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芮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 32 Zn:65 C:12一、单项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 提出原子分子学说B. 发现元素周期律C. 提出分子学说D. 发现氧气【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答案选B。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 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D. Ba(OH)28H2O晶体与NH4Cl
2、晶体的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Ba(OH)28H2O与NH4Cl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或氢气)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等。【详解】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Zn、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为吸热反应,且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C、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选B。3.下列关于元
3、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 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 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D. 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答案】C【解析】【详解】A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增多,则Li、Na、K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故A正确;B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则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B正确;C碱金属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则K比Na易失去电子,K的还原性比Na的还原性强,故C错误;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O与S为同主族的元
4、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4.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A. 氯化镁B. 过氧化钠C. 氨 D. 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详解】A离子化合物中的阴离子要写出离子的电子分布并加上括号和电荷,所以氯化镁的电子式为氯化镁,故A错误;B. 过氧化钠化学式中存在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形成的离子键,过氧根离子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C. 氨气有3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分别共用1对电子形成,正确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 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
5、,其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二氧化碳正确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氘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为1:1B. H2O2、H2O中均只含非极性共价键C. 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含共价键D. 18g重水(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NA【答案】A【解析】【详解】A. 氘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和中子数为1,两者之比为1:1,故A正确;B. H2O2、H2O中均只含极性共价键O-H,只有双氧水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C. 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含共价键N-H键,故C错误;D. 18g重水(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9 NA,故D错误;故选A。6.某元素X的气态
6、氢化物的化学式为XH3,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A. HXOB. H2XO3C. HXO3D. H2XO4【答案】C【解析】【分析】由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XH3,可知X的最低负价为-3价,则X的最高价为+5价。【详解】AHXO中X为+1价,故A错误;BH2XO3中X为+4价,故B错误;CHXO3中X为+5价,故C正确;DH2XO4中X为+6价,故D错误。故选C。7.下列说法正确是( )A. 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有共价键B.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C. 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 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C【解析】【详解】A.离子化合物中
7、可能含有共价键,如 KOH,故A错误;B.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故B错误;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D.非金属单质中也可以只含有共价键,但不是共价化合物,如H2等,故D错误;答案:C【点睛】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8.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 H2OB. PCl3C. PCl5D. NO2【答案】B【解析】【分析】分子中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原子化合价绝对值,若该值等于8,则该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详解】A
8、H2O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且H原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A错误;BPCl3分子中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5,5+3=8,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1+7=8,所以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B正确;CPCl5分子中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5,5+5=10,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DNO2分子中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5,5+4=9,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故选B。9.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 x+2B. x+4C. x+8D. x+18【答案】B【解析】【详解】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对于处于同一主族不同周
9、期的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可能为2(H和Li)、8(O和S)、18(Cl与Br)、32(In和Tl)等,不可能相差4, B项正确;答案选B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B. HCl,PH3,H2S稳定性依次减弱C. NaOH,KOH,CsOH碱性依次减弱D. S2,Cl,Ca2+半径依次增大【答案】A【解析】【详解】A、Na、Mg、Al位于周期表相同周期,金属性:Na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还原性越强,A项正确;B、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HCl、H2S、PH3稳定性依次减弱,B项错误;C、金属性:CsKN
