独裁统治。11、【答案】C【解析】根据英国清教的特征,如相信一个人的世间命运和个人奋斗、提倡积累财富等可判断出克伦威尔属于清教徒。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D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
16、的关键是要知道17世纪的英国历史状况。当时的英国议会确实始终是反对封建专制的地盘,也因此多次被封建专制势力所解散,克伦威尔掌权后,议会一度成为维护其独裁统治的工具,故A、B、D三项表述正确。17世纪时,英国议会的成分基本没有变化,一直是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组成,故C项表述不正确。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正确的。“新模范军”是在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被解散的,故选B。1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事件是指1653年4月,克伦威尔驱散了不够驯服的议会,此事发生在共和国成立之初。18、【答案】D【解析】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势
17、力的代表,故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9、B20、B二、非选择题21、(1)确立下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审判并处决国王;建立英吉利共和国;国务会议掌握行政权(2)评价:对英国内战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政体的巩固起决定性作用看法:过分强调克伦威尔个人作用,具有片面性克伦威尔对英国革命有重要贡献;但其建立的护国主体制具有军事独裁色彩;不能从根本上稳定政局 解析:(1)表现依据材料一直接归纳即可,从“下院是国家的“最高政权,它的决议毋须国王和上院同意都具有法律力”可归纳出确立下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从“决定以下院,以会聚在这里的国会以及全体英格兰善良人民的名义来审判国王”可归纳出审判并处决国王;从“行政权交于
18、由下院选举的国务会议,英吉利共和国诞生了”可归纳出建立英吉利共和国,国务会议掌握行政权(2)第一小问评价依据材料二的信息直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观点过分强调克伦威尔个人作用,因而具有片面性,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既要看到克伦威尔对英国革命有重要贡献,也要看到其建立的护国主体制具有军事独裁色彩,不能从根本上稳定政局22、(1)内战爆发后,议会军处于不利地位,资产阶级需要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力挽危局。共和国建立后,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违背了资产阶级的意愿。(2)光荣革命。革命和“不流血”的革命都是促进社会变革与进步的方式;只有结合国情和不同的历史背景选择不同的模式,才能真正达到变革
19、的目的。(3)不同:一种评价认为他是暴虐的独裁者,另一种评价认为他是英国成为海洋霸主的功臣。(4分)因素: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政治派别。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述事务的能力。第(1)问,本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克伦威尔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内战爆发后,议会军处于不利地位,资产阶级需要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力挽危局;詹姆士二世复辟时,克伦威尔之所以不被呼唤是因为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第 实行独裁统治违背了资产阶级的意愿。第(2)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的事件是指光荣革命。对两种看法的认识从革命和不“流血”的革命都是促进社会变革与进步的方式;
20、只有结合国情和不同的历史背景选择不同的模式,才能真正达到变革的目的等角度回答。(3)问, “不同评价”概括材料可以得出,如一种评价认为他是暴虐的独裁者,另一种评价认为他是英国成为海洋霸主的功臣。影响因素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政治派别等角度回答。23、(1)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2)积极: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他采取的内外措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基础,对英国的发展采取的深远的影响。消极: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造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广大人民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英国的民主传统和惯例,给英国造成新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