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w.w.k.s.5.u.c.o.m 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沉溺(n) 舟楫(j) 契约(qi) 六艺经传(zhun)B. 麻痹(b) 阿谀(y) 跬步(gu) 木直中绳(zhng)C. 戕害(qing) 句读(du) 槁暴(p) 跂而望矣(q)D. 符箓(l) 骐骥(j) 炽热(zh) 真知灼见(zhu)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锻炼 斑斓 训诫 锲而舍之B. 驽马 灸热 寂寞 金石可镂C. 慰藉 闲暇 喧响 出类拔萃D. 蓬勃 彷徨 桑梓 蓬荜生辉3. 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教养”也即精神与心灵的完
2、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 和扩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 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弱其中的杰 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A增强 逐渐 领略 B增强 逐步 领悟C加强 逐渐 领悟 D加强 逐步 领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B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
3、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C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提出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D他看着孩子们锲而不舍地玩着游戏,无可奈何的走出了屋子。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6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B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
4、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C荀子,名况,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昌黎先生集。二、阅读训练(一)课内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
5、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
6、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乏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7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试分条概括。 8作者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和人格作为前提,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9“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请问,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义? (二)文言文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11题。问说清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颖,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7、。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
8、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果,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由乎!且夫不好问者,
9、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不见其有可耻焉,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选自刘开孟涂文集)注刍荛:割草打柴的人。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致:招致,取
10、得B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规:规劝C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 鄙:卑鄙D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 几:接近11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基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问焉以破其疑B舍问,其奚决焉C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D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1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一致的一项是( )A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B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D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1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读书人“学而不问”的陋习,围绕“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的中心观点作阐述,倡导“问学相辅”的正确求学态度。B作者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话“就有道而
11、正”“好问则裕”等,来证明“问”的必要,从中看出“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一环。C在作者看来,今人学而不问有“师心自用”“好学不诚”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今人所学“非古人之学”,而所好“非古人之好”。D写作允许模仿,但拒绝抄袭。清代桐城派刘开的问说很明显是模仿了韩愈师说,语势纵横,说理透彻。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译文: (2)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译文: (3)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译文: 三、名句名篇与表达应用15.背诵填写下列空缺的内容。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而神明
12、自得,圣心备焉。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16试分析孔子的观点“ ”要求:先在横线上的引号内填上孔子的一种观点,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然后进行简要分析。(不超过40个字)示例:观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分析:意思是在与自己同行的人中间一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人。鼓励人们要善于向各种人虚心学习。观点: 分析: 17以下是某学年某市小学一至六年级,初中和高中各年级小发明、小论文获奖学生年级分布图。图中有三处高峰和三处低谷,选择一处高峰或一处低谷作出说明,初步探究原因,作出可能性判断。
13、18下面是近期网络上的一则新闻,有多处错误,或标点不当,若有语病,或不连贯。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目前,艾滋病在中国逐步流行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科学研究事实证明,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进晚餐、共同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机、卧具、游泳池、公共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不传播艾滋病。 序号 改正 序号 改正 序号 改正 序号 改正 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C(A契约(q) B 跬步(ku) D炽热(c
14、h))2.B(应为“炙热”)3.A(增强:增进,加强;加强:使更坚强或更有效。逐渐:渐渐,逐步;逐步:一步一步地。领悟:领会,理解;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4.D(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用于孩子们玩游戏不合适。)5.D(A为宾语前置句,B为判断句,C为定语后置句,D为被动句)6C(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二、阅读训练(一)课内语段阅读7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或:要敬重知识,注重爱的阅读);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必须花力气、下功夫读杰作。8“个性和人格”指爱的阅读(或“对文明的热爱”)、
15、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很难获得教养。9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读书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不能成为生活的目的。但现实是,不是读得太多,而是太少。读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应该倾心于书。(二)文言文语段阅读10C(鄙:庸俗,浅陋)11A(A为代词,指“贤于己者”;BCD或为句中
16、语气词或句末语气词)12B(“审问”古义是详细地考察、询问,今义是审讯)13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君子之学必好问。”)14(1)非常勤勉地只是将进修(学业)作要务,(这)并不多见。(2)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的通病。(3)(那些)非常难解的问题,(拿来)追问别人来极尽别人的短处。文言文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17、(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古代的人虚
18、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
19、)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
20、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聪明的人考虑一
21、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三、名
22、句名篇与表达应用15.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风雨兴焉 积善成德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朽木不折 官盛则近谀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术业有专攻16分析的关键是要简要解释,然后说明其作用。观点参考:“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不迁怒,不贰过”“当仁不让于师”“友直、有凉、友多闻”“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已不能也”17本图示与相关推理是这样的: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是思维创新发展的高峰,可能与学生生理心理的迅速发展以及逐步适应学习环境、掌握学习的方法有关。小学一、二、三年级是低谷,是因为生理心理还没有发展成熟;初中一年级的低谷,可能小学升入中学,对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不适应有关;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的低谷,可能与学生要参加中考、高考有关。18任选四处:用词不当,“逐步”改为“逐渐”;缺谓语,在“人群”后加“扩散”,或在“向”前加“转”;标点不当,“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进晚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标点改为“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进餐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概念并列不当,在“公共设施”前加“或其它,”或改为“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不够连贯,“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不传播艾滋病”改为“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