10、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NaOH、KOH、CsOH碱性依次增强,C项错误;D、S2-、Cl-、Ca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核数依次增大,半径依次减小,D项错误;答案选A。11.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A. 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 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 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 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故
11、A错误;B. 第三周期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也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B正确;C. 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不一定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如H+核外无电子,故C错误;D.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D错误。故选B。12.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m+、bBn+、cCm-、dDn-(mn)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ABCDB. 原子序数:dcbaC. 离子半径:CDBAD. 单质的还原性:ABDC【答案】C【解析】【详解】短周期元素离子:aAm+、bBn+、cCm-、dDn-(mn)a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有:a-m=
12、b-n=c+m=d+n,则有A、B在周期表中C、D的下一周期,且A、B为金属元素,C、D为非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abdc,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BACD,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原子序数:abdc,故B错误;C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核电荷数ABDC,所以离子半径:CDBA,故C正确;DA、B为金属元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故AB,故D错误;故选:C。13. 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大的是()A. CsIB. NaFC. LiID. KCl【答案】C【解析】【详解】在这些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
13、半径最小的是Li+,阴离子半径最大的是I-,因此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大的是C. LiI。错误。14.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中,A、B、C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位置,A和C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A、B、C分别与D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E的原子结构中从内到外各电子层的电子数之比为1:4: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B、C分别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 A、B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C. B、C、D三种元素可以形成酸、碱或盐三类物质D. E的单质在冷的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E的原子结构中从内到外各电子层的电子数之比为
14、1:4:1,则E为Mg元素;A、B、C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位置,他们分别与D形成的分子中都有10个电子,A、B、C位于第二周期,且A和C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则A的原子序数为6,是C元素,C的原子序数为8,为O元素;B的原子序数只能为7,是N元素;D能够与C、N、O形成10电子的分子,则D为H元素。【详解】A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A、B、C分别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故A错误;BA、B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碳酸和硝酸,碳酸为弱酸,硝酸为强酸,故B错误;CB、C、D三种元素可以形成酸如HNO3 等、碱NH3H2O或盐NH4NO3等三类物
15、质,故C正确;DMg的单质在冷的浓硝酸中不会发生钝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因为3O2=2O3是吸热反应,所以臭氧比氧气的化学性质更活泼B.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 吸热反应就是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也可以理解为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多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
16、A【解析】【详解】A. 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氧气能量比臭氧低,臭氧比氧气活泼,故A正确;B. 如燃烧都是放热反应,需要加热到着火点,故B错误;C.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放热,故C错误;D. 物物质的三态变化有能量变化,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焓变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关系、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16.银锌纽扣电池,其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Zn+ Ag2O+H2O =Zn(OH)2+2Ag。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 )A. 负极,并被氧化B. 正极,并被还原C. 负极,并被还原D. 正极,并被氧化【答案】B【解析】【详解】由
17、电池总反应可知该纽扣电池的反应中银为还原剂、氧化银为氧化剂,故银为负极被氧化、氧化银为正极被还原。答案选B。17.已知断开1 mol 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 kJ,形成1 mol HN键放出的能量为391 kJ,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2NH3,反应完1 mol N2放出的能量为92.4 kJ,则断开1 mol NN键需吸收的能量是A. 431 kJB. 945.6 kJC. 649 kJD. 869 kJ【答案】B【解析】【详解】设断开1molNN键需吸收的能量为x,根据反应放出的能量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断开旧键吸收的能量,代入数据:92.4kJ6391kJ3436kJx,x945.6kJ。
18、故选B。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共49分)18.下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题目要求回答:(1)在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填元素名称)。(2)在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填元素名称)。(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按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是_(用化学式表示)。(4)用电子式表示元素和组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5)为验证A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仪器A的名称是_, 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为验证溴与碘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
19、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_。A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答案】 (1). 氟 (2). 钠 (3). NaOHMg(OH)2Al(OH)3 (4). (5). 分液漏斗 (6). 2Br+Cl2=Br2+2Cl (7). Cl2+2OH=Cl+ClO+H2O (8). 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9). 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解析】【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为H、为N、为O、为F、为Na、为Mg、为Al,为Cl,(1)上述元素中,F的得电子能力最强,则F的非金属性最强,故答案
20、为:氟;(2)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相同电子层,原子序数小的原子半径大,则钠的原子半径最大,故答案为:钠;(3)金属性NaMgAl,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为NaOHMg(OH)2Al(OH)3,故答案为:NaOHMg(OH)2Al(OH)3;(4)和组成的化合物为HCl,为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故答案为:;(5)由图可知,A为分液漏斗,A中发生氯气与NaBr的氧化还原反应,该离子反应为2Br+Cl2=Br2+2Cl,故答案为:分液漏斗;2Br+Cl2=Br2+2Cl;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可吸收氯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l2+2OH=Cl+Cl
21、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溴与KI反应生成碘,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故答案为: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综上所述,由实验可知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到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增加而逐渐减弱,故答案为: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点睛】本题考查位置、结构及性质的关系及应用,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及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19.已知化学反应:a.b.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两个化学反应中有一个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它是_(
22、填写代号),其原因是_;另一个可用于设计原电池,该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是_,正极反应式是_,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如果利用化学反应Cu+2Fe3+=Cu2+2Fe2+,设计原电池,请在如图方框中标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名称(图中“I”表示电流)。_、_、_【答案】 (1). a (2). a是复分解反应,不是自发的氧化原反应 (3). Cu-2eCu2 (4). 2Ag+2e2Ag (5). Cu2Ag=Cu22Ag (6). Cu (7). 不如铜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8). 氯化铁或硫酸铁【解析】【详解】(1)上述两个化学反应中有一个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它是a(填写代号),其原
23、因是a是复分解反应,不是自发的氧化原反应;另一个可用于设计原电池,该原电池中,负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银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式是Cu-2eCu2;正极反应式是2Ag+2e2Ag;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Ag=Cu22Ag;故答案为:a;a是复分解反应,不是自发的氧化原反应;Cu-2eCu2;2Ag+2e2Ag;Cu2Ag=Cu22Ag;(2)根据电池反应式知,负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铁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负极材料应该是铜,正极材料应该是不如铜活泼的金属或石墨,电解质溶液应该是氯化铁或硫酸铁都可,故答案为:Cu;不如铜活泼的金属或石墨;氯化铁或硫酸
24、铁。20.A、B、C、D四种元素,A元素形成的-2价阴离子比氦的核外电子数多8 个。B元素的一种氧化物为淡黄色固体,该固体遇到空气能生成A的单质。C为原子核内12个中子的第IIA族金属元素,当2.4g C与足量热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D的M层上有7个电子。(1)填元素符号:A_,C_,D_。(2)B、C、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依次为_,其中碱性最强的是_。(3)比较D的气态氢化物与HF的稳定性:_。【答案】 (1). 氧 (2). 镁 (3). 氯 (4). NaOH;Mg(OH)2;HClO4 (5). NaOH (6). HClHF【解析】【分析】有A、B、C、
25、D四种元素,A元素形成的-2价阴离子比氦的核外电子数多8个,则A的质子数为2+8-2=8,则A为氧元素;B元素的一种氧化物为淡黄色固体,则B为Na元素;C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二价金属,当2.4gC与足量热水反应时,在标准状态下放出氢气2.24L,令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 ,解得x=24,故C的质子数为24-12=12,则C为Mg元素;D的M层上有7个电子,则D为Cl元素。【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是氧、C是镁、D是氯,故答案为:氧;镁;氯;(2)B、C、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分别为NaOH、Mg(OH)2、HClO4,同周期最高价气体物最应水化物的碱性从左到右
26、逐渐减弱,其中碱性最强的是NaOH,故答案为:NaOH;Mg(OH)2;HClO4;NaOH;(3)D的气态氢化物为HCl,非金属性FCl,故氢化物稳定性HClHF,故答案为:HClHF【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的应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比较基础,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21.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锌片的质量减少了3.25g,铜表面析出了氢气_L(标准状况下)。导线中通过_ mol电子。【答案】 (1). 1.12 (2). 0.1【解析】【分析】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锌为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铜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根据两极转移电子数目相等计算。【详解】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锌为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铜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锌片的质量减少了3.25g,则物质的量为=0.05mol,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e-)=2n(Zn)=2n(H2)=20.05mol=0.1mol,则:V(H2)=0.05mol22.4L/mol=1.12L,故答案为:1.12;0.1。